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拆解格林美23年成长史,全球锂电循环霸主凭什么持续逆周期成长?

9天前浏览108

学习锂电,关注锂电那些事!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全球锂电江湖激荡的20多年间,历经多轮经济与产业周期的洗礼,每一轮周期的动荡与博弈往往伴随着巨量企业,甚至明显企业的消亡,持续发展壮大的企业屈指可数。


创业23年,从初创期三五个月才发一次工资到手下干将突破万人,从一家交不起电费的小作坊到总资产突破至600亿元,从大学教授到掌舵超300亿市值上市公司(巅峰期660亿市值),从废弃电子电池回收起家到全球锂电循环霸主,许开华及其执掌下的格林美(002340.SZ)构建了一个全球化发展与突破的最佳研究样本。


今年也是格林美上市的第14个年头,Wind数据显示,过去18年间(2006年-2023年)格林美年营收规模增长292.55倍,年盈利规模增长76.83倍,且从未有一年出现亏损;2006-2024年上半年格林美合计创收1722.6亿元,合计盈利76.03亿元。

 
 

要知道,当前整个锂电江湖,尤其是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均陷入严重的供需错配困境,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锂电池各环节价格全线下挫,许多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甚至陷入亏损境地。即便强如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23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二季度)下降,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1.88%(2023年同期增速为67.52%),归母净利润增幅为10.37%(23年同期增速为153.64%),创近四年同期最低增速。


反观格林美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28%以上较高速增长,24年上半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173.38亿元,同比增长了33.99%(23年同期增速为-7.07%),归母净利润为7.01亿元,同比增长了69.70%(23年同期增速为-39.32%)


拆解格林美主营业务结构会发现,其最核心的3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新能源电池材料、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新能源回收利用,2024年上半年这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1.11亿元、37.46亿元和14.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13%、17.72%和128.59%。

 

在锂电池江湖,尤其动力与储能电池全产业链掀起内卷大战之时,格林美各条核心产线几乎都是产销两旺,格林美用实打实的业绩,刺破内卷和周期波动,犹如在疾风骤雨中逆势前行的孤舟。


纵观锂电产业二十年发展史,周期波动不可避免,长远看,全球新能源崛起的大势不会变, 而回到企业层面,未来在全球范围里的激烈博弈,甚至 “战争” 的风险都在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此时,巨头的选择和走向备受市场关注,他们每一次重大战略的实施或调整,都可能对未来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产业内其他玩家而言,这也极具研究与参考价值。


 

在行业内,许开华被称为是 “用废铜烂铁创造奇迹的人”。


“创业初期特别穷。” 据许开华回忆,那时实验室一年电费就需消耗数十万,交不起只能先拖欠着,员工工资三五个月发一次也是常有的事。


经过20多年的突破与积累,如今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格林美的强大与富有——2023年,公司回收镍超过2万吨,占中国原镍开采的20%以上;回收钴超过8000吨,是我国原生钴开采数量的3.5倍;钨回收总量4680吨,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6%……


最新财报显示,24年上半年,格林美斩获营收173.38亿元,同比增长33.99%;实现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大增69.7%;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3.2亿元,同比增长111.34%,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同步好转,在整个行业遭遇重压,许多明星企业都出现业绩和股价双杀的情况,格林美却表现出一副 “独自美好” 的景象,不得不令人为之侧目。 

 

在商业世界里,尤其是处于探索与实验期的产业江湖中,从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有轻而易举,更没有理所当然。一家企业的崛起与没落,也都有迹可循。


从企业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格林美无疑是近些年锂电循环领域投资最为凶猛的企业之一,而持续且强力的投资战略与执行力是其强势崛起的关键所在。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20年至今,格林美约公布了20个超级重大工程(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总投资预算近6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动力电池回收、磷酸铁锂、镍资源、前驱体材料等。

 

不止于战略,格林美无疑也是个强力的行动派,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过去近19年时间(2006年-2024年上半年)合计对外投入(现金流)382.03亿元。尤其2021年以来,格林美明显加速了扩张的步伐,2021年-2024年上半年,3年多合计对外投资达201.14亿元。

