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综述 | 面向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的物联网边缘计算综述(上)

7天前浏览35

    本期给大家推荐陆思良教授的面向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的物联网边缘计算综述(上)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安装在机器或设备中。这些传感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大数据”。然而,一些原始传感器数据受到噪声干扰,有用信息有限,且大量数据上传会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并不断消耗云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数据上传、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延迟,影响故障检测和识别的及时性。本文将从概念、前沿方法、案例分析和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基于信号处理的机器故障诊断中的边缘计算方法进行综述。

    论文链接:通过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在线阅读及下载

    论文基本信息

    论文题目:

    Edge Computing on IoT for Machine Signal Processing and Fault Diagnosis: A Review

    论文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论文日期:2023年1月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09/JIOT.2023.3239944

    作者:Siliang Lu (a), Jingfeng Lu (a), Kang An (a), Xiaoxian Wang (b, c),  Qingbo He (d)

    机构:

    a: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b: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c: Department of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Precision Instrumentati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 China

    d: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System and Vibr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通讯作者邮箱: qbhe@sjtu.edu.cn

    作者简介:

    陆思良,198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优青、安徽省青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IEEE Senior Member。分别于2010年、201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机电复杂系统动态测试与智能运维、边缘计算与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工业工厂自动化研究。主讲《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机器人技术》、《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2项、青基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国家电网、奇瑞汽车、中国机械总院等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3000余次,入选ESI前1%全球高被引论文5篇。申请/授权/转让国家发明专利共计30余项。担任仪器测量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 Instrum. Meas.》副编辑、《J. Dyn. Monit. Diagnost.》编委、《西南交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担任50余个机电信号处理和智能诊断等领域的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优秀结题项目等。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及青工委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委员。

    目录

    1 摘要

    2 引言

    边缘计算的基本原理

    3.1 边缘计算范式

    3.2 边缘计算软硬件平台

    3.3 评论

    物联网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中的实现

    4.1 基于信号处理的机器故障诊断流程

    4.2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采集和无线传输中的应用

        4.2.1 传感器信号采集

        4.2.2 无线信号传输

        4.2.3 评论

    4.3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预处理中的应用

        4.3.1 信号滤波与增强

        4.3.2 信号压缩

        4.3.3 评论

    4.4 边缘计算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4.4.1 简单的统计特征和故障指标

        4.4.2 复杂特征提取

        4.4.3 评论

    4.5 边缘计算在机械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4.5.1 基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的边缘计算

        4.5.2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边缘计算

        4.5.3 评论

    (以上标记章节为本文内容)

    案例研究和教程

    讨论与研究展望

    7 总结

    1 摘要

    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范式。它将计算和分析工作负载卸载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边缘设备上,以加速计算效率、减少信号传输的信道占用、并降低云服务器上的存储和计算工作负载。这些独特的优点使其成为基于IoT的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的一个有前景的工具。本文从概念、前沿方法、案例分析和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基于信号处理的机器故障诊断中的边缘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特别地,对边缘计算在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典型故障诊断过程中的轻量级设计算法和特定应用的硬件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讨论。本文对边缘计算的框架、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满足基于IoT的机器实时信号处理、低延迟故障诊断和高效的预测性维护的需求。特别是对边缘计算在典型故障诊断过程(包括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中的轻量化设计算法和专用硬件平台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讨论。该综述提供了对边缘计算框架、方法和应用的深入理解,以满足基于IoT的机器实时信号处理、低延迟故障诊断和高效预测性维护的需求。

