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世界天下已经由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想把人类斩尽杀绝。机器人为了除掉人类的抵抗者领袖康纳,指派由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机器人穿越到1984年杀害康纳的母亲,从而阻止康纳的出生。这就是科幻电影《终结者》的主要情节,虽然情节并不复杂,却给观众呈现了无比震撼的视听感受。尤其是影片中的智能机器人终结者更是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现实世界里是否也可以像电影里那样,在机器人的身体内植入一块芯片,机器人就能具有人工智能了呢?其实远没那么简单!下面我就简要结合人的认识过程,来谈谈我对人工智能更深一步的看法。
有人说芯片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只要把芯片做成人脑一样,然后在放入机器人的身体里,这个机器人就具有人工智能了。但其实大脑可能只是意识的反应中枢,而不是意识产生的地方。人工智能的机器系统有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这一点和人类一样,从婴儿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进行完善。当你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因为经历的太少,所以才敢用手去摸开水,但烫了你一次以后就不会摸了。机器也一样,通过传感器接受信息,一开始反应不灵敏,但接受信息多了就能判断一些行为。不可能经过一次性的组装就得到一个完备的功能系统,甚至在刚开始的时候,也会表现的十分幼稚。但它会一点点的成长,最终成为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系统,就和人的成长认知过程一样。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汽车自动驾驶,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学习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行驶数据学习完善的。
在这一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机器的躯体也十分重要,因为智能机器是通过躯体感知世界的。没有躯体的智能只能是虚无的,只有创造出有真实躯体存在的机器人,让他日复一日的亲身感受积累数据,才能开发出真正的人工智能。人失去了躯体也一样,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些白内障患者,做完手术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反应,这主要与暂时的失明有关。眼睛突然之间无法再接受信息,会让人产生严重的不安,甚至会出现精神错乱和幻觉。这就是大脑本身并没有出现问题,但躯体出现了问题,人体就会出现混乱。
从群体角度看,很多群体的行为并没有一个领导者在控制群体的行为。当一群鸟向一个方向飞行的时候,并没有一只鸟在引领方向,而是有一种群体的力量在控制着它们。蜂巢更是由很多蜜蜂个体组成的群体,这些蜜蜂汇聚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只蜜蜂的记忆力只有六天,寿命只有一个半月,但蜂巢拥有的记忆力却有三个月。更神奇的是像蜂巢这样一个复杂的组织,竟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是因为可能有一套生物学的算法,在控制着蜂巢这套系统。未来人类社会的运转,也可以完全建立在算法之上,而不需要某个统治者,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更会由一套算法来控制,而不需要像大脑一样集成的芯片。
总的来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会像终结者那样,由一块集成的芯片控制。我认为躯体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依靠躯体去感知外部世界的学习过程,才会产生像人类智慧一样的人工智能,那时候机器人也会像人类一样千人千面。大家对我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