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在电池仓设计中的应用

1月前浏览2094

目前,针对电池仓结构安全性响应分析的研究主要包括模态、随机振动响应、冲击、跌落、挤压、碰撞等工况分析,以及对应各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1 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电池包结构及材料特征

电池包主要分为电池仓及电池模组两部分,电池仓主要包括前侧板、后侧板、托盘及内架四部分,通过拼焊工艺将四者连接固定。其中,电池仓前侧板及后侧板通过压铸工艺制造,其材质为铸造铝硅合金AlSi10MnMg,相比于传统的铝合金,其表现出重量轻及高韧性的优点。电池仓托盘体积较大,较难实现高压压铸生产,因此选用传统铝合金制备。电池模组主要包括电芯、上下电芯固定架、电池模组外壳及其上盖四部分,电池模组总重量为375kg,电池仓重量为394kg,如图1所示。

图1 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1.2 单元类型及单元尺寸

电池仓前后侧板由于形状复杂,且壁厚不一,采用四面体实体划分模型较为合适,且提高计算效率,电池仓托盘与内架与前后侧板相连,因此同样选择四节点四面体实体单元划分,电池包各部件的网格划分大小为10mm。

在LS-DYNA前处理中,对于实体单元,选择全积分求解法;对于壳单元,选择Belytschko-Tsay四点全积分壳单元求解法。

1.3 部件间连接、边界约束及配重设置

由于电池仓前侧板、托盘、内架及后侧板四部分通过拼焊连接固定,因此,采用rigid刚性单元进行部件间连接如下图2(a)所示。为模拟电池包与车架装配的工况,对电池包各螺栓孔建立RBE2单元,后对单元节点施加X、Y、Z 三个方向的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SPC约束。其次,为简化电池组的有限元模型,提高求解效率,通过建立RBE3单元并在几何中心上设置CONM2质量单元,施加各电池模组重量载荷25kg,模拟电池仓承载电池模组的功能工况,如下图2(b)所示。

图2 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工况属性设置

1.4 材料属性定义

案例的电池仓托盘、电池仓内架、电池模组外壳及其上盖材料均为Al-6061,电池仓前侧板与后侧板材料为铸造铝硅合金,电芯固定架为PA6材质,挤压板默认为钢材质。根据LS-DYNA相关的材料手册,在模拟电池包挤压试验仿真前,对电池仓及电池模组各部件设置材料类型及对应编号如下表1所示。

表 1 各部件单元模拟类型及材料参数

为避免LS-DYNA非线性分析中出现负体积求解错误问题,需要在实体有限元模型表面增设一层薄壳单元,从而提高表面应力精度。因此,对电池仓前后侧板、托盘、内架、电芯固定架以及电芯外壳建立一层薄壳SectShll 单元,材料模型赋予MATL9_NULL壳单元,在材料模型中赋予各部件对应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三个参数,根据整机厂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设置,壳单元厚度设置为0.1mm,从而模拟部件之间的接触,防止有限元模型在仿真过程中变形,产生穿破、断裂等失效情况。


2 电池包结构安全性分析

2.1 电池仓约束模态分析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上大型系统,其机械振动特性与整车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电池包时,要尽可能提高其一阶模态频率,避免其与汽车行驶路面不平引起的激振频率重合,造成共振损伤。

在约束模态分析中,约束边界设置与1.3中图2一致,对各螺栓孔设置6个自由度的SPC约束以及在RBE3单元上施加单个电池模组的重量。

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激振主要源于两方面,驱动电机的振动以及路面不平引起的激振。驱动电机的激振频率通常低于25Hz。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当汽车以不高于100km/h的速度在国内城市工况的平坦路面上行驶时,其激振频率为27.78Hz。两个主要激振源产生的激振频率均小于 30Hz,因此,选取一阶模态频率大于30Hz作为电池包安全标准。

如图3所示为电池仓一阶模态对应的振型云图。电池仓的一阶固有频率为 77.8Hz,满足安全要求,存在安全余量,具有一定的轻量化设计空间。

图 3 电池仓一阶约束模态振型图

2.2 电池箱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根据GB/T-31467.3-2015,电池系统要经受X、Y、Z三轴向随机振动载荷 21h,在新国标GB38031-2020中则要求三轴向随机振动载荷时长为12h,在相同的频率情况下,相比于新国标,旧国标的振动能量更大,采用旧国标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对动力电池而言要求更加苛刻,因此采用旧国标GB/T-31467.3-2015评价电池仓随机振动响应特性。

