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方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热点:脑损伤模型、测试方法与防护装备的改进

6天前浏览225

摘要:

背景:由身体接触性运动或交通事故造成的脑震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与常见,近年来引起了媒体、医学界及体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有限元方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主题词策略为(TS=(Concussion)) AND TS=(Finite element),利用CiteSpace 6.2.R4可视化工具对纳入文献的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及被引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计纳入215篇文献,发文量与被引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学科分布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运动科学、临床神经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Gilchrist M,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渥太华大学,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通过关键词分析发现研究的热点聚焦于脑损伤模型的建立用来模拟和预测脑震荡的损伤;脑震荡损伤机制的解析;防护设备和装置的优化设计。(3)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估是该领域的知识基础亦是研究热点。(4)有限元方法运用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头部损伤预测为主题展开,结合探索大脑损伤机制以及防护装备的设计与改进。(5)随着人工智能与材料学的进步,未来有限元方法在脑震荡损伤领域的研究热点将集中于脑损伤模型、测试方法与防护装备的改进。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头部撞击  运动员  橄榄球  文献计量学  脑震荡  创伤性脑损伤  有限元分析  可视化分析  有限元建模

0引言Introduction

脑震荡常在身体接触式运动、交通事故、军事中较为常见,由外力引起的头部撞击引起的脑变形与相应的临床结果有关,如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运动相关性脑震荡是常见的轻型创伤性脑损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国际运动脑震荡会议将其定义为:“由生物机械力引起的影响大脑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1]。大脑损伤的机制以及生物力学特征近年来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有限元建立的头部模型在估计脑组织应变水平中显示出了较大前景[2]。通过中国知网以有限元与头部损伤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未发现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对有限元应用在脑震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采用文献计量学方式,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3]。相比较于单独采用传统的人工阅读文献的方式,Cite Spaces分析结合人工阅读文献的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和清晰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等问题[4-6]。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基础,利用Cite Spaces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对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揭示,从而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数据的来源与检索策略

为确保文献样本的权威性与可用性,文献的数据均来自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全球领先的收录及相关学术影响的平台,能够提供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文献。文章提取核心集中Select all。设定为高级检索,检索方式为:(TS=(concussion)) AND TS=(Finite element),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为2010-01-01/2023-12-04,共计得到221条记录。

为保障检索的质量,检索工作由2位独立研究者进行,分别进行首次筛选与二次筛选,筛选中如果结果一致则采用,如果有分歧则再进行商议,直至达成共识。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1.2.1 纳入标准

符合有限元在脑震荡研究领域应用的文献。

1.2.2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论文;(2)题录不完整的论文;(3)撤回的论文;(4)与主题不相关的论文;(5)社论材料、新闻、信函和会议摘要。

1.3文献的收集

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得到215条记录,将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以“全纪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纯文本格式”进行导出,命名为download_1-215.txt,并运用Cite Space6R软件进行除重后共计得到215条记录。将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19软件中备用。

1.4 软件参数设置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文献池自带的分析功能,对发文量、学科分布、作者、机构、来源国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外部特征。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关键词做共现、时间线分布分析,时间跨度为2010-2023年,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选项选择“g-index”,k=25,其它设置为默认选项,选择Timeline功能生成关键词时间线分布图。同时对共被引文献做聚类分布分析,时间跨度为2010-2023年,时间切片为1年,Top N=20,其它设置为默认选项,生成被引文献聚类分布图。

1.5 主要观察指标

文章主要关注于2010-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发文量与被引量变化,学科分布特征,高产作者、机构、国家,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时间线分布、高被引文献,被引文献聚类分布,被引爆发文献以及该领域的基础文献。

2 结果Results

2.1 年度发文量与引用次数变化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自带的引文报告功能对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的发文量和引用次数的年度变化进行分析,见图1。在2010-2023年时间段内,共有215篇论文与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的运用相关,被引4 313次,除去自被引为3 268次,年均被引频次为20.0次,H指数为30.5。发文量与年度引用次数都呈上升趋势,发文量在2020年达到最高,为32篇。而年度被引频次在2022年达到顶峰,被引823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关学者们将有限元法运用于脑震荡领域的尝试和探索逐渐增多,其研究价值被学术界众多研究者重视。

2.2 学科分布特征

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科学问题常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才得以攻破。学科交叉的方向一般是自然科学前沿探索研究的新方向,是自然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易于产生重大突破[7]。脑震荡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头部损伤,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有限元法因其高效、精确及便捷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等方向。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系统文献的学科统计分析可知215篇文献共涉及47个学科方向,其中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学科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运动科学、临床神经学、神经科学、工程机械、计算机科学跨学科应用、重症监护医学、工程多学科及材料科学。其中117篇来自生物医学工程、35篇来自生物物理学、33篇来自运动科学、30篇来自临床神经学。通过学科交叉研究,为有限元法运用于脑震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研究思路与视野,以及奠定的基础,见表1。

2.3 主要高产作者、国家、机构分布

表2列出了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机构、国家。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来自渥太华大学的Gilchrist,M博士,发文量为43篇;排名第2位的也是来自渥太华大学的Hoshizaki,TB,发文量也是43篇;排名第3位也是来自渥太华大学Post,A博士,发文量为33篇。根据赖普思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量)。Mmax为43,计算得出N=5,发文量达到5篇以上即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627位作者中共计有39位作者发文量大于5篇,共计126篇,占发文总量的58.6%。核心作者占总发文量的50%以上则表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团队形成,因此在该领域已有核心作者团队形成。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来自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发文量为48篇;排名第2位的是来自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发文量为43篇;排名第3位的是来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发文量为22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为120篇;加拿大排名第2位发文量为64篇;第3位是爱尔兰,发文量为47篇。

