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我们继续讨论,美国不但是拥有雅虎、谷歌和脸书这样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国家,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也诞生在美国,著名的亨利福特独立发展的流水生产线使T型车开始在美国普及。机械思维的管理模式在美国最成功的年代是二十世纪初,柯立芝繁荣便是最顶峰,顶峰过后便是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美国的经济中心逐渐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尤其是08次贷危机之后,华尔街的地位彻底由硅谷取代。硅谷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恰恰由于二战后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受机械思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拥有了一套新的科学基础和方法论,最终演变出一种全新的企业制度和商业模式。
如果说二战前的大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是牛顿力学,那么以硅谷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则具有不同的科学基础。硅谷的各种现象,其具有的管理方法,用牛顿力学和机械思维管理思想是完全解释不通的,甚至是想违背的,但用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就迎刃而解了。三论是二战前后诞生的,它们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广泛应用于与人有关的学科,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控制论是由诺伯特·维纳最早提出的,最初是用于系统控制,但是今天它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比在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上的应用更多。互联网公司的经营管理特点,符合控制论中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的思维方式。控制论和机械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可以用V2火箭和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的控制原理加以解释。二战时的V2火箭发射前根据设定的目标,以及当时的风速和已知参数算出发射的速度和角度,根据牛顿力学原理,只要参数准确火箭的落点就会在目标附近,这是典型的机械思维方式。但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做,人类是不可能实现登月这样的目标的,因为登月的土星五号飞行距离是V2的一千多倍,哪怕事先考虑的再周全计算的再精确向月球发射的火箭也会与预期偏差巨大。阿波罗计划改变了思维方式,控制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土星五号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位置和速度进行调整,最终保证飞船的准确着陆。V2是对未来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预测,而土星五号是根据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信息论的本质是关于通信的理论,机械思维是建立在确定性基础上的,而信息论截然相反是建立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会遇到这种不确定性,在一个系统中要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要引入信息,不确定性越多引入的信息就越多。互联网广告就应用了信息论的原理,向一无所知的用户投放广告点击率会非常低,但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时,这样就会消除大部分的不确定性,用户点击率就会成几何倍的增长。所以,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够发大财,就如同在工业时代,谁掌握了资本谁就能发大财一样。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的性能未必能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而实现。而在工业时代,为了让产品达到最优就要把每个部分做到最优。现在一些手机厂家还是按照机械思维,不断宣传自己手机的配置有多高,高配置就是好手机。但苹果手机从不跟竞争对手比配置,苹果的理念不是单独优化每一个部分,而是组合起来达到整体优化的结果。其它手机品牌做不过苹果,背后隐藏着机械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差异。
信息论的观点是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不是利用公式就能确定的,消除不确定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入信息,这也是大数据思维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是由机械思维转到大数据思维再加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才取得长足进步的。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来我会用一整篇文章加以讨论。
信息时代的各种现象很容易用三论加以解释,而且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利用和传播。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信息时代乃至后信息时代的信息产业和商业。机械思维不能说完全过时了,但仅仅依靠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根据日本和美国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情况高下立判!日本几乎把工业思维发挥到极致了,日本人和日本企业也和以前一样努力,但他们就是比不过不怎么努力却掌握了新的思维方法的美国。研究两国的发展进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适合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承认各种不确定性,并利用数据和信息消除它们,而不是采用过去那种来自顶层的设计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应采用自下而上的,依靠反应而不是预测的工作方式。
关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以及这两个时代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日本和美国,大家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