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 (下)

2月前浏览543


接着上一篇我们继续讨论,美国不但是拥有雅虎、谷歌和脸书这样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国家,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也诞生在美国,著名的亨利福特独立发展的流水生产线使T型车开始在美国普及。机械思维的管理模式在美国最成功的年代是二十世纪初,柯立芝繁荣便是最顶峰,顶峰过后便是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美国的经济中心逐渐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尤其是08次贷危机之后,华尔街的地位彻底由硅谷取代。硅谷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恰恰由于二战后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受机械思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拥有了一套新的科学基础和方法论,最终演变出一种全新的企业制度和商业模式。

如果说二战前的大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是牛顿力学,那么以硅谷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则具有不同的科学基础。硅谷的各种现象,其具有的管理方法,用牛顿力学和机械思维管理思想是完全解释不通的,甚至是想违背的,但用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就迎刃而解了。三论是二战前后诞生的,它们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广泛应用于与人有关的学科,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控制论是由诺伯特·维纳最早提出的,最初是用于系统控制,但是今天它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比在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上的应用更多。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管理特点,符合控制论中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的思维方式。控制论和机械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可以用V2火箭和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的控制原理加以解释。二战时的V2火箭发射前根据设定的目标,以及当时的风速和已知参数算出发射的速度和角度,根据牛顿力学原理,只要参数准确火箭的落点就会在目标附近,这是典型的机械思维方式。但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做,人类是不可能实现登月这样的目标的,因为登月的土星五号飞行距离是V2的一千多倍,哪怕事先考虑的再周全计算的再精确向月球发射的火箭也会与预期偏差巨大。阿波罗计划改变了思维方式,控制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土星五号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位置和速度进行调整,最终保证飞船的准确着陆。V2是对未来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预测,而土星五号是根据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信息论的本质是关于通信的理论,机械思维是建立在确定性基础上的,而信息论截然相反是建立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会遇到这种不确定性,在一个系统中要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要引入信息,不确定性越多引入的信息就越多。互联网广告就应用了信息论的原理,向一无所知的用户投放广告点击率会非常低,但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时,这样就会消除大部分的不确定性,用户点击率就会成几何倍的增长。所以,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够发大财,就如同在工业时代,谁掌握了资本谁就能发大财一样。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的性能未必能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而实现。而在工业时代,为了让产品达到最优就要把每个部分做到最优。现在一些手机厂家还是按照机械思维,不断宣传自己手机的配置有多高,高配置就是好手机。但苹果手机从不跟竞争对手比配置,苹果的理念不是单独优化每一个部分,而是组合起来达到整体优化的结果。其它手机品牌做不过苹果,背后隐藏着机械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差异。

信息论的观点是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不是利用公式就能确定的,消除不确定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入信息,这也是大数据思维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是由机械思维转到大数据思维再加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才取得长足进步的。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来我会用一整篇文章加以讨论。

信息时代的各种现象很容易用三论加以解释,而且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利用和传播。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信息时代乃至后信息时代的信息产业和商业。机械思维不能说完全过时了,但仅仅依靠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根据日本和美国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情况高下立判!日本几乎把工业思维发挥到极致了,日本人和日本企业也和以前一样努力,但他们就是比不过不怎么努力却掌握了新的思维方法的美国。研究两国的发展进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适合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承认各种不确定性,并利用数据和信息消除它们,而不是采用过去那种来自顶层的设计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应采用自下而上的,依靠反应而不是预测的工作方式。


关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以及这两个时代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日本和美国,大家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一起讨论。