 

另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2024年6月末,格林美有6个超级工程进入执行,甚至收官阶段,项目总投资预算为150.08亿元,从中可以看到镍资源、三元前驱体仍是其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同时,娴熟的资本运作力则是格林美持续扩张战略提供强力支撑。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10年,格林美正式在深交所上市,此后通过多轮定增、发行GDR等方式合计募集资金约127亿元,用于支持前驱体项目、印尼镍项目、资源回收等业务建设与发展。

 

回顾格林美23年发展史,也是一部大学教授下海经商的创业史。


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本是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一次赴日访问研究期间,他与东京大学山本良一博士攀谈良久,在交流了环境承载极限等方面感受的同时,接触到了 “城市矿山” 等契合于商业逻辑的环境清洁与资源再生理念。


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2001年,从废旧电池与钴镍回收入手的 “Green Eco-manufacture(绿色环境制造)” 公司,即 “格林美”,在许开华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许开华瞄准的就是蕴含巨大价值的 “城市矿山”。所谓 “城市矿山”,是指那些富含锂、钛、镍、金、银、钴等贵金属的废旧家电和电子垃圾。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首批新能源汽车进入报废期,而贵金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城市矿山” 可能比天然矿山更具开发价值。


据格林美预测,动力电池将在2026年进入规模化报废阶段;2030年进入爆发性报废阶段,锂镍钴关键矿产依靠循环大量补充;2040年以后,循环回收便可成为锂镍钴关键矿产主流供应渠道;2050年开始,锂镍钴资源将以循环供应为主导,仅需少量原矿作为补充。


对应2030年,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可达到当年使用量的35%以上,可回收锂金属量可达到当年使用量的25%以上,动力电池回收价值将超过千亿;到2040年,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将达当年使用量的55%以上,可回收的锂金属量将达当年使用数量的45%以上;到2050年,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将达到当年使用量的70%以上,可回收的锂金属量将达到当年使用量60%以上。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一直被看做兼具环保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赛道,但鲜有人能完成其中的商业闭环。科班出身的许开华凭借自创超细钴镍粉末的关键技术,成功替代以原矿为资源,目前公司在钴镍等核心资源上,都能跻身国内第二梯队。


与此同时,格林美还在扩大回收范围,目前已经塑料建立塑料回收研究院,成立铂族、钪金属回收产线;在销售端,格林美大举进军新能源材料制造,喊出 “把红土镍矿投进去,把电池材料炼出来” 的口号,打通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的镍资源全产业链,产品覆盖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与3C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等。


这样一来,前期通过技术创新,完善回收端,后期以资本并购,打通销售端,形成废旧电池、报废电池材料到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的循环产业链。最终构筑 “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 的双轨驱动业务模式。


自此,别人难以企及的商业模式顺利打通,格林美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拆解回收破铜烂铁旧电池到向全球卖新能源材料的华丽转身,成为全球城市矿山开采与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格林美的发展历程就是沿着这一逻辑,持续做大做强。自2015年格林美开始研究动力电池的回收与产业化,已经在中国建成五大动力电池回收与处理中心,均为工信部综合利用规范 “白名单” 企业,企业数量位居行业第一,覆盖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华中等核心区域,构建了覆盖中国东西南北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与处理体系,格林美当前拥有拆解汽车55万吨/年的能力,2023年,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中获得了2.75万吨(3.05GWh)的动力电池,占中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的10%以上。


面向2030年,格林美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其中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要达到50万吨以上,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他金属与塑料回收总量要达到1000万吨/年。

 

当前的格林美不仅在 “双碳” 战略和 “两新” 战略(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实现了自身业绩和资本价值的双提升。


财报显示,截止6月末,格林美客户预收款(合同负债)规模同比大增580.7%至15.52亿元。手握丰厚订单,格林美未来的续持续增长得到了强力支撑。


 

激荡20多年间,新能源产业澎湃如潮,关键材料钴、镍、锂等金属矿产需求持续提升,但我国相关资源储备不足,大量依靠进口。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测算,中国锂矿、镍矿、钴矿产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3.6%、4.1%和1.0%,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进口规模居高不下。2022年,我国碳酸锂、镍矿砂及精矿、钴矿砂及精矿进口额均位列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


