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消失模铸造技术、影响因素及优缺点

14小时前浏览20

消失模铸造是一种先进的铸造技术,它使用可燃性泡沫塑料模型来形成铸型,在浇注金属液时,泡沫塑料模型受热气化消失,金属液取代模型位置冷却凝固后形成铸件。这种技术具有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消失模铸造适用于生产各种材质、结构和尺寸的铸件,尤其适合于复杂形状和大批量生产的铸件。

在消失模铸造过程中,泡沫塑料模型的密度、强度和烘干处理对铸件质量有重要影响。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速度、浇注温度和工艺控制也是提高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此外,涂料的选择和应用也对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有显著影响。

  • 泡沫塑料密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泡沫塑料的密度直接影响铸件的气孔率和碳缺陷。如果泡沫塑料密度过高,会吸收过多的热量,导致模样气化不彻底,铸件可能出现皱皮或碳缺陷。相反,低密度泡沫塑料可能导致铸件尺寸不稳定,易变形。

  • 泡沫塑料的热稳定性和强度:在消失模铸造中,泡沫塑料需要在高温下保持稳定,以确保在金属液充型过程中不发生过早分解。如果泡沫塑料的热稳定性不足,会影响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内部质量。此外,泡沫塑料的机械强度也很重要,以支撑铸件的重量和避免在铸造过程中破裂。

  • 泡沫塑料的耐火性:泡沫塑料在铸造过程中会完全气化,其耐火性决定了铸件表面涂层的完整性。如果泡沫塑料耐火性不足,涂层可能会在高温下破裂,导致铸件表面出现气孔和夹渣。

消失模铸造与传统铸造相比,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 设计灵活性:消失模铸造可以通过泡沫塑料模片组合铸造出高度复杂的铸件。

  • 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由于铸件重量轻,机械加工余量小,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 无砂芯:不存在因砂芯尺寸不准或下芯位置不准确造成的铸件壁厚不均问题。

  • 高铸件精度:消失模铸造可以实现近无余量、精确成型,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

  • 清洁生产:型砂中无化学粘结剂,旧砂回收率高,有利于环保。

  • 简化生产流程:落砂容易,减少了清理打磨工作量。

缺点:

  • 不适合所有材料:虽然适用于多种材料,但对于某些特定的合金,如低碳合金钢,可能会产生增碳问题。

  • 厚大铸件生产挑战:生产厚大铸件时泡沫夹渣不易排出,可能影响铸件质量。

  • 设备和工艺要求:消失模铸造需要特定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如CAE分析系统对浇注成型和凝固进行模拟。

  • 生产效率:对于某些复杂铸件,可能需要预先进行实验才能投入生产,这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消失模铸造在设计灵活性、成本效益、铸件精度和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材料适应性、厚铸件生产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来源:CATIA模具设计应用
化学铸造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1-14
最近编辑:14小时前
恒拱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3粉丝 46文章 638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吕德斯带系列1:吕德斯带定义、特征、发现历史及形成机制

一 吕德斯带概述定义及特征吕德斯带是一种独特的塑性变形现象,在金属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出现在 低碳钢薄板的冲压加工过程中 ,表现为 与拉伸方向约呈45°角的明显条纹 。这些条纹通常在应力达到上屈服点时开始显现,并随着应力降至下屈服点而沿试样长度方向扩展。值得注意的是,吕德斯带并非简单的滑移带,而是 多个晶粒协同变形的结果 ,反映了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复杂的塑性响应特性。发现历史在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吕德斯带的发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现象最早由德国工程师 A. Piobert 于1842年观察到,但直到1854年由 Friedrich Lüders 进行系统研究并正式报告才广为人知。Lüders在研究弹簧用轧钢和刀具表面时,首次注意到这些规则的图形和线条图案。他通过回火和弯曲处理后观察到的现象,为我们理解材料塑性变形的本质提供了关键洞察。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种特殊的变形现象以其姓氏命名为“吕德斯带”。二 吕德斯带的形成机理微观机制在探讨吕德斯带的形成机理时,我们需要深入到材料的微观世界。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位错运动和柯氏气团的相互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初始状态 :在低碳钢等材料中,大量的位错被碳、氮等间隙原子钉扎,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这些气团就像是位错周围的“保护罩”,阻止位错轻易移动。应力加载 :当外部施加应力时,位错需要克服柯氏气团的阻力才能开始运动。这就像是运动员需要突破重重障碍才能前进。临界应力 :当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部分位错能够挣脱气团的束缚,开始滑移。这个过程相当于运动员终于突破了障碍,开始加速奔跑。位错增殖 :这些已经激活的位错会在晶体内快速传播,形成一种特殊的 平行位错网络。这种网络结构就像城市中的交通网,一旦某个节点启动,整个网络就会迅速活跃起来。应力释放 :由于大量位错的快速运动,材料内部应力得以释放,导致应力急剧下降,这就是所谓的屈服平台现象。定向运动 :这些位错倾向于沿着特定的晶面滑移,最终在材料表面形成与拉伸方向约呈45°角的可见条纹,即吕德斯带。值得注意的是,柯氏气团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的存在不仅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还决定了位错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研究表明,即使是中等密度的位错(约1×10^10cm^-2)也能显著影响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这是因为位错网络和柯氏气团共同增强了声子的散射效果,降低了材料的热导率。此外,一些特殊元素的加入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这一过程。例如,在某些合金中,钠离子可能在位错核心富集,形成更为复杂的气团结构。这种结构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从而影响吕德斯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宏观表现在探讨吕德斯带的形成机理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微观世界的精妙变化,还需要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独特表现。这种微观与宏观的巧妙结合,正是理解吕德斯带现象的关键所在。吕德斯带形成时,材料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宏观力学行为,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上下屈服点现象 。这一现象如同材料内部发生的微观变革的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了位错运动和柯氏气团相互作用的过程。当材料承受拉伸载荷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锯齿状”特征。具体来说:变形阶段应力变化微观解释初始加载上升弹性变形达到上屈服点突然下降部分位错挣脱柯氏气团下降过程平台期大量位错快速运动屈服平台维持低位位错持续滑移在这个过程中,吕德斯带的形成和传播速度与试验机加载横梁的移动速度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v_CH = ε_LB * v_LB其中:v_CH:试验机加载横梁的移动速度ε_LB:吕德斯应变(屈服平台末端时试件的塑性应变值)v_LB:吕德斯带的传播速度这一关系不仅揭示了吕德斯带传播的动力学特性,也为预测和控制吕德斯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此外,吕德斯带的形成还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 。在吕德斯带最初出现的区域,局部温度会出现显著升高。这种温度变化与应力和应变的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情况。温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吕德斯带的形成机制,还可以为开发新型材料和优化加工工艺提供有价值的见解。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宏观表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吕德斯带现象,为进一步探索其形成机理和开发有效的控制策略奠定基础。那么吕德斯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请您期待下一篇文章。来源:CATIA模具设计应用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