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师必须牢记于心的13大材料性能

9天前浏览20

文章来源: 

罗罗日记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先上图,说说这张表里的13个材料性能。 

其中部分性能我们会频繁使用到,比如刚度,强度,硬度等。

应力和应变:    

图1: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跟几何尺寸有关系

图2: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跟几何尺寸没有关系。

应力=力/截面积,应变=变形量/原长

图3:应力应变区域图,应变在Aut之前是均匀塑性变形,在Aut之后开始出现缩颈

图4:应力应变阶段图,从左到右依次经过比例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断裂。从屈服点到抗拉强度之间的塑性变形又叫应变硬化(加工硬化),抗拉强度之后的变形因为是不均匀变形,所以叫缩颈。

图5:应力应变区域及阶段图,蓝色 区域是弹性变形区域,黄色 区域是塑性变形区域。变形过程依次经过:比例极限A(胡克定律适用于此点之前的变形),弹性极限B/屈服点,低屈服点C,抗拉强度D,断裂点E。

 图6:弹性变形,外力卸载后,变形可以恢复

图7:塑性变形,外力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

1.强度(Strength)

 

不同载荷形式


压应力及剪切应力

 简支梁的弯矩应力:中性层两侧分别受拉应力和压应力

简支梁的弯曲及剪切应力


 不同载荷形式简表

 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展性

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展性


无明显屈服现象材料的屈服强度定义

2.刚度(Stiffness)

弹性模量:比例变形阶段E=σ/ε

 

强度和刚性的区别


3.弹性(Elasticity):

 蓝色 区域是弹性变形区域,粉色 区域是塑性变形区域

弹性变形示意图,变形可以完全恢复

塑性变形示意图,变形不可以完全恢复

4.可塑性(Plasticity)


塑性变形示意图


5.硬度(Hardness):


布氏硬度测试方法

布氏硬度表示方法


(2)洛氏硬度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 

洛氏硬度测试压头和读数表 

洛氏硬度表示方法

(3)维氏硬度测试

 

维氏硬度测试方法

维氏硬度表示方法

(4)努氏硬度测试


几种硬度测试方法对比: 

常用的几种硬度测试 

不同的硬度测试归纳 

几种硬度测试的优缺点

强度和硬度的关系:

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


6.延性(Ductility):


 

延性和晶胞结构的关系: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7.展性(Malleability)


 

面心立方晶胞:有4个滑移面,3个滑移方向


 

体心立方晶胞:有6个滑移面,2个滑移方向



密排六方晶胞:有1个滑移面,3个滑移方向 


体心和面心立方晶胞滑移示意图

晶胞结构和延展性的关系

延性和展性对比

8.脆性(Brittleness):



延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应力应变图



脆性和延性断裂对比


延性和脆性失效对比 

延性和脆性转变温度曲线 

泰坦尼克号沉没及自由号轮船断裂



9.韧性(Toughness):



 韧性用面积表示=σε=(F/S0)*(ΔL/L0)=(F*ΔL)/(S0*L0)=W/V=能量/体积

韧性对比:金属>陶瓷>增强聚合物 

韧性测试方法:K=mg(H-h)


韧性测试试样

延性试样断裂 


 脆性试样断裂 

金属材料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冲击韧性,也叫冲击强度。 

例如,如果将负载突然施加到一块低碳钢板和一块玻璃上,那么在发生故障之前,低碳钢将吸收更多的能量,所以低碳钢比玻璃更有韧性。

韧性的测试方法是用摆锤法,把摆锤放在初始高度H,然后放下让摆锤敲击试样,最后能够到达的高度为h,由摆锤的能量损失可以计算出材料的韧性K=mg(H-h)。 

一般地,强度高,伴随着硬度高,即材料“发脆”,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不耐冲击。提高韧性的热处理方法,中碳钢可以调质处理。低碳钢渗碳淬火。

10.弹性能/弹性比功(Resilience):


为了了解弹性能,我们以弹簧为例。 

在弹簧上施加一些载荷,使其变形并在其中存储一些能量,如果我们移除了该载荷,弹簧就恢复了其原始形状。 

所以,弹性能是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吸收能量,并在卸载时返回能量的能力。 

材料的这种特性在制造减震器,以及弹簧时很重要。

在应力-应变曲线图中,材料的弹性能,用弹性区域下方的面积表示。

弹性能/弹性比功


如果用E表示材料的弹性模量,S0表示材料的弹性极限(胡克定律的极限应力), Ur表示弹性能。

那么,有如下的弹性能计算公式:Ur=S0^2/(2E)。

通过此式可见,要想提高弹性能,需要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S0,这也是为什么,在制造弹簧的时候,热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弹性极限,进而提高应变能。

