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2024年新能源行业分析!

13天前浏览785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新能源定义

1981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


新能源特点

  • 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 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 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 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 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和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其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行业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


正常概览

自我国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来,为了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有效转型,有关部门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机制改革,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行业现状

  • 中国用电量和发电量巨大,新能源发展居世界前列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长期以来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其中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持续提高,同时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使得新能源逐渐成为经济可行的替代方案。在这一趋势下,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已成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强劲,光伏有望成发电主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到2023年末,可再生能源装机再创新高,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的一半以上,彰显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坚实足迹。
水电占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降低。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突破33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12858.5 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9%。太阳能发电朝着主力能源形式快速跨越。2023年,我国太阳能发电量5841.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7%。其中,光伏发电量2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7%,占我国发电总量3.3%,排在第五位。风力发电业成为除太阳能发电外我国能源转型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23年末,我国风电发电量8858.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
民力发电累计装机量:2023年,装机容量达到44134万千瓦,同比增长20.7%。新增装机7937万千瓦,同比增长59.3%,创历史新高,其中,陆上风电新增7219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718.3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量:装机容学达60949万千瓦,同比增长55.2%,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
核能发电累计装机量:装机容量为5691万千瓦,同比增长2.4%。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57吉瓦。发电量43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近5%。
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量:并网装机容量约4414万千瓦,较上年增加282万千瓦。2023年上网电量约1667亿千瓦时。


细分市场

  • 光伏市场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新增并网规模呈现倍速增长趋势,且行业星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省新增装机规模差异显著,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在地理分布上各具特点。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各区域自然条件、用电特性等性质,针对性发展不同类型光伏,既充分利用西部资源发展大型光伏基地,又在用电负荷中心推广分布式应用,双轨并进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光伏新增井网容量大幅增加。2018-2023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井网容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井网容量达608.92GW,新增并网容量达216.30GW,同比增长首次超过100%,高达147.45%。
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新增井网容量分别占比55.48%和44.52%。2023年新增井网光伏发电容量达到了216.3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了120.014GW,分布式光伏系统则新增了96.286GW。
全国范国内光伏发电井网容量普遍增加,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2023年,山东、河北、江苏、河南、浙江五省位列全国五大光伏发电并网省份其中山东省以5693万千瓦的并网容量位居榜首。


  • 风电市场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发展风力发电的资源优势。2023年,中国陆上、海上新增风电吊装容量齐增长,发电量和风电利用小时数再创新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陆上、海上新增吊装容量双增长。2023年,全国新增装机14187台,容量7937万千瓦,同比增长59.3%,创历史新高。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219 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9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8.3万千瓦。2012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20%左右。
风电发电量占比提高。2023年,全国风电发电量885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2%。风电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首次超过10%。风电利用小时数再提高。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风电利用小时数2225小时,同比提高7小时。

  • 储能市场
新能源行业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新型储能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推动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呈现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技术结构优化升级。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GW,已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贡献最大(占比59.4%),累计装机功率约为32.2GW,同比增长196.5%。抽水蓄能占储能装机总量的39.9%,累计装机功率约为50.6GW,同比增长10.6%。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绝对主导地位。2023年,中国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全球首座非补燃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百兆瓦全钒波流电站、商业化重力储能电站,全球规模最大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300兆瓦/1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100兆瓦1500兆瓦时)、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电站(60兆瓦/60兆瓦时)、铅电池储能电站(100兆瓦/1061兆瓦时)等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均在我国开工、投运。

  • 新能源汽车

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对全球的贡献显著。中国通过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其销量的增长将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完成转型。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2013年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攀升至1465万辆,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47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20年起增长尤为迅猛。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占全球份额64.8%,预计2024年有望增长至1180万辆,首次突破1千万辆。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2018年至2023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不断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51%。2023年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包括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和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包含直流充电桩120.3万台、交流充电桩152.2万台。截至2024年7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进一步增加至320.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43.1万台、交流充电桩177.8万台。


发展趋势

  • 跨区域高压技术:能源集中地与使用地错位,跨区域高压技术高速发展
中国的新能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需求则集中在中东部,需要增强跨区域输电能力,特别是特高压技术,以实现电力的有效输送。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电网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下,预计新能源产业将持续向好发展。
目前,金上一湖北、陇东一山东、宁夏一湖南、哈离一重庆800干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武汉一南昌、张北一胜利、川渝1000千伏特高乐交流工程以及1000千伏特高压,北京西站、石家庄站、天津站扩建工程等10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有序布局,电网主网架持续完善,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 风电出口:风电出口势头强劲,海上风机或成行业发展突破口
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正以强劲势头拓展海外市场,出口容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陆上风电主导外销格局,海上风电初露锋芒。风电机组出口总额屡创新高。在政策改善和技术创新推动下,2024-2025年有望迎来海上风电装机小高峰。
中国风电机组出口总额总体上升,增长率呈现周期性涨跌幅。2024年5月,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总额达到179.2百万美元环比增长37.38%,同比增长284.32%。

中国风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年新增出口671台容量为3665.1 MW,同比增长60.2%。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出口667台,共计3651.6 MW;海上风电机组出口4台,共计13.5 MW。