2.4 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爆发分析结果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提炼,作为文章主题的概括和研究重点的凝练。关键词共现分析是研究一篇文献的核心部分,是识别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方法,其可用来分析研究领域内热点的分布情况,其机制是通过计算关键词在所有收录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来识别关键词的重要性[6]。关键词聚类的作用是展示相关领域的主要的热点研究方向,通过关键词聚类能够挖掘到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5]。

在Cite Space 6.2.R4软件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选择Keyword。分析时间为2010-2023年,默认1年为1次切割。阈值选项选择“g-index”,k=25。得到频次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见下表3。之后在运动图像窗口点击Timeline,形成了节点N=287,E=1 795,Q值=0.379 8>0.3,Mean Modularity值=0.731 6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2。共计11个聚类群,见下表4。

自2010年以来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为concussion(脑震荡),traumatic brain injury(创伤性脑损伤),injury(损伤),professional football(职业橄榄球),acceleration(加速度),brain injury(头部损伤),biomechanics (生物力学),finite element model(有限元模型)。从中心性来看创伤性脑损伤、职业橄榄球、生物力学、头部损伤、有限元模型、橄榄球、有限元分析等节点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脑震荡是创伤性脑损伤的一个子集,在学术术语上经常交替使用[1]。除去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关键词使用频率与中心性分析,橄榄球、头部损伤、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及有限元建模可以作为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关键节点。

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1)越接近1反映网络同质性越高,聚类的主题越明确,聚类分类中文献的相关性越接近。Mean Silhouette值为0.7时聚类结果具有高度性的,在0.5以上,可以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3]。通过关键词聚类得到11个聚类群,见表4。11个聚类群的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5,因此11个聚类结果是合理的。#0聚类群finite element(有限元)的关键词数量最多为39个,年份为2014年。#1聚类群helmet(头盔)关键词数量为37个,年份为2017年。#2聚类群finite element method(有限元模型)关键词数量为34个,年份为2015年。#3聚类群finite element analysis(有限元分析)关键词数量为33个,年份为2018年。#4聚类群finite element modeling(有限元建模)关键词数量为31个,年份为2014年。#5聚类群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关键词数量为29个,年份为2018年。#6聚类群collegiate football players(大学橄榄球运动员)关键词数量为24个,年份为2014年。#7聚类群neurodegeneration(神经退化)关键词数量为17个,年份为2019年。#8 behavioral assessments(行为评估)关键词数量为14个,年份为2013年。#9聚类群brain injury(头部损伤)关键词数量14个,年份为2015年。#10聚类群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个人防护装备)关键词数量为8个,年份为2010年。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爆发探测,发现16个爆发关键词,如图3。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2018年),该阶段的关键词分别为impact(撞击)、finite element modeling(有限元建模)、kinematics(运动学)、head injury(脑损伤)、acceleration(加速度)、Head impact(头部撞击)、deformation(变形);第二阶段(2019-2021年),该阶段的关键词为maximum principal strain(最大主应变)、Diffuse axonal injury(弥散性轴索损伤)、sports(运动)、Professional football(职业橄榄球)、impact(撞击)、concussion(脑震荡)、responses(反应)、model(模型)、exposure(暴露)。

2.5 文献共被引聚类/爆发分析

在Cite Space 6.2.R4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选择Reference。分析时间为2010-2023年,默认1年为1次切割。阈值选项选择“Top N per slice”,节点阈值设定为N=25。得到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9-18],见表5。随后在运动图像窗口选择Timeline功能,形成了节点N=252,E=1 017,Q值=0.75>0.3,Mean Modularity值=0.883 7的被引文献聚类图谱,见图3。

2.5.1 文献高被引分析

通常在某个领域高被引文献被看作是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共被引是指2篇文献共同出现在第3篇施引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中,则2篇文献形成共被引分析[3]。通常在某个领域高被引文献被看作是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是一个有利于进一步明晰研究前沿本质的概念。如果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那么研究前沿的引文就形成了相应的知识基础[8]。

对共被引排名前10的文献展开深入分析,表5列出了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从2010-2023年共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文献[9-18],这些文献是该领域的核心文献,高被引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学术影响较大,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此领域的研究的知识基础。

2.5.2 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

为清晰地呈现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研究基础理论知识群,对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0个有价值的聚类群[9-14,19-39],见表6,图4。最大的聚类群为#0(藏本模型),平均年份为2019年;第2大聚类群为#1(预先估计),平均年份为2012年;第3位大聚类群为#4(撞击生物力学),平均年份为2011年。

2.5.3 最具影响力文献分析

通过文献共被引爆发探测共检测出25篇文献,如图5所示。根据文献爆发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16年,共计10篇参考文献。该阶段内爆发性最高的文献是HASIJA等[40]于2013年发表,被引爆发年份发生在2016-2018年,主要研究脑损伤标准的制定。爆发性排第2位的是HERNANDEZ[10](2015),爆发年份发生在2016-2020年,主要发现了6DOF标准比仅3DOF平移和仅3DOF旋转标准更能预测损伤。胼胝体的峰值主应变(6DOF FE标准)是最强的预测指标,其次是两个标准分别是旋转测量,峰值旋转加速度大小和头部撞击功率(HIP)。排名第3位的是KIMPARA[13](2012),爆发年份为2014-2017年,主要研究旋转运动学引起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预测标准。第二阶段为2017-2021年,共计15篇参考文献。爆发性最强的是GABLER[11](2018),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其发现了一个新的度量标准,通用脑损伤标准,能够更好地预测脑应变反应的度量。排名第2位的是SANCHEZ[12](2019),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其修正了用于确定脑震荡风险的数据,并指出在许多重建中改变了头部角运动和大脑应变反应。排名第3位的是GABLER[9](2019),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脑损伤指标,称为弥漫性轴突多轴综合评估,是最大脑劳损的最佳预测指标。

