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结构及组成简述!

2月前浏览1351

学习锂电,关注锂电那些事!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机械、电气、电化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交汇耦合的部件,在整车上应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因此其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来确保自身的强度、安全性、可靠性、热适应性和效率。

1.电芯结构

电芯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系统存储能量的基本单元,决定着能量密度、功率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等核心性能。电芯从结构形式上划分,主要有圆柱、方壳和软包三种,如图 1 所示。

图1 锂离子电池三种封装结构

圆柱电芯一般采用钢壳,尺寸小巧、布置灵活,生产工艺成熟,一致性较高,但存在成组效率低、单体容量小、BMS 管理复杂度高和寿命差的问题。圆柱电芯的主要生产企业有 LG 化学、松下、三星 SDI 等,主要应用车企为特斯拉、现代、保时捷等。

方壳电芯具有易成组、效率高、单体容量大、高安全性等优点,但需要开模,成本高,且工艺设备兼容难度大。方壳电芯的主要生产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要应用车企有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北汽、蔚小理等。

软包电芯采用叠片工艺进行裸电芯制作,铝塑膜热封装,尺寸变化灵活,但壳体机械强度低,成组效率低,成本相对较高。软包电芯的主要生产企业有 AESC、LG 化学、孚能科技等,主要应用车企有雷诺、日产等。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国内方壳电池市场占比达到 93.2%,占据绝对优势。相比之下,圆柱和软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5%和 2.3%。

2.电池包

Pack 或系统组成乘用车动力电池多为单箱系统,我们称之为电池包或 Pack。Pack 在结构上大体可以分为单体(电芯或模组)、下箱体、上箱盖、高低压线束、BMS、功能组件等几个部分。图 2 为某动力电池 Pack。

图2 pack结构图

动力电池成组技术

将电池由单体集成为 Pack 的技术叫成组技术,主要涉及结构、热管理、电连接设计和 BMS 技术。纵观动力电池发展的历史,成组技术起步于 MTP(Module To Pack),到今天的以 CTP(Cell To Pack) 为 主 流,并继续探索更高集成效率的 CTC(Cell ToChassis)、 CTB(Cell To Body & Braket)和MTB(Module To Body)等成组技术。

1.MTP(Module To Pack)

2016 年以前,动力电池主要采用 MTP(Module To Pack)技术进行成组,即先由电芯集成为模组,再由模组集成为 Pack。MTP技术的特征是模组可拆卸和更换,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因此对电芯层级的一致性要求较低。但由于模组的存在,不参与电化学能量储存的结构件数量较多,故而成组效率较低,重量成组效率约 60%~75%,体积成组效率约 35%~45%。MTP 成组技术的核心在于模组设计。模组一般由框架(端板、侧板、底板)、Cell、高低压电气连接组件、CCS 组件、绝缘和缓冲组件组成。

2.CTP(Cell To Pack)

CTP 是 Cell To Pack 的缩写,指将电芯直接集成到 Pack 的技术。2016 年,宁德时代率先在客车上推出全球第一代 CTP Pack产品,取消了传统的模组结构,用简易模组(仅含电芯、端板、钢带或绑带)取而代之,并通过高强度的结构胶与下箱体进行固定,如图 3所示。

图3 CTP Pack产品图

由于取消了模组,Pack 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 4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了10%~1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 10%~20%,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 50%。

CTP 技术的特征在于电芯与箱体通过高强度结构胶永久性粘合固定,因此无法拆卸和维护。哪怕仅有一颗电芯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整包更换,这对电芯的一致性和长期可靠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宁德时代推出 CTP 产品的最初几年鲜有友商敢于跟进。

3.CTC(Cell To Chassis)

CTP 技术有效提升了 Pack 层级的成组效率,但仍然存在 Pack 与整车耦合的过程。如果能够将 Pack 取消,直接将电芯集成到整车或底盘上,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成组效率。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近年来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都在探索电池与整车一体化集成技术。

电池与整车一体化集成技术根据底盘和车身是否可以解耦可以划分为 CTC(Cell ToChassis,电芯集成到底盘)和 CTB(Cell ToBody,电芯集成到车身)两种路线。CTC 技术主要应用于非承载式车身,整车有完全独立的底盘,且底盘与上车身解耦,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上车身。CTC 与线控底盘系统、域控集成、整车热管理集成和高压电气集成一起组成一体化底盘集成技术的五大关键特征,图 4为某 CTC 一体化底盘。

图4 某CTC集成底盘

4.CTB/MTB(Cell/Module To Body)

CTB/MTB 技术即 Cell/Module To Body,电芯或模组集成到车身,主要应用于承载式车身,是传统 Pack To Body 技术的延申。特征是将电池 Pack 的上盖和乘员舱地板进行集成整合,从而在 Z 向上额外获取 10~15mm 的空间,或用于布置电池,或用于提升乘员舱总体高度。

表 1 为两种 CTB/MTB 成组技术对比

零跑汽车宣称其 MTB 技术相对于传统电池包方案零部件数量减少 20%,电池布置空间提升 14.5%,同时得益于大量高强度钢的使用,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 25%。