  • 大型储能:大型储能项目或将成为常态,储能企业展开出海竞速
随着储能市场的日渐蓬勃,国家大力支持大容量的新型储能项目,大型化是配置灵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经之路。同等规模下,储能器件的大容量可以减少单体电池使用数量,降低单体电池一致均衡的难度,从而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乃至起火的概率。
储能电池产品正向大容量发展,300Ah+电池展开出海克速。为顺应未来储能市场规模更大、容量更大趋势,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300Ah+大容量电池上展开竞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南都电源、鹏辉能源、海辰储能、赣锋锂业近30家国内电池厂商已相继推出300Ah以上容量的电芯产品。
  • 交通运输新能源化:交通领域新能源化助力高效消纳,出租网约&商用车领域发力在即
发展新能源行业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我国新能源供需即将失衡的大背景下,除跨区域能源调配外,提升下游新能源应用场景消纳力度,成为了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交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能源结构的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出租网约车和商用车领域,提升新能源渗透率显得尤为必要。
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内陆运输则占到该部门排放量的72%,而在这部分排放当中,69%来自公路运输,2%来自内河航运,1%来自铁路。此外,到2050年客运需求预计将增长79%,货运需求将增长100%。
与飞速发展的乘用车,出租网约车行业相比,商用车领城受载重、续航、采购成本、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率限制,其新能源渗透率较低,但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24年6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16%,从组分市场来看,轻卡、轻客的电动化渗透率提升较快。随着城市配送、倒短、被建工程和市场环卫等应用场景的快速提升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轻卡在城市内部物流领域的需求迅速增长,而重卡则在城际物流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出租网约车的电动化趋势日益明显,2016年新能源车占出租网约车新车的比例仅有12%,而2023年底其渗透率已升至87%,一线城市甚至已达100%水平。作为公共出行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租网约场景下的高新能源化不仅大大减少了破排放量,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发展,如何针对出行网约场景下的需求,进行特导化针对性匹配,成了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电源核能汽车电力新能源煤炭电机材料物流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1-14
最近编辑:13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0粉丝 175文章 209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2024新能源车产业链报告!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在诸多利好政策扶持下,国内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车439.7万辆,同比增长39.41%,远超同期全部汽车5.7%的同比增幅,创造历史新高。本文将对新能源车产业概况、产业链全景、上中下游概况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NO.01 新能源车产业概况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89万辆,同比增长32.5%。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1.6%,较2022年提高5.9pct。2024年1-5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3.9%;5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9.5%。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73.5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68.2万辆,同比增长62%;在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中,纯电动车(BEV)出口154.5万辆,同比增长63%,占比92%,插混动力汽车(PHEV)出口13.8万辆,同比增长46%,占比8%。 NO.02 新能源车产业链全景 NO.03 新能源车上游原材料 2023年碳酸锂价格一落千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业级碳酸锂国内混合均价为94000元/吨,与1月1日均价504000元/吨相比下降了81.35%。2023年锂产业从上游矿产到中游材料及下游电池均处于过剩状态,供给端中长期产量过剩比较明确。2024年澳洲、南美、非洲及国内的新增项目陆续投产爬坡,将贡献较多增量。2024年国内锂矿的主要增量来自奉新县枧下窝矿区、李家沟矿山、江西割石里矿区水南矿段瓷土矿的投产与爬坡。而盐湖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察尔汗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扎布耶盐湖、结则茶卡盐湖的扩建,其中察尔汗盐湖拟扩建4万吨LCE,新增产能最大。NO.04 新能源车中游动力电池 2024年Q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57.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出货37万吨,三元材料出货15.6万吨,锰酸锂出货2.8万吨,钴酸锂出货2万吨。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48万吨,同比增长31%。2023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人造石墨出货146万吨,占比88%,天然石墨出 货18万吨,占比11%。2023年我国隔膜出货量176.9亿平米,同比增长33%;其中湿法隔膜出货129亿平米,同比增长23%,干法隔膜出货48亿平米,同比增长67%。2023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27.7%,全球市占率提升至86.7%。 受益于新能源车需求和销量的快速增长,中国动力电池制造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同比增长31.6%。 NO.05 新能源车下游品牌 2023年工信部全年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共12批次,全年共计公示品牌179家,刨除重复申请公告车型外,全年车型总数545款,新车数同比增长20%。进入2024年,已有超20家车企上市30+款新车型(截止到6月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上确定及拟定在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型数量有106款,创下历年之最。 NO.06 新能源车下游充电桩配套建设 现有慢充为主的充电桩供给情况与用户需求未能完全匹配。从各功率充电桩的使用情况来看,高达74%的用户选择在120kW及以上的充电桩进行充电,但功率大于120kW的充电数量仅占比56%。与之相反的是,慢充的建设占比较大,但需求偏弱,30kW以下的充电桩虽然充电建设占比达24%,但需求仅占2%。 NO.07 新能源车产业挑战 关键矿产资源受限:中国在锂、钴、镍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储量较少,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存在供应安全隐患。为保障供应安全,需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等措施。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目前中国的充电桩数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充电桩的大量无序接入可能会增加电网的控制难度。安全性有待提升: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尽管固态电池有望彻底解决安全性问题,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能否实现量产还有待观察。减碳效果存在争议:电动车是否真正减碳,关键要看电力来源。只有当电力主要来自新能源发电时,电动车才能实现真正的减碳效果。与燃油车的竞争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有多国提出燃油车禁售令,短期内燃油车仍是市场销售主体。如果电动车技术发展不达预期,燃油车的经济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需要完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优势转化、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然而,与跨国车企相比,本土品牌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全球产业布局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产能过剩及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和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解决。NO.08 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将持续增长,市场渗透率也将快速上升。产业链的完善与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出口量快速增长,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加强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融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中国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升充电便利性,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充电网络。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交通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交通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行业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提高,市场将出现更多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文章来源于嘉世咨询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