3 讨论Discussion

文章运用Cite Space软件有限元应用在脑震荡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探寻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探寻,以及聚类时间线分布来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评价,经过研究小组与相关专家的探讨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归纳。

3.1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现状

从发文量、被引量与学科分布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在近10年来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学科分布特征呈交叉融合的趋势,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运动科学和临床神经学等学科的交叉的方向推动着脑震荡前沿的探索,也为人类科学界对大脑损伤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从高产作者、机构及国家分析可以发现在该领域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团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虽在发文量上虽然排名第5位,但来自中国的作者与机构均未出现在排名前10位的榜单中,因此中国应当在该领域加强重视与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紧跟国际趋势与步伐。

3.2 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从关键词的聚类与施引分析结果可知,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有3大研究热点,包括脑损伤模型的建立用来模拟和预测脑震荡的损伤,解析脑震荡损伤机制,防护设备和装置的优化设计。

文章通过脑建模方式来还原头部撞击,以此来模拟预测脑损伤的标准是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最大的研究热点。如建立复杂的脑组织几何模型和生物力学模型,模拟脑震荡过程中脑组织的力学响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各国就开始构建脑损伤研究的有限元模型,当今研究中常见的脑模型有都柏林大学脑外伤模型、伍斯特头部损伤模型、韦恩州立大学脑损伤模型及全球人体模型联盟头部模型等。如基于都柏林大学脑损伤模型比较了脑震荡、持续性脑震荡和硬膜下血肿的头部动态反应和脑组织应力应变[41]。使用全球人体模型联盟头部模型模拟综合格斗运动员脑震荡角加速度最大的撞击,结果发现胼胝体的剪切应力是最佳预测指标[42]。根据实际脑震荡损伤的特点开发能够准确预测大脑对冲击载荷反应的脑损伤模型和调整模型参数和加载条件,以此来准确预测脑损伤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如GABRIELI等[43]开发了多体(弹簧-质量-阻尼器)模型能够快速评估整个大脑的冲击载荷结果。LYU等[44]开发和构建了脑白质组织的新材料模型,用各向异性黏弹性材料模型表示脑白质,模拟脑组织的方向依赖性反应,进一步提高限元全脑人体模型联盟第50百分位成年男性头部模型的生物保真度和损伤预测能力。

在其他提高脑震荡预测和评估方面,如基于3自由度集总参数脑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新的脑损伤度量方法-脑角度量,可用于快速近似轻度到中度头部撞击产生的峰值应变,并快速评估脑损伤风险[45]。基于5层深度神经网络和特征工程的深度学习头部模型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各种运动项目的脑劳损计算,同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比使用有限元模型更有效地估计大量头部撞击造成的脑应变[46]。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来提高脑损伤预测。基于物理的机器学习撞击检测器比传统的视频分析更能够准确地从测试数据集中检测出真实和虚假的撞击,从而节省脑损伤预测的成本[47]。头部损伤模型是出了名的耗时和资源要求高,这可能阻碍了常规应用。卷积神经网络估计的反应也实现了几乎相同的脑震荡预测性能[48]。作者认为,提高脑损伤预测的准确性是该领域最大热点,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以及材料学的进步与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为精确的脑模型来提高脑损伤的预测能力。

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研究的第2大热点是脑震荡损伤机制的解析,主要通过模拟脑组织的应力和应变分布,如在橄榄球铲球等动作中通过分析脑冠状面扣带回、胼胝体、脑干、外侧颞叶和内侧颞叶5个点观察冯·米塞斯应力,发现各部位应力均以侧击后最高,其次为斜击,矢状面次之[49]。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改变加载条件、模型参数和材料特性等,探究头部撞击对脑组织的损伤机制,POST等[50]利用重建和有限元模型来确定导致住院患者持续脑震荡后症状的脑组织应力和应变。在预测与之相关疾病方面,如慢性创伤性脑病,通过建立高保真三维脑损伤生物力学计算模型来预测慢性创伤性脑病病理位置[51]。ZIMMERMAN等[52]通过计算模型研究发现球员的位置对撞击运动学有显著影响,影响沟内变形的大小,这在空间上与慢性创伤性脑病病理观察到的位置相对应。探寻与脑震荡相关的症状机制方面,如意识丧失,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ZIMMERMAN等[53]基于有限元模型发现,运动中的意识丧失与张力障碍是由于头部撞击通过对参与维持意识的关键脑干核的生物力学作用而导致的。LI等[54]开发了一个具有生物神经轨迹的头部模型,通过模拟头部撞击去探寻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由于慢性创伤性脑病只能通过死后尸体解剖才能发现,作者认为基于有限元方法在探寻慢性创伤性脑病损伤机制有着先天的优势。