    关键词:边缘计算,物联网,低延迟故障诊断,机器,实时信号处理

    2 引言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以及预防风险和灾难至关重要。机器的工作状态反映在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号中。因此,信号处理方法已被证明是机器故障诊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1]。用于机器状态监测的典型信号包括两类,即低频状态信号和高频波形信号。前者包括润滑油的温度和成分等,这些信号通常反映机器的整体健康状态,其刷新周期从几秒到几小时不等。波形信号则包括振动信号、声音信号、声发射信号、电机电压、电流和磁信号等[2]。这些信号能够反映机器部件的直接和瞬时状态,其采样频率范围为kHz~MHz。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个传感器的价格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安装在机器或设备中。例如,在一列八节车厢的高速列车上安装了数千个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状况[3]。一个风电场拥有数千台风力发电机,每台发电机都配备了多个加速度计、风速和风向传感器以及电压和电流传感器[4]。现代钢铁厂中的工业电机和传动机构上也安装了数以千计的传感器,以确保生产线的安全。这些传感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大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是处理海量大数据的合适范式。自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2006 年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云计算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发展[5]。云计算通过建立庞大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在网络上提供快速、安全的存储和计算服务,使每个网络终端都能使用云服务器上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数据中心[6]。云计算也在机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机器状态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直接上传到云服务器,在具有足够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服务器上进行信号处理、特征提取、故障识别和预测。此外,故障诊断模型和算法可以通过使用新采集的数据进行迭代更新,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云计算在机器状态监测和智能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量数据上传会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并不断消耗云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实际上,一些原始传感器数据受到噪声干扰,有用信息有限。此外,数据上传、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延迟,影响故障检测和识别的及时性。因此,对于一些需要实时诊断和动态控制的机器,云计算无法满足极快的响应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以实现实时智能诊断仍然是一个挑战。边缘计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计算范式。它通过直接在靠近传感器边缘的分布式系统上处理数据,能够有效解决云计算在实时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方面的不足。边缘计算由于其低延迟、大带宽和大规模连接等显著优势,在机器故障诊断中具有天然优势。最近,边缘计算也被应用于机器信号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显著提升了实时故障诊断的性能。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尽管机器故障诊断算法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只有一小部分与硬件实现相关。主要原因之一是边缘计算高度依赖硬件和算法,而在特定处理器上实现故障诊断方法仍然是一个困难和挑战[7]。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综述边缘计算方法在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研究历史、进展和趋势。具体而言,本文将重点解释和讨论如何为特定算法的实现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

    边缘计算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全面而深入的综述文章,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这些综述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工程、电信、神经科学以及能源和燃料等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相比,机器故障诊断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许多类型的信号已被用于机器故障诊断,因此边缘计算节点的选择应考虑传感器外围接口的兼容性。此外,机器信号通常受噪声干扰,因此边缘计算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如何实现各种一维信号去噪算法。此外,用于机器状态监测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节点可能安装在恶劣环境中且无电源供应,应考虑如何降低信号传输和计算的功耗。

    表1 近期与边缘计算相关的综述

    因此,对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领域进行全面综述是有意义且紧迫的。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此类综述报道。本综述将关注这些对边缘计算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有显著影响的关键问题,并为学术界和工程师设计实时、低延迟的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算法和硬件提供便利。具体而言,通过案例研究和源代码提供了直观的教程来介绍如何将算法在硬件平台上实现。

    3 边缘计算的基本原理

    本节介绍了边缘计算的概念、历史和范式,并对边缘计算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进行了介绍和总结,以促进对这一课题的全面理解。

    3.1 边缘计算范式

    边缘计算的概念最早由Pang和Tan[23]提出。然而,由于当时嵌入式系统的计算能力有限,这项技术并未受到太多关注。Scopus数据库中与边缘计算主题相关的出版物数量如图2所示。搜索策略为TITLE-ABS-KEY(“edge computing”),出版年份范围为2004年至2022年。可以看出,自2015年以来,边缘计算出版物的数量迅速增加。边缘计算的兴起得益于:边缘计算节点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迅速提高;处理器的TOPS/TFLOPS/MIPS单价降低。

    图2 Scopus数据库中以“边缘计算”为主题的出版物数量(2004-2022年)

    2016年,由华为、英特尔、ARM、软通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了边缘计算联盟。到2021年底,联盟成员数量已达到320个[24]。2016年,Shi发表了一篇题为“边缘计算:愿景与挑战”[8]的综述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谷歌学术数据库中被引用超过5600次(截至2023年1月)。

    边缘计算框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集中式数据中心被分布式边缘计算节点环绕。边缘计算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传感器数据直接在各种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如手持仪器、IoT节点、手机、智能手表和电动汽车处理器等[25]。大部分原始数据在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只有经过筛选的数据和提取的特征才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存储、进一步分析和挖掘。这样的过程减少了传输带宽的占用和计算资源的消耗,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计算延迟,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响应速度[26]。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延迟随着圆直径的缩小而增加,如图3中的两个箭头和六个绿色背景文本框所示。

    图3 边缘计算的框架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本质上是互补的,它们可以协同工作以平衡计算和存储资源。通常,原始数据可以在靠近传感器的边缘计算节点上进行清理、过滤、压缩和格式化。只有经过筛选、过滤、去噪和处理的数据以及特征才传输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挖掘、特征融合、模型训练、存储和备份[27]。另一方面,参数、模型和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定期更新并部署到分布式边缘节点上。这种协作方式将通过传感器、网 关和服务器的连接促进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号处理效率、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并降低云-边协作系统的整体功耗[28]。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中的优势总结如下。

    延迟:机器故障的发展可能是非常突然和迅速的。边缘计算通过对边缘节点上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缩短了从故障出现到故障诊断的时间延迟。

    资源消耗: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安装在被监测的机器上。如果将所有的原始信号传输到云端,将耗尽云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进一步影响故障诊断的效率。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分布式处理避免了数据爆炸问题。

    隐私:传输到云端的传感器数据可能存在隐私问题。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在没有信号传输的边缘节点上处理传感器数据来消除这种担忧。

