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论文学习 | SCI一区-一种基于分布相似性偏好元学习的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法

16天前浏览1306

本篇论文是针对设备多工况下仅有少量标记样本的情况下模型如何有效更新而开展的研究,因为设备同一类型故障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数据分布差异很大,就数据建模而言,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新故障处理,加上设备故障率低,这导致了故障小样本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相似性偏好元学习策略的模型训练框架适合于深度学习、迁移学习、元学习、故障诊断研究领域学习者,特别是对使用元学习策略进行故障诊断的思路感兴趣的入门学者。

论文链接:通过点击最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行在线阅读及下载

1 论文基本信息

论文题目:Meta-Learning With Distributional Similarity Preference for Few-Shot Fault Diagnosis Under Varying Working Conditions

论文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DOI:10.1109/TCYB.2023.3338768
论文时间:2024年
作者:Chao Ren (a), Bin Jiang (a), Ningyun Lu (a), Silvio Simani (b), Furong Gao(c)
机构:

a: the College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PR China;

b: th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Ferrara, 44122 Ferrara, Italy;

c: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2 摘要

在复杂工程系统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带标签故障样本,小样本故障诊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现实世界中变化的工况使得该问题更为棘手。元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策略,但在其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未解决的如域适应、域泛化等问题。本文试图从任务生成的角度关注元学习的分布迁移的鲁棒性,以提高域适应和域泛化能力。一种基于分布相似性偏好的无监督跨任务元学习策略被提出,其核心是分布距离加权机制。与现有元学习方法中训练任务随机生成策略不同,该机制使得与目标样本更相似分布的源样本在任务生成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权重。这种策略在生成一个足够多样化的元训练任务集的同时,由于训练任务更为相似,使得模型可以很轻松地学习到知识。所提方法引入了最大均值差异指标来度量分布距离。此外,模型无关元学习框架被引入,用于实现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任务。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在公开的轴承数据集上进行验证,证明了引入分布相似性特征的元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域适应和域泛化策略。
关键词分布相似性特征;小样本问题故障诊断;元学习变工况

3 目录

1 论文基本信息
2 摘要
3 目录
4 引言
5 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问题描述
6 方法介绍
    6.1 分布距离加权机制
    6.2 跨任务元学习模型训练
7 实验验证与分析
    7.1 实验数据
    7.2 分布距离测度选择
    7.3 变工况下方法验证
8 结论
注:本文只选中原论文部分进行分享,若想进一步拜读,请下载原论文进行细读。
小编能力有限,如有翻译不恰之处,请多多指正~

4 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迫切需要可以处理复杂工业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故障诊断手段,以降低运营成本,避免由于生产系统非计划停机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已涌现出大量的故障诊断方法,尤其是数据驱动的方式,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在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在小样本问题驱动下,很多可行策略被提出,比如数据增强方法,基于度量方法,迁移学习方法以及元学习方法。数据增强方法旨在生成与已知样本相似的合成样本,从而有效地扩展训练数据集。目前,这些基于数据增强的方法依赖于是否可以捕捉复杂的数据分布,在推广到小样本类别上依旧具有一定挑战。基于度量的方法在监督学习中引入度量嵌入模块,旨在利用先验的度量信息,减轻对数据量的要求。在多工况条件下,将学习到的度量信息迁移到新域是一项重大挑战。迁移学习策略旨在通过知识迁移过程来探索源域数据集中的信息,为目标域数据集构建模型。元学习策略通过关注如何让模型获得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模型本身,以另一种范式创造性地解决少样本问题。在智能制造领域,已有学者提出了利用元学习策略训练模型来解决小样本和跨域问题[27],[28]。

本文研究了变工况下基于元学习的小样本故障诊断问题。元学习从现有的相关任务中提取出与任务无关的知识,并用于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学习性能,在图像识别领域已有成果应用。在本文中,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故障诊断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每个任务由于需要识别多种故障模式,因此任务本身都是一个多分类问题。本文假设在几种工作条件下有足够数量的标记故障数据,而在另一个感兴趣的工况条件下只存有少量的标记或未标记故障数据。最终目的是通过所提策略,快速学习适用于新工况的故障诊断模型。

