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分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0天前浏览697

有限元法(FEM),有限元分析(FEA),有限元......


截图来自百度百科


感觉是不是在绕口令?有种看了就懂,但是叫自己阐述就有点犯难的感觉。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有限元分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有限元分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也就是底层逻辑。


首先看一下网友们的观点:


观点一:有限元分析的本质还是在求解偏微分方程,其核心就是把偏微分方程变成代数方程,不过和差分方法不一样的是,有限元方法更多的是将微分方程变成积分方程进行处理。




       

       


       

       



观点二:有限元分析的本质其实就是微积分原理,分得足够细才行,那点剩余的,一狠心一跺脚,不要了。
观点三:底层逻辑就是本构关系,即位移和力的关系。
观点四:有限元分析本质就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模拟的工程分析,来指导评估和优化产品。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观点,也欢迎大家探讨补充。分享完观点,那就进入正文,如果你觉得好,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有限元分析的底层逻辑涉及到其核心原理和实现细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的工程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结构或组件划分为更小的、易于分析的几何元素(称为有限元),然后使用数值方法来求解每一元素上的方程,从而得出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物理特性。


概念理解透,才能看清楚本质,在此基础上,接着继续了解有限元分析的核心原理。我把这分为六大重点,具体如下:


     

     

     


单元划分:这是有限元分析的第一步,即将实际结构或系统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每个单元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几何形状,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四面体、六面体等。单元的选择和划分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


定义属性:在确定单元后,需要确定材料的物理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并建立材料的本构关系,以描述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


离散化:通过数学方法将连续的结构或系统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并建立单元之间的关联和连接关系,形成整个结构的离散模型。


方程的建立:根据结构的力学性质和边界条件,建立描述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程。在有限元法中,通常采用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来描述这些方程。


方程求解: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如迭代法、有限差分法等,对建立的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物理特性。这些结果是节点位移的直接求解结果,而节点的应力、应变等其他力学结果则是基于节点位移结果经过二次计算得到的。


后处理:对CAE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后处理,包括结果的可视化、数据提取、应力分布等,以便工程师对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之前也有写《有限元分析的6个关键点》,大家也可进行对照理解,把本质看透了,对于工程师们来说就能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这个技术工具。


一个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行业的推动和从业人员的深耕,那么有限元分析之所以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众多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主要得益于其以下技术特点:



高精度化:有限元分析能够提供比传统分析方法(如手册计算或实验测试)更加准确的结果。


低成本化: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出现设计缺陷导致的成本增加,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也可以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快速找到产品问题点进行优化改进,挽回更大的损失。


高效率化:有限元分析能够快速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帮助工程师快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广泛应用化:有限元分析可用于分析广泛的结构和材料,从我们日常生活产品到飞机、医疗设备、航天航空等各种领域。


可以说有限元分析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作为行业从业者,我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够让你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有限元分析的本质。




来源:一起CAE吧
航空航天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1-14
最近编辑:10天前
侠客烟雨
硕士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获赞 108粉丝 87文章 1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预应力对模态的影响

日常中我们遇到的多数产品是属于装配体,即由多个物体组合而成,它们之间可用螺栓连接,铆钉连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进行组合的。对于我们仿真计算而言部件之间是存在一定非线性行为,如螺栓连接后的产品就存在状态非线性,采用复合材料就属于材料非线性。在振动的仿真中,模态计算是属于基础求解问题,当前多是基于线性摄动方法进行解耦计算,不论是ABAQUS、ANSYS、Optistruct还是Nastran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理论进行模态计算的,也就是说当前的模态计算是无法处理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只会将非线性设置无效化或转为线性设置等。我们都知道计算模态的结果是为了获得产品计算模型的固有频率和与频率相对应的模态振型,因此相关的常见公式为:由公式里的参量可知,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关的有物体本身刚度和质量,根据该公式可以对产品的固有频率进行升高或降低。而本次主要涉及的内容是预应力对模型模态的影响,也就是在相同模型下增加预应力力,进而影响的参量为刚度K。以一薄板件为例,分别对无预紧力和有预紧力状态下进行模态计算的比对。如下图所示,夹持红色矩形框作为边界约束,对八个孔用螺栓连接。取其中一阶模态振型有明显差别的结果作比较。可以看出有无预紧力在部件边缘的位移形状会有所不同,对上方的钣金上下振型也会有所影响。螺栓预紧力对模型的影响就是增加预应力,在螺栓附近区域增加一定的刚度,在线性计算中两个钣金是分离的,仅靠螺栓杆连接在一起,在模型结果的模态变形中螺栓孔边缘会存在一定方向自由度的移动,而增加预应力之后紧贴在一起的边缘区域并不会有很大的错动。有预紧力比无预紧力的模型计算得到的频率会高出一些,如下图对比结果所示,在较低频率下差值并不明显,但在较高频率下差距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螺栓预紧力,还有像结构里的预拱,焊接后的热变形,挤压空间等都存在一定的预应力,改变的是局部结构的刚度k,对模态计算必定存在一定影响。虽然预应力对模态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所有模型都要通过使用预应力来增加刚度,从静态分析的非线性计算角度而言,其计算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在大模型中的非线性收敛模型调整上是需要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学习研究上可以在此多下功夫进行模型处理。在精度允许范围下使用线性计算也是合理的,可以尝试通过增加一些连接等其他方式来增加局部刚度,再与模态测试结果进行比对校验模型,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即可。来源:一起CAE吧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