    诊断与控制: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将故障诊断和机器控制算法在同一处理器上实现,有利于异常检测和实时控制系统。

    可扩展性:由于每个边缘计算节点都具有计算和通信能力,可以灵活组网。传感器网络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监测的机器数量进行调整。

    3.2 边缘计算软硬件平台

    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算法通常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如C/C++、Python、MATLAB和LabVIEW)进行编程,然后在具有强大处理器和足够内存的x86或ARM架构计算机/服务器上执行[44]。然而,边缘计算节点的设计受到功耗和尺寸的限制。因此,在将现有算法部署到边缘节点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轻量级设计[45]。下面介绍用于算法实现和部署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表2列出了一些边缘计算专用的处理器。这里只列出了一些典型的产品系列,实际上制造商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组合供选择。例如,在表2的第二行中,除了F4系列,STM32还有F0、F1、F3、G0、G4、WB、WL、F7和H7等系列,适用于不同场景,如超低功耗、高性能计算、无线通信和汽车应用等。从表2中可以看出,制造商提供了广泛的处理器,以实现具有不同计算需求的边缘计算算法。例如,具有数字信号处理/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ocessor,DSP)指令的低成本、低功耗STM32微控制器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可以执行典型算法,如卷积运算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因此适用于实现一些基于经典振动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Tensor核心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加速器的Jetson GPU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实现对时间要求苛刻的故障诊断应用中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树莓派为从服务器到边缘节点的算法部署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和较高的性价比。

    表2 用于边缘计算的硬件

    另一方面,尽管越来越多的硬件芯片被设计出来用于边缘计算,但工程师在这些多样化的芯片上开发算法和软件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平台对于将算法和分析工作负载转移到边缘设备至关重要。表3列出了一些有助于边缘计算算法开发和部署的典型平台。大多数制造商提供具有友好IDE和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混合云-边计算平台。开发者可以使用他们熟悉的高级编程语言,平台会编译代码并将其加载到指定的硬件上,如图4所示。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专注于算法和工作流程的设计,而无需关注复杂的硬件驱动程序。异构平台还可以提供跨云计算、雾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数据交换和协同计算功能。边缘计算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为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机器和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铺平了道路。

    表3 边缘计算开发平台

    图4 用于边缘计算算法开发和部署的架构

    3.3 评论

    可以看出,近年来边缘计算随着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投入不断增加而迅速发展。基于边缘计算的机器故障诊断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算法在硬件设备上的实现。大约二十年前,嵌入式系统的编码复杂,需要丰富的经验,工程师需要熟悉MCU寄存器的操作。大约十年前,嵌入式系统制造商开始提供标准外设驱动等功能库,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近年来,制造商在工程师可以使用GUI配置嵌入式系统外设的地方提供了更友好的IDE平台。随着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日趋完善,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算法在边缘节点上的实现将更加方便和高效。

    4 物联网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中的实现

    在本节中,将根据典型的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的四个连续步骤,即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对边缘计算方法进行综述。

    4.1 基于信号处理的机器故障诊断流程

    机器故障基本上从初始故障开始,逐渐发展为中度故障,最终演变为严重故障[46],[47]。故障的发展取决于机器的结构、材料和运行条件。安装在被监测机器上的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会随着机器状态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因此信号处理技术是机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主要手段[48],[49]。典型的故障诊断过程包括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传感器采集的监测信号通常较弱,并受到背景噪声的干扰。此外,一些信号是由电池供电的IoT设备采集的。因此,原始信号应进行放大、去噪、压缩和预处理,以获得用于特征提取的增强信号[50]。
    为了从时域、频域和时频域中提取信号特征,人们研究了许多信号处理算法。挖掘特征变化趋势与机器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以识别机器是否存在故障,并评估故障等级。由于机器的运行工况复杂,一个或几个特征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指示其健康状况。因此,模式识别方法被用来融合高维特征,以获得全面的诊断结果。最后,对机器进行维护或修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这些步骤中的算法可以在云服务器上执行,也可以在边缘设备上执行,以加快诊断决策的输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边缘设备的计算能力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应选择算法并以轻量级方式重新设计,以充分利用资源。

    4.2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采集和无线传输中的应用

    在本节中,将综述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采集和无线传输中的方法。随着低功耗芯片和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使用IoT节点进行状态监测[58],[59]。IoT节点可以分布式安装,方便更换或调整,无需复杂的电源和信号电缆布线。

    4.2.1 传感器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是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的第一步。在传统的集中式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电缆与传感器连接,传感器的尺寸和功耗不会明显影响系统性能。然而,对于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IoT节点,传感器功耗是影响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幸运的是,近年来开发并发布了许多种低功耗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传感器。基于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技术的传感器集成了模拟调理电路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并且可以通过数字接口,如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SART)、互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IC)和串行外围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直接与MCU通信。这种配置显著降低了整体功耗,提高了信噪比,并为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到小型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提供了可能。