2023年,我国进口镍矿4482万吨,86%来自菲律宾;钴矿及其精矿基本来自刚果(金)。

 

虽然资源禀赋并不占优,但我国企业在加工精炼、资本实力方面优势显著。因此形成了资源在海外、技术在国内、市场在全球的格局,面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大潮,走出国门势在必行。

 

尤其伴随着产业竞争进入深水区,价格战席卷整个锂电产业链,“全球化” 已经成为中国锂电产业新的共识与方向。而全球化布局深度与速度,已经成为考量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于其他企业,格林美出海,采取了资本并购、合资建厂、海外上市融资、组建联合实验室多路并进的形式。


2016年,格林美收购蜀金属香港60%股权,使其超细钴粉业务从国内全面走向国际市场;这一年,格林美又收购了德国废物循环巨头雷曼迪斯持有的BAMETA公司30%的股权,布局分离混合金属业务。


进入锂电新材料领域后,格林美开始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把控,尤其是镍矿。目前,三元电池主流趋势是 “去钴化”,同时大幅提升镍的掺杂度。格林美出海第一站,就将目光投向了对全球镍领域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印尼,并参与了以下4大项目。


2019年1月,格林美、IMIP、邦普循环、日本阪和兴业、韩国ECOPRO合资在印尼组建青美邦新能源材料公司。当前,一期项目年产能由规划的3万吨已扩容至4万吨,二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建成后,该项目将预计达到6.5万金吨镍/年的总产能。


到了2022年,格林美又与韩国ECOPRO、SK On合资在印尼投资高压酸浸(HPAL)工厂,计划年产3万吨镍资源;此后这一合作持续升级,先是在24年8月,Ecopro BM(ECOPRO子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28年,向格林美新增采购26.5万吨前驱体;双方还计划在经这一项目升级为 “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 的全产业链工程。


在22年9月,格林美与伟明环保、Merit公司,签署高冰镍含镍金属合资协议,计划年产5万吨高冰镍项目。


一年后(即23年11月6日),印尼历史上第一个由本土企业主导开发的红土镍矿生产新能源材料的企业——ESG项目诞生,由印尼最大的红土镍矿企业之一MERDEKA控股,联合格林美、韩国ECOPRO等下游企业设立,格林美输出技术支持与工程服务,创造中国技术与印尼资源深度合作的典范案例。


据财报披露:截至24年6月末,格林美在印尼已投产的镍冶炼产能共4万吨,今年下半年将是格林美深耕印尼的丰收季,预计今年新增产能11万吨,到年底将拥有15万吨/年的镍产能,全年将冲刺6万金属吨MHP(氢氧化镍钴)的出货目标。到2030年实现20万金吨镍/年的目标。

 

印尼之外,格林美的脚步也踏进了韩国。格林美继续与其铁杆伙伴ECOPRO合作,于去年3月,计划在韩国投资1.21万亿韩元设立前驱体合资公司,一期拟建设4.3万吨超高镍前驱体,产品对准北美市场。


全球范围内,公司还在韩国、印尼合作建设了两个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中心。


事实上,在国际化方面,格林美已成长为锂电循环领域国际化最为成功的企业,甚至没有之一,这也是其穿越多次产业与经济周期,持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之一。


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过去近14年间(2010年-2023年)格林美海外年收入增长了166.69倍;另据统计,2010年-2024年上半年格林美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33.42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比例为25.31%。

 

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许开华表示,中国企业出海模式成其久远,有三个方面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取与予的平衡,中国锂电企业出海过程中不应操之过急,或者复刻国内疯狂扩产的节奏,在带动中国锂电产能本土化建设过程中,要兼顾与日韩产能的平衡,以及和欧美本土产能的平衡。


第二个是控制欲望,在产能平衡的基础上要把控心态,控制好价格战的产业生态,避免进入零和博弈从而扰乱当地价格市场。


第三个是经营理念的跟进,在出海过程中,要以 “先进+绿色+文化” 融合的经营理念赋能国外本土化制造,在产业输出过程中,创造价值,赢得认可,这样才能走的长远。


当前,锂电出海已成为锂电企业破除内卷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下半场。出海浪潮下不仅比拼扩产速度,考验本土化建设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也考验地缘政治能力和文化融合能力!