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第3大研究热点为头部防护装备的设计与优化,通过模拟脑震荡时头部与外界碰撞的过程,用于评估不同头部防护装备的效果,从而为防护装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有限元模拟评估发现头盔可以降低脑震荡损伤的风险,如自行车头盔[55],拳击头盔[56],冰球头盔[57],冰球守门员头盔可以控制跌倒和冰球撞击,但不能始终防止肩部碰撞[58],橄榄球头盔[59]。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改变材料特性和结构参数等,提高防护设备和装置对脑震荡的防护效果。较厚的衬垫和坚硬的外壳材料可以减少跌倒和冰球撞击,以减少头部的运动学和脑组织的反应[60]。应用降阶模型研究儿童头盔设计参数对头部的影响,结果发现泡沫铝的使用增强了线性和旋转加速度的缓解以及质量的减轻,通过降低头盔表面的摩擦,可以降低脑震荡和弥漫性损伤的风险[61]。CECCHI等[62]通过拟人试验头罩和线性冲击器的有限元模型实验发现液体减震器在提高头盔安全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并鼓励开发采用该技术的头盔物理原型。通过几何结构开发、材料表征和模型验证3个主要步骤,建立了Schutt Air XP Pro橄榄球头盔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广泛且多尺度的验证[63]。作者认为基于有限元模型来检测头部防护装备是今后研究的一大重点,随着材料学的进步与发展,预防脑震荡的头盔设计将会是该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3.3 有限元法在脑震荡领域的文献共被引分析

结合高被引排名前10、被引爆发性前25、被引聚类3项指标分析发现#0(藏克模型)和#1(预先估计)是最大的两个聚类群,被引量排名前10位的文献都来自以上两个聚类群。

通过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0聚类群的代表文献主要关注于利用最大主应变评估与预测脑损伤。如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GABLER[9](2019),其被引频次为26,中心性为0.33,爆发性为7.61,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GABLER等[9]发现与现有旋转脑损伤指标相比,基于一个3自由度的运动方程,耦合二阶系统的弥漫性轴突多轴综合评估是最大脑应变的最佳预测指标。被引频次第2位的是GABLER[11](2018),被引频次为23次,中心性0.06,爆发性8.6,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GABLER等[11]发现基于二阶机械系统响应的脑损伤度量,通用脑损伤标准,通过将通用脑损伤标准与使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脑模型预测的1 600次头部撞击的最大主应变和累积应变损伤测量进行比较,证明了通用脑损伤标准的有效性。相对于现有的指标,通用脑损伤标准与有限元脑模型的相关性最高,并且在大多数影响条件下表现更好。被引频次排名第3位的是SANCHEZ[12](2019),被引频次为23次,中心性为0.25,爆发性为8.6,爆发年份为2020-2023年,其修正了用于确定脑震荡风险的数据,并指出在许多重建中改变了头部角运动和大脑应变反应。被引频次第4位的是LIU[16](2020),被引频次为17次,中心性为0.01,爆发性为6.24,爆发年份为2021-2023年,LIU等[16]发现所有测试的护齿器都能准确测量出峰值角加速度、峰值角速度和脑损伤标准值,并且具有足够长的采样时间窗的护齿器适合用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模型来计算脑应变。

#2聚类群的高被引文献也聚焦于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估,基于的指标为线性加速度和旋转加速度。如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HERNANDEZ[10](2015),被引频次为24次,中心性为0.39,爆发性为8.04,爆发年份发生在2016-2020年,该研究发现6度自由标准更能预测损伤。6自由度有限元标准(胼胝体的峰值主应变)是最强的预测指标,其次是旋转测量,峰值旋转加速度大小和头部撞击功率。被引排名第2位的是KIMPARA[13](2012),被引频次为20次,中心性为0.19,爆发性为8.6,爆发性为7.6,爆发年份为2014-2017年,该研究提出了两种基于角加速度的创伤性脑损伤判据,即旋转损伤判据和强力旋转头部损伤判据,当应变阈值小于15%时,旋转损伤判据与累积应变损伤测量显著相关,可预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强力旋转头部损伤判据与累积应变损伤测量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应变阈值大于或等于20%,可能预示更严重的创伤性脑损伤。排名第3位的是MCALLISTER[14](2012),频次为19,中心性为0.29,爆发性为7.2,中心性为7.2,爆发年份为2013-2017年。MCALLISTER等[14]通过诊断脑震荡相关的受试者特异性FE模型预测的高应变区域和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来评估胼胝体白质完整性的变化。排名第4位的是ROWSON[15](2012),被引频次为18次,中心性为0.13,爆发性为6.81,爆发年份为2013-2017年。ROWSON等[15]建立了脑震荡损伤风险曲线,名义损伤值6 383 rad/s2与28.3 rad/s代表50%的脑震荡风险。排名第5位的是JI[17](2014),被引频次为17,中心性为0.14,爆发性4.47,爆发年份为2016-2019年。JI等[17]参数化比较3种有效头部有限元模型的区域脑力学反应,以验证区域脑反应依赖于所采用的特定头部模型和敏感区域的假设。排名第6位的是GABLER[18](2016),中心性为0.42,爆发性为4.45,爆发年份为2017-2019年。GABLER等[18]发现脑应变与基于角速度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基于线性加速度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低。大脑损伤标准和旋转速度损伤标准是总体相关性最高的运动学指标,旋转头部运动学是脑损伤标准中最重要的参数。作者发现早期的脑损伤预测主要基于线性加速度与旋转加速度,而近年来最大主应变与脑内应力等脑损伤指标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综合关键词聚类与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通过有限元建模以及分析来对大脑损伤进行探测,论证损伤标准;通过有限元分析来对头部防护装备的性能进行评估。

3.4 文章的局限性

(1)检索对象只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不包含其他数据库如Pub Med和Scopus等,纳入文献数量有限。然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作为常用且最适合文献计量学的平台,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筛选,使评价更为准确,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获得的文献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出国内外关于有限元在脑震荡领域的研究状况。(2)检索时间只是2010年之后的文献,研究小组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2010年之前的发文量与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后发现2010年之前的发文量较少,且研究内容不能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选择2010年后的文献能够更好的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文章的所得出的结论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3.5 小结与展望

有限元应用于脑震荡领域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核心作者合作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脑损伤预测指标的探索;脑损伤机制解析;头部防护装备的改进与测试。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结合有限元方法将更多的运用在脑震荡领域。

参考文献:

[1]罗卫东,邹丽华,黄达.有限元方法在脑震荡领域的热点:脑损伤模型、测试方法与防护装备的改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8(34):5487-5493.

