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公差设计分析知多少

1月前浏览872

1、机械设计工程师在收严或放宽公差时该怎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2、两个极限配合组装的产品都在公差范围内,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存在干涉或缝隙过大影响外观等问题。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要不要改善?如果要改善,又该如何改善?


带着以上两个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问题的真因,看看能否找到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以下知识:

一、什么是公差设计?


公差,从经济角度考虑,就是允许质量特性值的波动范围。


公差设计,指的是通过研究公差范围与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对质量和成本进行综合平衡,最终实现满足产品质量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二、公差设计的目的


公差设计的目的是在尺寸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尺寸合适的公差。起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作用。


三、产品设计初期进行公差分析的意义


合理的公差,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减少模具修正的频率,有效缩短设计周期,降低 制造成本。

不合理的公差

合理的公差

会导致产品、模具和夹具反复调整,使得设计周期延长

避免装配干涉,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导致产品质量差,难以进入市场,市场份额减少,丧失产品竞争力

可以对基本的设计结构进行更好的敏感性分析

导致公司成本上升(报废、重工、再设计、模具再加工作业能效低下)

可以有效减少模具修正的频率,确保80%设计问题扼杀在模具设计阶段


 

四、公差设计的案例分析 


公差设计的实现途径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极值法(Worst Case)


极值法是考虑零件尺寸最不利的情况,通过把零部件尺寸都设计为基本值,然后假定公差完全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积累,保证最终的结果仍能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


在极值分析法分析中主要考虑的是设计规格的线性极值,它虽然确保了所有零件的组合,但往往导致最终结果过于保守,产生过大或过小的公差。


极值法实例


在一个装配环中装入4个零件,如下图所示,要求装配间隙Gap的目标值T=0.016,波动范围尽可能小。已知现在的零件1~4满足技术要求1.225±0.003,装配环满足技术要求4.916±0.003。试问:该系统的的目标值是否达到要求?公差范围是多少?

 

机械装配设计实例


根据极值分析法的分析思路:

  装配环的基本值=4.916  公差=±0.003

  零件1的基本值=-1.225  公差=±0.003

  零件2的基本值=-1.225  公差=±0.003

  零件3的基本值=-1.225  公差=±0.003

  零件4的基本值=-1.225  公差=±0.003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间隙的基本值=0.016  总公差=±0.015

  间隙的最小值=0.001

  间隙的最大值=0.031


也就是说,系统的目标值达到了要求,系统的公差范围是[0.001,0.031]。


2.统计平方公差法(Root-Sum-Squares)


简称RSS统计方法,也叫概率法。


概率法基于这样一个假设理论:大多数的零部件在它们的公差范围内呈正态概率分布,此时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与各个零部件线性相关,则系统的分布也可以用一个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的分布来表示。结合上一个机械系统的案例,这个理论可以用下图表示。

 

这时候,在同一个机械系统的状况下,根据概率法的定义公式:

 

变形获得间隙的总公差:

 

间隙的最小值=0.016-0.0067=0.0093

间隙的最大值=0.016+0.0067=0.0227


也就是说,系统的公差范围变为[0.0093,0.0227],相对于极值分析法的结论,它显得更加接近现实情况。但是,概率法也存在一个先天性的缺陷:当初始的假定理论不成立,即零部件明显不呈正态概率分布,或者系统与各个零部件呈非线性相关时,原先统计平方公差的计算公式也就不成立了。


概率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公差分析,防止了产生过于保守的设计,适当地扩展了零部件的允许公差,如果清楚制程能力,可以得到更宽松的公差。


极值法和概率法 功能作用比对

极值法

概率法

无类似工程数据时,适用于设计的最初阶段

用于制作模具的设计图纸出图前即己收集到工程数据时使用

极值法是非常保守的分析法

根据零件的变化量来决定产品不合格的可能性

此方法是假设所有的零件全部都在公差范围内,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发生

根据RSS进行6西格玛设计时,可能会发生不合格


3.仿真法(Simulation)


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随机抽样模拟进行计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普及,仿真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操作也越来越简单。


在公差设计时应用仿真技术,分析人员无需组建真实的系统就能够评价模型,或者在不干扰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验证。

 

再次借用上述机械系统的案例,我们首先在尺⼨链计算及公差分析软件3DCC里对装配过程中的各个零部件尺寸公差进行设置,一般认为尺寸公差服从正态3西格玛分布,(具体操作参见上图)。短短几秒钟后,汇总5万次模拟结果的间隙分布就由3DCC软件自动生成了。从下图可以看到,通过仿真法得到的系统的公差范围变为[0.00675,0.02565],与统计平方公差法的结论相似,更接近现实情况。并且,当遇到电子线路等非线性模型时,概率法已不适用,但仿真法却依然有效。

 

 仿真后间隙分布


通过公差设计,可以确定各尺寸的最合理公差,使总损失(质量损失与材料成本之和)达到最佳(最小)。接下来将用最简单易懂的仿真法来简要说明。

例如,设定在上述的机械系统中顾客满意的间隙波动范围为[0.012,0.020],显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如果将各个零部件尺寸的公差带都缩小一半,效果是否会明显改善呢?在尺⼨链计算及公差分析软件3DCC的帮助下,我们很快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合格率从原先的92.87%迅速上升到改进后的99.97%,充分说明缩小公差带的效果是明显的。

 

调整前间隙分布及合格率

 

调整后间隙分布及合格率

在尺⼨链计算及公差分析软件3DCC的帮助下,公差设计的工作效率更加高速,分析结果更加清晰。


 

五、定位器结构装置实例 

如下图所示,此案例为定位器结构装置,由圆球及套筒组成,圆球在弹簧力作用下紧靠套筒右侧(图中未画出弹簧),计算圆球装配后突出端与套筒端面的距离X是否满足1.25±0.25mm。由于存在非线性公差,极值法和概率法不适用。通过3DCC软件进行仿真法计算:

   
   

圆球与套筒内锥孔相切接触,可以通过3DCC软件的“装配约束”,在两个零件之间进行相切约束定义。

 

定位器装配后的圆球突出套筒端面的距离是装配后间接形成的尺寸,通过3DCC软件的闭环设置,将突出量设置为计算目标,目标值为1.25±0.25。

 

软件自动分析计算后,结果如下图所示。仿真法计算目标合格率为77.72%,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解决方案

根据软件计算结果中给出的优化建议“下移D1公差带”,再次进行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合格率提高到100%。

 


 


六、结语 


1、线性公差分析

 目标值的函数式由构成零件尺寸的加减构成时, 称此式为线性的,且目标值的标准偏差可以用Root Sum of Square (RSS)求出.


2、 非线性公差分析

 目标值的函数式由构成零件尺寸的加减外 还包含乘法及表示角度的sin,cos 或 Log 等的计算时,目标值的标准偏差在统计上不适用RSS方法, 而应使用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法)。


 


来源:诚智鹏
非线性电子UM理论尺寸链材料模具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0-14
最近编辑:1月前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软件
获赞 105粉丝 146文章 188课程 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