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提出的将元学习策略应用于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的开创性工作。例如,一种基于模型无关元学习 (Model-Agnostic Meta-Learning ,MAML) 的模型被提出,用于电机轴承故障诊断 [32];一种基于任务排序的元学习方法,通过将元训练任务从易到难进行排序[33],提高模型诊断精度。

由于变工况下的小样本故障诊断需要考虑分布偏移问题,因此本文从任务生成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元学习的分布偏移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相似性偏好的无监督跨任务元学习策略 (Meta-Learning strategy with Distributional Similarity Preference, MLDSP),其核心是分布距离加权机制。与元学习方法中已有的随机生成元训练任务的策略不同,与目标样本分布更相似的源样本在任务生成中获得更高的权重。该策略会生成一个更合适的元训练任务集,保证训练任务足够多样化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样本来自具有相似分布的源任务,使得模型更容易学习。所提出方法中使用最大均值差异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 指标来衡量分布距离,并使用 MAML 进行变工况下的小样本故障诊断。使用两个公共数据集对轴承故障诊断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变工况下的模型表现优于其他的小样本故障诊断方案。因此,具有分布相似性偏好的元学习被证明在域适应和域泛化方面更有效。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具体贡献总结如下:

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相似性偏好的无监督跨任务元学习方法。方法探索了通过基于 MMD 的分布距离加权机制来生成元训练任务,这可以产生适当的元训练任务集,从而增强域适应和域泛化能力。

2.提出了一种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框架,通过将上述新生成任务嵌入到模型无关元学习框架中,使用梯度下降对模型参数优化,使学习的模型快速适应新的故障诊断任务。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框架的有效性。

5 变工况小样本故障诊断问题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很难及时检测到机器故障,例如某些部件的老化和磨损。通过收集设备的状态数据来预测机器的故障状态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大多数工程系统的负载和工况是变化的,不同工况数据将在不同时刻内收集到。假定样本从S个历史工况中采集,被表示为    。    表示为第i个工况下的带标签样本集。可以合理地假设故障数据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集和标记的。另一方面,当机器在新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在短期内很难获得足够的故障数据,因此无法在新的情况下构建可靠的模型。由于数据漂移,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的模型并不总是可以适应于新的工作条件。为了提高模型在有限标记样本的特定工作条件下的故障诊断准确性,引入元学习策略进行小样本故障诊断。新工况样本集表示为    。依据小样本学习范式,    实验设置被应用于变工况故障诊断。其中,N对应新工况下的故障模式数量。依据这样的实验设置,新工况下采集的    个样本作为测试集,其中    为支持集样本数量,    为查询集样本数量。注意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要大于    。为了保持元训练阶段和元测试阶段的一致性,元训练阶段的支持集采用同样的 N 和 K 值。

图1 元学习通用框架

6 方法介绍

从多个工况中学习到的模型并不总是适合特定的工况,因为这种模型是使用大量任务训练的,随后只用有限样本对模型进行微调并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性能。为了避免元学习训练任务与后续对模型微调的小样本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匹配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相似性偏好的元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

步骤1:使用MMD计算历史工况样本与新工况小样本之间的分布距离。基于计算出的距离,提出一种权重采样策略。

步骤2:从历史数据中采样构建训练任务,训练元学习模型,然后将学习到的模型微调以适应只有有限样本的新工况。

6.1 第一步:分布距离加权机制

给定历史数据集    ,新工况数据集    。首先,通过样本集数据的分布差异来评估历史工况与新工况之间的相关性。MMD是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差异的指标,其定义为    其中,    为特征空间    映射到实数集    的所有函数f的集 合。    和    是拓扑空间    的随机变量。当    是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    的单位球时,

    

关于新工况样本    和    的MMD经验估计可以计算得到:

    

假定    ,    , r 和 s 分别表示对应工况的样本数量。    满足    ,因此,

   
基于公式(6),小样本与S个工况样本集分布之间的距离值被计算。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通过计算分布相似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距离度量的置信度。
   其中    表示从第i个工况收集的数据和从第j个工况获得的数据之间分布差异的计算值。是模型在第j个工况下的预测准度,模型是通过第i个工况的样本训练得到。一般来说,Corr的绝对值在0.8到1之间表明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实际中,可以应用不同的距离度量来计算历史操作条件之间的分布差异,并且认为选择最大皮尔逊系数的距离度量是合适的。

