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用规律指导我国的创新事业

4年前浏览1732

若干年前,我参观一个创新项目时发现: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供货商是国内的二流企业。我心里就嘀咕:这个项目恐怕很难成功。果不其然,这些二流企业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惹出很多麻烦,大大延迟了项目进度。国外已经商品化了,我们还没有做好。

 

讲创新课时,我经常说到鲨鱼皮泳衣的典故:鲨鱼皮泳衣能够减少4%的阻力。对于普通的比赛,这种差别微不足道;但在奥运会这样的赛场上,高手如林且水平接近。减少4%的阻力可以导致第一名和第四名之间的差距,对夺冠至关重要。

 

在竞争性强的创新活动中,时间是很重要的。二流的供货商同样很容易导致创新的失败。合理的做法是先采用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尽量减少创新中的麻烦和干扰,让技术尽快取得成功。等到技术成功后,再考虑降成本等问题。

 

在我国科技界,这种意识不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科技界长期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只要能把国外的成熟技术模仿出来,就算“创新”了。所以,科研工作的时间观念比较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技术的竞争力主要靠低成本。所谓“创新”一般也是以降成本为特征。这样,就容易犯前面提到的错误。而更糟糕的是:这些错误往往是些经验丰富、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人物犯的。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不若则能逃之”。这就是战争的“实力法则”。我将其归纳为: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战斗力强的战胜战斗力弱的。总体上讲,创新也是要靠实力:基础条件好的战胜基础条件差的;优秀人才多的战胜优秀人才少的;投入多的战胜投入少的;坚持时间长的战胜坚持时间短的;经验丰富的战胜经验缺乏的。对于具体的项目或领域,弱者是不能蛮干的。

 

我经常谈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芯片还是工业软件,我国的落后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经济原因。例如,由于市场小、知识产权保护差,中国科技工作者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回报,以维持技术的持续改进。而与市场的万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国家的政策性投资是微不足道的。这就会导致实力的巨大差距。国内小公司、小团队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就像蚂蚁对大象,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

 

实力弱的是否一定败给实力强的?不一定。在战术层面,实力强的战胜实力弱的;但在战略层面,弱者也有可能会有机会,只是机会相对较少。弱者战胜强者是有条件的。例如,在新兴领域,小公司有反应灵活的优势;在我国这样的大国,有市场大的优势;在某些行业,有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等。而实力弱小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借用资源而扩大自己的实力。华为和中国几个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借助了上述这几种优势。

 

对于科技问题,我国很多人相信神话、不尊重规律。这些神话,导致科技战略上的蛮干。这种神话的形成,与民众素质有关,也与宣传部门有意鼓励士气有关、也与砖家误国相关。

 

这些神话大体都是一个模式:某某人多牛,用很短的时间、很少的投入就超过了国外大团队长期积累的结果。这种神话背后往往隐藏了一些事实。第一种可能性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与别人若干年前的工作相比的,而现在的基础技术条件比别人好很多。这就好比,走高速公路的与走山间小路的比速度;开汽车的与肩扛背驮的比负重。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现在做的,比别人放弃;就像在热兵器时代宣传自己运用冷兵器的特长。第三种情况是:用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去比别人的综合指标;这就好比,自己每天能吃更多的馒头,就宣传自己比别人富有。

 

对于我国相对落后的领域,如何才能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事业?在我看来,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还是有办法的。比如,发挥企业联盟的作用、点上突破逐步拓展、系统突破点上深入。一定要同时发挥我国市场大、劳动力廉价这两项优势,落后的领域才能赶上来。相信所谓牛人的神话,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带来的只有虚无的梦幻。


可惜的是,我国科技界明白人太少,大忽悠太多。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科普仿真体系通用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11-19
最近编辑:4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107粉丝 21587文章 354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