免责说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人体模拟及其器械仿真解决方案
ACTDeform碰撞通用UM理论材料多尺度控制试验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1-16
最近编辑:6天前
Class叶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粉丝 15文章 14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这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以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的退行性变和滑膜炎症为特征。应力累积是导致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一旦累积量超过临界值,蛋白多糖含量将会加速消耗,软骨随之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了解软骨退行性变所涉及的生物力学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来预防或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作为一种模拟骨骼力学情况和生理载荷的技术,在1972年首次应用于骨科临床工作[1-2]。该技术最先使用二维模型分析骨骼间的力学关系;80年代初,受到计算能力的限制,难以满足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异质、非线性、各向异性)的要求;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成像能力的进步使得更复杂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成为可能,FEA在KOA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十年,随着人体动力学测量和肌骨模型不断完善,有限元技术得以在病因分析、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中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有限元分析技术在KOA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KOA通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但是关节负荷异常分布也逐渐为临床所重视,包括肥胖、姿势不良和创伤,通过FEA对这些物理因素与KOA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成为理解疾病发生的新手段。肥胖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使得该因素备受关注。Sun等[3]建立的健康儿童膝关节和肥胖患儿外翻膝模型在胫骨平台接触应力的对比,显示肥胖患儿的最大应力向外侧平台转移,并认为胫骨平台应力的异常分布可能是由膝关节外翻引起的,但是研究没有量化肥胖与软骨退化之间的关系。对此,Klets等[4]参照既往研究的阈值水平[5],以测试软骨退化高风险区单位面积应力累积量在评估KOA进展中的敏感性,将模拟累积应力的结果与4年随访评分进行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肥胖患者内侧平台软骨中累积应力超过5 MPa的单元总量增加了2倍,同时评分结果与模拟一致,证明单位面积累积量对于分析肥胖患者KOA发病是可行的。Al Khatib等[6]通过肌肉骨骼模型驱动FE模型,计算正常体重和肥胖患者在模拟步态中的下肢肌力和膝关节应力,发现与健康人相比,肥胖患者的膝关节平均峰值负荷在模拟单腿支撑相时均显著增加且集中于内侧平台软骨。姿势不良往往和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紧密相关,例如高度膝关节屈曲,这在有使用蹲便器和跪坐就餐习惯的人群中常见;对于部分职业,如采矿、建筑和制造业,也需要深蹲来完成特定操作。Wang等[7]对膝关节0°~130°屈曲模拟下蹲状态,分析膝关节的屈曲运动和动态接触特性,发现胫股关节的平均峰值应力在伸直时为10 MPa,在30°~90°时为6 MPa,从90°~130°时增加到21 MPa。力学实验认为在高度屈曲膝关节时股骨向后平移与半月板后部接触,股骨外侧髁有抬离胫骨表面的趋势,从而减少胫股关节的总接触面积,导致应力增加。Kothurkar等[8]对站立位和屈曲153°时,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接触应力分布进行模拟,发现在深蹲过程中股骨软骨峰值应力从3.3 MPa上升至19.9 MPa,内侧半月板从15.8 MPa上升至32.8 MPa,胫骨软骨内侧出现因深蹲而引发的退变趋势。创伤是膝关节直接损伤或失衡的重要原因。既往通过动物模型观察在冲击力下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从而评估冲击对于软骨退变的阈值。Xiong等[9]利用标本冲击实验和FEA来研究伸直位膝关节在纵向冲击条件下的表现,发现膝关节以不同速度撞击后均出现内翻。在平台下方出现骨折前,内外侧半月板上的应力迅速增高且内侧高于外侧。Huang等[10]模拟因车祸引起的膝关节损伤特征时,半月板通常在40 m/s侧向冲击时发生损伤。Dong等[11]对膝关节施加1 150 N的垂直压力模拟半月板损伤和切除术后站立状态,发现损伤和手术都会导致内侧软骨和半月板的应力峰值增加,尤其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斜形撕裂将显著加速KOA的进展。二、有限元分析技术在KOA预测与诊断中的应用早期诊断是治疗和预防KOA的关键环节。目前,KOA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放射摄影、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测量结构变化,或利用血清特异标志物。然而,研究表明软骨损伤后KOA的潜伏期可能长达2~5年,只有20%~50%的患者有明显症状,这表明早期结构变化很小。同时,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也面临挑战,因为很难从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中锁定一种或几种标志物作为早期损伤的依据[12],需要新的技术来支持向预防性医疗保健的转变。目前,以FEA为基础开发的肌肉骨骼模型和迭代算法是预测和诊断早期病变的主流方向,模仿时间相关性软骨自适应变性因素,将胶原纤维设置为纤维增强多孔弹性材料模型来模拟结构变化,对不同机械调节参数下的胶原降解和蛋白多糖耗竭驱动机制进行探索。