来源:博学自省斋
电子通信理论控制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05
最近编辑:2月前
强学斋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2文章 1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智能革命和三次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也会随之提高,很多人都憧憬着因此而受益,但真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吗?人类总体来讲是过分自信的,如此天翻地覆的智能革命,很多人认为只有好处而没有负面的影响。而人类之前所经历的几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冲击要几代人才能消除它的负面影响,而人工智能革命可能带来更加空前的冲击。下面就让我们从之前经历过的三次技术革命来分析智能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包括:18世纪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始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几千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几乎停滞不前,农耕文明人类的进步是十分缓慢的,商品是供不应求的。但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1800到2000年的200年间人均GDP增长了将近20倍,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人均GDP增长了40多倍。工业革命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让人类有了尊严,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场变革,其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负面影响。但以哪个时代人们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带给大多数人的却是灾难。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只能给那些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带来好处,其他人在短期内很难受益,甚至可能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变得更加贫穷,因为机器抢了他们的工作。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很多作品都描写了那个时代,原有的经济社会被摧毁,小作坊纷纷破产,很多中产阶级沦为赤贫,工厂主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雇佣童工,延长工作时间,马克思主义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代人过腻了城市生活都喜欢反古,想回到过去体验农耕甚至狩猎的生活,所以很多人一到周末就往农村跑,但他们绝对不想体验离我们更近的工业社会初期工人在肮脏危险的工厂里的工作。直到19世纪中后叶,英国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逐渐消化了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多数英国人才过上了全民富裕的生活。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经历了从只有少数发明家和工厂主受益到全英国人民受益又到了世界大范围的人民受益,经历了几代人,而这时又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上述的模式又重复了一遍。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电的使用,所以这次革命也称为电力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这次革命的初期受益的也是少数人,美国出现了很多工业巨子,钢铁大王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人都是出现在那个年代。和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一样,美国工人的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革命初期并不美好,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工人运动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贫富分化十分严重,马克吐温对这一时期工人的生活就有真实的描述。今天我们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它也全是赞美之词,爱迪生、贝尔、福特这些人直到今天都是创业者和企业家们的偶像,但这次革命从少数精英受益到人类普遍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是二战之后的事了,然而二战后紧跟着信息革命又开始了。信息革命二战后进入信息时代,个人电脑、手机和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中国更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三次革命,从而在短时间里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完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但在世界范围内就算很多人都用上了科技产品,也并没有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就算是信息革命的中心美国,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还反而降低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公司,苹果、微软、太阳和戴尔都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但就在美国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同时工人的工资却开始原地踏步三十年都不见增长。《乡下人的悲歌》这本书就详细的记录了二战后美国人开始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入工厂成为中产阶级实现美国梦,而到了80年代大批工厂倒闭,他们又一步步陷入困境。直到现在,美国这些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铁锈地带的经济还在进一步的恶化,这说明即便在信息革命的中心美国,信息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没有消化完。从全世界范围看,消化信息革命的冲击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大数据机器智能革命又已经到来了。智能革命智能革命将要走的路和前几次一样也会有相似的历程,但它对社会的冲击可能更大。首先,信息革命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很多劳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人只能靠政府补贴生活。其次,虽然智能革命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但相比以前少得多,不会像前几次革命时大批的农民可以进入工厂,而工人可以进入服务行业。最后,智能革命最终代替的是人类大脑,人们会发现自己做的比机器更好的事已经不多了,这次大量的脑力工作者也会被淘汰,人类可以做的工作越来越少。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提供人类生存的生产资料所需的工作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完成,大量的人向服务业部门转移。而服务业的定义又十分的广,律师、做企业并购的金融从业者和超市的收银员都属于服务业,但他们的工资却相差悬殊。那些需要高智商和长期专业培训的工作终归是少数,而大多数的服务从业者的收入可能还不如过去流水线上的工人。随着智能革命的发展可能只有少数精英才能从中受益,大多数人只能从事工资极低的工作,甚至没有工作靠政府的救济生活。解决方法:时间每一次技术变革开始的时候都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很多产业消失致使大量的人口失去工作。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那些被淘汰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少进入新行业,消化这些劳动力主要是靠时间,等待他们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虽然各国政府都试图帮助失业人员掌握新的技能,但他们很难适应新的技术发展。汽车代替马车,并不是所有的马车夫都转行成为司机,而是他们的后代当上了司机。这也是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半个世纪动荡的原因,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消化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革命带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完的情况下,智能革命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变革如此之快使得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也没有了。人类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消化几十亿劳动力的产业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踏上智能革命的浪潮,让自己从中受益而不是被抛弃。“富不过三代”这句谚语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其意义,但它后面还有一句话“穷不过三代”,很多人就不太懂什么意思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穷人到第三代时就娶不到老婆了,这样自然也就没有子女到不了第四代了。智能时代二八定律都会失效,可能只有2%的精英才能受益,所以我们要争当2%的人,而不能站到98%的人群里。大家对智能时代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踊跃留言。来源:博学自省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