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吴炎,既是一名项目经理,也是一名机电工程师。很荣幸成为仿真秀-Maxwell电磁工程师双证研修班第一期的毕业学员。三个月的学习历程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今天能够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与感悟,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欣喜。
我的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而在研究生阶段,电磁学的学习仅停留在辐射区域的基础上。由于对电磁学的理解几乎为零,刚开始接触Maxwell时,我深知这段学习之路必定充满艰难与挑战。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加班已是常态,要抽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对我而言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有限元仿真这一领域,从最基本的物体离散化开始,它对数学基础的要求极高,且理论内容难度深重,常常让人心生退缩。很多人可能在这一步就选择放弃,但我明白,工程应用中的这些理论知识,尽管少见,却是奠定扎实基础的关键。
我曾像许多初学者一样,面对困难和迷茫,心生许多放弃的念头。然而,学习从不等待明天,它只有从现在开始,才能走得更远。能够有一个系统化的课程引导,带领我跨过这些难关,毫无疑问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遇到无法理解的基础问题时,依赖于网络上的高校名师公开课,也为我解答了不少疑惑。
更重要的是,电磁学与我的研究方向息息相关,实际应用中,我的实践经验早已超越了理论层面。只有弥补理论上的短板,才能让事业发展更进一步,填补职业规划中的那一块空白。
然而,资料的搜集过程却是一场极为痛苦的战斗,许多系统化的培训资料早已过时,软件版本也逐渐陈旧;而新版本软件的资料,往往零散且不完整,问题的解决方案也稀缺且参差不齐,电磁仿真领域的大神更是难以觅得。直到我遇到“仿真秀”的推广信息,我决定毫不犹豫地报名。
仿真秀的电磁研修班在课程设置上有着非常清晰的培养思路。课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理论的培训,然后是常用模块的学习,最后是针对较为复杂、不常用模块的深度探索。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让我在每一环节中都能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案例讲解进一步加深了理解,知识脉络也变得异常清晰,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研习班的教学方式非常人性化,录播课程与作业答疑相结合,能够充分保证学习的灵活性与个性化。录播课程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而作业则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回答疑问的答疑环节更是我的“指路明灯”。每当遇到难题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即时答疑让我感到无比安心,效率远远超越了自己查阅资料的速度。
图2 学习群讲师答疑
按时完成作业成了我自律的源泉,每一次作业的完成都让我逐渐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每个案例我都像对待一个重要项目一样,尽力做到最好。每次操作Maxwell软件,我的技巧都在不断精进,而每一个成功的案例成果,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成为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图3 理论课程学习作业
我的研究方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在工作中,我常常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而对电磁学基本功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研习班中所学的内容,我逐渐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借助Maxwell软件,我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复杂的案例,轻松得到精准的理论计算结果,在设计过程中也能通过公式与仿真对比,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
有了研习班的系统化训练,我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我能够在电磁学和电力电子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拓展更多领域的知识储备。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李岩冰老师和安万强老师的专业授课与耐心指导,他们为我解答了诸多困惑。同时,也要感谢第1期研修班的所有同学,大家的互帮互助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灵感。
最后,感谢杨帆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收获更多。也祝愿仿真秀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学员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恭喜吴炎同学顺利毕业,不仅学到扎实的仿真技能,还收获了双证书,这两位学员的真实学习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班第4期仅收20人
名额已不多,满班停招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
01
您能收获什么
一线大厂实战案例:超50个经典案例,快速提升实操能力!
电磁班第4期仅收20人
名额已不多,满班停招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
02
高效培养体系
5、20年实战导师手把手带你:
高手带你2个月,胜过自己学2年
电磁双证班招生计划
电磁班第4期仅收20人
名额已不多,满班停招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