紧接着,第i个工况样本的样本权重可以得出:

    S表示历史工况样本集的样本总数。

最后,基于每个工况得到的样本权重,轮盘赌算法被用于选择样本。

1)由于    ,    被认为是第i个工况样本被选择的概率。

    

2)计算第 i 个工况被选择的累积概率。

    

3)随机生成长度为S的数组r,数组的值在0到1之间。数组根据元素的值从小到大进行重新排列。在遍历数组时,如果累积概率    大于元素    ,则选择    ,并从第i个历史工况中随机选择一个样本:

    

4)通过重复上述操作    次,获得    个样本。作为    实验中的一个训练任务。

6.2 跨任务元学习模型训练
通过采样得到训练任务后,应用MAML框架进行元学习过程训练,以获得敏感的模型初始化参数。MAML算法[24]确定合适的模型参数,以便训练好的模型可以通过微调其参数来适应新任务。

MAML训练过程的表示如图2所示。为了在小样本学习任务中获得通用的学习器,用于训练模型的每个小样本学习任务都考虑了少量的标记样本,模型迭代训练次数非常少,以防止过拟合问题。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损失函数用于更新模型的初始参数。

图2 MAML训练框架

在历史数据上对模型进行元学习训练后,在新工况下,在样本有限的支持集上对具有已优化初始化参数的模型进行微调。

图3 分布相似性偏好元学习故障诊断框架
图3展示了针对不同工况提出的小样本故障诊断框架。不同工况的样本被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些权重与分布差异呈负相关。通过这种方式,大多数元训练任务呈现出更相似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所提策略并不会破坏任务的多样性,因为元学习训练生成大量的任务。

7 实验验证与分析

7.1 实验数据

实验使用了凯斯西储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的轴承数据集进行方法验证。实验引入8种工况来模拟多工况,并选择轴承的内圈故障、外圈故障、滚动体故障作为模型检测对象。在CWRU轴承实验设定的四种工况下,均考虑了七个SKF6205-2RS轴承的振动信号,包括三个故障直径的内圈故障轴承、三个故障半径的外圈故障轴承和正常轴承。在渥太华轴承实验定义的四种工况下,考虑ER16K轴承的振动信号,包括三种不同的变速模式,每种变速模式下有三种不同的变速幅度。本实验中的样本,均是通过长度为1000的滑动窗从连续的一维振动信号采样得到,在每种轴承工作状态下收集100个样本。所有振动信号都经过归一化处理。

表1 实验工况描述  

 

表2 实验任务设置  

7.2 分布距离测度选择

为了验证距离测度的有效性,通过组合8个工况构建64组诊断任务。然后,使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回归模型作为分类模型进行验证。图4显示了在成对数据集之间计算的MMD的归一化结果和相应任务的模型诊断准确性。根据热图,两个数据集之间的MMD与诊断准确性呈负相关。MMD测量的跨设备的数据分布差异大于同设备数据分布差异,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根据公式(7),MMD值与64项任务的诊断准确性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57,这表明两者相关性很强,MMD可以用于实验数据分布差异的度量。

图4 组合任务下数据集分布MMD值和模型诊断精度

7.3 变工况下方法有效性验证

实验从七个工况的样本来构建元训练任务,而剩余工况被视为新工况。将新工况的故障分类任务视为小样本任务,而新工况中的故障类别被视为新类别。详细任务设置如表2所示。为了评估所提出的方法,提供了几种元学习方法作为基线,包括MAML、原型网络(Prototypical Network,PN)、孪生网络(Siamese Network,SN)、域对抗神经网络(Domain-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s, DA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性能如表3和图5所示。

表3 实验任务设置  

图5 任务1和任务5上不同小样本学习方法性能  

从表3和图5可以看出,任务5到任务8的模型诊断准确率低于任务1到任务4。这是由于时变速度工况的数据分布比固定速度工况下的数据分布更复杂。时变速度的工况近似于无数个的定速工况,对模型的泛化能力带来更多挑战。图6显示所提方法在任务1的训练过程中的预测精度。可以注意到,在10样本任务下的训练出的模型比5样本训练任务的模型更稳定。此外,在相同的参数设置下,所提方法训练的模型比MAML更快地适应新工况。

