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建模方法的行业差异

4年前浏览1921

30年前,我和副导师王老师聊天时,听到一种关于模型的形象说法:机械行业的误差是1%、电子行业是10%、化工行业是30%。按这种说法,钢铁行业的误差大概至少有50%~100%。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我在宝钢时,请人建立一个纯粹理论的力学性能模型,有些误差真的达到甚至超过100%

 

现在的很多论文,都强调决策的算法。然而,往往是模型精确度高了,算法才有用武之地。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控制算法往往很复杂;在化工领域,PID控制就用得特别广。前者的模型精度高,是个重要的原因。

 

曾经有人指出:智能制造成为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三维建模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能力的基础是摩尔定律持续50年所带来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算法和软件成为第二个关键问题。算法和软件问题解决了,离散制造业的智能化就面对着一条光明的大道。但这里的一个重要前提,仍然是模型精度比较高。

 

如前所述,在冶金等行业,有些模型的精度很难提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推进数字化工作的拦路虎。怎么办?

 

刚才听安司长的一个报告,提到阿里张勇的几句话:你肯定会做出很多不完美的决策。最怕的不是管理者做错决策,而是不做决定。(企业面对)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一定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安司长谈的是领导决策问题,搞模型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在宝钢工作时,我曾经提出一种“分布模型”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预报结果不是具体值,而是一个分布(平均值、标准差)。由于生产和检验过程存在不确定性,确定性的预报结果是不存在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预报分布是也有用处的:根据分布,可以事先判断产品的合格率、判断如何设计产品的经济性更好。这种模型背后的一个思想是:误差分布是变化的。因为如果不变化的话,就不必预报误差。而这种变化可以预报的,因为误差的背后也有规律性——这就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模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因为有毛病就放弃模型、放弃数字化才是愚蠢的。模型的计算必然含有不确定性,要把不确定性用好,才是真正的高手。我经常讲到的“养花不出烂叶子”就是这个道理:放弃过于理想的想法,把技术往前推进半步。

 

我一直强调经验、机理和数据分析的结合。强调结合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经验往往能给我们一个解决问题初始点。这个点不一定是最好的,需要持续改进。这时,机理给我们一个方向,而数据帮助我们给出(在初始点附近)的量化指标。高科技一定是持续优化的结果。寄希望于一次到位地实现高科技,是不现实的。

 

模型精度高是一种技术。但把精度不高的模型用好,却是一种艺术。数字化过程有困难的,但热爱科技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科普通用系统仿真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11-13
最近编辑:4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107粉丝 21587文章 354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1条评论
lubin
☯️
3年前
{d83d}{dc4d}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