可以预见,伴随着印尼和韩国项目逐步投产,产能大幅释放后,海外很可能成为格林美强劲的增长引擎。


 

进入2024年,锂电池全产业链刀刀见红,企业血海拼杀,行业寒风萧瑟。下游需求降速,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各环节产品价格全线下挫,即便是宁德时代二季度也因为存货跌价减值高达14亿元,电池产能利用率也下滑到上半年的65%。


但翻阅格林美的(2024年)中报,其镍资源、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主流产品产能利用率均达到 100%,这意味极高的生产效率,公司产线满负荷运转,前驱体、镍资源、正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等核心产品销量大增。


透过过去格林美的一系列战略布局详情,其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除了得益于公司前瞻性产能与国际化布局,还得益于其成功的合纵连横策略。


具体路径为:一方面,公司多年来精准预测行业需求,理性推动产能扩张,不造成过剩产能,保证公司在当前的惊涛骇浪中胸有成竹,稳度鲸波;其二,强化上下游合作,掌控关键材料。以达到 “原材料自给自足,下游产品全产全销” 的终极目标。


尤其在下游销售端,格林美发力大客户,提前锁定订单。未来的产能早就被预定,这种类似电商式的C2M扩展模式,让格林美稳坐军中帐。


比如格林美与比亚迪、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广汽集团、亿纬锂能、东风乘用车、山河智能、瑞浦兰钧等全球超800余家合作伙伴打造定向循环合作模式,积极打造 “沟河江海” 的全国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 “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 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


目前公司产业链合作伙伴与核心客户还包括 Apple、SAMSUNG SDI、ECOPRO、SK On、嘉能可、英美资源、青山集团、默迪卡、厦钨新能、容百科技、力拓、美国肯纳金属(Kennametal)、瑞典山特维克(Sandvik)、中国五矿等全球行业主流企业。


格林美在财报中透露,在国内市场,面临行业竞争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格林美将坚定继续对部分园区/部分资产实施包括与央企、地方国企混改在内的各种战略合作,减少资产存量,回收现金流,降低负债率,改善公司资产经营质量,促进净资产收益率提升。


比如今年4月,格林美旗下动力再生与广汽携手打造的广州优美正式成立,一期建成后将具备拆解回收动力电池2万吨/年、电池黑粉再生1万吨/年的能力。


格林美还推出了两个面向C端和大企业B端的数字化回收平台——格林回收和动力再生,打破了以往废品回收 “个人—废品站—大型回收站—格林美” 四级处理的链条,大幅压缩回收时长,提升效率。


在海外市场,上半年,格林美与印尼本土镍矿巨头MDK达成战略合作,MDK将在未来20年内向ESG项目和美明项目合计供应不少于7.5万镍金属吨/年的镍矿,确保公司印尼镍资源项目所需镍矿的长期战略供应。同时,公司将向ECOPRO BM新增供应26.5万吨前驱体。此外,公司与宜宾锂宝、ECOPRO等合作伙伴在镍资源采购上达成合作。


8月,格林美又与韩国ECOPRO BM达成合作意向,为满足美国和欧洲等市场的新增需求,从2025年到2028年,ECOPRO BM向公司采购26.5万吨前驱体,当前印尼建设的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已被客户全部预定。


一个月后,双方决定将在镍资源湿法冶炼(HPAL)、高镍前驱体制造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全面高效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资源、技术、产能、资本与市场的合作联盟,构建全球领先竞争力的产业链战略联盟。

 

经过一系列战略布局,从资源端到产品市场端,格林美成功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战略合作,有效对冲全球行业内卷竞争的严峻挑战,在全球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下,公司通过特有的锂镍钴定向循环模式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优势,成功连通全球核心正极材料厂、动力电池厂、新能源汽车厂到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成为世界新能源供应链不可或缺的核心企业。