图6 所提方法和MAML在3-way-5-shot和3-way-10-shot实验设置下的模型训练过程

8 结论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相似性偏好的元学习方法,以解决不同工况下小样本诊断问题。方法依赖于利用分布距离加权机制的任务生成策略,并通过梯度下降方法在跨任务间找到合适的模型初始化参数。

这项工作使用分布差异度量评估了新工况小样本和历史工况样本之间的相关性,未来将考虑利用现实世界应用的知识来评估工况的相关性。其次,在元学习中,基模型基于CNN架构,这可能没有物理意义。在小样本故障诊断中,如果可以根据特定场景设计可解释模型,那么从训练好的模型中提取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用于不同的小样本学习任务。


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ACT振动旋转机械通用ANSApythonUM参数优化电机MET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1-08
最近编辑:16天前
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0粉丝 66文章 14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论文学习 | SCI一区-一种用于变工况下旋转机械实时故障诊断的跨域类增量宽度网络

本篇论文是针对在实际工程中采集数据流产生新类别故障数据后模型如何有效更新而开展的研究,因为在实际开放环境中数据是以流的形式不断涌入,当出现新故障类别数据时,以往构建的诊断模型无法识别,需要模型更好地处理新故障类别的诊断任务。这实际上是一种跨域故障类别增量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跨领域类别增量宽度网络。适合于深度学习、迁移学习、故障诊断、增量学习研究领域学习者。论文链接:通过点击最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行在线阅读及下载。1 论文基本信息论文题目:Cross-Domain Class Incremental Broad Network for Continuous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Faults Under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论文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DOI:10.1109/TII.2023.3345449论文时间:2024年作者:Mingkuan Shi (a), Chuancang Ding (a), Shuyuan Chang (b), Changqing Shen (a), Weiguo Huang (a), Zhongkui Zhu (a)机构:a: School of Rail Transport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31, PR China;b: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PR China.2 摘要机器学习模型在智能故障诊断领域取得了广泛的成功。目前大多数现有的机器学习模型部署在静态环境中,依赖于预先收集的数据集进行离线训练,这使得一旦模型被建立后无法进一步更新。然而,在实际的开放动态环境中,数据总是以流的形式不断涌入,包括持续生成的新类别数据。此外,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行工况是时变的,导致数据流呈现非独立同分布特点。在工业应用中,非独立同分布的连续数据流的诊断问题被称为跨领域类别增量诊断问题。为解决跨领域类别增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跨领域类别增量宽度网络(Cross-Domain Class Incremental Broad Network,CDCIBN)。具体而言,为了解决非独立同分布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域适应损失函数,使传统的宽度网络能够很好地处理类别增量任务。然后,设计了一种跨域类别增量学习机制,在学习新类别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旧类别的知识,而无需重放旧类别数据。通过多个机械增量故障的案例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分析表明,设计的CDCIBN框架在可变工况类别增量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关键词:宽度学习系统;类增量学习;智能故障诊断;变工况3 目录1 论文基本信息2 摘要3 目录 4 引言5 相关工作 5.1 基于正则化的方法 5.2 基于回放的方法 5.3 基于参数隔离的方法 6 方法介绍 6.1 问题描述 6.2 域适应CDCIBN目标函数 6.3 跨域类增量机制7 实验验证与分析 7.1 实验设备 7.2 实验设置 7.3 模型验证8 结论注:本文只选中原论文部分进行分享,若想进一步拜读,请下载原论文进行细读。小编能力有限,如有翻译不恰之处,请多多指正~4 引言在现代工业中,智能故障诊断(Intelligent Fault Diagnosis,IFD)不仅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1],[2],[3]。作为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技术由于其能够规避对部件故障机理先验知识或先验信息的需求,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1]。