    表4介绍了一种用于机器状态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应用的无线IoT节点(STEVAL-STWINKT1B),该节点带有多种传感器。可以看出,MEMS传感器可以测量常用的监测信号,包括湿度、压力、温度、振动、磁场和声信号。传感器的尺寸和工作电流可分别降至    和μA/mA范围。这些传感器为集成到低功耗IoT节点上进行高效的边缘计算和机器故障诊断提供了可能。

    表4 Steval-Stwinkt1B物联网节点中的传感器

    采样频率和信号长度也是影响边缘节点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显然,较长的信号会增加采样时间、存储空间、计算成本和功耗[64]。根据奈奎斯特定律,如果传感器信号的带宽从dc扩展到最大频率    ,则信号应以至少    的频率进行采样。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可以使用欠采样方法来降低采样频率和信号长度。例如,文献[65]提出了一种欠采样振动信号分析方法用于电机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在该文献中,首先通过谱峭度确定振动信号的共振带,然后根据共振带将可编程滤波器配置为带通模式。计算最小采样频率并用于对振动信号进行采样。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采样频率和信号长度可降低至传统方法的1/8左右。文献[66]研究了IoT应用中传感器的最佳采样率,并讨论了采样率与传感性能之间的权衡。文献[67],研究了采样频率对IoT实时跌倒检测设备中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性能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边缘计算的资源消耗,应考虑并适当选择传感器信号采集参数,包括传感器类型、采样频率和信号长度。

    4.2.2 无线信号传输

    通过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在边缘节点上对大部分机器信号进行分析,并将部分关键信号和处理结果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存储和进一步挖掘。许多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已被应用于传输机器信号。例如,文献[65]使用一对收发器传输IoT节点采集的振动信号;文献[68]使用嵌入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5.0协议的MCU(STM32WB55,意法半导体公司)采集和传输电机振动信号;文献[69]中使用无线发射器传输混合振动和磁信号;文献[70]提出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监测和预测性维护的智能传感器系统,设计的无线传感器通过窄带IoT协议与服务器通信;文献[71]提出了一种使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对非平稳运行中的采矿移动机械进行数据驱动状态监测的方法,信号采用BLE协议传输。

    表5列出了一些常用的IoT和边缘节点的无线收发器。这些基于不同无线协议的收发器具有不同的数据速率、通信距离、工作电流和价格。例如,LTE模块的数据速率最高,但消耗的电流也最大。在常见的应用中,工作电流通常被限制在mA级别。芯片可以方便地在工作模式和待机/睡眠/关机模式之间切换,待机/睡眠/关机模式的电流低至nA/μA级别。此外,芯片中内置的天线通常功耗较低。如果信号需要远距离传输,应根据芯片规格设计功率放大电路。

    表5 物联网和边缘节点的无线收发器

    4.2.3 评论

    IoT技术在机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应用中发展迅速。信号的采集和传输是保证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精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大量专为IoT应用而设计的低功耗MEMS传感器相继面世,为状态监测系统从无到有的设计提供了便利。硬件电路厂商也提供了大量的芯片选择,包括传感器、MCU、收发器以及外围接口电路等。此外,考虑到IoT节点的传输速率、传输范围、组网方式等,还可以选择多种适用于IoT节点的无线通信协议来满足应用场景。

