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所理解的张量:协变与逆变基

2月前浏览789

继续我们之前的内容,在有限元推导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协变基与逆变基,这在曲面几何中也特别常用。很多会有限元算法的人也多少会一些计算几何,或者反过来,很多新的单元算法就是基于曲面几何+有限元的概念进行推导的,比如一大堆基于曲面几何的壳单元算法,比如考虑摩擦接触算法等等。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协变基与逆变基,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之前对于张量的一些定义,比如对于一阶段张量

 

对于二阶张量

 

这里面其实都隐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    为一组正交基底,我们通常所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基底就是正交且单位长度的,这种正交的基底有如下的性质:

 

其中    为kronecker delta,在    的时候为1,    的时候为0,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垂直的向量点积为0,单位向量自己对自己的点积为1。

那么现在,假如我们基向量之间并不正交,且并不保证是单位向量,我们将如何构建基于这组“基向量”的表达呢?

我们来看以下这个图,原始的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两个基向量     与    为一组正交基,而我们现在构造另一组    与    ,如图中红色箭头所示,很明显这组基,并不相互正交,长度也并不是单位1,我们可以认为这组基是“瞎选”的,是随便给出来的,是怎么方便怎么来的。我们给这组基底,起名为“协变基”,用下标进行标识。

那么如何用这对协变基表达我们的向量    呢,这里我们就引入“逆变基”,基于上述协变基,我们构造另一对基向量,满足如下公式

 

那么我们就把    称为“逆变基”,用上标表示。这里    与    如上图蓝色箭头所示,同样可以看到他俩也是并不正交,长度也不是单位1。

那么我们的向量现在可以表示为

 

其中    称为逆变分量,    

该向量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    称为协变分量,    

这里可以总结为,逆变分量和协变基在一起,协变分量和逆变基在一起,一个下标总对应一个上标。以上具体的证明过程大家可以在任何一本张量教材中看到,也很简单,故不再赘述。

那看到这大家可能会疑惑,比如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我就疑惑:学这玩意有啥用?而很多教材都是先讲定理,就算看明白了推导也是云里雾里。这里我结合我自己这些年对他的理解我总结以下几条用处:

  1. 很多时候取得一组正交基很难,比如针对曲面进行积分,你的基底大概率是3D曲面的两个切线方向(通过曲面微分得到),这两个未必正交
  2. 有了协变、逆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像处理通常的两个向量点乘一样,形如      , 只要是注意分别采用协变分量与逆变分量
  3. 原本是正交的基底,在大变形下可能变得不是正交(剪切、拉伸、旋转),那么采用上述协变、逆变的描述可以保证从前到后用一套通用的公式
  4. 对于我们常用的张量,比如应力,其实更为合理的表达为    
    ,这样就更为通用

由于篇幅的限制今天就先到这,后续讲一下两者的变换,与度量张量等。


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通用曲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3
最近编辑:2月前
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博士 传播国际一流的数值模拟算法
获赞 6粉丝 6文章 4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网格是越细越好吗?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这个问题,也会看到很多人在用有限元分析的时候无脑的划分网格,比较离谱的是在工作中看到有人对一个规则的实体划分的上亿网格。的确,一般来说网格划分越细结果一般就越趋近于真实解,这也是很多人做网格收敛性检查的原因。但是由于网格的增加,势必会造成效率的降低,这种情况在显式计算中则尤其明显,因为网格尺寸的减小一方面会使得最小稳定增量步降低(显式计算为条件稳定,需要时间增量小于一定的值),另一方面则会由于网格数量的增加本身增加计算量。另外诸如在检查单元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关注单元的长细比(Aspectratio),当长细比大于10的时候我们一般认为是相当差的单元,然而取决于所处的边界条件,如此的单元却未必产生较差的结果。单元质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警告,而具体问题如果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才是好的。其实实际上通常的做法就是将需要关注的地方画的更细一些,比如说应力梯度变化大的,几何曲率变化大的地方。另外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应力奇异:应力奇异本质上是由于这些位置是数值计算上的奇异点,诸如裂纹的尖端、施加集中力的节点,这些位置理论上是没法得到准确的结果的,再怎么细化网格也没用,细化网格反而会导致该点的应力情况变得更为不合理,这时候可能反倒需要思考下,边界条件设置的合不合理应力集中:应力集中一般发生在某些位置并不是很光顺,或者开孔处周围,本质上是有办法尽可能的规避的,可以通过细化网格的方式解决,但应力集中区域的网格要尽可能规则另外,我个人认为选取合适的单元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事半功倍,针对实体、壳、薄膜单元等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精度更高的单元类型:我所常用的单元类型:实体我所常用的单元:壳单元我所常用的单元:薄膜单元而对于一些螺栓、细部的焊缝等则可以通过采用RBE、梁、线缆及其他连接单元简化的方式进行简化处理我所常用的单元:连接单元,进而减少计算规模,只有在真正关心螺栓、焊接的时候才采用实体对这些区域进行建模(一般采用局部模型)。最后说一句:切勿拿来模型,啥也不管,不分析问题,直接一键划分网格,不行就加密。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