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业聚焦·行业发展 装备先行-精工科技碳材缠绕系列装备

15小时前浏览27

精工科技碳纤维研究院突破碳纤维缠绕装备自动切断、自动引丝、停机续缠、张力保持等难点技术,成功形成单工位缠绕机、多工位缠绕机、大型卧式缠绕机、机器人柔性缠绕机等全系列复材缠绕装备

该系列缠绕装备主要由主动放丝单元、浸胶单元、缠绕主机和电控系统组成,适用于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多种纤维材料缠绕工艺的要求,可以实现等开口及不等开口罐体、管道、球体、锥体、组合体等回转体及方形制品的纤维缠绕。

 

放丝单元,集成伺服+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磁力+气动阻尼系统、磁粉张力器,高精张力传感器等,对每一束纤维丝精确的张力控制与测量,适时反馈并闭环控制,实现纤维的平稳精准放丝及缠绕

浸胶单元,通过精密调节机构、伺服主控机构对浸胶量进行适时精确控制,同时配置气动张紧机构,并对丝线进行恒张力保持

缠绕主机,采用多轴伺服,高精度传动及导轨单元与精密机械主体构件,配置数控系统,控制多轴高效精密协同运行,可实现瓶体、罐体等回转工件的变角度螺旋缠绕和环向缠绕

 

单工位缠绕机,采用卧式一体结构设计,针对单个工件进行高精度高节拍缠绕作业。

 

单工位缠绕机

广泛应用于碳纤维储氢气瓶Ⅲ型瓶,Ⅳ型瓶,玻璃纤维储气罐体,碳纤维传动轴等复材制品的生产。

 

多工位缠绕机,采用龙门式结构设计,能够同时进行五工位、三工位或单工位的瓶体缠绕,配置六轴机械臂实现制品自动上料,自动下料,输送流转,可完成小型复材制品高效率、批量化工厂生产。

 

多工位缠绕机

 

大型卧式缠绕机,采用卧式分体式结构,主要适用于大型高强特种部件筒体、碳碳制品、大尺寸柱体的纤维缠绕。

 

大型卧式缠绕机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海运船舶、建筑建材等领域。

 

机器人柔性缠绕机,采用机器人抓取缠绕的方式,可实现自动引丝、缠绕、切断及固化的全自动作业。同时,6轴机器人在2个外部轴的配合下,可实现各类等径、异径回转体以及方形、矩形和T型异型制品的缠绕。

 

机器人柔性缠绕机

其中的机器人玻纤缠绕特别结合了光固化单元,采用光敏树脂及光源照射固化工艺,极大降低了固化的时间和能耗。相较传统热固化平均耗时8~12h(包括预热、升温、保温及降温过程),采用光固化工艺可将固化时间缩减至几分钟,即可实现复材制品高节拍地柔性生产,且同时保持缠绕制品的优异性能。



科技赋能,驱动未来。系列复材缠绕装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精工科技成功突破复材缠绕生产过程全自动的系列难点,也再次刷新了国内缠绕装备的自动化创新进程,将为众多领域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优质复材缠绕整套自动化解决方案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船舶建筑材料传动控制工厂数控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04
最近编辑:15小时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39文章 376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热点关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竞争加剧:碳纤维巨头从辉煌到失落

