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成果转化的一点感悟

4年前浏览1716

今天上午,听清华大学金涌院士讲了一个故事:他们曾开发出一款材料,没有国内企业愿意接受,只好廉价地卖给美国企业。美国人将这个材料用在高科技产品上,赚了大钱。

 

科技产品转化难的部分原因确实在企业。中国企业长期依赖廉价的低端产品生存,对高端产品需求不大。

 

可以设想一个场景:某学者是研究挖掘机的,但他的国家穷到只能用铁锨挖土。那么,他的研究凭什么转化成生产力?

 

这就是我说的“叫花子对御厨没有需求”。

 

如果有司强调科技成果转化。他就只能去研究怎样做铁锨、而且是廉价的铁锨。但这么做,他既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也不会有成就感,只能作为谋生的手段。积极性不高也是自然的。而且,如果社会用“铁锨”来评价科技人员,这样的“优秀科学家”可能也真的没有多少水平,在国际上也难等大雅之堂。

 

中国科技界的无奈就在于此。

 

没有一流的客户,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如果科技人员把企业作为客户,就一定要服务于一流的客户。如果没有一流的客户,也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没有一流的科技人员。

 

但我国缺乏真正追求一流的企业。

 

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同样要面对客户。他的客户同样对价格敏感、对质量不敏感——如果对质量敏感的话,就不买国产的产品了。所以,中国的企业要生存,也只能去服务于2流、3流的客户。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企业买了金院士的技术,他卖给谁呢?

 

我曾经多次反复强调:没有一流的质量,就没有一流的高科技。因为追求质量是发展高科技的主要动力之一。不断持续改进地追求高质量,企业才能走向高端。

 

企业追求质量的原因,本质上是为了经济性。经济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的:一个是高质量带来的收益,一个是劣质品带来的损失。

 

问题分析到这里,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国家有关机构没有尽到责任。因为对劣质产品的处罚力度不够,甚至导致了质量的逆淘汰。这可以通过比较来证明:为什么中国卖到国外的产品质量就高?为什么国外产品到了中国质量就低?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对假冒伪劣罚得太轻了。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科普通用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11-16
最近编辑:4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111粉丝 21623文章 354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