 


 

纵观锂电产业发展史,围绕 “降本增效” 的技术创新永远是企业,乃至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 “主旋律” 。


如果说资源回收和新能源材料制造是格林美的 “两翼”,那么技术创新就是撑起这座商业帝国的 “主体”。


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和冶炼企业,格林美的资源前期来源于 “垃圾回收”。将废弃的电子电池变废为宝,要求其必须拥有过硬的技术。


2004年,许开华带领团队突破了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的关键技术,成功替代以原矿为资源。这项技术,助力格林美在世界资源回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钴镍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过去一年,格林美超细钴粉出货5505吨,同比增长32.55%,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连续 11年冠绝全球,全世界60%以上的硬质合金厂商都使用了公司循环再造的超细钴粉。


创造新技术,并继续进行极限革命,是格林美持续领先的底气。公司能从动力电池里回收出95%以上的锂(正向97%的超高水平进击)和99%以上的镍,而业内锂回收率普遍在90%以下。

 

为此,格林美保持高压式研发投入,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2006年-2024年上半年合计约投入研发费用75.14亿元,近乎与同期净利润规模相同。


在持续且强力资金支持下,格林美已构建颇为雄厚的研发底蕴。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格林美累计主导/参与标准510项,其中主导标准75项,已发布标准362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169件,累计在全球授权且有效专利1837件,其中,国外授权且有效专利27件,覆盖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瑞典等10多个国家,核心技术被全球核心国家认同。格林美印尼青美邦园区已累计申请PCT专利128件,并积极在中国、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专利布局,护航海外业务发展。


得益于技术与资金的强力加持,格林美让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的商业梦想照进现实,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得以完美贯通。


含钴镍废弃物中钴、镍元素的性能会发生蜕变,失效钴镍材料的性能恢复技术,是钴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最大的技术难关。格林美采用含钴废料直接生产超细钴粉,使含钴废料再生产品达到原矿产品的性能。


作为吃螃蟹的人,格林美构筑了坚实深厚的技术壁垒。


而且,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极限降本,公司采用含钴废料直接生产超细钴粉,采用雾化水解成形技术和高温成形技术的碳酸法工艺,摆脱了昂贵的草酸法传统工艺和以原矿为资源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印尼氢氧化镍钴(MHP)项目上,以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低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产线,冶炼成本已降至约8000美元/吨镍,2024年底有望降至7500美元/吨镍,并向7000美元/吨镍的极限目标迈进;

 

今年上半年,LME镍价振幅超35%,而格林美镍资源业务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相比而言,华友钴业镍产品毛利率为20%左右,镍中间品不到30%。格林美显示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有效抵御了市场周期波动。


技术创新还可以带来产品高端化,高镍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在迈入锂电材料制造环节,格林美也是敢于肯硬骨头。


公司成为全球少数能够生产高镍NCM、NCA两个系列的产品,是国内少数具备将高镍核壳-梯度浓度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攻克镍钴锰钨四元前驱体制备技术并成功产业化;颠覆常规前驱体生产工艺,用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开发钠离子电池等等。


技术攻关带来正向收益。2023年,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量18万吨,同增18.4%,居全球前二;其中8系、9系超高镍(Ni90及以上)前驱体等高端产品出货量13.71万吨,占比76%以上,居全球第一。


今年上半年,格林美三元前驱体销售超10万吨,同比增长45%,中镍高电压、高镍、超高镍等高端产品占90%以上。

 

技术降本+产品高端化,让格林美上半年毛利率上升到13.51%,两大业务的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


当前,随着新能源车厂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追求,高镍和高电压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本质是结构过剩,高镍三元和中镍单晶高电压的三元材料没有产能过剩问题,高端化、高密度、高难度的特征,让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还在逆势成长。


格林美产销两旺,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在豪赚,就是最佳印证。


 

产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走过前期炸裂的红利期,在资本与产业野心的疯狂加持下,当前新能源行业均陷入供需失衡的危险局面。随着行业进入深度洗牌与博弈期,锂电循环霸主也感受到阵阵寒意。


