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分享 |钢的回火脆性及对策

3月前浏览1982

     

钢的回火脆性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对策?

    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回火温度为250~400℃时,在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重复在此区间回火,不再发生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回火脆性的发生与钢中所含合金元素有关,如锰,铬,硅,镍会产生回火脆性倾向,而钼,钨有减弱回火脆性倾向。    


    弹簧第一类回火脆性合金钢淬火后于250~400℃范围回火后产生的回火脆性,呈晶间型断裂特征,且不能用重新加热的方法消除,故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产生在合金结构钢中。在200~350℃之间回火时出现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低温回火脆性。如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后再加热到更高温度回火,可以将脆性消除,使冲击韧性重新升高。此时若再在200~350℃温度范围内回火将不再会产生这种脆性。由此可见,第一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故又可称之为不可逆回火脆性。      
     几乎所有的钢均存在第一类回火脆性。如含碳不同的Cr-Mn钢回火后的冲击韧性均在350℃出现低谷。第一类回火脆性不仅降低室温冲击韧性,而且还使钢料的冲击韧性随测试温度的下降而出现显著下降。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时大多为沿晶断裂,但也有少数为穿晶解理断裂。    
     高温回火温度为500~600°C,保温适当时间后冷却。主要用于在淬火或正火后调整铸钢的组织,使之兼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碳钢和低、中合金钢铸件。回火脆性是制定合金钢铸件回火工艺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下列两个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生。在250~400°C发生的脆性:经淬火成为马氏体组织的铸钢,在此温度范围内都会产生回火脆性。如稍高于此脆性温度区回火,则可消除此回火脆性。而且以后再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也不会再出现回火脆性,故常称之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在400~500°C(甚至650°C)发生的脆性:这对多数低合金铸钢都会发生,即发生铸钢的高温回火脆性。如将已在此温度范围内产生脆性的铸钢件再加热到600~650°C以上,之后在水或油中快冷,即可消除此种脆性。然而已消除脆性的铸件,如又加热到产生回火脆性的温度,脆性又会出现。这常称之为第二类回火脆性。    


一、第一类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又叫低温回火脆性或不可逆回火脆性)

温度范围:200~350℃

产生原因:

1.有害杂质元素S、P、As、Sn、Sb、Cu、H、O导致第一类回火脆性

2.Mn、Si、Cr、Ni、V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镍-硅共存也起促进作用,铬硅进步回火脆性温度

3.奥氏体晶粒越大,残余奥氏体越多,第一类回火脆性越严重

4.奥氏体晶界偏聚杂质元素和碳化物薄壳的形成,使晶界强度降低

对策:

  • 不在该温度范围内回火

  • 用等温淬火代替

  • 降低钢中杂质元素

  • 细化奥氏体晶粒


二、第二类回火脆性

(高温回火脆性、可逆回火脆性)

温度范围:450~650℃

产生原因:

1.杂质元素P、Sn、Sb、As、B、S引起脆性

   在镍-铬钢中以锑影响最大,锡次之

   在铬-锰钢中,磷作用最大,锑、锡次之

   对于低碳钢磷作用比锡大

   对于中碳钢锡作用比磷大

2.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元素是Ni、Cr、Mn、Si、C,这些元素与杂质元素同时存在引起脆性,钢中含有一种元素时,锰引起脆性最高,铬次之,镍再次之,两种元素同时存在,脆化作用更大

3.Mo、W、V、Ti、稀土元素能抵 制回火脆性

4.回火后冷却速度太慢引起脆性

5.奥氏体晶粒粗大

6.形成脆性的机理是晶界析出和晶界偏聚理论

对策:

  • 降低钢中杂质元素

  • 加进细化奥氏体晶粒的铌、钒、钛

  • 加进扼制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钼、钨

  • 避免在450~650℃回火,在此温度回火后应快冷

  • 用亚温淬火及铸造余热淬火来减轻和扼制第二类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是指钢在淬火后进行回火的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基体硬度和强度降低,而塑性和韧度得到提高和改善。但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韧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存在低谷或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一般脆性是由于回火温度偏低或回火时间不足造成的,可采取选择合理的回火温度与充分回火加以预防和补救。图1所示为结构钢的脆性示意图。在普通镍钢和铬钢中,回火脆性十分明显。钢在回火过程中,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脆性:一种脆性通常在200~400℃回火温度范围区间内,时间越长则愈明显,而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通常在碳钢和合金钢中出现,该类回火脆性即使回火后快冷或重新加热回火均无法避免,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也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或马氏体回火脆性等。另一种脆性发生在某些合金结构钢中,为直接在450~550℃温度区间加热回火或高于600℃回火而在450~550℃区间内缓慢冷却,与保温时间无关,而与冷却速度有关,对于这类脆性的消除方法是重新加热到600以上,迅速冷却可予以消除,能防止回火脆性的发生,这种脆性为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为可逆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或回火脆性等。    