    4.3 边缘计算在机器信号预处理中的应用

    机器信号预处理可以提高信号质量,减少数据量,便于信号的分析和存储。本节从信号滤波与增强、信号压缩等方面对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4.3.1 信号滤波与增强  
    机械系统的信号总是受到来自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背景噪声的干扰。信号的滤波和增强是特征提取准确性的保证[74]。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研究了许多用于机器信号滤波和增强的算法,其中一些算法可以移植并在边缘节点上实现,为实时故障诊断铺平道路。例如,文献[69]使用经典的无限脉冲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带通滤波器来提高IoT节点采集的弱磁信号的信噪比,并从滤波后的磁信号中提取旋转角度用于基于阶比跟踪的故障诊断。文献[75]提出了一种用于列车轴承故障诊断的序列多尺度噪声调谐随机共振算法,并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该算法。该方法结合能量算子、滤波阵列、实数FFT和随机共振算法,实现了噪声条件下微弱轴承故障信号的增强。文献[68]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基于IoT的信号增强和压缩方法,通过在IoT平台上实现基于随机共振的非线性滤波器,对微弱振动信号进行了增强。文献[77]设计了一种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部署到轴承故障诊断的无线状态监测系统中,使用以系统谐振点附近高频范围为中心的带通滤波器对测量信号进行滤波。文献[78]提出了一种在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边缘设备中实现柴电船舶故障检测和谐波抑制的方法,使用了有源滤波器来降低总谐波失真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精度。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发现,计算成本较低的信号滤波和增强算法适合在计算资源有限的边缘节点上实现。小波变换[79]、经验模态分解[80]、自适应模态分解[81]、变分模态分解[82]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信号滤波中。然而,卷积操作和迭代分解需要显著的计算成本,因此这些方法很难在计算能力有限的边缘节点上实现。对于高负荷信号滤波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轻量化方法。  
    4.3.2 信号压缩  
    一些典型的机器监测信号,如振动和声音信号,通常以高采样率采集。信号压缩可有效减少传输信号的长度并提高电池使用寿命[83]。语音/音频信号的压缩算法已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其中一些算法只需稍加修改即可用于对机器振动和声音信号进行压缩。例如,文献[65]使用了Speex编解码器对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的振动信号进行压缩,该编解码器在STM32嵌入式系统上实现,可达到16倍的压缩比。在基于IoT的高效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的信号增强与压缩方法中,文献[68]使用Opus编解码器对振动信号进行压缩,压缩比为16倍。文献[84]对IoT系统边缘的数据缩减解决方案进行了综述,分析和讨论了用于数据缩减的算法、硬件技术、使用的数据类型和贡献对象。文献[86]提出了一种异常感知压缩采样器检测在一组信号样本中是否存在异常信号,并以分层方式进行二次采样以保持所需的采样率。  

    除了传统的基于变换和预测的参数编解码器外,最近一些基于神经网络的音频编解码器也被提出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例如,文献[87]提出了一种WaveNet生成语音模型,用于从标准参数编码器的比特流中生成高质量语音。文献[88]在生成模型中引入预测-方差正则化算法,以降低对异常值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了语音编解码器的性能。文献[89]设计了一个名为SoundStream的神经音频编解码器来压缩语音,音乐和一般音频的比特率。该编码器由语音定制的编解码器来实现。该模型的架构包括了一个全卷积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和一个残差矢量量化器,通过端到端的方式联合训练。文献[90]设计了一种名为EnCodec的音频神经编解码器,该编解码器采用流式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量化的潜在空间通过端到端的方式进行训练。

    除了传统的基于奈奎斯特定律对信号进行采样的信号压缩方法外,压缩感知是一种致力于在采集过程中直接获得压缩数据的新兴技术[91]。该技术已在成像、生物医学、音频和视频处理以及通信等领域得到研究[92]。然而,机器信号通常受到严重噪声干扰且具有很大随机性,有时在采样过程中会丢失关键样本。因此,在将压缩感知算法部署到边缘设备之前,应考虑并妥善解决噪声和样本缺失问题。一些算法已被证明可有效恢复受到严重噪声干扰和/或有样本缺失的信号。例如,文献[93]提出了一种稀疏信号重建方法来重建缺失样本。在该方法中,缺失样本和可用样本分别被视为最小化变量和固定值,采用基于梯度的算法在时域中重构不可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高度受损的图像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有效恢复。除了图像恢复,文献[94]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有效地检测出了具有缺失数据样本的信号成分。文章在具有不同分量频率的正弦信号和在各种可用样本缺失的场景下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压缩感知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对于分析机器状态信号非常有前景,这将显著减少数据长度并延长IoT节点的电池寿命。  

    表6列出了一些为波形信号压缩而设计的且可在边缘节点上实现的编解码器。这些编解码器在采样频率、带宽、比特率、延迟和压缩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但编解码器具有不同的计算复杂度和硬件要求,在边缘计算应用中应考虑这一因素[95]。

    表6 在IoT边缘节点上进行波形信号压缩的编解码器

    4.3.3 评论

    上述部分回顾了用于信号预处理(包括滤波、增强和压缩)的边缘计算方法。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于IoT的机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上,因为IoT技术为传感器安装、节点联网和信号传输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便利性。先进的通信协议也已被开发出来,以提高无损信号压缩、快速传输和电源管理的效率。但大多数现有算法是为具有足够计算能力的通用处理器设计的。在将这些算法部署到边缘计算节点之前,应考虑数值数据类型、计算复杂度和内存优化,对其进行修改和轻量化设计。许多基于IoT和边缘节点的系统已针对不同的机电系统(如轴承、齿轮箱、发动机、电机、采矿机和链链轮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新的机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参考经验。

    4.4 边缘计算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信号经过处理后,将对其进行特征提取用于机器故障检测和识别。在集中式故障诊断系统中,特征提取算法在具有足够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服务器上执行。在将算法部署到边缘节点之前,应考虑可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数据类型和乘法累加(Multiply–accumulate,MAC)操作次数,重新对算法进行轻量化设计。本节根据信号特征的计算复杂度,回顾基于边缘计算的特征提取方法的实现。  