按照GB/T-31467.3-2015随机振动试验载荷要求的PSD功率谱密度曲线作为载荷输入如表2所示,对电池仓进行X、Y、Z三个方向的随机振动分析。

表 2 各轴向功率谱密度-频率关系

为了模拟随机振动试验要求,在电池仓前侧板、托盘以及后侧板螺栓孔处约束其6个方向自由度。采用RBE2单元将各螺栓孔中心节点汇集到载荷节点。在载荷节点施加SPC约束以及SPCD加速度载荷。

如下图4所示,为电池仓X、Y、Z 三轴向对应的随机振动RMS应力均方根值云图。

图 4 电池仓各轴向随机振动分析结果

由于工程中随机振动被视为一种正态分布的振动,需结合正态分布置信区间的概念,评价电池箱在随机振动分析的性能。在该分布中,高σ激励发生的概率很低,基于此特点,实际计算中一般取3σ为上限。

如下表3为电池仓各轴向随机振动激励下的RMS应力以及3σ等效应力。电池仓的前后侧板材质AlSi10MnMg屈服强度为140MPa,托盘材料Al-6061屈服强度为240MPa,三个方向上电池仓的随机振动3σ等效应力均没有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因此满足安全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轻量化设计空间。

表 3 电池仓各轴向随机振动应力结果

2.3 电池包挤压试验分析

案例依据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侧面挤压安全性分析,展开挤压板对电池箱侧向(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挤压试验安全性分析。该挤压板由三个半径为75mm 的半圆柱体组成,半圆柱体间距为30mm。当挤压力达到100kN或挤压变形量达到挤压方向整体尺寸的30%时停止挤压。电芯的安全性也是挤压试验中重要的评价指标。对电芯的安全评价要求为:变形量达到15%时,电芯不发生起火和爆炸。对于 18650电芯而言,即要求变形量达到2.7mm时无起火爆炸现象发生,则电芯满足安全性要求。

对电池仓进行侧面挤压力仿真分析,以验证电池仓对电池模组的安全防护性能。如下图5所示。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前处理设置。接触设置包括电池仓与刚性柱之间的*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接触,电池模组内部各部件之间的*CONTACT_SINGLE_SURFACE 接触。保留靠近挤压板的三组电池模组,以分析电池模组受挤压板侧面挤压后的变形量。计算时长设置为120 ms,导出 k 文件,后导入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图 5 电池仓侧向挤压有限元模型

输出RCFORC*挤压力-时间关系曲线如图 6(a)所示,侧面挤压板挤压力为100kN时,计算时间达到0.612ms。输出5ms 时电池仓的侧面挤压变形云图如图6(b)所示,电池仓最大挤压变形量为5.32mm,电池仓挤压方向上的尺寸为1711.1mm,挤压变形量远小于挤压方向上电池仓尺寸的30%,因此电池仓满足挤压试验安全要求。输出电芯的侧向挤压变形云图如图 6(c)所示,分析结果表明,电芯的最大挤压变形量为0.249mm,远小于 18650电芯的安全变形阈值2.7mm,即电池仓在侧向挤压试验中能有效防护电池模组。

(a) 电池仓所受侧向挤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

(b) 电池仓侧向挤压变形云图

(c) 电芯侧向挤压变形云图

图 6 电池仓侧向挤压分析结果

2.4 电池仓随机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由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垂直方向上的颠簸较多,因此主要关注Z向随机疲劳寿命分析结果。在nCode DesignLife疲劳分析软件中,导入电池仓 Z向频响分析结果,后输入Z向随机振动PSD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根据GB/T-31467.3-2015振动要求,Z向振动试验时间持续21h,关联Z向的振动PSD谱并定义循环次数75600(表征振动时间 21小时)。依据Miner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材料的S-N曲线,采用 Dirlik频域分析法,分析以ABS MaxPrincipal 为应力输入,预测电池仓的疲劳失效出现位置。

如图7所示为电池仓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为电池仓各部件随机疲劳寿命最小值,结果表明,各部件疲劳寿命最小值远大于目标疲劳寿命值1,满足安全要求。