5.MTC/MTV(Module To Chassis/Vehicle)

对于商用车来说,电池系统的配电量比较大,动辄 200~450kWh,甚至更高。同时,商用车小批量多品种的属性特点要求整车的电量配置可以灵活调整,同一个底盘平台产品可能要兼容多个电量配置,且电量跨度也大。此外,整车的应用工况也较乘用车更加恶劣,这些特点要求商用车电池具有更安全的界面性能和出色的可维护性,因此 MTC/MTV 技术应运而生。

图5 MTC技术应用方案示意图

MTC/MTV 技术是将模组直接集成到底盘或整车的技术。这一技术虽然保留了模组,但由于其具有独立的机械强度、电气设计和一定等级的防护性能,以及标准化对外接口和清晰的性能界面,可以省去 Pack 层级的结构部件,因此,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底盘或车身空间。此外,模组可以灵活的串并联组成不同电量的系统,兼具良好的维修性能,能够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和严苛的工况要求。图5为重卡和客车 MTV 应用方案示意。

6.电芯倒置与侧躺

在各种成组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电芯基本都是正立放置的(主要指方壳电芯)。2022 年 6 月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首次提出了电芯倒置成组方案,可以提升 6% 空间利用率。2023 年 12 月,小米汽车发布的 SU7车型,是全球首款搭载宁德时代电芯倒置电池的车型,如图6所示。

图6 小米汽车倒置电芯电池方案

电芯倒置方案可以将正立方案中电芯极柱上方用于 Busbar、绝缘片、采样线等部件的空间,与为满足底部球击标准要求而设计的电芯底部缓冲空间合二为一,进而在 Z 向尺寸上额外挖掘出 5~10mm,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此外,由于电芯泄压阀朝下,配合Pack 独特的泄压路径设计,可以保证电芯在热失控情况下快速向下释放热量和压力,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上方乘员舱的安全。

7.电池包内热管理

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是通过冷却或加热的方式来调整和控制电池的温度,使之在合理的温度区间运行,从而达到保障电池运行安全和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电池热管理技术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冷却技术和加热技术两类,其中冷却技术主要有自然冷却、液冷和直冷;加热技术主要有电加热膜加热、液热和高频电芯自加热技术。

图7 主流电池冷却技术Pack结构组成

不同的热管理技术直接影响电池的结构设计,图 7 为主流电池冷却技术结构组成示意,冷板根据需要可以合理的设置在电芯底部、侧部或上部,以获得最佳的冷却效果和性价比。图 8 为主流加热技术结构组成示意。表 2 是当前主流的几种电池冷却和加热技术对比。

图8 主流电池加热技术结构组成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汽车新能源材料储能控制装配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25
最近编辑:2月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1粉丝 177文章 213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一文了解鹏辉能源2024产品技术发布会!