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弹性极限,以及弹性能。

几种材料的弹性能

强度,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延展性,弹性能,韧性的关系:

材料抵抗外力不断裂的能力叫强度,强度越高抗力越大,例如钢,陶瓷。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先发生弹性变形,再发生塑性变形,最后断裂。

弹性变形就是去掉外力后,还能恢复到原来形态,塑性变形就是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如果是受拉力作用,尺寸会增大,受压,尺寸会变小,整个塑性变形阶段增大的尺寸,与原来尺寸的比值就是延展性,而塑性变形阶段消耗的能量就是韧性。

塑性好,延性也好,他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表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

塑性好,就能承受很大的变形而不断裂,如铜,橡皮泥,但强度不一定高。

弹性好,就是弹性变形能力强,例如橡胶,橡皮筋等。

同样是描述材料变形能力的,但是弹性好,强度也不一定高,即承受的外力不一定很大,比如橡胶很容易在局部压坏。

材料从抵抗外力到断裂过程中,消耗掉的能量就是韧性,该定义的重点应放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上,包括了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的共同消耗的能量,韧性越好,从外力作用到断裂过程消耗的能量越多。

回想一下,延展性是衡量某些部件在断裂之前发生塑性变形的量度,但是仅仅因为材料具有延展性并不能使其坚韧。

所以,韧性是体现材料强度与塑性的一个综合指标,韧性好的材料,有着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的塑性,可以认为是有着较高的屈服强度,同时又有较高的延展性。

所以,韧性的关键是强度和延展性的良好结合。

强度,脆性,延展性,塑性材料的对比


 

 塑料:强度,脆性,延展性,塑性材料的对比

 高中低碳钢:强度,韧性,延展性对比


 刚度,强度,韧性之间的区别

弹性能和韧性的含义对比

弹性能和韧性的对比

延性和脆性对比


 弹性和可塑性的对比


几种材料的弹性能及韧性

 几种材料的参数对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价格

从应力-应变曲线上说,纵坐标和横坐标都大的情况下,韧性最好,纵坐标(应力)要想增大,就是要强度高,横坐标增大就是塑性好,因此,可以说如果一个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好,那么它的韧性肯定非常好。

但是从材料微结构上来讲,同时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是一个矛盾体,要想提高强度,希望原子间的结合力越大越好,但是要想增加塑性,反而不希望原子力太大,因此,如何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材料界始终面临的最大挑战。

11.蠕变(Creep):


蠕变的三个阶段

蠕变应力应变曲线 

温度对蠕变的影响 

蠕变图:Rp1/10,000h/400°C=170 N/mm²表示材料在170 N /mm²的应力,和400°C的温度下,承受10000小时,塑性伸长1%。Rm/10,000h/500°C=74 N /mm²意味着该材料在破裂之前,可以在500°C的温度下,承受74 N /mm²的应力共10000小时。

12.疲劳(Fatigue):


疲劳测试试验台

应力周期:σm表示平均应力,σa表示应力幅,σmin表示最小应力,σmax表示最大应力

 加载条件:应力比R=σmin/σmax

 疲劳周期曲线,Nf表示疲劳寿命,σf表示疲劳极限 

疲劳曲线

 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平均应力越大,寿命越小


体心立方材料有耐疲劳性能,面心立方材料没有耐疲劳性能 

疲劳断裂应力机理

13.可加工性(Machinability):

提高可加工性的一些添加元素




(1)钢材

(2)不锈钢



(3)铝


(4)热塑性塑料



(5)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通常具有最差的可加工性,因为它们结合了塑料树脂的差导热性和陶瓷的坚硬耐磨性。

不锈钢,工具钢及铝合金的可加工性:分数越大越容易加工

碳钢和合金钢的可加工性

机械工程师必须牢记于心的13大材料性能 (360doc.co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13/12/83260221_1100037806.shtml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疲劳断裂复合材料电子UG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3
最近编辑:9天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1粉丝 55文章 12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非标机械设计:优化零件的应力设计