图 7 Z 向电池仓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云图

表 4 电池仓各部件最小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值


3 电池仓拓扑优化设计 

3.1 电池仓拓扑优化分析

通过上述各项安全试验表明,电池仓满足安全要求且能有效防护电池模组,即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轻量化设计空间。因此,通过 OptiStruct 求解器对电池仓进行拓扑优化分析,优化目标设定为电池仓的一阶模态最大化,满足该优化目标的前提下对电池仓进行减重。考虑到电池包前侧板与后侧板通过压铸工艺制备,其结构复杂,壁厚不均,设定其为非优化区域。其次,将电池包前后侧板、内架以及电池托盘之间存在的rigid连接涉及到的网格,电池仓上所有螺栓孔涉及到的网格划分为非优化区域,避免影响电池仓各部件的连接固定以及电池仓在车架上的固定。电池仓内架、托盘剩余部位则划分为优化区域,如图8(a)所示,红色部分为非优化区域,紫色部分为优化区域,黄色部分为电池仓上相关约束区域。

经过35次迭代后,如图8(b)所示为电池仓拓扑优化密度图,红色部分为保留区域;优化后一阶模态频率52.66Hz。为验证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根据OptiStruct 求解得出的拓扑优化密度图对电池仓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优化后电池仓重量从394kg降低至360.6kg,轻量化率达到8.48%。

(a) 电池仓拓扑优化区域划分

(b)电池仓拓扑密度云图

3.2 拓扑优化可行性验证

对优化后电池仓结构再次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侧向挤压分析以及随机疲劳寿命分析。如图9(a)所示为优化后一阶模态振型图,一阶模态频率为56.51Hz,满足模态安全要求。

如表5所示为优化前后电池仓各向随机振动RMS 应力值,均未达到电池仓材料强度极限。

如图9(b)(c)所示为拓扑后电池仓及电芯侧向挤压仿真结果,计算时间为 0.64ms 时,电池仓受到 挤压板的侧向挤压力达到100kN。电池仓侧向最大 挤压变形量为0.26mm,挤压变形量远小于挤压方 向上电池仓尺寸的 30%;电芯最大挤压变形量0.24 mm,远小于18650电芯的安全变形阈值 2.7mm。

如图 9(d)所示为拓扑后电池仓随机疲劳寿命云图,如表6为优化前后电池仓各部件随机疲劳寿命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池仓随机疲劳寿命 最小值主要集中在电池仓内架部位,其最小值为3.31大于目标疲劳寿命值,满足安全要求。

(a)优化后电池仓一阶模态振型云图

(b)拓扑后电池仓侧向挤压变形云图

(c)拓扑后电芯侧向挤压变形云图

(d)拓扑后电池仓随机疲劳寿命云图

图 9 优化后电池仓安全试验仿真分析

表 5 优化前后电池仓各轴向随机振动应力结果

表 6 优化前后电池仓随机疲劳寿命最小值结果


网络整理,仅限内部分享,禁止商用

公 众号:机电君


来源:机电君
ACTNcode DesignLifeLS-DYNAOptiStruct振动疲劳断裂碰撞非线性拓扑优化汽车铸造理论电机GID材料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28
最近编辑:1月前
ErNan.Chen🍃
硕士 | CAE工程师 即物而穷其理
获赞 29粉丝 37文章 5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基于谐响应的大型异步电机电磁振动分析