学习锂电,关注锂电那些事!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08月29日星期四8月28日,鹏辉能源2024产品技术发布会首发一系列电池新品!全面展示了公司在新型储能、新型电池技术的重大创新和产品成果。面对多元应用需求,鹏辉能源在多场景电池领域进一步突破技术边界,实现性能跨越。此次新品发布,鹏辉能源聚焦户用储能、电力储能、新型电池技术三大核心领域,为市场带来更安全、高效、持续的电池解决方案。在储能方面,推出户用储能低温电芯POLAR系列、电力领域高功率大容量风鹏电芯590Ah;在新型电池技术方面,发布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及未来研发路线。低温户储电芯POLAR聚焦极寒地区的锂电应用低温环境下锂电应用极大受限,低温焦虑已成为最大使用痛点。基于用户需求,鹏辉能源一直在探索并突破低温技术边界。此次发布会,向市场推出了全新一代低温户储电池:POLAR系列。低温户储电芯:POLAR系列-30℃低温充电宽温域,横跨90℃充电温域低温充电,是POLAR系列的核心性能。鹏辉能源通过LTSC低温超导通技术、微米级自适应结构、多维共聚粘结网络三大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低温充电技术瓶颈,将充电温度下探到-30℃,充放效率达95%以上且低温运行性能稳定,极大满足低温地区户储客户需求。低温优异的同时,如何确保同样优异的高温性能?POLAR系列在保障电芯极致低温应用工况下,通过材料体系复配搭建平台,最大程度还原电芯高温使用边界,实现最高充电温度60℃,横跨90℃充电温域,满足各种复杂、多样的终端应用需求。1C/1C5000次循环确保客户价值最大化电芯的循环寿命与客户价值紧密相关。POLAR系列,实现了1C/1C循环寿命达5000次以上,用户可使用15年。技术层面,鹏辉能源通过自修复仿生SEI膜技术并构建高维稳定性及低阻抗电芯界面,持续优化循环性能,让POLAR系列有力抵抗岁月侵蚀。安全是基石满足用户最基础需求户储作为家庭储能系统,安全至关重要。POLAR系列可完美通过热失控等苛刻类安规测试,在热失控测试中,POLAR系列触发热失控电压突变后的静止时间内,不起火、不爆炸!目前,鹏辉能源低温户储电芯POLAR系列50Ah、72Ah、100Ah已量产交付。多样化的容量方案,POLAR系列更大满足了客户多场景应用需求。风鹏电芯590Ah高安全、高功率、高能效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更大容量、更高安全的储能技术成为发展趋势。鹏辉能源基于市场需求推出新一代大容量风鹏电芯590Ah,聚焦高安全、高功率、高能效,极致提升客户价值。97%高能效,10000次循环极致聚焦客户价值电芯能效、循环寿命与客户价值密切相关。鹏辉能源从材料微纳结构设计、三维超导网络构建、高效锂离子液相传输及超快离子导体界面修复等多维度进行创新,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离子海绵高能效平台技术,将风鹏电芯590Ah能效水平提升至97%,极致聚焦客户价值。循环方面,鹏辉能源基于万次循环平台技术,实现了超越传统磷酸铁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材料体系创新。风鹏电芯590Ah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极大降低了客户全生命周期投资成本。2P高功率性能满足市场储能调频需求伴随储能市场化发展,功率型储能市场成为极具潜力的应用领域,这也催生了超高功率储能电芯需求。保证风鹏电芯590Ah优异循环及能效水平前提下,实现2P超高功率,完全满足终端市场匹配半小时的使用工况,顺应储能调频需求。鹏辉极致安全体系为储能安全兜底大容量、高功率电芯对安全性要求更加苛刻。电芯在实现优异性能的目标下,如何保证安全性能,为储能安全兜底?鹏辉能源自研极致安全体系,通过自由基湮灭技术快速铲除堆积的热量,并通过纳米盾技术建立安全、可靠的纳米耐高温涂层。电解液方面,传感凝胶技术可实现高分子固液,让电解液凝胶化。鹏辉能源从底层逻辑构筑了风鹏电芯590Ah强大的安全防线。风鹏电芯590Ah,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通过针刺、大幅降本发布会上,鹏辉能源展示了第一代固态电池20Ah实物及内部切面,公司自研的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氧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实现了固态电池在工艺和材料的双向突破,解决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工艺技术难题。鹏辉能源将氧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用于构筑全固态电池,实现了电池的本质安全,同时,大幅降低了固态电池成本!安全和降本,成为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鹏辉第一代固态电池内部展示独特的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整体成本预计高出常规锂电15%左右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实现了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创新,解决了氧化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难题,极大推动了鹏辉能源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传统氧化物电解质需高温烧结为致密陶瓷,工艺能耗高且效率低,同时,陶瓷固有脆性,也使其难以制备大容量电芯。通过独特的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鹏辉能源成功绕开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高温烧结过程,避开陶瓷材料固有脆性,大幅简化工艺。采用此工艺的固态电池,整体成本相较常规锂电成本预计仅高出15%左右。未来3~5年,随着工艺不断优化及材料进一步降本,有望达到与常规锂电相同成本。整体成本预计高出常规锂电15%左右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替代隔膜与电解液鹏辉能源自研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完全采用无机固态电解质替代隔膜与电解液,消除了有机电解液的安全隐患,为下一代高性能固态电池开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通过新型无机复合粘结剂,鹏辉能源有效改善了陶瓷弯折易脆特性,提升了电解质层的粘附与塑性,大幅减少固态电池内短路概率。同时,通过功能添加剂,有效提升无机复合电解质层的离子电导率,降低电芯内阻值。并通过添加高导热功能添加剂及安全添加剂,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的散热能力和安全性能。鹏辉能源自主研发的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做到了“不止于电解质”。通过针刺试验,真正的安全电池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得益于自研复合固态电解质、高导热添加剂、自动安全机制三重安全防线,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可以通过最严苛的针刺试验,在受到针刺时,能迅速导出并抑制内部能量释放,有效确保固态电池各组件在极端条件下依然保持完整性,从源头避免危险发生。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加上“自动安全机制”的耦合,鹏辉能源真正做到了人们期望中固态电池的性能:本质安全。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宽温域性能优异。在-20℃~85℃温度环境,均可稳定充放电循环,实现了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适用于极寒到酷暑各种复杂气候,对于需要严苛环境中工作的设备如航天器、户外探测设备等意义重大。宽温域的固态电池,可提供更稳定的能量输出,且有效降低设备维护频率和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20℃~85℃宽温域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在确保本质安全基础上,能量密度实现280Wh/kg。2025年,在材料端搭配使用更高比例硅基负极,能量密度将达300Wh/kg以上。公司预计2025年启动中试研发并小规模生产,2026年将正式建立产线并批量生产。对于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鹏辉能源在技术工艺及配套设备方面,正在推进相关切实工作。鹏辉能源固态电池研发路线图创新,是电池行业永恒不变的宗旨。每一次电池产业的发展,见证了技术进步为用户带来更绿色、美好的生活。鹏辉能源“实干筑梦、心怀星海”,紧抓每一次电池技术革新机遇,致力于为人们带来更安全、高效、持续的电池解决方案。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