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看透科技活动中的“迷雾”

4年前浏览3244

创新往往不是靠“群众运动”搞成的。对于真正的创新,多数人、甚至多数专家看不明白,真理肯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在科技发展史上,重要的成果往往出现在某个冷僻的领域,不是众人关注的聚光灯下。而企业研发部门的创新成果,也往往不是业务部门亟需的、而是出现在预料之外的“角落里”。笔者在研发一线工作了20多年,发现用户的原始需求往往是不能实现的,创新活动首要工作是重新定义需求:把不现实的需求,修改、转化为现实的目标。总之,科技发展的道路往往是曲折、迂回的,就像迷雾一样阻碍创新者的视野。


 

理性对待科技热点

 

我国学术界喜欢追逐热点。追逐热点容易提高个人的知名度、也容易获得资源。但从科技发展的规律来看,大家都去追逐热点并不是好事。

 

前些年,3D打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GE一位长期从事3D打印的资深专家不无忧虑地说:科技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投钱太多未必是好事。这就好比:一对夫妻要花9个月才能生出一个孩子,这是规律。资本找来3对夫妻,希望他们3个月生出一个孩子,这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向科技热点投资,未必能加快技术进步。

 

真正的创新活动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要有一个人或团队取得突破,问题就解决了。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科技前沿,持有正确认识的人往往是少数。关键突破往往是少数一流团队做出的。把资金投入到平庸的团队时,往往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无法取得科技上的突破。所以,投资“热点”并不一定意味着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事实上,许多科技突破是偶然因素导致的:偶然发生的现象、特殊的条件或个性化场景的需求。加大对某个领域的投入,也未必能增加偶然原因的发生。

 

相反,当一个领域成为“热点”后,有限的科技资源可能被众多的团队瓜分并导致研发人员的功利化,不利于聚焦于研究工作,反而不可能利于技术的发展。同时,过多的投资会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容易导致“热点”迅速降温。

 

认识过程的迷雾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个观点。所有的真理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冷嘲热讽,第二个阶段被强烈地反对;到了第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不证自明”而广泛接受。他的观点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认识的结果最终容易理解,但发现结果的过程却非常不容易。换句话说,从现象到真理隔着一层厚厚的迷雾。人们要在研究过程中穿破这层迷雾,才能发现真实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一个典型:不受外力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条规律之所以难以被发现,就是日常见到的运动物体总会遇到空气阻力或摩擦力。摩擦力或阻力就是阻碍人们看到事实真相的“迷雾”。特别地,“迷雾”本身往往又不容易被感知到。

 

普通的科技研究也一样。笔者长期从事数据建模工作,笔者发现:建模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各种干扰因素太多。而且,我们往往不知道干扰是哪些因素引起的,许多重要干扰是没有测量数据表征的。

 

在创新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困难就是“迷雾”:我们其实不清楚这些困难能不能解决、甚至不清楚导致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显现出来。

 

面对创新的技术困难时,人们其实有三种选择: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难而变。如果选择知难而退、放弃这个项目,就可以把精力用于其他更加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在创新的过程中,这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知难而进或知难而变,则要对技术线路进行重新的审视:是选择原有的技术线路继续努力,还是换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如果实践进行不到一定的程度,选择就可能是错误的。

 

创新经验少的人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技术困难最终都是能找到办法。这其实是一种错觉、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课堂上、会场上、书本上讲的几乎所有案例都是成功的。但现实中,创新中的许多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面对难以解决的困难其实是一种常态。这时,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创新定义。比如,面对癌症病人,医生主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治好,而是如何延缓癌细胞的扩散、延长病人的寿命、减轻病人的痛苦。

 

这些吃不准的问题,都是创新过程的迷雾。

 

科技信息中的迷雾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人提出新的技术原理。有些新的原理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但也有些原理不能发展为成熟的技术。如果选择错了,会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会浪费很多机会成本。

 

我国曾是彩色显像管电视机产量最大的国家,出口在世界上独占鳌头。这时液晶技术出现了。于是,国内企业就在考虑液晶将来会不会代替显像管?在一次研讨会上,专家认为液晶技术面临很多问题,如屏幕做不大耗电过大。进而认为液晶技术短期内不可能替代显像管、成为电视的主流。事实上,液晶的这些技术问题后来都很快解决了。但这些错误的战略认知,让我国的家电行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样的决策错误,在我国并非罕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参与决策的专家并非来自研发的一线、对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无法穿透迷雾。他们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国外的论文、报告或者情报。这样,他们就难以区分当前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还是“难以克服的”。这样,就导致了技术决策的失误。

