将方程式(3-15)和(3-16)代入到方程式(3-12),可得电流密度为
i = nF『(k0,f CO exp(-αRFE/RT) - k0,b CR exp(αOFE/RT)』(3-17)
在平衡状态时,净电流为0,平衡电位为Er,则交换电流密度i0为
i0 = nF(k0,f CO exp(-αRFEr/RT) = nFk0,b CR exp(αOFEr/RT) (3-18)
再结合方程式(3-17)和(3-18),可以得到电流密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式为
i = i0{ exp[-αRF(E-Er)/RT] - exp[αOF(E-Er)/RT]} (3-19)
方程式(3-19)就是B-V方程,其中E为电极电位,Er为平衡电位。
在平衡状态下,电极电位E等于平衡电位Er,电路电流为零,当电极电位E与平衡电位Er存在差值时,电路电流就不为零,此差值称为过电位,通过B-V方程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过电位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通常我们在说一座山高度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海拔高度多少,这里的海拔就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也就是说山的高度是相对海平来说的。同样,在说到电极电势的时候,指的是两个电极间的电动势,同样存在一个基准,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并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B-V方程同样适用于氢燃料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反应,
ia = i0,a{ exp[-αRF(Ea-Er)/RT] - exp[αOF(Ea-Er)/RT]} (3-20)
ic = i0,c{ exp[-αRF(Ec-Er)/RT] - exp[αOF(Ec-Er)/RT]} (3-21)
氢燃料电池的阳极过电位为正,因为阳极是失去电子,电性越正,根据图3-3所示,方程式(3-20)右边的第一项随着△E越大而越小,第二项却相反,此时氧化电流占主导地位,所以方程式(3-20)可以简化为
ia = -i0,aexp[αOF(Ea-Er)/RT] (3-22)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电流是负的,因为是氧化电流占主导,电子是离开电极的。
氢燃料电池的阴极过电位为负,因为是得到电子,电性越负,根据图3-3所示,同理简化方程式(3-21)为
ic = i0,cexp[-αRF(Ec-Er)/RT] (3-23)
图3-3 图示B-V方程
通过图3-3,可以看出净电流随着过电位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B-V方程的意义。另外,氢燃料电池的阳极交换电流密度i0,a要比阴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大很多,根据B-V方程可知,阴极的过电位要远大于阳极的过电位,所以氢燃料电池的电位与电流关系式通常由方程式(3-23)来表示。
另外,从B-V方程可以得出,交换电流密度大的时候,一个较小的过电位(△E)就可以产生一个较大的电流,从另一个角度来来看,电流相同时,就是交换电流密度大的时候,过电位就小,可以理解为交换电流密度大,电极就越难被极化,可逆就越容易。
所以,在氢燃料电池中,主要考虑的就是阴极的极化,就是因为阳极的电流密度要远大于阴极,从而造成阳极被极化度要远小于阴极。
在氢燃料电池中,更多的是关注高电位下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即高电位下的极化曲线。根据图3-3所示,高电位时的B-V方程(3-19)就是类似简化方程(3-22)和(3-23),即I = ia或I= ic。
对方程式(3-22)和(3-23)的两侧同时取对数,设a = -(RT/αF)lni0,b = RT/αF,可得
△E = a + blog|I| (3-24)
△E = a + blogI (3-25)
方程式(3-24)和(3-25)被称为塔菲尔方程,其中b为塔菲尔斜率。
通过塔菲尔方程可知,在电极极化较大的情况下,即过电位较大,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对数成正比例关系。虽然塔菲尔方程式以B-V方程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是塔菲尔方程初期是通过实验测试确定的。
当过电位较小时,塔菲尔方程就不适用了,这时候B-V方程可以简化为
I = i0△EF/RT (3-26)
此时,电流密度与过电位大小成正比。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