    4.4.1 简单的统计特征和故障指标  

    当机器在平稳工况下运行时,统计特征和故障指标可用于监测机器的健康状态[96],[97]。故障指标的构建应考虑信号的特性。一些经典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计算成本较低,适合在边缘计算节点上实现,用于实时识别机器状态。  

    例如,文献[98]采用谱相关和短时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算法来加速包络分析的计算并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功耗。在TM4C1233H6PM型边缘计算处理器中,采用乒乓算法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技术加速数据采集过程,并通过数据类型格式转换和降采样优化内存使用。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希尔伯特变换方法相比,谱相关方法和短时RMS可分别将计算速度提高两倍和五倍以上。为了在变速工况下实现电机轴承的在线故障诊断,文献[99]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的阶次跟踪算法,并将其部署到两个MCU上。其中一个MCU用于获取电机电流信号的角度增量,使用计算复杂度和内存占用较低的反正弦函数计算顺序采样点的角度。另一个MCU根据第一个MCU生成的触发信号对声音信号进行等角度采样。最后,计算包络阶次谱来识别电机轴承故障类型。文献[102]从电机电流信号中提取MSAF-RATIO30特征[103]进行特征融合和故障诊断。这些特征基于归一化频谱的差异,采样频率和信号持续时间分别为20.096kHz和5s。主要的计算量是使用FFT计算频谱,在树莓派3B类型的单板计算机(Single-board computer,SBC)上实现。

    上述文献介绍了在机器故障诊断的经典统计特征和故障指标设计中边缘计算的实现。然而,当机器在复杂条件和环境下工作时,由于噪声干扰,简单的特征和指标可能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基于边缘计算的机器故障诊断,应研究更可靠的特征。  

    4.4.2 复杂特征提取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已被开发出来,用于从机器信号中提取复杂且可靠的特征。一般来说,提取高维特征计算量巨大,这对于将这些算法部署到资源有限的边缘节点是一个挑战。因此,应考虑算法的轻量化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边缘计算平台。下文回顾了在边缘计算节点中用于机器故障诊断的先进信号处理方法。  

    文献[75]通过麦克风采集轴承的声音信号,通过能量算子解调声音信号,并用随机共振滤波器增强,最后计算包络谱,在Arm嵌入式系统上进行故障诊断。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内存使用,文献设计了实值FFT来替代原始的复值FFT。文献[106]在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的算法,通过分析稳态低负载条件下的振动信号来检测电机断条故障。文献[76]首先使用平方和低通滤波包络法对电机振动或声音信号进行解调,然后使用基于随机共振的非线性滤波器对解调信号进行增强,最后在STM32嵌入式系统上使用FFT计算处理后信号的包络谱,用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该方法采用计算量较小的一维进退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文献[109]针对基于边缘智能的自动化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自动化系统在线异常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平滑滤波器处理采集到的传感器信号,识别最敏感的参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处理后的数据临时存储在边缘计算节点上,然后将结构化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随着高性能边缘计算处理器的发展,人们期望能够将更复杂、更先进的算法移植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实时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

    4.4.3 评论  

    随着存储量和计算能力的快速提高,大多数故障诊断研究人员专注于优化模型和算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而很少考虑硬件限制。当要将算法部署到边缘节点时,从各种商用计算平台中选择合适的平台变得困难。因此,表7总结了特征提取方法在特定边缘硬件平台上的实现。这些方法按出版年份排序。一些硬件平台可能已经过时且没有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因此研究人员在实现特定算法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新发布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些计算负担较低的经典算法,如均方根计算、FFT和IIR滤波器,可以在低成本MCU平台上实现。一般来说,MCU处理器可以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执行算法,并且可以方便地在运行、待机、睡眠和关机模式之间切换。这些特性提供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功耗,提高了边缘计算系统的效率。

    表7 边缘计算节点上实现的特征提取方法的总结

    对于时频分析、DWT、WPT、Pearson相关性等计算量大的算法,采用树莓派、DSP、FPGA、GPU等高性能计算平台更为合适。例如,在GPU上从肌电信号中提取时频特征。GPU上的计算时间比CPU上快50倍[110]。文献[111]在树莓派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处理声学信号的时频相关算法用于时延估计。考虑到机器信号也是一维的,对于机器信号的时频分析也可以在具有足够计算能力的GPU和CPU上实现。另一方面,这些先进处理器通常需要操作系统来管理和调度计算和存储资源,并且它们也具有更高的功耗、更复杂的外围电路和更高的价格。实际上,一些边缘节点由电池供电,并且大量节点安装在机器上。因此,应综合考虑边缘计算节点的计算成本、功耗、产品尺寸和价格。
    为了方便起见,图5给出了在边缘计算节点上实现的特征提取算法的分类。根据背景颜色的不同,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四类:频谱分析、波形分析、信号滤波和统计特征提取。研究人员可以评估特定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存储需求,并与图5中的算法进行比较。不同平台的典型硬件配置,如MCU、GPU、FPGA等,可参见表2。该分类法有望提供算法与硬件之间的快速映射关系,最终为选择合适的平台提供便利。

