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CFD之仿真区”关注公众 号交流学习
1.Y+验证湍流模型(不决定湍流模型)
首先,先确定使用哪种湍流模型,但是湍流模型又和Y+有关。而根据Y+的公式,其中一项“壁面法向速度u*”在划分网格时又是未知的,只有在计算完毕后才能得到。所以意味着一开始选择的湍流模型是“乱选”的,算完之后通过Y+的范围来验证湍流模型是否正确。实际上,湍流模型也不是乱选:
2.湍流模型取决于
配合壁面函数/不用壁面函数
高雷诺数模型/低雷诺数模型
3.湍流模型决定了Y+的范围
所以,实际上在计算完后还需要检查壁面的Y+分布,看是否满足湍流模型的要求,如果不满足的话,还需要重新划分网格,重新计算,重新检查。不断进行下去,直到满足Y+要求(高雷诺数30~300,低雷诺数<1)。
4.根据湍流模型调整网格(一般是加密网格)
一定的湍流模型对应一定的Y+,湍流模型决定Y+,进而决定网格(第一层网格)。
一般来说,对于高雷诺数模型(如k-Epsilon模型、雷诺应力模型等),需要满足,一般以接近30为佳。
对于低雷诺数模型(如k-w模型,SA模型,LES等),需要满足,以接近于1为佳。
所以在估算第一层网格时,按选择使用的湍流模型的不同,通常取30或1进行估算。
一旦Y+的值符合湍流模型,那就可以把Y+当作已知,进行第一层网格Y的计算
一般CFD软件自带plot可以查看Y+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太大,表明壁面处的网格需要加密。一般来说要重新划分网格。
5.确定边界层数和厚度
一般第一层网格Y比较关键,边界层不适于增长太快,一般1.2以下(否则会影响到差分精度);边界层厚度大概是基本尺寸的25%;层数多了过渡稳定,软件为了计算速度都是用二阶差分或者三阶了,一般来说5层足够了(三层就够使用一次二阶差分了,五层就够使用一次三阶差分了)。
注:k-e模型在工程上是比较常用的,但是如果对边界层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比如计算机翼升力时,一般常用SA模型或者K-ogema模型。
由于k-e常常配合壁面函数使用,所以对边界层内网格数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即y+可以放的大一点。一般来说sst的y+怎么着也是1的量级,用壁面函数法的ke,y+可以放到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