近日,西格里碳素(SGL Carbon)发布了2024年前9个月的财报。据报告显示,SGL 的销售额为7.819亿欧元,同比下降-4.8%。经汇率和结构性影响调整后,集团销售额下降了3.6%。尽管销售额略有下降,调整后的EBITDA仍保持在1.276亿欧元(去年同期为1.3亿欧元)。EBITDA利润率九个月后达到16.3%(去年同期为15.8%)。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改善的原因主要是石墨解决方案和工艺技术业务部门的产品组合效应。碳纤维业务部门的碳纤维和纺织纤维产品需求持续疲软,以及相关的价格压力,是拖累集团的销售和盈利发展的主要原因。其碳纤维业务部门2024年前9个月的销售额为1.062亿欧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796亿欧元。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业务部门的销售额为9580万欧元,同比下降了16.2%。而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风电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全球碳纤维和纺织纤维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来源:荣格复材技术Part 1西格里碳纤维业务:从辉煌到困境西格里碳素(SGL Carbon)是一家技术型公司,该公司拥有从碳石墨产品到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的完整生产线。产品在风能、航天航空、国防工业、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半导体、光伏和 LED 产业、锂离子电池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公司在碳纤维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其碳纤维业务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西格里碳素推出过用于生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耐温碳化人造纤维织物等。其碳纤维产品包括 Sigrafil®碳纤维、Sigrafil®短碳纤维、Panox®氧化纤维、丙烯酸纤维以及 Sigra tex®纺织材料等,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然而,目前西格里碳素的碳纤维业务面临一些挑战。在过去几年间,大丝束碳纤维曾风光一时,西格里碳素作为全球领先制造商,其碳纤维业务在前些年增长迅猛。2021年,该公司大丝束碳纤维业务营收实现了11%的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彼时成为其碳纤维业务最重要的市场,占总销售收入约40%,且在智能轻量化结构解决方案、复合材料电池盒及燃料电池驱动组件等领域站稳脚跟。但随后形势急转直下。2022年,SGL Carbon与德国宝马(i3车型)的高利润供应合同于6月底到期,虽下半年风电及工业应用订单增加,弥补了汽车业务销售额的下滑,但也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进入2023年,欧洲风电行业对碳纤维需求骤降,海上风力涡轮机建设活动几近停滞。西格里碳素公司碳纤维业务部门遭受重创,销售额锐减35.2%至2.249亿欧元,部分生产线被迫关闭,闲置产能成本高企。该部门调整后EBITDA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600万欧元,降至720万欧元,降幅高达83.3%。如今,作为全球排名前二的大丝束碳纤维制造商,SGL Carbon深陷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Part 2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的变化大丝束碳纤维通常指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等于48000根(48k)的碳纤维。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同时还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大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风电叶片:使用碳纤维材料可以制造更长的风电叶片,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满足叶片轻量化、高强度、高刚性等力学性能要求。建筑补强:例如用于气承式膜结构索网系统中的碳纤维筋索,可减轻结构重量,降低施工难度。 汽车:汽车的部分零部件可采用大丝束碳纤维,以实现车身轻量化,从而降低能耗。轨道交通:如碳纤维地铁列车,其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可使车体减重并降低运行能耗。储氢瓶: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增长以及储氢瓶压强需求提高,带动了大丝束碳纤维在该领域的需求增长。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西格里碳素曾经占据了近 1/4 市场。日本东丽收购美国卓尔泰克(zoltek)后成为全球大丝束碳纤维的领头羊。索尔维也在2017年收购了德国50k碳纤维原丝生产商ECF公司,成为生产大丝束碳纤维的重要企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大丝束碳纤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大丝束碳纤维预浸料制备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大丝束碳纤维采用民用腈纶原丝,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成本仅为小丝束碳纤维的20%左右。在风电叶片等需求牵引下,近年来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企业相继攻关,迎来了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热潮。在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领域,我国的主要的生产商包括了:上海石化:建设了国内首套万吨级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并实现首套大丝束装置中交,已累积获取了251项碳纤维相关专利和46项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其 “2.4万吨/年原丝、1.2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 项目正在建设中。截至2024年11月9日,上海石化 “48k 大丝束碳纤维” 项目预计可达 2.4万吨/年原丝、1.2 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且今年会全部建成。新疆隆炬新材料:作为新疆首家碳纤维产品生产企业,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在 2023 年 3 月其 2 号生产线成功生产出大丝束 48K 碳纤维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第二家拥有大丝束碳纤维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吉林碳谷:是国内碳纤维原丝最大生产商及全球知名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供应商。2023年7月25日,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50k大丝束原丝项目一期9、10号线一次开车成功。吉林化纤集团:是国内碳纤维生产的重要厂商之一,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对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三菱化学、兰州蓝星、美国赫氏等也是国内外的知名碳纤维生产商,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也占据一定份额。新竞争对手正在崛起,而与部分竞争对手相比,西格里碳素目前的碳纤维产品几乎全部为50k规格的大丝束碳纤维,存在一定的产品局限性。大丝束碳纤维有其成本优势,但同样在性能上可能存在同质化现象,这限制了产品的差异化和附加值,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这些产品主要以工业领域应用为主,目前,这些应用领域碳纤维产能均出现了过剩,特别是在风电、汽车等主要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放缓或波动,导致产能无法被完全吸收。例如在风电领域,随着海上风电市场的放量,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叶片制造中的应用被行业看好。然而,其拓展却不及预期。因为风电行业本身对成本较为敏感,在降本压力下,主机厂替换碳纤维的动力不足。 Part 3拨开碳纤维市场的迷雾其实不仅是大丝束碳纤维,碳纤维整体在价格方面都出现下降的趋势。根据财联社11月12日消息,截至10月底,碳纤维市场均价为94.7元/千克(含税价)。其中,小丝束碳纤维 T300(12k)价格为85 元/千克,较年初下跌 39%;T700(12k)价格为 145元 /千克,较年初下跌 37%;大丝束碳纤维T300(48k/50k)的价格为72元/千克,价格较年初的年初跌幅约四成。另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碳纤维市场均价为87.11元/千克,同比下降21.30%,环比下降6.66%。而截至2024年11月,第四季度碳纤维市场均价为85元/千克,较第三季度环比下降2.42%。在当今的经济格局下,大丝束碳纤维市场正面临寒冬,未来将何去何从?对于像 SGL Carbon 这样的大丝束碳纤维制造商而言,当务之急是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深度,全面重新审视市场的需求动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或展新的应用领域。早在2月23日,西格里碳素曾宣布一个重要的战略评估计划。当时该公司表示,将对其碳纤维业务部门的未来进行深入的审视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发展方向。这一评估过程涉及到对公司在碳纤维领域的所有可能选择进行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寻找合作伙伴、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可能涉及到出售部分或全部的碳纤维业务。在国内,碳纤维行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当敏锐地捕捉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增长的需求,积极参与国产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材料供应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碳纤维产品,助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腾飞。同时,抓住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契机,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兴交通工具对碳纤维的需求增长,提前布局,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以满足这一新兴市场的千吨级需求规模。在进军高端市场的征程中,要勇于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合理规划产能扩张的节奏和规模,避免因盲目跟风导致的过度竞争,注重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稳定性,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的未来之路布满荆棘,但在重重挑战的背后也潜藏着无限的机遇。唯有始终秉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紧密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行业的繁荣昌盛。来源:荣格复材技术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