研究思路:首先根据电机参数建立完整的电机三维模型,包含定子、转子、机壳等部分。通过模态分析求解出该电机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建立电机定转子的二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电磁计算,通过麦克斯韦张量法求出电机定子受到的径向电磁力。将计算的径向电磁力加载至电机三维模型的定子齿部,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电机振动速率的频域响应。为了验证所采用计算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对电机进行振动实验研究。采用振动传感器测量电机不同运行状态时的振动速率,得到电机的固有频率。将实验结果与模态分析结果及谐响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能够较为准确计算出电机固有频率和振动速率的频谱。1 异步电机径向电磁力计算电磁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安培力定律、虚位移法、麦克斯韦应力法等。其中,基于有限元的麦克斯韦应力法能够计算电磁力分布,可以得到电机定子所受径向电磁力。(这里忽略,需要的可以自行查询基础知识)1.2 径向电磁力计算采用有限元瞬态场对一台3.5MW的三相鼠笼异步电机进行电磁分析,基于电机二维模型进行计算,如图1所示。相较于二维模型,虽然三维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电磁力的轴向分布特性,但本文所分析的电机不存在定子斜槽等设计,且主要关注电机径向电磁力,因此适合使用二维模型计算。根据实际电机材料属性,对电机各部分材料进行设置,将电机定子外壳设置为零矢量边界。根据模型各部分的尺寸进行网格剖分,为提高气隙磁场计算的精度,对气隙附近网格进行加密。图1 电机的二维模型为求解电机空载情况下定子受到的径向电磁力,给电机施加10kV的工频50Hz电压源激励进行瞬态场分析。为保证电机达到稳态,计算总时长为1.5s,计算步长Δt=0.000 2s,对应采样频率为fs=1/Δt=5000Hz。用fF表示电磁力的频率,根据采样定律fs>2fF,可以得到fF最大为2500Hz,能够满足振动分析的需要。计算得到电机空载稳定运行时的磁场分布,如图2所示。图2 电机稳态磁感线分布为了计算电机定子所受径向电磁力,需要提取气隙磁感应强度,图3所示为电机稳定后某时刻气隙中磁感应强度沿圆周方向的分布。根据旋转磁场理论,气隙旋转磁场为行波,即某一位置处磁感应强度在一个电周期内随时间交变。在电机稳态后选取一个周期,分析气隙中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将其分解为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如图4所示。可见,径向磁感应强度占主要部分,将导致径向电磁力较大,这与理论相符合。图3 气隙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分布图4 磁感应强度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的时间分布根据电机磁场分布,采用麦克斯韦应力法计算电磁力,得到单位面积径向电磁力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如图5所示。对图5中的径向电磁力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径向电磁力的主要阶次,如图6所示。各阶径向电磁力中0Hz和100Hz占比最大,其中0Hz的电磁力不随时间变化,作用于电机上表现为恒定的应变,不会引起电机的振动。100Hz的电磁力由基波磁场产生,是引起电机振动的主要原因。在电机稳定运行后,取一个完整电周期的径向电磁力进行谐响应分析,加载于定子齿部的表面,作为振动分析的载荷。2 异步电机的模态分析2.1电机模型及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可以求解电机的各阶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在模态分析中,采用Hamilton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基于上述理论,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机定子铁心进行模态分析,可以得到电机各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图7所示为轴向0阶的部分振型,其中,径向2阶振型的固有频率为271.61Hz,径向3阶振型的固有频率为685.22Hz,径向4阶振型的固有频率为1138.10Hz。图7 定子铁心各阶模态及对应频率从图7可以看出,若仅对定子铁心进行模态分析,计算的定子铁心固有频率高于电机正常工作时主要激励源的频率,无法反映出整个电机的低阶模态。因此有必要对电机整体进行模态分析。完整的电机模型包括定子铁心、端盖、转子以及加强筋等结构。图8所示为完整的电机模型主要组成部分的俯视图。图8直角坐标系中,Z方向为电机的轴向,Y方向电机水平方向,X方向与YZ平面垂直。在电机底座的螺栓孔处添加Bushing约束及弹簧单元,模拟电机在地面的固定状态。不考虑定子硅钢片、支撑结构间的相对滑动,在阻尼比为零的条件下进行模态分析。图9展示了前四阶固有频率对应的电机振型。图8 完整的电机模型图9 完整电机的低阶模态与单独定子铁心模型相比,完整电机模型的振型更为复杂。在任一固有频率下,电机在xyz三个方向的振动位移和运动质量各不相同,可以据此总结出振型的特点。本文中使用参与系数γ描述电机在每个方向振动的程度,其定义为:其中:ϕ为式动力学方程在频率下的归一化的特征向量;d为方向矢量。参与系数绝对值越大表示更为主要的振型形式。在xyz各分量下,将所有频率中绝对值最大的值设为1,其余值与之相比,就能清晰判断出振型形式。表1中记录了图9中4个模态对应的参与系数比值,其中第一阶、第三阶Y方向参与系数比值最大,振型主要以Y方向的运动为主;第二阶、第四阶X方向参与系数比值最大,以X方向的运动为主。由上述结果可得,相较于定子铁心的模型,完整电机模型的固有频率更低,更能反映出电机的实际振动特性。