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床脱硫2次穿床过程中流场分布局部问题
钙基脱硫设备中两次穿床设计方案有诸多优点。烟气在首次穿床之后,速度分布均匀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可以保证烟气穿过上层吸收剂时,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布效果,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但是烟气从下层流入上层的过程中,顶部会出现烟气局部流速偏高的现象。类似于下图:
为避免烟气短路,反应时间不足导致脱硫效率下降,要求上图中的设计尺寸H >2t。这样一来,短路烟气与脱硫剂接触停留时间依然足够,即使入口顶部局部流速偏高,也不会影响脱硫效率。
二、固定床脱硫剂入口气室流场分配优化设计
对于单次穿过脱硫塔床层的设计形式,烟气在入口气室内分布容易产生上下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此时需要在烟气向上流动过程中,平衡烟气压力(设计原理类似于锅炉联箱)使得烟气在入口箱式等(静)压分布,这样能减小流速分布的偏差值。设计形式如下:
三、固定床轴向烟气分配不均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二个问题中提到的入口箱室静压分配问题是导致脱硫塔轴向速度分布不均匀的因素之一;另一个导致轴向速度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是床层脱硫剂堆积密度。
对于钙基固定床脱硫塔,由于脱硫剂从顶部给料之后,向下堆积,整个脱硫塔高10-30米,顶部脱硫剂承压较小,堆积密度尚可控制,但底部受到的堆积压力较大,堆积较为紧实,堆积密度大,相应位置的流通阻力也会变大,烟气在流经床层时,阻力大的地方自然流量分配的就较小,因此就会产生顶部穿床流速高,底部穿床流速低等问题。
对于此类问题,由于不知道不同高度脱硫剂堆积密度与阻力的对应关系实验数据,不好通过流场模拟来估计。
解决方法是在不同高度床层设计一些承压内构件,承压内构件形式多样,各设计单位可以自己根据结构强度的计算来设计,参考的设计形式如下(不一定合适,自己选择性采纳):
本文内容只是根据以往项目积累的一些经验,存在认知局限性,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佬私信指正。有问题可扫下方二维码联系。
工业界CFD:133-0129-258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