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成为当今最热门和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在故障诊断和模式识别中,机器学习技术取得显著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4],[5],[6]。深度学习的成功又将机器学习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机器学习系统总是会遇到学习连续任务的问题,如何有效学习连续任务成为当前研究重点。尽管现有机器学习方法在特定任务上性能表现优异,但这些方法往往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环境,也称为孤立学习。这种学习只考虑任务内部的信息,而忽略了学习任务之外的信息。换句话说,模型在给定任务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仅在符合独立同分布假设的数据上进行。显然,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因为现实世界是一个开放动态环境。在开放动态环境中,训练样本通常以数据流的形式出现。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数据,直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更新可能会导致模型灾难性遗忘。也就是说,在学习新数据的同时,模型可能会忘记之前学习的旧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失去区分旧数据的能力,从而导致模型分类性能急剧下降。同时,收集旧数据和新数据来重新训练模型所需成本极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机器学习模型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潜力。一个理想的机器学习模型应该能够使用数据流中的新样本来更新模型,同时避免浪费重复的计算资源。近年来,引入增量学习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机器学习方法无法从数据流中持续学习的问题。增量学习的目标是实现模型持续更新,在学习新类别或任务的同时,保持模型在已学习类别或任务的性能。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并提出几种增量学习方法来应对数据流的挑战。Peng等人[7]提出了一种基于监督对比知识蒸馏的工业过程下的增量智能故障诊断方法。Chen等人[8]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齿轮箱故障类型增量诊断的终身学习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此外,Bojian等人[9]开发了一种能够实现机器增量的持续学习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Liu等人[10]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特征回放的类别增量智能故障诊断方法,以解决灾难性遗忘问题。与深度学习相比,宽度学习系统(Broad Learning System, BLS)[11]由于其训练快速、准确性高和增量学习等优点,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12],[13],[14],[15]。Fu等人[16]提出了一种广义自编码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即通过利用宽度学习系统的增量属性来实现类别增量学习(Class Incremental Learning, CIL)。总体而言,上述类别增量学习方法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业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未解决的挑战。具体来说,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增量学习方法在满足最小计算、存储和时间要求的同时,难以减轻灾难性遗忘。此外,基于深度学习的增量学习算法在处理任务序列时严重依赖反向传播算法,这不仅增加了训练负担,还在超参数设置上极其敏感。相比之下,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增量学习方法由于其独特的网络结构,能够以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自动提取高质量特征信息,因此是一种更具前景的方法,也是本文的核心。然而,在处理增量类别时,宽度学习系统缺乏测量旧类别与新类别之间相似性的能力,且模型的训练时间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上述基于类增量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都基于数据同分布的假设。在实际工业过程中,设备运行条件需要灵活适应不同的任务要求,难以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导致连续流数据表现出非独立同分布的特征。在面对分布变化的数据流时,现有增量学习故障诊断方法将失去其有效性,这可能容易导致对故障类别的误判。总之,工业应用中持续出现的故障类别和数据分布的改变对现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来利用具有不同分布的数据流进行动态增量故障诊断。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域类增量宽度网络,用于不同操作条件的旋转机械的数据流下的智能故障诊断,如图1所示。