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某个技术非常好,为什么企业不用呢?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往往受个人消费模式的影响比较大。个人买好东西的时候,很多人不太在乎“值不值”,尤其是那些喜欢引领潮流的高端消费者。
有个同事,90年底初结婚的时候花4000元买了一台彩电。当时大学生的人均月工资才100多。从经济上看,值吗?同样,90年代中期,安装一部电话要交5000元的初装费。那时候,电话用得其实很少。但是,很多人通宵排队去抢着装。从经济上看,值吗?前些年,很多年轻人宁可省吃俭用,也要买一台苹果手机,真的值吗?
同样,从经济角度看,个人买汽车往往是不值得:折旧费往往比打车的费用要高。如果房子涨价不快,个人买房的经济性还不如租房:把买房的钱放在银行里,利息够租几套更好的房子了。所以,个人消费决策的时候,很多人是不在乎“值不值”的:只要喜欢就是“值得”。由于这样的原因,针对个人的新技术,普及的速度会比较快。
但企业的决策就不一样了。从根子上说,问题就在于: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采用新技术的时候,是要认真算账的。
比如,某厂有一条生产线,可以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改造。但是,厂家会考虑:原来还能用的设备丢了吗?改造要花多少钱?改造过程会减少多少产量?会不会把客户丢了?
企业会问:这些损失和风险值不值。在很多时候,企业认为是不值得的。除非要建立个新的厂子或者原有老旧的产线原本就需要改造了。这个时候,企业才比较乐于采用新技术。
德国、美国、日本都曾经发生过“换道超车”的历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被超越的国家,企业往往不愿意更换还能用来赚钱的老设备。而超越者直接就采用了新的产线,然后对新产线不断改进、优化。于是,逐渐超越了。
所以,针对企业,好技术的推广不会那么快。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