Mononen等[13]以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机械调节参数开发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来预测肥胖患者关节软骨中胶原变性的进展,发现步态周期中累积应力为7 MPa时,最大纤维变性率达79%,在随访期间该组受试者也表现出了一致的病情进展;在2年后的随访中发现,软骨损伤的形状和部位是局部应力累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髁软骨损伤,内侧和较短的一侧边缘比较长的外侧边界表现出更高的应力,可以根据其退变风险做出早期干预的决定。Orozco等[14]通过固定电荷密度变化作为参照以流体速度和流体剪切力驱动时,软骨病变周围预测的固定电荷损失与动物模型结果相当,表明该调节因素可用于预测不同损伤周围的固定电荷损耗,间接反映关节退变情况。目前,Mohout等[15]对另外的物理因素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将关节软骨中的纤维方向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作为胶原降解和蛋白多糖耗竭的机械调节因素,发现所模拟的半月板组织反应与特定的KOA负载条件相关,认为这2项机械调节参数也可作为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疾病进展风险。因此,FEA的运用有助于KOA病情进展预测和早期诊断,同时为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负荷、局部软骨微环境和软骨变性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见解。三、有限元分析技术在KOA保守治疗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医师提倡在KOA初期以保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相对于药物治疗,生物力学理念的深入使得物理手段逐渐普及。目前主要包括体重控制和辅助器械,但是对于膝关节负重情况的改善尚不明确,FEA为这部分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减重通过直接减少膝关节压力来延缓退化并提高治疗效果。Mononen等[5]的研究没有探讨减肥后膝关节运动学和膝关节功能改变对于退化的影响。对此,Liukkonen等[16]提出将的步态分析、MRI、FEA和迭代算法结合研究减重手术对步态和软骨退化的影响,发现体重下降约19 Kg时内侧平台软骨退化会轻微下降,但小于外侧平台;Klets等[4]的研究中模拟了患者减重前后的应力表现,肥胖患者在胫骨外侧软骨和胫骨内侧软骨累积最大主应力平均值约为7.9 MPa和7.5 MPa,模拟减重后约为6.8 MPa和6.6 MPa,在模拟减重后胫骨外侧软骨累积应力超过7 MPa的单元总体积减少1/2。使用较为广泛的辅助器械包括楔形矫形鞋垫以及膝关节减压支具。研究认为楔形鞋垫可以降低膝关节内收力矩、减少内翻对线,将负荷均匀地分布在胫骨平台和膝关节外侧软骨,减少内侧间室负荷和软骨磨损。Liu等[17]观察到随着撑起角度的增大,膝关节内侧间室应力逐渐降低,早期仅在站立状态下对鞋垫进行估计,没有验证运动状态膝关节负荷和肌肉力量,在后续研究中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模型加载裸足、5°和10°鞋垫时,地面反作用力对第一峰值、谷值和第二峰值时软骨和半月板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5°和10°鞋垫后,与裸足相比在3个阶段内侧间室瞬时峰值应力、最小主应变和接触压力都明显降低。Park等[18]在裸足、5°和10°鞋垫上对参与者步态过程中膝关节受力进行分析,显示第一峰值时膝关节内收力矩在使用5°和10°楔形鞋垫时分别减少了5%和9%,第二峰值时使用10°鞋垫的内侧间室应力比裸足降低了25%;在站立中期,内侧间室最大应力降低了18%。Esrafilian等[19]在最近的工作中对多名患者进行建模分析,在扩大样本量后,发现使用矫形鞋垫时受试者内侧间室压力普遍下降,但最佳步态调整方式因人而异,强调了鞋垫制作中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膝关节减压支具基于三点加载原理在膝关节周围施加相反的外翻力矩来抵消内收力矩,以影响载荷的分布并矫正对线。Shriram等[20]的研究显示与健康膝关节相比,半月板切除后峰值应力增加了3倍。研究将三维步态分析获得的力和力矩作为加载条件应用到模型中,对内、外侧间室的总接触力、总接触面积和峰值接触压力,以及胫骨相对于股骨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估算和比较,通过对比无支具佩戴0°、4°和8°时,发现步态周期中的脚趾离地和初始接触时,受试者内侧间室分别减少了16%、46%、82%和18%、17%、29%的总接触力,接触面积和峰值接触力为减少趋势。Wu等[21]开发了一种膝—踝联合减压支具用于士兵起跳着陆时下肢的保护,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估其保护性能;实验设置了0.4 m~1.2 m高度跌落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发现佩戴支架后0.4 m、0.8 m和1.2 m高度反作用力下,半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下降了23.8%、21.5%和13.8%,关节软骨的峰值应力分别降低了19.4%、14.2%和9.1%,并提出了为特定人群定制支具的理念。四、有限元分析在KOA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目前针对早期KOA的主要手术方案括针对软骨损伤的微骨折技术和软骨刨削技术,针对于矫正力线异常的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和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推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1. 微骨折技术和软骨刨削技术:作为微创处理软骨损伤的手术,微骨折通过在软骨下骨上打孔,将骨髓中的干细胞募集到病变部位,诱导纤维软骨修复和膝关节软骨再生。目前,对于缺损区域的修型和打孔方案的重点是通过FEA进行术前规划。Shayan等[22]利用二维FEA研究微骨折区域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通过设置弹性模量从50%到150%递增模拟术后早期到晚期的局部应力情况,发现弹性模量恢复50%时会出现应力集中在再生软骨下骨的情况,表明松质骨的应力向软骨下骨转移;当恢复达150%时,新生软骨和松质骨较正常部位均出现更高的应力水平,分别为31.6%和23.1%,因此在使用微骨折技术时应考虑结构的完整性。