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Fluent案例16】三维机翼跨音速可压缩湍流模拟

1月前浏览266
首先推荐三本空气动力学书籍      

概述


       
机翼的几何形状如下图所示,案例考虑攻角α=3.06°,自由流马赫数Ma=0.8395时的绕翼跨音速流动,机翼的平均气动弦长为0.64607m,跨度为1.1963m,展弦比为3.7,机翼根梢比为0.562。        


案例主要内容:
       
  • 基于SCDM创建计算域,并对尾翼进行BOI定义

  • 基于FM的WTG工作流划分多面体网格

  • 基于Fluent设置边界条件并求解,以及检查Y+的分布

1SCDM创建计算域

  • 如下图所示的计算域,机翼上下左右空间均为25m左右,并对尾翼进行BOI定义,以用于网格加密

2FM中WTG工作流创建网格

  • 选择WTG工作流

  • 预览工作流程

以下是网格创建流程

  • 导入几何

注:截止2021R1版本WTG工作流仅支持*.scdoc、.agdb、.pmdb文件格式

  • 定义局部尺寸

定义机翼上下表面FaceSize尺寸,如下图设置,点击Add Local Sizing

定义机翼后尾翼FaceSize尺寸,如下图设置,点击Add Local Sizing

定义机翼后尾翼BOI尺寸,如下图设置,点击Add Local Sizing

  • 生成面网格,如下图设置,点击Generate the Surface Mesh

  • 描述几何,如下图设置,点击Describe Geometry

  • 更新边界条件,如下图设置,点击Update Boundaries

  • 更新计算域,如下图设置,点击Udate Regions

  • 添加边界层,如下图设置,点击Add Boundary Layers

注:更好的壁面捕捉,需要更优的边界层,笔者PC性能有限。

  • 生成体网格,如下图设置,点击Generate the Volume Mesh

  • 输出网格wing.msh.gz文件

3Fluent中求解

  • 点击Switch to Solution,切换至求解器模式,选择Yes

  • 显示并检查网格(无负体积),如下图设置,点击Display

  • 网格数量:1011111

  • 设置General,如下图

  • 设置SST K-omega(2 eqn)模型

注:自2020版本以来,SST K-omega(2 eqn)为默认湍流模型,若需更改,见下图

  • 设置air属性,如下图设置,选择Ideal-gas后,Energy方程自动开启

注:虽然密度和粘度与温度有关,但比热和导热系数保持不变。对于高速可压缩流动,通常推荐考虑物质的热依赖性。为简单起见,本案例假定热导率和比热系数是恒定的。

  • 设置边界条件,如下图,由3.06迎角计算得到cos 3.06°=0.998574,sin3.06=°0.053382

注:对于外部流体,viscosity ratio粘度比推荐在1到10之间

  • 设置操作压力

注:操作压力应设置为有意义的平均值,以避免舍入误差。Fluent中,操作压力与表压相关,即绝对压力=操作压力+表压,在这设置操作压力,表压由求解器计算得到。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操作压力通常设置为大气压力。这使得求解器只能计算较小的表压,这有助于防止舍入误差。

对于可压缩流,求解器在计算时需要使用绝对值。因此,操作压力设为0,这样就可以用绝对压力作为边界条件,压力值已在远场边界条件输入。

  • 监测阻力、升力系数,如下图设置

  • 监测阻力系数

  • 监测升力系数

  • 设置参考值,如下图

  • 保持默认Sloution Methods

注:压力-速度耦合的压力解算器是ANSYS Fluent的密度解算器的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可以求解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

  • 初始化,如下图

  • 设置500步,求解

  • 计算163步求解收敛


4后处理

  • 查看Y+值,鉴于笔者PC性能有限,网格较粗糙,本案例Y+≈100,后续可通过细化网格进一步检查Y+值,直至满足要求。

  • 创建ZX-Plan面,该值对应于靠近机翼尖端的激波区域周围的y坐标。

  • 显示plan-zx-1.1平面速度云图(在x/c=0.20机翼上表面处不连续,这种情况下是激波

  • 显示plan-zx-1.1平面马赫数云图

  • 显示plan-zx-1.1平面压力云图

  • 显示plan-zx-1.1平面激波速度矢量图



来源:CFD仿真区
Fluent湍流UM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0-13
最近编辑:1月前
濮小川CFD
硕士 心不唤物,物不至!
获赞 13粉丝 41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Fluent案例19】锂电池单体与热阻断模组结构热失控仿真