 

现实中,真正有前途的技术,国外未必会报道出来。笔者在钢铁行业工作时,了解到一种现象:日韩企业往往是在某条技术路线走不通、准备放弃的时候,才会写论文报道出来。否则,企业是不允许发表的。笔者还见到,欧洲某些公司推销技术时,明显地回避了一些核心问题,而是把宣传的侧重点放在学术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上。反之,美国的大河公司过去是个不知名的企业,却突然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化钢厂。在成功之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宣传资料。所以,别人努力研究的东西,我们往往看不到。

 

当然,国外重点宣传的技术,也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他们宣传的目的,是要把技术作为卖给我们,而不是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这就好比,国外愿意把飞机、连铸机卖给我们,却不愿把卖设计、制造飞机或连铸机的核心技术卖给我们。对于真正的核心技术,他们甚至不会主动提出来。即便是中方问起来,他们也会躲躲闪闪、避免正面回答。

 

在我国,专利有时被作为评价创新的主要指标。但事实上,当今的专利也已经成为一种技术“迷雾”。当企业申报某项专利时,未必意味着这个方向能够成功。

 

作为竞争手段的迷雾

 

有迷雾的地方,就有欺骗。有些科技领域的“迷雾”是对手有意释放的。比如,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航母无用论,都是针对苏联释放的“科技迷雾”。

 

过去,我国的科技落后,长期处于跟随阶段。跟随阶段具有的后发优势之一就是便于科学决策:别人做出了成功的示范、跟着学就可以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必须自主地开展创新活动。这时,上述“后发优势”就丧失了,决策难度就显著增加了。事实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卫星通信等领域,就有许多值得检讨的地方。

 

但是,我国的科技界却仍然不习惯于这种改变,把技术跟随阶段的做法当成天天经地义的。这会对我国的创新活动带来极大的危害。

 

比如,在国家或企业的项目申报书中,往往要填写“国内外发展趋势”。这一项主要用来描述国外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工作。很多人把这种分析当做理所应当的。然而,这是一种典型的“跟随型创新”的思路、是一种“赶热点”的做法。其逻辑就是:国外做什么我做什么、国外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按照这种思路去做,要么难以取得真正的创新成果,要么掉入别人设置的陷阱中。

 

事实上,真正的创新者并不会在乎别人做什么。他在乎的是用户需求什么?需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其他的技术领域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新手段。

 

我国还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文化:迷信大牌专家、尤其是与国外有关的专家。过去,我国科技水平低、懂得现代科技知识的人少、与国外的信息交流也少。那时,迷信专家的本质是迷信国外的信息和知识。但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信息沟通日趋便捷,专家的信息优势丧失了。“海归边海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由于国情的原因,我国许多大牌专家都是拥有行政职务的人员,而行政职务也有利于其声誉的拓展、资源的获取。但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总归是有限的。大牌专家往往很难在一线沉下心来做事。而看穿科技活动中的迷雾,需要的恰恰是实践中的体会。

 

更严重的是:我国科技界的许多名人并没有在企业工作过、对现代化工业的理解非常肤浅,不能判断技术转化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他们负责的项目,更容易“掉到坑里”。

 

最近,许多纸上谈兵的专家热衷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的产业化等问题。他们经常在各地的重要会议上,宣传一些不靠谱的观点和说法,有意无意地迷惑了企业。其潜在危害是非常大的。

 

突破科技迷雾

 

我们注意到:微软、谷歌、脸书、苹果等美国高科技企业,都是年轻人创立的企业。年轻人不仅有新思想,而且在一线做事、最贴近科技的前沿。任正非先生有个观点:要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决策。意思就是:要让一线、贴近用户、贴近现场的人去决策。这个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样的道理,我国科技界要突围,也必须让一线的人去决策、去冲锋。而不是把资源都向资深专家那里倾斜、不应该让他们说了算。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资深专家一无是处:资深专家可以去发现人才,可以为年轻人做好顾问、避免他们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帮助他们扩大视野。

 

当年轻人成为创新的主力军时,我国的科技才会真正有希望。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理论科普创新方法通用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11-13
最近编辑:4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082粉丝 21541文章 353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1条评论
花祭战名册
持续学习!
2年前
22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