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微孔层的位置
由图6-1可知,微孔层在气体扩散层上是位于催化层一侧,与催化层接触,现在需要思考两个小问题,一是微孔层只有一层,为什么不是两层,即气体扩散层两侧都有微孔层?二是只有一层的情况下,为什么是在催化层一侧?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成一个问题来回答:
1.气体的流通方向,气体是从极板流道被传输到催化剂表面,只有催化层一侧有微孔层才能起到气体更加均匀的分配,如果极板一侧增加了微孔层,增加了气体的流通阻力,如果只是极板一侧有微孔层,就没起到气体的均匀分配的作用;
2.水的排出方向,催化层一侧生成水,需要通过极板的流道排出去,通过前文可知,催化层一侧有微孔层可以让水变成小水滴,更容易被排出,如果极板一侧增加微孔层,增加了水被排出的阻力,更容易产生水淹现象,如果只是极板一侧有微孔层,压力作用跟催化层一层是相反的,会阻碍水的排出;
3.对于导电能力来讲,微孔层在哪一侧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有两层微孔层,可能会增加电子传导的路径长度和电阻,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
4.从生产工艺及成本角度看,如果要制造有两层微孔层的气体扩散层,工艺会更加复杂,在涂覆第二层微孔层时,需要保证其与第一层和基底层的良好结合,避免出现分层、孔隙堵塞等问题,同时造成成本的增加;
5.微孔层的存在可以对催化剂起到一定的物理支撑作用,它能够稳定催化剂颗粒的分布,防止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团聚或脱落,如果微孔层在极板一侧,则失去了对催化层的这些作用。
6-3-1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这里面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体积”和“自然状态”。
为什么要说关注体积这个关键词,这里牵扯到一个小问题,孔隙率与表面粗糙度是什么样的关系,表面粗糙度是面的关键特性,其影响到气体扩散层的接触电阻。
高孔隙率可能导致高表面粗糙度,高表面粗糙度不一定意味着高孔隙率,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两者关系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来说,因为其通气通水的作用,内部的孔隙结构会延伸到表面,高的孔隙率会造成气体扩散层高的表面粗糙度,更高的通气通水性能,必然造成孔隙率增加,这就造成气体扩散层的接触电阻增加,微孔层只是解决了催化层一层的接触电阻,极板一侧就需要考虑孔隙率的合理性了,何况极板一侧还有流道的存在。
另外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会影响电子传导路径的连续性,孔隙率过高,可能会破坏电子传导路径,增加气体扩散层自身电子传导的电阻。
“自然状态”则说明孔隙率会随着受力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孔隙率大意味着更容易变形,其支撑的作用就会越小,因为孔隙率过高会降低气体扩散层的强度,孔隙的存在会减少固体部分的承载面积,这点与通气通水性相矛盾,所以孔隙率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总结一下,孔隙率影响了气体扩散层的通气性、通水性、电子传导性及支撑性,高的孔隙率会造成高的通气性和通水性,但会造成低的电子传导性和支撑性。因为气体扩层的主要作用是通气性和通水性,所以需要在尽量保证高的孔隙率的同时,兼顾电子传导性和支撑性。
目前燃料电池使用的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一般在70%以上,经过研究和应用表明,孔隙率(大于 70%)的气体扩散层在保证气体扩散和水管理功能的同时,也能维持一定的机械稳定性和导电性。
最后,要清楚的一点是孔隙率指的是孔隙总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数值,孔隙总体积=孔隙平均孔径x孔隙数量,如图6-2所示,所以孔径的大小,尤其是平均孔径大小是影响气体扩散层性能的最根本参数。
图6-2 不同孔隙率对比图
6-3-2 疏水剂PTFE的含量
关于燃料电池不同部分的水分布研究表明,含水量最高的区域是气体扩散层,其次是极板流场通道,最后才是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层,所以气体扩散层的疏水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满足一定的疏水性,不论是基底层还是微孔层都需要进行疏水处理,目前燃料电池最常见使用的疏水剂就是PTFE,全称聚四氟乙烯,俗称特氟龙,其拥有耐高低温性、低摩擦性、不粘性、绝缘性、低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等性能,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不粘锅涂层。
经过疏水处理的气体扩散层,因为PTFE的加入,提高了疏水性,但是会降低本身的导电性、导热性,同时会降低孔隙率,所以PTFE的在气体扩散层内的质量分数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要兼顾各个性能的平衡。
通过对不同碳类型、PTFE含量和孔形成剂设计的气体扩散层的物理孔隙特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碳类型中,石墨化炭黑拥有最好的性能,最佳匹配的PTFE含量约为30%。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