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于Rsoft进行LP01模式到高阶模式耦合仿真

1天前浏览21

模式选择耦合器(MSC)使用的是一根单模光纤和一个少模光纤。若在耦合区中,SMF中基模的传输常数β01与FMF中某一高阶模式的传输常βmn数接近,则这两个模式就能相互转换。以单模光纤和少模光纤构成的非对称型模式选择耦合器为模型,利用光束传播法的Rsoft仿真软件演示在所设计参数下的能量传输情况。

首先,进入RSoft CAD-Layout,点击左上角的“New Circuit”按钮,新建仿真文件,波导的一些基本特性参数需要在此设定。3D Structure Type 设为 Fiber,并设置背景折射率为1.444,自由空间波长为1550nm。


点击BeamPROP窗口左边的mode,绘制相应形状的波导。鼠标左键,在任意另一处再单击左键,即可画出相应的波导。左边的作为SMF耦合区域的纤芯,同样画出右边波导作为FMF耦合区域的纤芯。将鼠标移动至波导上(红色 区域上),再单击鼠标右键,会弹出波导的设置菜单。分别设置两个波导折射率分为n=1.449和n=1.4499,1.4499为FMF LP11模式的有效折射率,截面尺寸分别为5.4μm和10.8μm,对应耦合区域的宽度,SMF和FMF之间的距离为10μm。



然后再点击任务栏左侧的路径,点击“new“,然后选中左边的波导,再次点击”Monitors”按钮,设置一个与路径相匹配的探测器,监视器类型选择“fiber mode power”,用于监测SMF中LP01模式,同样再次新建一个路径选中右边的波导,用于监测FMF中的LP11模式。设置完后,依次点击OK按钮。



点击任务栏左侧的Simulation(红绿灯),选择XZ截面,并适当调整网格精度,点击OK,得到仿真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左边的图代表SMF中LP01模式和FMF中LP11模式之间的转换,右图为转换过程中的对应的模式变化。


然后分别改变FMF的尺寸设置为8.1μm和8.8μm,分别对应模式LP21和LP02模式下的尺寸,并将监视器监测的模式改为LP21和LP02模式,仿真结果如下。可以观察导LP01模式在相应的尺寸下面分别装欢成LP21模式和LP01模式。



本案例采用Rsoft软件,以由SMF和FMF构成的非对称模式选择耦合器模型,通过设置波导的有效模式折射率以及波导宽度,动态演示了LP01模式分别与LP11模式,LP21模式和LP02模式之间的耦合过程,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耦合长度获得不同的模式占比。

最后,有相关仿真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来源:320科技工作室
通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0-14
最近编辑:1天前
320科技工作室
硕士 | 结构工程师 lammps/ms/vasp/
获赞 218粉丝 332文章 29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基于HFSS的轨道角动量天线设计

相关理论介绍轨道角动量因其模数的无限性与正交性在提升通信容量 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对解决频谱资源不堪重负的现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经典电磁理论指出,电磁辐射不仅携带线性动量,还有可能携带角动量。对光波而言,角动量和线性动量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为L =r +p ,其中表示角动量,r表示光子的位置矢量,p =mv 表示线性动量。角动量可分为自旋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两部分,用S和J分别表示他们,则L可以表示为:L = S + J对于线极化光波,有S=0,在考虑传播方向上的角动量时,如z轴,它与x、y平面上的线性动量有关。p =mv =ε_0 E xB ,E和B分别表示电场和磁场。因此,对于TEM波而言,不论是圆极化波还是线极化波,其电场与磁场均存在于x、y平面内, 线性动量p平行于z轴,因此在传播方向上不会有角动量产生。这表明,在传播方向上,如果没有电场或者磁场的分布则角动量也不会产生。实际情况下,由于有限性的限制,TEM波是不存在的,轴向场总是存在,因此电磁辐射总会伴随着角动量的传输。如图1所示,涡旋波的坡印廷矢量放向不是沿着z轴直线传播,而是呈现“螺旋上升”的形式。图1涡旋电磁波坡印廷矢量变化示意图图2 不同结构偶极子圆环阵采用线极化的偶极子进行圆环排布,是得到涡旋波的常用方法,图2给出了(a)放射状结构,(b)切线结构和(c)均衡结构的三种排布方式。实验发现对于相同的阵元个数,实现相同的轨道角动量模式数时,沿一个方向放置的阵列比射线放置和切线放置的阵列所辐射的波束更准直,且有更少的副瓣和更强的辐射强度,并且,用阵列方法产生涡旋电磁波时,各阵元的极化方式必须相同,且只有在与发射阵元相同的极化方向上才能获得设定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对于由单元离散排列组合成的圆环,其产生的模式数量和单元个数有关,应满足-N/2<L<N/2。其中,N是单元个数,L就是OAM模式,馈电采用∆φ=2piL/n为每个单元间的相位差即可。2.基于线性极化贴片单元的OAM天线设计本节设计微带贴片形式的AOM天线,单元如图3所示。图3 单元设计图4 S11图5 单元增益图4和图5分别是单元的S11和增益情况,天线工作在X频段,中心频率选择10GHz,增益7.7dBi。将上述单元,呈圆环状排布,用图2的(c)形式,建立模型如下图6 八单元结构将设计的单元排布成图6的形式,根据前面的公式推导,L的取值可以是-3,-2,-1,0,1,2,3,再根据=2piL/n,可以得到单元的相位差,设置如图7。图7 端口设置图8 L=0,1,2,3的3D方向图图9 L=0,1,2,3的波前相位图上图8和9给出不同模式 L=0,1,2,3情况下的远场辐射图和波前相位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模式下的增益和相位分布,用线性单元产生了OAM波。3.总结本文详细给出了OAM天线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我们。来源:320科技工作室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