               图1 结构钢的回火脆性示意   


(1)第一类回火脆性  

钢铁零件淬火后的夏比冲击功随着回火温度的变化曲线在第一类回火脆性区出现了低谷,钢的力学性能指标对第一类回火脆性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同时与加载方式有关。应当注意如零件存在应力集中、承受的冲击或扭转载荷较大,而要求较大的塑性和韧度与强度的配合时,则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出现将增大零件脆性开裂的危险性,因此是一种热处理缺陷。该类补救措施为按热处理工艺规范重新淬火,一般认为是由于马氏体分解出碳化物,从而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避开回火脆性区。适当提高材料中硅的含量可降低低温回火脆性,这一点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认真考虑。 

 (2)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产生于含铬、镍、锰、硅等合金元素的合金结构钢中,由于晶界上富集了锑、磷、锡、砷等杂质元素,故加强了晶界的脆性造成回火脆性。该类钢具有的特点如下: 

 ①淬火钢在脆性温度范围内(500~650℃)回火或缓慢通过时,即会出现回火脆性,停留或保温时间越长则脆化现象明显。导致零件在室温下冲击值明显下降。      
  ②回火脆性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关,迅速冷却则可抑制或减弱脆性。该类回火脆性是可逆的,对于产生脆性的钢重新高温回火后快冷可消除脆性,而对已经消除回火脆性的钢在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又将出现回火脆性。该类回火脆性将造成钢沿晶界脆断。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抑制和防止措施如下:     
 ⑴在钢的冶炼过程中,减少钢水中P、Sb、Sn、As等有害杂质的含量,防止其在晶界的偏聚。     
 ⑵向钢中添加0.2%~0.5%Mo或0.4%~1.0%W元素,钼用来减缓P等杂质的元素向晶界的偏聚和扩散,或选用含钼或钨的钢种,两种元素通过阻止杂质元素的扩散而削弱它们在晶界的富集。      
⑶高温回火结束后快速冷却,或尽量缩短零件在脆性温度下的停留时间以及回火后快冷。      
⑷采用不完全淬火或两相区淬火,可获得细小的晶粒,减轻和消除回火脆性,另一方面是杂质能够集中于铁素体内,避免了向晶界的偏聚。      
⑸进行奥氏体晶粒的细化。      
⑹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可消除钢的回火脆性,从图2中可以看出作用比较明显。    

     图2  40CrNi4钢的冲击韧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关系       
         1- 一般的淬火工艺;2-高温形变热处理       
  零件进行长时间渗氮处理时,应选用回火脆性敏感程度较低的钼钢。零件的气体渗氮是在500~550范围内进行的,时间长(40~70h),渗层较厚,通常在0.3~0.6mm。氮化用做要求耐磨性好、疲劳强度高的精密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降低零件的表面脆性,在达到要求的渗层后,应进行退氮处理(540~560×2~3h,氨的分解率在80%以上),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否则将造成零件的早期失效,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正常使用。    

来源:材料热处理工程师

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文中的视频、图片、文字中部分来源于网络资源,平台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为其版权负责(版权仍属于原作),由于转载较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错误或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内容!

     

MatAi(材智科技)是专注于材料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材料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MatAi 主要服务于对材料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系统建设有较高要求的高技术用户,助力客户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上取得成功。


MatAi产品和业务已成功应用于材料研发、生产、应用领域,支撑用户进行数智化转型、新材料开发、选材用材、材料服役寿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信息来源:网络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源于网络,目的为非商业性知识分享,版权仍属于原作者

  • 承接失效分析;

  • 代做材料测试:切片、金相、拉伸、冲击、摩擦磨损、SEM、EDS、XRD、X-ray等;



     