比如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格林美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海外收入已经连续下降,2023年与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8.87%、3.23%;反观其在三元最大竞争对手中伟股份同期海外收入分别同比大增32.76%和47.63%。


而且,中伟股份海外收入早已突破百亿关口,23年达到135.67亿。今年上半年仅海外就贡献了91.25亿元的收入,几乎占据了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此外中伟股份镍系、钴系前驱体出货量从2020年起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显然,中伟的出海更加迅猛,无疑是格林美海外强劲的竞争对手。


目前中伟股份在印尼建立四大原料基地,在韩国、摩洛哥、芬兰等国家布局一体化产业基地,国际化布局比格林美更广泛,且更靠近欧美主流市场;并建立了 “矿产资源粗炼-矿产资源精炼-前驱体材料制造-新能源材料循环回收” 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开始攻入格林美 “循环经济” 的腹地。


另外,欧美目前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树立各种贸易壁垒。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和电动汽车只有使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的矿物时,才有资格获得慷慨的税收抵免,这正是印尼所缺乏的。这也就是中伟选择落地摩洛哥的原因,因为这个东非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和美国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对格林美来说,资源集中在印尼,市场却在欧美,贸易政策的变动,将是一个潜在的隐藏风险。


不仅如此,嗜血的资本已经疯狂涌入资源回收领域,仅2022年就有20多家回收公司拿到融资,宁德时代、天能动力等电池厂也下场回收业务。另据市场消息,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在筹备设立。有消息称,这一 “国家队” 巨无霸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宝武、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建材联合华润出资成立。央企下场抢食,格林美在资源回收领域的优势也将被稀释。


美好的战略规划还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撑,但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截止2024年6月末,格林美货币资金35.13亿元,同比下降了17.75%,而同期短期有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38.95亿元却同比增长了85.44%,资金缺口已由去年中期的32.22亿元增长至103.82亿元;另外截止6月末,格林美资产负债率已上升至61.93%,为近6年来同期历史最高值,可见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此外,高企不下的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可能加剧这一现象。财报显示,截止2024年6月末,格林美应收账款、存货分别为72.11亿元(同比增长54.71%)、82.72亿元(同比增长1.29%),双双刷新同期历史最高记录。


强敌环伺,新竞争者入局、海外风险以及资金压力,都将是萦绕在格林美头上的巨大挑战。


对于产业竞争格局,许开华曾表示,促成行业内卷有四大动力:


一是行业的增长有限,从产业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步入增长瓶颈,未来行业的增长预期具有不确定性。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除了国内市场,全球新能源增长另一极——美国,在经济增速上亦呈现放缓趋势。


二是产能的无限扩张,根据行业的投产速度,扩产步伐远超预期。目前行业的产能建设已经覆盖2030年甚至更远。行业的过度扩张不仅透支了未来的市场增长,还使得当下锂电企业开工率走低,市场预期下降,进一步导致企业价值低估。


三是去库存控投资,经历2023年的行业危机,企业对待在库存周转、原材料采购、资本开支上更为谨慎,也更加注重经营实质,行业库存和投资开支呈现消退态势。


四是IPO、再融资节奏大幅放缓,资金就是企业的弹药和粮仓,融资过度必然导致产能过度,在一二级市场放低市场预期,收缩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行业粮仓缩减,开源节流是主旋律。