    图5 边缘计算节点上特征提取算法的分类

    4.5 边缘计算在机械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方法在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一般来说,ML算法具有较大的模型规模和大量的参数,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来生成输出。为了将ML算法部署到资源有限的边缘节点上,需要对算法进行轻量化再设计[112]。  
    4.5.1 基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的边缘计算  
    在DL方法出现之前,经典的ML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特征融合和故障模式识别中[113],[114]。与具有大量参数的DL模型相比,经典的ML模型所需的计算成本更低,因此可以移植到资源有限的边缘节点上进行机器故障分类和预测。  
    例如,文献[115]采集了电机三相电流和振动信号并提取频域特征。然后在计算机上使用MATLAB训练BPNN模型来融合40个提取到的特征,并对6种电机故障类型进行实时识别。BPNN的模型参数使用C语言改写参数后下载到边缘节点。除了故障检测和隔离算法外,电机控制算法也被移植到同一STM32单片机上实现动态控制。针对IIoT,文献[116]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边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文献对逻辑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在复杂工业过程中的各种故障检测方案进行了评估。考虑到一个故障可能与多个影响特征有关,所提方法首先最小化特征数量,并研究能够处理所有关键特征的最小边缘PLC集合,以降低部署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平均性能较好,且运行速度远快于逻辑回归模型。针对工业4.0应用,文献[117]设计了一种基于雾的智能机器故障监测系统。该系统中设计了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AdaBoost分类器和多层感知器,并部署在雾服务器上用于机器故障检测。计算量要求较小的经典ML方法可以在多种类型的边缘计算平台上实现,例如MCU,SBC,甚至是一个PLC。
    4.5.2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边缘计算  
    近年来,DL方法在机械故障诊断应用中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随着处理器计算能力的提升,DNN模型的层数越来越深,模型参数呈指数形式增长。为了在计算能力和内存空间有限的边缘节点上实现DNN模型,需要对模型进行剪枝和优化,以降低对硬件的要求。以下综述了用于机器故障诊断的DL方法在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实现。  
    文献[118]针对边缘计算设计了一种轻量级实时故障检测系统LiReD。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RNN的LiReD在树莓派上实现,其检测对象为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基于Node.js的Node-Red控制面板用于监测LiReD系统中的故障。分析结果可由实时故障检测器显示。使用Node-Red提供的丰富的嵌入式库,可以很容易地在JavaScript中实现各种算法[119]。实验结果表明,在6种故障检测方法中,LSTM RNN模型的性能最好。针对工业云-边计算中的故障诊断问题,文献[126]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多分支神经网络的联邦学习方法。该方法允许边缘节点根据本地数据分布从云服务器选择部分模型进行异步更新。这种策略减少了计算和通信工作量,从而提高了联邦学习的效率。该方法的性能通过使用包括树莓派3B+、树莓派4B和NVIDIA Jetson Nano在内的多个边缘节点进行了验证。文献[127]设计了一种轻量级的基于CNN的边缘框架用于机器健康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98%-100%的准确率,在树莓派4边缘节点上的算法运行时间约为1秒。边缘节点上的推理时间比云端和工作站高6.75倍。边缘计算方法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如可扩展性(在工厂的不同位置安装方便)和现场诊断,并且它还不受网络连接丢失和隐私威胁等问题的影响。文献[132]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框架的轻型旋转机械不平衡诊断方法。文章为了降低RNN的计算成本,评估了具有LSTM和Just Another NETWork单元的低延迟轻量级RNN。为了评估哪种模型最适合边缘计算系统,通过执行一个网络步骤所需的浮点运算(Floating-point operations,FLOPs)次数和存储网络参数所需的内存来计算运算成本。结果表明,分析机械振动和电机电流信号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接近100%和95%。
    可以看出,广泛使用的DNN模型,如CNN、LSTM和AE,已经被优化并部署到边缘节点上,用于机器故障的实时分类。优化方法包括:1)减少DNN模型的层数和参数[133],[134];2)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或二进制/逻辑数[135];3)在程序执行期间动态优化变量,以减少内存占用[136]。  
    4.5.3 评论  
    表8总结了在边缘计算节点上实现的故障模式识别方法。由于DL算法的执行需要相当大的计算量,因此使用具有高计算能力的CPU和GPU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方便起见,将边缘计算平台及其可以执行的模型汇总于图6。这些方法可分为四类,包括ML、DL:RNN、DL:CNN和DL:AE。可以发现,大多数算法已在SBC树莓派上实现。这个边缘计算平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例如,最新的树莓派4B售价约75美元,具有高达8GB的内存、CPU为1.5GHz四核64位、WiFi为2.4/5GHz和蓝牙5.0。这样的硬件配置使得轻量化设计后的多种类型的DNN模型得以成功部署。  
    表8 边缘计算节点上实现的模式识别方法的总结  