来源:材子笔记
疲劳断裂电子铸造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0-20
最近编辑:3月前
材子笔记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爱材料,懂生活~
获赞 219粉丝 159文章 34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浅谈锻造对锻件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1锻造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锻造生产中,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初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高温工作的零件,还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锻造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1、打碎柱状晶,改善宏观偏析,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焊合内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2、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进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3、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4、改善第二相(例如:莱氏体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的分布;5、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等。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理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 2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是保证锻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如原材料存在缺陷,将影响锻件的成形过程及锻件的最终质量。 如原材料的化学元素超出规定的范围或杂质元素含量过高,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S、B、Cu、Sn等元素易形成低熔点相,使锻件易出现热脆。为了获得本质细晶粒钢,钢中残余铝含置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Al酸0.02%~0.04% (质量分数)。含量过少,起不到控制晶粒变大的作用,常易使锻件的本质晶粒度不合格;含铝量过多,压力加工时在形成纤维组织的条件下易形成木纹状断口、撕痕状断口等。又如,在奥氏体不锈钢中,Si、Al、Mo的含置越多,则铁素体相越多,锻造时愈易形成带状裂纹,并使零件带有磁性。 如原材料内存在缩管残余、皮下起泡、严重碳化物偏析、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夹渣)等缺陷,锻造时易使锻件产生裂纹。原材料内的树枝状晶、严重疏松、非金属夹杂物、白点、氧化膜、偏析带及异金属混入等缺陷,易引起锻件性能下降。原材料的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粗晶环等易造成锻件的表面裂纹。 3锻造工艺过程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酸洗及锻后热处理。锻造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锻件缺陷。 加热工艺包括装炉温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炉气成分等。如果加热不当,例如加热温度过高和加热时间过长,将会引起脱碳、过热、过烧等缺陷。 对于断面尺寸大及导热性差、塑性低的坏料,若加热速度太快,保温时间太短,往往使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热应力,并使锻件坯料发生开裂。 锻造成形工艺包括变形方式、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工模具的情况和润滑条件等,如果成形工艺不当,将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不均、各种裂纹、折迭、穿流、涡流、铸态组织残留等。 锻后冷却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可能引起冷却裂纹、白点、网状碳化物等。4锻件组织对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和铁素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没有同素异构转变的材料,以及一些铜合金和钛合金等,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组织缺陷用热处理的办法不能改善。 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同素异构转变的材料,如结构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等,由于锻造工艺不当引起的某些组织缺陷或原材料遗留的某些缺陷,对热处理后的锻件质量有很大影响。现举例说明如下: 1、有些锻件的组织缺陷,在锻后热处理时可以得到改善,锻件最终热处理后仍可获得满意的组织和性能。例如,在一般过热的结构钢锻件中的粗晶和魏氏组织,过共析钢和轴承钢由于冷却不当引起的轻微的网状碳化物等。 2、有些锻件的组织缺陷,用正常的热处理较难消除,需用高温正火、反复正火、低温分解、高温扩散退火等措施才能得到改善。 3、有些锻件的组织缺陷,用一般热处理工艺不能消除,结果使最终热处理后的锻件性能下降,甚至不合格。例如,严重的石状断口和棱面断口、过烧、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带、莱氏体高合金工具钢中的碳化物网和带等。 4、有些锻件的组织缺陷,在最终热处理时将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开裂。例如,合金结构钢锻件中的粗晶组织,如果锻后热处理时未得到改善,在碳、氮共渗和淬火后常引起马氏体粗大和性能不合格;高速钢中的粗大带状碳化物,淬火时常引起开裂。 不同成形方法,由于其受力情况不同,应力应变特点不一样,因而可能产生的主要缺陷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坯料镦粗时的主要缺陷是侧表面产生纵向或45°方向的裂纹,锭料镦粗只上、下端常残留铸态组织等;矩形截面坯料拔长时的主要缺陷是表面的横向裂纹和角裂,内部的对角线裂纹和横向裂纹;开式模锻时的主要缺陷则是充不满、折迭和错移等。 不同种类的材料,由于其成分、组织不同,在加热、锻造和冷却过程中,其组织变化和力学行为也不同,因而锻造工艺不当时,可能产生的缺陷也有其特殊性。例如,莱氏体高合金工具钢锻件的缺陷主要是碳化物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和裂纹,高温合金锻件的缺陷主要是粗晶和裂纹;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的缺陷上要是晶间贫铬,抗晶间腐蚀能力下降,铁素体带状组织和裂纹等;铝合金锻件的缺陷主要是粗晶、折迭、涡流、穿流等。 信息来源:阿斯米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源于网络,目的为非商业性知识分享,版权仍属于原作者,如信息有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通知承接失效分析;代做材料测试:切片、金相、拉伸、冲击、摩擦磨损、SEM、EDS、XRD、X-ray等;来源:材子笔记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