许开华认为,行业过度内卷,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出清,生死各半,国际化胜出。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ACT冶金汽车电子新能源材料储能控制工厂META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0-26
最近编辑:9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199粉丝 172文章 206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消费类锂电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学习锂电,关注锂电那些事!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第一部分:传统消费电子领域稳定增长1.1、智能手机:预计 2024 年全球出货增速为 4%IDC 预计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速为 4%,2024-2028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年均增速为 2.3%,其中AI 手机出货年均增速为 78%。根据 IDC 预计,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将达 12.1 亿部,同比增长 4.0%。预计 2024-2028 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均出货增速为2.3%。此外,IDC预计今年 GenAI 智能手机将以 2.34 亿部的出货量占据 19%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60%+。预计到 2028 年,GenAI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9.12亿部,2024-2028年的CAGR 将达到 78.4%。1.2、笔记本电脑:预计 2024 年全球出货增速为 2%预计2024-2028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年均出货增速为2.4%。IDC预计2024-2028年个人消费者、公共部门和企业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 CAGR 为 2.0%、2.9%、2.8%,从而使得 2028 年这三个部门的出货量分别为 1.29 亿台、0.51 亿台和 1.12 亿台。占总需求的比重为 44.1%、17.6%和 38.4%,与 2024年相比,三个部门份额整体保持稳定。1.3、平板电脑:产品换新周期到来带动 24Q2 全球出货同增 22%2023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下降20.5%,2024Q2 则实现了 22.1%的同比增长。对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而言,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2024年均表现出了需求复苏的迹象。(1)、智能手机:24Q2智能手机出货同比增长6.5%,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正增长。而GenAI功能的发展预计将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IDC 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速为4%,2024-2028年CAGR为2.3%;(2)、笔记本电脑:在经历了连续 8个季度同比下降之后,2024年前两个季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24Q2出货实现同增 3.0%,IDC预计 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增速为 2.0%,2024-2028年CAGR为2.4%;(3)、平板电脑:得益于产品换新周期的到来,2402全球平板出货同增22.1%,其中华为和小米分别同增 40%和 95%。第二部分:新兴市场具备较高增长潜力2.1、可穿戴设备:预计 2024 年全球出货增速为10.5%预计 2024 年 AR/VR 设备出货增速将超 40%。2023 年全球 AR/VR 设备出货 673 万台,同比下降 23.5%。IDC 预计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Apple Vision Pro 和年底上市的其他产品将会助推今年 ARNR 的出货达到 970 万台,从而实现 44%的同比增速。预计2024-2028年VR和AR的出货CAGR分别为29.2%和87.1%。对于VR设备而言,随着消费者用以进行娱乐之外的活动,以及企业对其办公和培训需求的提升,预计 VR 设备 2024-2028 年出货的 CAGR 为 29.2%,从而在 2028 年实现出货 2470 万台。此外,IDC预计 AR 设备的出货将从 2024年的不到 100 万台增长到 2028 年的 1090 万台,CAGR为87.1%。IDC预计2024年可穿戴设备出货增速为10.5%,2024-2028年CAGR为3.6%。随着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之路,可穿戴设备有望在 2024 年实现进一步增长,IDC预计 2024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5.6 亿部,同比增长 10.5%。预计 2028 年该市场将增长至6.5 亿台,2024-2028 年 CAGR 为 3.6%。2.2、便携式储能:迎快速发展2016-2021年,全球便携储能出货量和市场规模CAGR 分别为148%和184%。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报告数据,从出货情况来看,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出货量已从2016年的5.2万台,预计将提升到2021年的483.8万台,CAGR高达 147.6%。从市场规模来看,已由 2016 年的 0.6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111.3 亿元,CAGR 达184.2%。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市场规模,均保持高增长速度。据协会预测,2026年全球便携储能出货量和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3110万台和 882.3 亿元人民币。