概述 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组成成分会发生多种副反应,还存在着短路过程,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冒烟着火乃至爆炸等现象。热失控的过程受到物理、化学、热、电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热失控触发方式,不同的电池材料,热失控的演化过程也都不尽相同,因此要精确地描述热失控的机理和现象是十分困难的。 本案例以18650电池为模拟对象,忽略热失控过程中的体积及密度的变化,忽略电池热失控过程产生的气体。 案例以有声视频讲解了电池单体和模组的几何建立、网格划分、求解设置以及结果分析过程。 1单体热失控模拟电池单体模型有3个Body,分别为正极耳(P)、负极耳(N)、活性区域(Active),由于正极耳、负极耳、活性区域均为导电区,为方便数据传递,提高计算精度,将其组成一个共享拓扑,这样在划分网格时正极耳、负极耳、活性区域的接触面网格一致,不仅便于数据传递,更有利于提高计算精度。几何模型及网格体网格数量面网格数量网格节点数量7354222404377068模拟结果电池单体的初始温度为25℃,见下图所示,在140℃的烤箱模拟中,电芯在750s左右被加热到环境温度140℃,随后最高温度升至150℃左右,之后温度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没有出现热失控现象;而在145℃的烤箱模拟中,电芯也是在750s左右被加热到环境温度145℃,在3250s 附近出现急剧温升,最高温度达到460℃左右,高出环境温度435℃,即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现象,随即温度开始下降,最终与环境温度一致。(a)140℃烤箱工况电芯体积平均温度变化(b)145℃烤箱工况电芯体积平均温度变化对于140°C烤箱工况下,在初始加热阶段(t <750s),SEI分解反应对总热量产生的贡献最大,达到了环境温度,但是内部发热发生得足够慢,以至于所产生的热量被排放到环境中而没有热失控,如下图所示。(a)140℃烤箱工况下内部四种放热反应程度(b)140℃烤箱工况下产热情况对于145°C烤箱工况下,在初始加热阶段(t <750s),同样是SEI分解反应对总热量产生的贡献最大,显示出第一个局部最大值,该热量在80至140°C之间释放,主要用于加热电池。在750s<t<3250s,负极分解反应导致总热量产生。随着负粒子中锂离子反应的扩散厚度增加,反应变慢。正极分解反应是自催化的在t> 1000s,正极分解反应放热逐渐增加,并在总加热速率中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反应最初缓慢进行,但是随着反应的提升形成了反应产物而迅速加速,在145°C烤箱工况下,在3250s附近,由正溶剂反应引起的温度突然升高再次增强了负溶剂反应并触发了电解质的分解。但是在冷却至环境温度后反应停止。(c)145℃烤箱工况下内部四种放热反应程度(d)145℃烤箱工况下产热情况2电池模组热失控模拟本案例采用Fluent软件中的MSMD Battery Model模块对两种温度工况下锂电池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壁面边界条件为绝热边界,分别设为145℃和150℃两种温度工况,并与文献[Gi-Heon Kim,Ahmad Pesaran, Robert Spotnitz, “A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abuse model forlithium-ion cells” , J. of Power Resources, 170. 2007]对比,结果在趋势上基本一致,微小的差别可能是边界条件设置不同所引起的。案例对比了两种模组结构:体网格数量面网格数量网格节点数量100753563503276350327模拟结果本案例对比2C放电倍率、初始环境温度为300K工况下原始结构及优化结构的温度情况,并对优化结构做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比如不同冷却液流速、温度、不同放电倍率等。两种电池模组结构对比分析图2-1 电池组原始结构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图2-2 电池组原始结构最高温度变化曲线图2-3 电池组优化结构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2-4 电池组优化结构最高温度变化曲线优化模组结构其他因素影响分析a.不同的冷却液流速:通过给定电池单体3和8初始的215℃体积温度来触发热失控,冷却液温度为20℃,由图2-5可见,随着冷却液流速的增加,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3和8 的最高温度降低,但是冷却液流速的增加,并不能阻止热失控的扩展。(a)冷却液流速:1m/s(b)冷却液流速:10m/s(c)冷却液流速:20m/s图2-5 不同的冷却液流量下电池组优化结构平均温度变化曲线3视频讲解及源文件几何建立以网格划分讲解来源:CFD仿真区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