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解案例 | 身轻如燕,基于性能驱动的机械臂优化设计
一、背景简介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车(见图1,Mountain工作室),选用进口麦克纳姆轮、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具备无线遥控功能,广泛用于各行业的科研和生产,一台机器人可配合多台机床工作,可实现上下料、长距离搬运、喷涂等多种功能。图1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车优解未来是国内自主研发新一代云CAX智能设计工业软件的高科技公司,主营产品OptFuture软件基于云原生架构,可跨平台/地区实现团队协同设计,具有空间网格前处理器、高效CAE求解器、优化算法引擎和制造工艺等功能模块,支持多目标/多尺度/多材料/多工况等优化类型。拓扑优化/衍生式设计/创成式设计代表了事物设计方式的一种范式转变,并正在改变着事物的制造方式,OptFuture将助力设计师把任务需求更快更好的变成最终产品方案。二、机械臂优化设计上图1中机械臂的质量较大,会带来机械动作不灵活、伺服电机工作功率高等问题,故优解未来团队尝试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机械臂进行结构再设计,以探索满足性能指标条件下的最优轻质化构型。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机械臂具有多种典型工作状态(见图2),最大可搬运重量为500kg。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提取在每一种工作状态下机械臂关节处的载荷数据,以作为多工况分析的载荷边界条件。图2机械臂典型工况利用机械臂的原有模型包络边界,可获得初始优化区域(见图3)。机械臂材质为铸铁,体分比0.10,底部关节处给定固定约束,端部施加载荷边界条件,进行基于多工况的机械臂拓扑优化设计(见图4)。图3机械臂优化区域图4机械臂优化设计三、分析与对比在最大搬运重量500kg下,机械臂的位移见图5,原有方案的最大位移为0.2mm,优化方案的最大位移为3.35mm(相比于臂长735mm,仍属于弹性小变形范畴内)。图5位移云图机械臂的应力见图6,铸铁的屈服强度为370MPa,原有方案的最大应力为20.46MPa,剩余安全系数为18;优化方案的最大应力为200.17MPa,剩余安全系数为1.8。可见,优化方案既保留了一定的安全裕度,又较为合理的实现材料最佳分布。图6Von-Mises应力云图两种机械臂方案的数据对比见图7,在满足一定强度安全裕度下,优化方案减重约75.6%,即115.5kg。产品制造成本较为接近,仍采用铸造+焊接的工艺方案。图7数据对比四、最终产品效果经过拓扑优化设计和产品配色渲染,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车的最终产品效果见图8,身轻如燕,如臂使指。图8最终产品效果来源:OptFuture优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