在CDCIBN中,首先基于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MMD)框架和图嵌入框架设计了一种新的域自适应学习损失函数,可以使两个不同域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使传统的BLS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分布的数据流。然后,设计了一种跨域CIL机制,该机制保留了旧类别的知识,并在不重放旧类别数据的情况下很好地学习了新类别的知识。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具体贡献总结如下:1. 基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设计了一种新的域自适应学习损失函数,使传统的宽度网络能够很好地处理不同分布的类增量任务。2. 设计了一种跨域CIL机制,该机制有效地保留了先前类的知识,而不需要在学习新类时重放它们的数据。3. CDCIBN拥有高效的闭合解,能够快速准确地更新模型,而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进行模型迭代训练和优化。4. 提出了一种基于CDCIBN的机械IFD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故障增量场景。5. 与现有的类增量故障诊断方法不同,CDCIBN通过有效地解决复杂的跨域类增量问题,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图1 变工况下跨域类增量学习用于智能故障诊断5 相关工作5.1 基于正则化的方法基于正则化的方法通过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添加正则化项来约束模型的参数,从而减轻灾难性遗忘。例如,弹性权重巩固(Elastic Weight Consolidation,EWC)[17]通过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对旧知识的重要性,然后在新数据下限制这些重要权重的更新。无遗忘学习[18]使用旧模型对当前数据的输出来获得软标签,然后通过结合数据本身的分类损失和根据软标签计算得到的蒸馏损失来微调模型。5.2 基于回放的方法基于回放的方法有效地将新类别数据与原始类别数据集成在一起,模型在学习新类别的同时回顾旧数据,确保模型在学习新类别时不会忘记旧类别。例如,Rebuffi等人[19]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回放的类增量学习方法,称为增量分类器和表征学习( incremental Classifier an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iCaRL)。Xiang等人[20]使用对抗训练策略来生成与旧数据分布相似的中间层卷积特征表示,以减轻对旧知识的遗忘。5.3 基于参数隔离的方法方法为每个新任务提供不同的模型参数,以防止灾难性遗忘。具体地,该方法可以通过动态调整网络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种训练方法允许对网络进行选择性训练,并根据需要扩展网络以适应新任务的学习。例如,一种名为自适应聚合网络的新型动态聚合网络可以解决类别增量学习中的稳定性-可塑性困境问题。6 方法介绍6.1 问题描述给定一组由多个数据块组成的数据流 ,其中第一个数据块表示为 ,第二个数据块表示为 ,以此类推,第k个数据块可以表示为 。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块可以代表一个增量任务,每个数据块中包含有大量的源域样本 和少量目标域样本 。初始阶段,首先使用训练出初始模型 。此时测试集的类别数目为初始数据集的类别数目。在第k个增量阶段使用 更新 的模型参数得到 。此时测试类别数目为全训练阶段的类别数目。6.2 具有域适应学习能力的CDCIBN目标函数为构建高性能的跨域类增量模型,本文在决策层考虑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决策层对模型的学习性能有直接影响。具体而言,设计了一种新的域自适应学习损失函数,使传统的宽度网络能够很好地处理不同分布的类增量任务。首先,根据MMD测量原理,通过匹配源域和目标域的投影均值来缓解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数据分布差异。随后,利用图嵌入理论使类内样本更紧凑,进一步减小源域和目标域数据之间的分布差异。6.2.1 故障特征提取给定数据集 , 是对应的标签矩阵,d 代表样本特征维度,m 代表类别总数。CDCIBN首先随机化权重 和偏置 ,通过一个线性变换将输入数据 映射为特征节点 。 由于权重和偏置是随机生成,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通过引入稀疏自编码器来约束参数。 其中 需要被稀疏自编码器学习。通过稀疏自编码器学习的特征,相较于传统映射特征更为稀疏和有效。新特征节点表示为: 然后,CDCIBN进一步将特征节点 映射至增强节点 : 紧接着,将特征节点表示和增强节点表示组合,获取特征矩阵 : 6.2.2 故障分类损失学习的输出层权重表示为 ,训练集 对应标签为 。预测损失使用欧式距离来度量。真实标签 和预测标签 之间的误差被表示为: 所有样本的分类误差表示为: 6.2.3 MMD度量损失MMD通过比较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距离来评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因此,本文采用MMD度量来缓解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分布差异,从而实现域自适应。MMD的具体计算如下: 和 分别表示源域样本和目标域样本。