Yin等[23]通过在股骨模型中以1、1.5、2、2.5、3、4和5 mm的孔距来创建微骨折模型,对软骨下骨的结构稳定性与微骨折技术中打孔间距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软骨下骨板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在正常软骨组中为52.8 MPa,在1 mm间距组中为56.3 MPa,在1.5 mm组中为67.9 MPa,在2 mm组中为62.1 MPa,在2.5 mm组中为71.8 MPa,在3 mm组中为70.3 MPa,在4 mm组中为52.7 MPa,在5 mm组中为55 MPa,在所有组中von Mises应力均低于软骨下骨的屈服应力(135 MPa),因而从局部来看改变孔距对软骨下骨板的结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软骨刨削技术去除了机械性刺 激症状(如交锁、弹响),减轻了滑膜的炎症反应,可使症状得以暂时的缓解,但术后局部力学状态尚不明了,是否缓解应力集中以创造减缓损伤发展的局部环境是当前研究重点。Shayan等[22]在早期恢复模型中观察到新生松质骨应力集中程度和正常松质骨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新生软骨下骨和软骨则表现出轻微上升。Myller等[24]对该上升趋势和刨削形状的关系进行高应力区的预测,认为在软骨刨削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削切内侧和较短的一侧边缘,尽量在软骨表面形成类圆形区域有助于减少剪切应变,抑制软骨的进一步损伤。2. 胫骨高位截骨术:针对内侧间室骨关节炎,HTO通过手术通过矫正力线,平衡膝关节内外侧的受力,可阻止内侧软骨磨损的进展,且开放楔形截骨是最常见的选择。但是,术后胫骨外侧铰链区常出现应力骨折,导致手术失败。近两年,有学者对截骨深度和铰链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FEA研究。Morita等[25]通过设置后路截骨后的剩余长度模拟了4个模型,分别达到铰链点的50%、60%、70%和铰链点本身,且认为70%以上的截骨长度可以有效避免铰链区的应力集中。为了探讨铰链区局部应力状态,Kyung等[26]通过比较短(0 mm)、中(1.25~3.75 mm)、长(5 mm)3种截骨位置和外侧骨皮质铰链之间的距离时的铰链区应力,发现当截骨远端距离铰链为中等距离(1.25~2.5 mm)时应力最小。铰链区的宽度将影响到周围应力变化,Boström等[27]观察到在3种不同铰链宽度(10 mm、7.5 mm、5 mm)中,5 mm铰链皮质骨和松质骨平均von Mises应力最小,铰链长度越长,就越可能导致裂纹向外侧皮质方向生长。Saghaei等[28]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趋势,当铰链宽度由5 mm增加到22 mm时,铰链周围最大主应力增加,将铰链长度限制在10 mm以下时,有助于防止铰链区骨折。矫正角度是影响铰链区应力的另一个重要参数,Kyung等[26]发现随着校正角的增加,无论截骨深度如何,胫骨外侧皮质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都相应增加。对Tomo Fix钢板存在情况下的3种打开高度后的铰链区最大主应力进行对比,当加载600 N垂直载荷打开高度由10 mm增加到20 mm时,铰链区应力由53 MPa增长到60 MPa,1800 N载荷下由159 MPa增加到172 MPa,钢板最大主应力由410 MPa增加到516 MPa,提示当打开角度过大时要考虑出现在铰链上的应力上升[29]。最近研究发现,截骨后楔形垫块的植入有效地降低了铰链区的应力集中,促进骨愈合,为早期全负重提供条件,对确定植骨物的最佳位置和优化结构非常重要。Pan等[29]对羟基磷灰石楔形垫块在截骨区域前部、中部、后部3个位置放置的铰链区最大主应力进行分析,对比无垫块模型,600 N载荷下应力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对3种放置情况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后侧垫块放置最大主应力较前侧放置可以更好地减少铰链区及Tomo Fix钢板主应力。对于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植入物选择,当前HTO最常用的钢板固定包括Puddu和Tomo Fix系统,Puddu系统使用动态压缩理念,而Tomo Fix系统遵循锁定压缩理念,二者力学性能常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对比。Golovakhsmall等[30]对比两代HTO植入物发现Tomo Fix板的稳定性最高,而没有锁定螺钉Puddu板稳定性最低,若仅以固定刚度和稳定性为选择依据,Tomo Fix板似乎是植入物的优先选择,但在临床应用中,这可能是缺点。因为Tomofix系统的应力分布相对于Puddu板更集中,分布在Tomofix钢板的四角以及锁定螺钉与钢板的连接处,而Puddu钢板应力主要集中在截骨周围区域,Tomofix平均应力值为45.5 MPa,明显高于Puddu系统的24.7 MPa,而长期应力屏蔽可能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其原因是利用锁定螺钉固定提供了比Puddu板更好的锚固,从而更多的承担了体重传递的应力。对此,Koh等[31]提出优势因素筛选结合算法通过平衡刚性固定和界面微动优化Tomofix钢板设计的思路,最终设计出一种更短、更宽、前部支撑面积更大的改良钢板,测得平均应力为32.6 MPa,与Tomo Fix钢板所模拟的42.1 MPa相比降低22%,证明了算法优化设计在个性化钢板制作中的优势。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当前对于进一步恶化的KOA主要的治疗方案是膝关节置换术。虽然TKA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10年期TKA的翻修风险依较高,主要原因为假体选择失误或部件排列不正确导致早期术区疼痛、聚乙烯磨损、不稳定和无菌性松动。UKA在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逐渐普及。与TKA相比,UKA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具有保留十字韧带和本体感觉的优点,然而UKA假体在选择错误或对位不佳时,也常因为异常应力导致术后功能不佳或假体脱位。通过FEA探讨假体类型选择和不同对位对线情况下的力学效果成为当前热点。4. 有限元分析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选择及植入中的应用:(1)有限元分析在UKA假体选择及植入中的应用:UKA假体根据聚乙烯内衬和金属胫骨组件是否锁定,分为固定和活动平台假体,活动平台假体允许股骨髁在聚乙烯表面进行滚动,并且允许聚乙烯插件在胫骨组件表面自由滑动;固定平台假体将聚乙烯插件和胫骨组件进行锁定,更接近股骨髁在半月板表面运动的状态。