表1 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参数固有频率HzX方向参与系数比值Y方向参与系数比值Z方向参与系数比值35.710.270.4043.850.370.14066.170.040.150.0398.42.000.042.2 电机模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对于中小型电机,通过锤击法进行模态测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大型电机而言很难通过锤击法激发出振动模态,而且复杂的机壳结构会导致激振点的选取很困难。案例根据电机实际应用的工况,通过电机升速和超速实验直接测量电机在多个转速下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固有频率。实验中,使电机在恒定磁通下从0加速至额定转速3000 r/min, 完成升速实验。然后在恒定电压10kV下电机从3000 r/min加速至3600 r/min, 完成超速实验。通过在电机端盖安装的速度型振动传感器测量X、Y两个方向的振动速率。实验所用电机的转子动平衡度为G0.7,因此可以忽略转子动平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升速、超速实验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各转速下电机的振动频谱,从而分析出电机的固有频率。实验得到的固有频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实验测量的固有频率阶次固有频率Hz主要振动方向133.33Y238.91X360.40Y4100.00X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第一阶、第三阶固有频率在Y方向的振动幅度大于其他方向;第二阶、第四阶固有频率在X方向的振动幅度大于其他方向。将表1中的仿真结果与表2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0所示,固有频率比较接近,对应的振型方向也一致,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对完整电机的模态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电机的固有频率,电机每个结构都会对各阶模态的频率及振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立完整的电机仿真模型可以得到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分析结果。图10 固有频率的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3 异步电机的谐响应分析3.1谐响应分析当电机稳定工作时,电机定子受到的径向电磁力可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是周期性简谐载荷,可以作为谐响应分析的激励。同时,正常工作中电机的形变很小,可忽略非线性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谐响应分析研究径向电磁力作用下电机的振动响应。将磁场分析中计算得到的电磁力加载于电机三维模型的定子齿端,计算0至500 Hz范围内电机端盖处的频率响应,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中纵轴为振动速率,采用对数刻度,单位为m/s;横轴为振动频率,单位为Hz。在X、Y方向的振动速率的频谱中,100Hz对应的分量占比最大,其他分量可以忽略,这与径向电磁力的分布相对应。图11 端盖处X、Y方向振动速率仿真计算结果3.2谐响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在10kV额定电压激励下,测量电机空载状态时的振动响应。在电机端盖安装振动传感器进行测量,电机到达稳态后,连续10分钟记录X、Y方向的振动速率并计算其频谱。图12为10kV电压下X、Y方向振动速率的频谱。从图12中可以看出,测量结果中50Hz和100Hz对应的振动分量占比较大,50Hz的振动主要由转子旋转的机械振动引起的,100Hz的振动主要由径向电磁力引起的。对比100Hz下实验和仿真的振动速率,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X、Y方向上振动速率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都比较一致,证明了所采用的振动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表3 100 Hz振动速率的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振动方向X(10^-4m/s)Y(10^-4m/s)实验3.86.0仿真3.756.5图12 电机振动速率频谱4 结 论1)通过对比大型异步电机的定子三维模型和整机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发现定子模型的固有频率较高;整机模型的固有频率更丰富,包含许多低阶固有频率,且电机的振型主要表现为径向的平移。因此在对大型异步电机进行模态分析时需要考虑支撑结构及转子带来的影响。2)根据谐响应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电机的电磁振动响应。从电机振动的频谱可以看出,大型异步电机的电磁振动主要表现为2倍电频率的振动,这与电磁力频谱中幅值最大的2倍频分量相对应;高阶电磁力引起的振动占比很小。3)电磁振动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存在误差。大型异步电机的振动实验测试结果受到测量位置、电机固定强度、部件连接刚度等因素影响,而有限元仿真中,虽然可以通过设置电机材料、固定方式、阻尼等参数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但无法完全与实际工况保持一致。4)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采用振动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振动分析能够为电机的振动抑制提供依据,评估电机的振动指标是否合格,从而为电机设计或控制算法的优化提供参考。网络整理,禁止商用,仅供内部分享公 众号:机电君来源:机电君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