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失效”通常指的是材料或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塑性变形,最终导致结构失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压力容器、承压设备以及各种机械部件中较为常见。例如,在承受恒定内压作用的容器中,如果还承受交变的热应力,在恒定内压和温度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内压应力保持不变。当温度应力交变时,将在结构的不同部位产生塑性变形及不可逆积累,在加载时变形增长,而卸载时变形不能恢复:就像机械中的棘轮一样,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而不能倒退,因此称为“棘轮现象”(Ratchet)。
产生棘轮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循环载荷,且伴随着塑形失效,这和低周疲劳有点像,但它们不同的是,低周疲劳时是每次在同一部位产生塑性变形积累,而棘轮现象是每次加载循环时在结构的不同部位轮流产生塑性积累。低周疲劳是由于裂纹扩展导致疲劳失效,而棘轮效应的影响是导致结构产生塑性失效。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用以说明棘轮效应。
一个带封头的圆形容器,承受恒定内压,同时承温度作用(内壁与外壁温差100℃)。采用线弹性应力分析,容器在30MPa内压单独作用下的应力如下:
最大应力为145.81MPa。
内压和温度共同作用下,不考虑循环,线弹性应力结果如下图:
最大名义弹性应力为250.86MPa。
假设材料的屈服极限为150MPa(上述内压和温度综合作用时已超过屈服极限,会产生塑性应变),采用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切线刚度为1e4MPa。保持内压为恒定值,考虑温差循环作用,循环如下:
得到塑性应变随着循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出,虽然温差始终保持一致,但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塑性应变出现渐增,由壁厚两侧往中间扩展,在壁厚的中间区域,塑性应变为0(蓝色 区域)的区域越来越小,直至整个截面产生塑性应变。
咱们试着降低温差,由100℃降低至70℃,循环次数依旧为10次,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塑性应变同样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变大,但最终逐渐趋于稳定,没有发生贯穿截面的塑性应变,说明交变的温差应力控制在一定范围,结构上的塑性应变累积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