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美国的工程师文化

17天前浏览49



工程师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地位有天壤之别。在美国工程师是专业人士,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官员却没有什么权利,反而什么人都可以竞选,所以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工程师高。至于影视明星,美国也没什么追星族,更没有什么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些美国明星的生活细节反倒是中国观众更了解些。

光是有社会地位肯定还不够,要想让社会上最优秀的人从事工程师的行业,收入必须要高才行,像Google或者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工程师的收入与一些名牌大学的正教授相当。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学习狼性文化,让员工加班还不给高工资,但可别忘了,狼要吃肉而不吃草。工程师不但收入高,而且也比较稳定,就算是公司裁员,工程师也会轮到最后。美国公司里的一线工程师很多人愿意做一辈子,所以与中国相比工龄要更长,经验也更丰富。

美国的工程师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有自己独特的工程师文化,普通公司不是简单的提高工程师的地位和收入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工程师首先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管可以把一件事交给工程师就不再管了。工程师首先要做到,遇到问题后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但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不关心理论的东西,就算在理论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就设法绕过去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师们不是科学家,他们不用发明基础的技术,但他们对新技术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有自己动手的激 情。安卓系统的发明人安迪.鲁宾的工作就是典型的自己动手用现有技术做东西的过程。他就是把早就有的Linux操作系统和简单的手机操作系统这些现有技术搭起来,做了一个小东西。最后用自己的名字Andrew和小东西的词根oid拼出来一个新词Android。

工程师可以分成以下五个等级:

第五等工程师是之前提到的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一项任务的人,这只是对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只是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那最多算是助理工程师,不在我们讨论的工程师之列。第四等工程师需要有产品的头脑,除了具备产品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从头到尾负责到底。这基本是一个高级工程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这需要在工业界实际锻炼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三等工程师可以做出行业里最好的产品,他们与第四等工程师有本质的差别,这不仅反映在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上,而且也反映在无形的差异上。这种悟性很多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人可能需要十年八年,有些人非常幸运,一开始就和非常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加上个人努力,也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工作了四五年就开始做行政管理工作,基本就无缘这个水平了。第二等工程师是哪些可以给世界带来惊喜的人,他们与第三四五等工程师的差别在于其工作的原创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第一等工程师是开创一个全新行业的人,这些工程师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优于第二等工程师,而且在敬业和管理上也非常出色,他们通常也是企业家,并通过自己创造的产品改造世界。这种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数可能只是个位数。

每一等工程师的贡献相差数十倍,每一等工程师也构成了完整的金字塔。各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从金字塔的下部到顶端,是不能出现断层的,就算一个公司高薪聘请第二等的工程师,如果手下只有第四等的工程师也创造不出一流的产品。美国在金字塔尖的那些工程师收入非常高,甚至高过公司高管,再加上社会地位高,所以他们转行政管理的欲望并不强烈。

在中国的企业里大家都喜欢当官,在第五等工程师之上会出现断层,这影响了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原创性。但以后的中国会不会也兴起类似美国的工程师文化呢?大家可以在下一篇文章里找到答案。

来源:博学自省斋
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05
最近编辑:17天前
强学斋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2文章 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上)

现在一提到日本大家可能就想到“失去的二十年”,是说日本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而一提到美国就会想到,近十年由于硅谷崛起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而使美国经济一派繁荣。在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日本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但实际上日本不但没有超过美国,现在中国也早就顶替了日本第二经济体的地位。从表面上看日本经济停滞于九十年代初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相继破灭,而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是因为重视创新培养了很多像硅谷公司那样的高科技公司。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说法来解释两国的一兴一衰,比如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等。也许这些解释都是原因之一,但我今天要从机械思维和大叔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加以分析。先说说机械思维,其起源于工业革命,现在我们提到机械二字,多少带点贬义,但在18到19世纪,机械思维可是十分时髦的,等同于先进二字。谈到机械思维首先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牛顿。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用全新的方法论开创了科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他告诉人们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而且这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利用牛顿的理论,计算出彗星的运行规律,预测出1000年后日蚀和月蚀的时间,开始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对待一切已知和未知。这使得人类在接下来的近三个世纪里,一直习惯于用机械的方式描述一切。整个工业革命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一直都习惯用机械的方法实现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工程师将机械的威力发挥到了极限。蒸汽机、火车、打字机、各种各样的乐器和钟表等都是通过机械实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取代蒸汽成为动力的主要来源,但各种发明依然基于机械运动的方法论。现代工厂用机械取代人从事劳动生产后,产品的标准化替代了个性化,追求效率也成为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唯一手段。为了追求效率,管理者和学者们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与机械思维是一致的。流水生产线是机械思维在生产和管理上最具代表性的产物,这一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高效率。机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可预测性,在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把汽车部件放在生产线的起点,生产线的终点就会造出一辆汽车,这与牛顿力学预测星辰运动没有本质区别。 以机械思维为基础的管理方法虽然在美国发明,但却在日本发挥到了极致。日本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在90年代之前达到了经济的高峰,这种管理方式似乎也十分的完美。日本的一些企业甚至规定在固定的时间上厕所,这样就可以统一冲水从而节约资源。从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上,日本企业几乎已经做到了极限。但这些企业里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也缺乏活力。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的后信息时代,日本再也没有出现像丰田和索尼那样代表工业时代的伟大公司。 分析了把工业思维发挥到极致的日本,而美国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敬请期待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下),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和我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进步。来源:博学自省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