    图6 机器故障模式识别算法在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分类  
    边缘计算与深度学习的结合在实时机器信号处理和故障识别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一般来说,更深层次的DNN模型将产生更高的故障诊断准确率。然而,大量的模型参数也会增加计算时间和功耗。因此,针对边缘计算的DNN模型的优化需要对FLOPs数量、计算时间、功耗和延迟做出权衡

    原文获取: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文章原文。

    编辑:陈宇航
    校核:陈凯歌、赵栓栓、曹希铭、赵学功、白亮、任超、海洋、Tina
    该文资料搜集自网络,仅用作学术分享,不做商业用途,若侵权,后台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在线阅读论文。


    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MechanicalSystem振动非线性旋转机械电源电路通用航空船舶汽车电子MATLABpython云计算UM电机材料MEMS数字孪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4
    最近编辑:7天前
    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2粉丝 75文章 1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信号处理代码实战 | 对称极坐标法SDP(Symmetrized Dot Pattern)

    本文分享对称极坐标法SDP(Symmetrized Dot Pattern)代码。SDP基本介绍在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方面,除了传统的时域、频域、时频域、复杂度域上进行外,近些年来,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不少学者通过振动信号可视化,然后从图像处理的角度提取故障特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SDP方法作为一种图像生成法,具有计算公式简单、运算速度快等特点,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把一维的时间序列变换到极坐标下的雪花图像,不同信号的差异能够通过雪花花瓣形状的不同得以体现。对于时域信号 ,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对称点生成的方式将时域信号转化为极坐标下的 ,如图1所示。图1 SDP转换原理极坐标半径: 逆时针转角: 顺时针转角: 式中: 为信号的最大幅值、 为信号的最小幅值、 为信号第 个样本点、 为时间间隔参数、 为镜像对称平面旋转角、 为角度放大因子。在SDP方法中 、 和 这三个参数的选择极为重要,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一般 要小于 ,取20°~50°最佳, 的值在1~10范围内最佳。代码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SDP变换函数def sdp(wave_data, start_angle, xi, il): data_len = len(wave_data) x_max = np.max(wave_data) x_min = np.min(wave_data) polar_list = [] clockwise_list = [] anticlockwise_list = [] xi = np.radians(xi) for j in range(6): theta = np.radians(start_angle + j*60) polar = [] clockwise = [] anticlockwise = [] for i in range(data_len-il): if i < data_len - il: x_i = wave_data[i] # 计算极坐标上的半径 polar_radius = (x_i - x_min) / (x_max - x_min) # 获取x(i+l)值 x_i_l = wave_data[i + il] # 计算顺时针转角 clockwise_angle = theta + ((x_i_l - x_min) / (x_max - x_min)) * xi # 计算逆时针转角 anticlockwise_angle = theta - ((x_i_l - x_min) / (x_max - x_min)) * xi polar.append(polar_radius) clockwise.append(clockwise_angle) anticlockwise.append(anticlockwise_angle) polar_list.append(polar) clockwise_list.append(clockwise) anticlockwise_list.append(anticlockwise) return polar_list, clockwise_list, anticlockwise_list# 生成模拟信号,采样频率12800Hz,周期100Hz,1秒时长t = np.arange(0, 1, 1 / 12800)signal = np.sin(2 * np.pi * 100 * t)r, beta, gamma = sdp(signal, 60, 40, 5)for x, k in enumerate(r): ax = plt.subplot(111, projection='polar') # 绘制散点 ax.plot(beta[x], k, c='red') ax.plot(gamma[x], k, c='green') plt.title('SDP Image')plt.show()结果使用3个频率为100Hz,200Hz,400Hz的正弦信号的SDP图像( =60°, =40°, =5)如下图所示图2 100Hz正弦波SDP图像图3 200Hz正弦波SDP图像图4 400Hz正弦波SDP图像参考文献[1] 应用SDP点对称特征融合图像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J],噪声与振动控制,2023,43(4):82-88.DOI:10.3969/j.issn.1006-1355.2023.04.013编辑:海洋校核:李正平、陈凯歌、赵栓栓、曹希铭、赵学功、白亮、任超、陈宇航、Tina该文资料搜集自网络,仅用作学术分享,不做商业用途,若侵权,后台联系小编进行删除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