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中已经讲述了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及结构组成,由此可知,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是介于催化层与极板之间的一个关键结构部件。
首先,通过名称就可以知道其主要作用就是把经过极板流道传输来的气体扩散,然后送到催化层进行电化学反应,这里可以思考一个小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把气体扩散,理解起来很容易就是气体均匀了更利于电化学反应,再深度思考一下就是不均匀就代表了气体有浓度差,浓度差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它会带来浓差极化,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
其次,电化学反应的产物包含了水、电、热,所以就要求气体扩散层要有一定疏水性,可以把水传输到极板的流道处,让水可以顺利的排出,以免造成“水淹”,也要有一定的导电性,与催化层及极板的接触电阻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参数,还需要有一定的导热能力,将反应热传送到极板,以免高温烧穿膜电极;
再次,燃料电池的组装方式是各个零部件堆叠挤压在一起的,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机械支撑作用;
最后,燃料电池是在强酸性、高电位和氧化环境下运行的,所以气体扩散层要有一定的抗腐蚀作用;
图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从能满足气体扩散层所需要达到的这些性能要求来看,目前,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是最优解,如碳纸或碳布。
通常来说,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气体扩散层由基底层(MPS,单层结构)或者覆有一层较薄的微孔层(MPL)的基底层(双层结构)构成,如图6-1所示.
图6-1 双层气体扩散层与单层气体扩散成
单层气体扩散层最常见的基材就是碳纸或碳布,目前从应用端来看,单层气体扩散层已经被双层气体扩散层取代了,因为双层气体扩散层在结构上讲包含了单层气体扩散层,在这里关于其性能就不过多陈述,放在双层气体扩散一并讲解,稍微讲一下碳纸和碳布的区别:
碳纸相比碳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在燃料电池等设备中可以更好地保持结构稳定。
碳纸的孔隙结构相对碳布比较均匀,孔径一般较小,这种特性使得碳纸在气体扩散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有效防止液态水等杂质大量进入,同时保证气体的顺利扩散。
在燃料电池设计中,由于考虑汽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对部件的稳定性要求高,同时需要精确控制气体扩散和水管理,所以碳纸是较好的选择。
当然,碳布也不是没有优势,因为其结构特性,碳布更有利于排水和氧传质,在高电流密度下能够产生更高的性能,此外,碳布的柔韧性比碳纸要好,它可以适应一些需要弯曲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应用场景,所以对于一些对柔韧性和高孔隙率有特殊要求的新兴应用领域,如可穿戴能源设备、小型便携式能源装置等,碳布则是更好的选择。
6-2-1 微孔层的作用
微孔层在结构上,可以直接制备在基底层上,也可以单独制成一个部件。
微孔层一般由碳粉、FTFE溶液、有机溶液和添加剂混合而制成,其表面更加平整,是因为微孔层中孔径为0.1∼0.5um,远小于基底层的孔径(20∼50um),通过理论研究,微孔层与基底层的最佳厚度比为3:7。
由于催化剂层是由分散的小颗粒组成,微孔层可以有效地阻隔小颗粒进入到气体扩散层中的大孔中;
平整的微孔层可以减小气体扩散层与催化剂层的接触电阻,提高电池的导电性能;
微孔层的加入降低了微孔层/基底层界面处水的饱和度,从而产生非常小的水滴,有效地改善了气体与水的分配,抑制了阴极的水淹现象。这里要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微孔层降低了水的饱和度?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泊肃叶定律可知,孔径与压力成反比,孔径越小,压力越大,则水的饱和度就越低。
但是这个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膜电极的性能,水渗透实验的结果表明,穿过双层气体扩散层的水的流动阻力会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微孔层的疏水性增加和孔隙率降低共同造成的,所以PTFE的质量分数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还有一项研究指出,加入微孔层可以减小同种、不同批次的碳纸之间的差异。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