2.3、电动两轮车:中国为全球最大市场,锂电化为长期趋势我国锂电两轮车占全球比重67%,但锂电化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我国占全球锂电两轮车及平衡车出货比重的 67.2%,且锂电化程度仅 15-20%,远低于欧洲和日韩水平。随着各国更为严格的减排政策的出台,以及绿色出行观念的普及,预计电动两轮车替代传统摩托车将成为长期的趋势。而在锂电池性能和成本的改善下,锂电两轮车的渗透率也有望逐步提升。2.4、电动工具:北美和欧洲为最大市场预计 2022-2026年全球电动工具的出货量和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10.9%和11.3%根据 EVTank 预测,预计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将达 7.1 亿台,市场规模将超 800亿美元,2022-2026年 CAGR 分别为 10.9%和 11.3%。受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增长带动,预计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 40 亿颗。2.4、低空经济:后续空间发展广阔EVTank预计,2035年全球eVTOL保有量将达到26000架,从而带动全球 eVTOL累计市场规模达 1600 亿美元。未来随着 eVTOL 在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紧急救援、警务治安和军事国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级。eVTOL行业的兴起为锂电池及下一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创造了新的增长动能,同时电池技术的进步能够为eVTOL行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第三部分:预计消费电池整体需求 CAGR为7.9%预计 2024 年消费类锂电池需求量 123GWh,同比增长 8.8%。预计 2028 年锂电池需求量165GWh,2023-2028年CAGR为7.9%。1)、智能手机: 2023 年出货 11.7 亿部,根据 IDC预测数据,假设 2024年同比增长 4.0%,2024-2028 年 CAGR 为 2.3%。对应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12.1亿部,2028 年出货13.3 亿部。2023 年单机带电量假设按照 iphone 15 的 13Wh,2024-2028 年每年增速为2%。则 2024年和 2028 年全球智能手机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16.1GWh 和 19.0GWh。2)、笔记本电脑:2023 年出货 2.60 亿台,根据 IDC 预测数据,假设 2024 年同比增长2.0%,2024-2028 年 CAGR 为 2.4%,对应 2024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 2.65 亿台2028 年出货 2.91 亿台。2023 年单机带电量假设按照 MacBook air 带电量的 52.6Wh,2024-2028 年每年增速为 2%。则 2024年和 2028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14.2GWh 和 16.9GWh。3)、平板电脑:2023 年出货 1.29 亿台,由于 2023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下降 20.5%,因此假设 2024 年平板电脑需求复苏,同比增长 20%,假设 2024-2028年 CAGR 按照智能手机的 2.3%,则 2024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 1.54 亿台,2028 年出货 1.69 亿台。2023年单机带电量假设按照苹果 11 英寸 iPad Air 带电量的 28.93Wh,2024-2028 年每年增速为2%。则2024年和2028年全球平板电脑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4.55GWh和5.39GWh。4)、可穿戴设备:2024和202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锂电池需求量1.8GWh和2.5GWhAR/VR设备:根据IDC预测,假设2024年AR/R出货970万台,2028年为3560万台,2023年单机带电量按照 Apple Vision Pro的15.4Wh,2024-2028年每年增速为2%。则 2024 年和 2028 年全球 AR/R 设备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0.15GWh 和0.60GWh。其他设备:根据IDC预测,可穿戴设备2024年/2028年出货量为5.60/6.46 亿台CAGR为3.64%。假设 2025-2028年每年增速均 3.64%,则可计算出 2025-2028年每年的出货量,从而可测算出2024-2028年可穿戴设备中其他设备的出货量。2023年单机带电量按照 AirPods Max的 2.9Wh,2024-2028年每年增速为2%,则对应2024和 2028年其他设备中锂电池需求量为1.62GWh和1.95GWh。5)、电动两轮车::2021/2022年全球电动两轮车及平衡车出货7660/8700万辆,其中锂电渗透率为36.0%和31.4%,则对应2021/2022年锂电两轮车及平衡车出货2758/2735万辆。由于全球电动两轮车锂电池出货25.0/23.6GWh,因此对应单车带电量 906.6/862.9Wh。2024-2027年全球电动两轮车出货采用 GGII的预测,2028年按照 2027 年的同比增速 7.8%;锂电渗透率假设从 2023 年开始每年增加 1%;单车带电量假设从 2023 年开始每年提升 2%,则 2024年和 2028年全球锂电两轮车及平衡车锂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31.0GWh 和 51.4GWh。6)、其他消费电池:包括便携储能、电动工具、低空经济等,计算方式为消费电池总出货量减去其他板块总的出货量。假设消费板块库存为20%,去年113.2GWh的出货量实际需求为94.3GWh,因此其他板块锂电池需求为33.4GWh,假设每年增速为 5.0%则 2028 年需求量为 42.6GWh。7)、整体:将每年锂电池需求量乘以1.2即为出货量预期,因此预计2024年和 2028年全球锂电池的出货量为123.1GWh和165.5GWh,2023-2028年CAGR为7.9%。【声明】本文报告内容引用自国盛证卷研究所研究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引用部分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参考,非商业用途,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