对于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两种假体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Kown等[32]通过FEA模拟完全伸直和20°、40°、60°、90°屈曲条件下固定和移动平台UKA的应力分布发现,活动平台UKA假体具有更好的形合性,使外侧半月板的压缩力降低1/3。研究发现,固定平台假体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可能导致聚乙烯插件过度磨损,认为活动平台假体具有更好的形合性和活动能力,以减少假体的磨损和应力集中导致的疼痛,固定平台假体应避免过度形合引起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加速假体磨损[33-34]。Kang等[35]观察到,随着固定平台UKA股骨组件从中立位逐渐外翻时,聚乙烯插件的接触压力也随之增加,而外侧间室的接触应力也上升。因此,推荐股骨组件中立位放置。Ma等[36]对股骨组件为外翻3°、6°和9°条件下,聚乙烯插件和外侧间室软骨表面的应力变化进行模拟发现,股骨假体外翻时聚乙烯表面的应力明显上升,>6°时外侧软骨表面和内侧副韧带的应力明显增加,由外翻向中立位转换时,外侧间软骨表面应力下降。Park等[37]建立了从屈曲10°到伸展10°范围内的固定平台UKA股骨组件模型,发现外侧间室接触应力在屈曲时增加,建议股骨组件在矢状面中立位放置。Innocenti等[38]通过建立胫骨组件外翻6°到内翻6°聚乙烯衬垫应力分布的的固定平台假体有限元模型,发现步态周期中胫骨假体内翻或外翻在聚乙烯插件产生的应力均大于中立位。Kang等[39]在胫骨假体外翻3°、6°和9°聚乙烯插件接触应力与中立位模型相比分别增加了7.2%、11.5%和17.7%。Sekiguchi等[40]研究在负重屈膝和步态运动中模拟了膝关节运动学和十字韧带张力,发现首选的胫骨组件排列是中立位对齐,内翻或外翻对位会导致不稳定的发生。Zhu等[41]对移动平台UKA建了一个完整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施加1000 N的压迫载荷,通过胫骨组件的冠状倾角从10°外翻到10°内翻进行验证,发现外翻>4°时,胫骨近端内侧皮质骨的von Mises应力增加,内翻>4°时胫骨龙骨槽应力上升。Dai等[42]通过活动平台假体有限元模型,验证胫骨组件从中立位到内翻6°时对骨应力、韧带张力和聚乙烯衬垫应力分布的影响,发现中立位至3°内翻表现出较低的应力,证明了上述结论。(2)有限元分析在UKA假体选择及植入中的应用:和UKA假体类似,TKA假体同样分为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Stukenborg-Colsman等[43]比较二者设计认为,活动平台假体股骨组件和聚乙烯插件间的接触面积较大,降低了接触压力峰值。另有研究显示,相同条件下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插件的接触面积为200~250 mm2,而活动平台假体聚乙烯插件的接触面积为400~800 mm2,由于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成反比,移动平台假体的接触应力低于固定平台假体[44-45]。所以,与固定平台假体模型相比,移动平台假体聚乙烯插件为假体提供更多的运动能力,将聚乙烯磨损降至最低,从而使假体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均得以提高。对于TKA假体组件放置角度,利用有限元模拟使用固定平台模型,研究当胫骨组件在平移和旋转放置时,胫骨应力分布和组件微动情况,发现侧向偏移时,胫骨应力和韧带张力都会上升,当达到6 mm时胫骨应力和组件微动最大,将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时,应力和微动是可以接受的,同时观察到胫骨组件旋转错位15°时,可引起高达5 mm3/百万周期的严重磨损[46-47]。对于股骨组件,有研究建立了-3°、0°、3°、5°和7°屈曲股骨组件模型研究髌骨接触应力和韧带张力,发现3°屈曲放置时髌骨接触应力和韧带张力下降,膝关节屈曲范围增加[48]。针对目前TKA组件的对位,主要包括机械对位(mechanical alignment,MA)和运动对位(kinematic alignment,KA)两种理论。MA的目的是恢复腿部的机械轴,而KA通过将组件对准自然关节线,使组件的旋转轴与膝关节的3个运动轴共同对位,这种方式在不同矫正情况下具有差异性。Klasan等[49]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MA,在步态周期中,KA可以平衡组件内侧和外侧的负荷,在股骨组件和聚乙烯插件之间观察到更低的接触应力。为了延长种植体的寿命,建议对于内翻畸形,选取KA可以增加接面积从而更好的平衡内外侧间室的负荷,而对于外翻和严重屈曲畸形患者MA效果更好。综合来看,FEA在KOA诊疗中所带来的优势令人兴奋,但是依然存在不足,目前FEA中的模型往往需要简化,这可能导致模型与实际生物力学环境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其次人体运动系统组成复杂,现有模型的材料定义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情况,最后对于一些复杂手术和康复过程的研究尚不够充分。这些限制需要进一步筛选可能存在的组织变性因素和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膝关节模型,从而实现计算机模拟和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疗方案之间的统一。当前FEA在KOA诊疗周期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展,实现疾病早期预防,丰富诊断技术、减少成本;通过术前精细化模拟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效果;同时为临床医师对植入物的选择提供力学参考,促进KOA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参考文献:[1]张子恒,齐岩松,徐永胜.有限元分析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4,9(02):96-101.DOI:10.19548/j.2096-269x.2024.02.008.免责说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来源:人体模拟及其器械仿真解决方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