公式(8)可以被表示为: 6.2.4 域适应图嵌入损失为了提高所提增量模型在目标域上的泛化性能,使用图嵌入理论构建了同域样本之间和不同域样本之间的结构关系,进一步减少源域和目标域数据之间的分布差异。具体来说,首先利用样本之间的距离关系和域之间的相关性来构建邻接图 ,其中 是特征矩阵, 是权重矩阵。 具体被描述为: 其中, 是数据点 的 k 个相邻点的集 合。 , 为训练集样本数, 为 和 的欧式距离。域自适应图嵌入损失 由下面计算得出: 6.2.5 总损失函数CDCIBN的损失函数通过结合标签预测误差损失、MMD度量损失以及域适应图嵌入损失获得。即结合公式(7),(9),(12)得出。 其中λ,β 和 γ 为正则化参数。令上式导数等于0求解 。通过岭回归理论可以有效确定 : 6.3 跨域类增量机制6.3.1 初始学习给定初始的训练集 ,其中源域样本数量为 ,目标域样本数量为 。 。初始训练集的输入矩阵可以表示为 ,对应标签矩阵为 。根据公式(17)可以计算初始数据块的输出权重: 6.3.2 类增量学习假定一个新训练数据块 ,其中源域样本数量为 ,目标域样本数量为 。 。输入矩阵可以表示为 ,对应标签矩阵为 。根据初始数据集和新数据集可以计算权重矩阵: 进一步推导,可以得到: 令 则 此时 可进一步表示为 上述增量学习的过程可进一步扩展到对第k+1个数据块学习的场景。此时权重矩阵 可计算得到: 其中, 7 实验验证与分析7.1 实验设备 轮对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在轮对测试系统中,电机转速分别设置为400、600和800 r/min。施加的载荷分别为1.6kN和2.4 kN。分别为试验轴承滚子和内圈设置五种不同的故障尺寸(0.2、0.3、0.4、0.5和0.6 mm)共十种故障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32768Hz。表1 给出故障的详细信息和对应标签。图2 轴承试验平台表1 故障类别信息 实验设置了各种跨域类增量诊断任务,包括不同速度、不同负载以及不同的速度和负载场景。详细的诊断任务设置见表2。表中任务“1.6-400”代表负载为1.6kN,速度为400r/min。表2 诊断任务信息7.2 实验设置实验引入宽度自编码器(Broad Auto-Encoder, BAE)、基于宽度学习的类增量方法(BLS-based CIL,BLS-CIL)、CDCIBN-A1、CDCIBN-A2与所提CDCIBN方法进行比较,评估CDCIBN的有效性。CDCIBN-A1未考虑MMD损失项,CDCIBN-A2没有考虑域适应图嵌入损失项和MMD损失项。为确保实验公正,BLS-CIL、CDCIBN-A2、CDCIBN-A1、CDCIBN和BAE配置了200-100个节点。每项试验进行10次,这10次试验的平均精度作为评估指标。训练集源域中的样本数设置为20,目标域样本数设置为5,因此每个类别总共有25个训练样本。总共使用每种故障模式的100个样本进行测试。7.3 模型验证首先进行单故障类增量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初始学习时,类别数量设置为1,每次递增学习1个类别。考虑总共有十种故障类型,需要九次增量学习来完成模型训练。图3展示了所提方法的在类别增量下预测精度。CDCIBN在初始化阶段和第一个类别增量学习阶段都表现出100%的准确性。随着类别数量的增加,整体增量精度往往会降低。然而,CDCIBN在类别增量学习任务中显示出明显的性能优势,并且在长时间的连续增量学习中仍然保持良好的性能。结果表明CDCIBN可以很好地处理跨域类增量诊断任务。图3 单故障类别增量下方法的增量预测精度为了更直观比较不同方法的性能,图4展示了每种方法的平均增量精度(average incremental accuracy ,AIA),即计算每个增量学习阶段的平均精度。实验结果表明,CDCIBN能够有效地保留旧类别的知识,并在跨域类别增量学习中成功学习新类别。图4 基于单故障类别增量下不同类别增量方法的平均增量预测精度为了研究CDCIBN在基于多故障的跨域类增量诊断任务中的性能,初始化类别数量设置为2,每次增量的类别数量设为2。图5展示了每种方法的平均增量预测精度。可以发现,CDCIBN的性能远优于对比方法。结果充分证明了所提CDCIBN方法在跨域类增量诊断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应用中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流数据诊断问题。图5 基于多故障类别增量下不同类别增量方法的平均增量预测精度8 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CDCIBN模型,用于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故障增量诊断任务。CDCIBN利用MMD度量理论和图嵌入理论构建损失函数,实现域适应学习,从而使CDCIBN能够在不同的数据分布条件下有效地处理类增量任务。此外,在CDCIBN中设计了一种跨域类增量机制,使CDCIBN能够在不同的分布式数据流中不断学习新的故障类别。同时,CDCIBN网络结构简单,不需要知识回放和迭代优化,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本研究为故障诊断的跨域类增量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动态变化的工业场景中,有效利用大量源域数据和少量目标域数据进行跨域类增量学习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未来,这种方法将扩展到没有目标域数据的类增量学习,从而可以仅使用源域数据在可变操作条件下很好地评估工业数据流。 编辑:任超校核:李正平、陈凯歌、赵栓栓、曹希铭、赵学功、白亮、陈少华该文资料搜集自网络,仅用作学术分享,不做商业用途,若侵权,后台联系小编进行删除。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在线阅读论文。来源:故障诊断与python学习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