在非标机械设计领域,零件的应力设计是确保设备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要素之一。应力设计不仅关系到零件本身的强度、刚度,还影响到整机的性能表现和运行稳定性。作为一名拥有多年经验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优化非标机械设计中零件应力设计的实用技巧和策略。一、应力设计的重要性应力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零件在承受外力作用下的行为表现。合理的应力设计能够确保零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发生破坏,同时,还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二、应力设计的基本原则均匀分布载荷尽量避免集中载荷,将载荷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结构上。结构的强度取决于结构中的最大应力,使结构受载均匀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例如,齿轮轴上的齿轮应尽可能靠近轴承安装,以减少因载荷集中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优化力流路径力流路径越接近直线,力所引起的附加弯矩越小,对应的弯曲应力也就越小。因此,在设计零件时,应尽量使力流路径短且直,以减少应力集中。例如,车间行车在超载使用时,若尽量靠近轨道处起吊,则可使起重量增加,同时降低应力水平。减少缺口效应缺口如孔、槽、螺纹、台肩等外形突变会引起力流突变,导致应力急剧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缺口效应。减少缺口效应的方法包括避免外形突变、降低缺口附件的刚度、避免力流截面突然变小、加预压内应力以及避免力流突然转弯。变形协调在两个不同构件的接触处,当构件难以同步变形时,应力会急剧上升。在接触处降低构件在力流方向上的刚度,可以减少对另一构件变形的阻碍,尽量使两构件变形同步,此即为变形协调准则。三、优化零件应力设计的具体策略合理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对零件的应力设计至关重要。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应力承受能力。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受力情况和环境要求综合考虑。例如,对于承受冲击载荷的零件,应选择具有良好冲击韧性的材料;对于高温环境下的零件,应选择耐高温的材料。优化截面形状零件的截面形状对其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在设计中,应根据零件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环境,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例如,对于承受弯曲载荷的梁类零件,可以采用变截面设计,使截面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增大,以提高承载能力;对于承受扭转载荷的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空心轴设计,以减少材料浪费并提高抗扭刚度。合理设计过渡区域在零件的过渡区域,如圆角、倒角等,应力往往较高。因此,在设计中应合理设计过渡区域,以减少应力集中。例如,在轴类零件的键槽处,应设计合理的圆角半径,以减少应力集中;在零件的孔边,应设计适当的倒角,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加强筋的设计加强筋是提高零件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应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和工作环境,合理布置加强筋。加强筋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零件的受力特点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应力分布效果。同时,加强筋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也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考虑温度影响金属构件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热变形受限制时,会产生热应力。在设计中,应考虑温度对零件应力分布的影响。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的零件,应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应力;在低温环境下的零件,应考虑材料的冷脆性和低温韧性。优化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对零件的应力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在设计中,应考虑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例如,在铸造零件时,应合理设计铸件的壁厚和过渡区域,以减少铸造缺陷和应力集中;在焊接零件时,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接头形式,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四、案例分析以下通过几个实际案例,进一步说明如何优化零件的应力设计。案例一:轴类零件的优化设计在轴类零件的设计中,应考虑轴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环境。例如,对于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的转轴,应先选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确定许用应力,然后按扭转强度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在计算过程中,应把轴的许用扭切应力适当降低,以补偿弯矩对轴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要求,对轴的截面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案例二:齿轮箱的优化设计齿轮箱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内部齿轮的应力分布对齿轮箱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在齿轮箱的设计中,应考虑齿轮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环境。例如,对于承受重载和高速运转的齿轮,应采用高强度、高耐磨的材料,并合理设计齿轮的齿形、模数和螺旋角等参数。此外,还应考虑齿轮箱的润滑和散热问题,以减少齿轮的摩擦和磨损,降低齿轮的应力水平。案例三:桥梁结构的优化设计桥梁结构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其应力分布对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应考虑桥梁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环境。例如,对于承受重载和动载的桥梁,应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并合理设计桥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此外,还应考虑桥梁的支撑方式和约束条件,以减少桥梁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桥梁的几何尺寸和精度符合要求。优化零件的应力设计是提高非标机械设计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截面形状、合理设计过渡区域、加强筋的设计、考虑温度影响以及优化制造工艺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零件的应力水平,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验证,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未来的非标机械设计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应力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非标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共同推动非标机械设计领域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更加高效、可靠、安全的机械设备而不懈奋斗!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