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毛书记之死引发网上的热议。我想把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探讨得深一点。
这样从很久之前的一件事谈起。我参观温莎堡时,被里面的艺术品震撼了一把:欧洲艺术比我们厉害太多了!后来我想,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可以归结到“用户”和传承两个方面。
艺术家是需要养活的。千百年来,欧洲强大的教会和贵族阶层,是艺术的消费者、品鉴者、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欧洲一直没有统一、分裂成很多个国家,而艺术可以在国家间扩散。这样的好处是:某个国家政治动荡时,对艺术传承的影响较小。而我们是中央帝国。每次改朝换代,艺术家都会遭受劫难,发展和传承就难以为继。
艺术的“市场”非常重要。
能供养艺术家、对艺术有鉴赏力的,一般是不缺钱的人。建国之初,消灭了地主、资本家之后,高端艺术的消费者大大减少。有些艺术开始面临失传的危险。这大概就是我国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创办“吃皇粮”的事业单位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知名演员的数量比大陆都多。这是因为:香港经济发达,人少但市场大。
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解释:现在中国高校的问题和病根。
我国在建国之初、改革开放之初,科技人才匮乏。那时候“人少事多”,有利于科技人员专注于业务。那时教授服务企业,其实用不着多么高深的东西。主要是把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用好就是了。这些工作也往往冠名以“科研”。
国外的优秀高校,往往从事真正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也就是所谓的“高端科研”。这些工作,应该主要服务于高科技产业。低端制造业对这些科研成果的需求不大,也就是所谓“叫花子对御厨没有需求”。
我国真正的高科技产业很少。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和院所的科技人却越来越多。如果把企业看做科技人员的“市场”时,就会“僧多粥少”。这时,就需要国家经费支持——这与艺术团体吃皇粮是一样的。
但是,国家花钱太多,却可能带来麻烦。
“市场经济的本质优势,是用户说了算”。在市场经济下,科技人员从用户那里拿钱,就容易把工作做好。其实,比市场经济更根本的是“用户说了算”。我国军工、航天领域出了很多优秀的专家,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则出现大量的“砖家”。背后的差别其实在于: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不是“为用户负责”。
国家出钱时,科研成果往往就是“对国家负责”而不是“对用户负责”。而所谓的“对国家负责”,落实下来是对评委负责。对评委来说,项目是花别人的钱做别人的事。如果自己是“圈子里的人”,就会“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往往是“技术做不好”。这个时候,科技人员做事的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脉圈子”。
这种现象的本质,就是所谓“圈子文化”。
我发现了一种现象:中国二流大学的二流教授,有时比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更懂工业。背后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挤不进那些从国家拿钱、高大上(脱离实际)的圈子;做的实际工作反而多一些。
“圈子文化”盛行起来,学术风气就会变差。成都大学毛书记自杀前的留言,怒斥学校里的各种不正之风,圈子文化是其中之一。在圈子里面,党同伐异、任人唯亲,精力就不可能用在做事上。
圈子文化在国内科技界非常普遍。
最近,国内某工程技术类学术组织办了一个大型的年会。我意外地发现:会议的发言人几乎全部是学者教授。这样“内循环”的圈子能服务于企业吗?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吗?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走向死寂,这是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规律。
过去的中国,对高端的科研需求不大;展望未来,需求会逐渐变大。这些改变,或许能引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