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项目建模过程中,发现有些零件采用不等厚设计,如螺栓或FDS连接区域往往厚度比较厚(如10-15mm),方便紧固,而其余位置均采用薄壁设计(如2-3mm),此时厚的位置不方便采用壳单元建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局部采用壳单元建模,而不方便壳单元建模的位置采用体单元建模,壳与体单元的连接成为一个关键点。若连接方式不合适,将会造成不正确的结果。
基于有限元理论体单元只有3个移动自由度,而壳单元有3个移动自由度和3个旋转自由度。由此在连接过程中如何不合适将会形成一个旋转铰链,只能传递位移和剪切力,无法传递弯矩。
本文通过一个小案例进行对比阐述。
图1 基础实体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2 体与壳+体包壳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3体与壳+一个rbe2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4体与壳+两个rbe2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4体与壳+三个rbe2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5体与壳+五个rbe2模型(单元尺寸1mm)
图6模型对比图(体包壳连接)
图7模型对比图(rbe2连接)
图8位移对比图(体包壳连接)
图9位移对比图(rbe2连接)
图10应力对比图(体包壳连接)
图11应力对比图(rbe2连接)
图12一阶频率对比图(体包壳连接)
图13一阶频率对比图(rbe2连接)
表1 体单元与壳单元连接结果对比
序号 | 连接方式 | 位移结果/mm | 应力结果/MPa | 一阶频率/Hz | 结论 |
1 | 基础体单元 | 3.808 | 1066.570 | 1045.475 | / |
2 | 体-壳 | 7.979e10 | 256.337 | 0.008032571 | NG |
3 | 体-壳+0.01mm体壳 | 2.616e4 | 4.129e6 | 1522.486 | NG |
4 | 体-壳+0.2mm体壳 | 8.709 | 1.307e4 | 772.0699 | NG |
5 | 体-壳+0.5mm体壳 | 4.430 | 3130.759 | 994.2234 | NG |
6 | 体-壳+1.0mm体壳 | 3.950 | 1066.570 | 1028.423 | OK |
7 | 体-壳+1.0mmg一半体壳 | 4.262 | 1797.924 | 1006.730 | NG |
8 | 体-壳+1.2mm体壳 | 3.909 | 1066.570 | 1030.610 | OK |
9 | 体-壳+1.5mm体壳 | 3.876 | 1066.570 | 1031.526 | OK |
10 | 体-壳+2.0mm体壳 | 3.850 | 1066.570 | 1030.714 | OK |
11 | 体-壳+2.5mm体壳 | 3.837 | 1066.570 | 1028.862 | OK |
12 | 体-壳+3.0mm体壳 | 3.829 | 1066.570 | 1026.609 | OK |
13 | 体-壳+onerbe2 | 2.366e11 | 152.189 | 2821.124 | NG |
14 | 体-壳+tworbe2 | 4.270 | 1143.821 | 1009.219 | NG |
15 | 体-壳+threerbe2 | 3.880 | 1066.570 | 1040.510 | OK |
16 | 体-壳+fiverbe2 | 3.799 | 1066.570 | 1047.260 | OK |
小结:
1)从位移、应力及频率对比结果看,与基础体单元模型结果一致性最好的序号排序如下:16、15、9、10、8、11、12、6
2)在体单元连接处包壳的厚度影响整体结果,9和10即壳厚度1.5mm和2mm与基础一致性最好,即包壳厚度建议在实际厚度左右为好;
3)随着包壳厚度的增加,频率会下降低,主要是因质量增加贡献大于刚度贡献;
4)若采用rbe2作为体与壳单元的连接,15和16即壳单元一个点对应体单元三个节点以上一致最好。
5)从以上对比结果看,正确的体单元与壳单元的连接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力的传递和结果。
以上研究成果可作为体单元与壳单元的连接方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