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弧;电磁-热-流体耦合;多物理场耦合
全文共1442字15图
阅读约需5分钟
1. 电弧
电弧放电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当两个电极在一定电压下由气态带电粒子(如电子或离子)维持导电的现象。电弧放电主要发射原子谱线,是发射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通常分为直流电弧放电和交流电弧放电两种。
电弧放电的产生条件包括: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在两个电极或导体之间,电压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击穿空气或其他介质。自由电子的产生:电极之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被电离形成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撞击其他分子使其也电离,形成更多的自由电子,最终形成连续通道,即电弧。
电弧放电的过程可以简述为:(1)电离过程:在电极之间的空气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撞击空气分子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2)持续导电:当自由电子的密度足够高时,它们能够形成连续通道,维持导电状态,产生强烈的光辉和高温。
电弧放电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1)焊接和切割: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可以用来熔化金属,实现焊接和切割。(2)光谱分析:电弧放电可以激发元素发出光谱,用于分析化学成分。(3)强光光源:在照明和摄影中作为强光光源。
电弧放电的特点包括:(1)高温:电弧放电可以产生几千度甚至数万度的高温。(2)高亮度:电弧放电发出强烈的光辉。(3)强化学反应性:电弧放电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性,可以用于一些化学反应过程。
图1. 电弧的形成
2. 物理建模
在电弧计算过程中,为减少计算复杂度,通常根据求解域的对称性将三维模型简化为二维轴对称模型,如图2所示。仿真过程需设置电弧材料的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和动力粘度,为保证结果准确性,以上材料参数均从相关论文资料及现有实验数据中获取,如图3所示。
图2. 几何理模型
图3. 材料参数
3. 物理场边界体条件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电弧放电过程的数学模型,电弧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仿真过程中做了如下假设:(1)假设电弧运行过程始终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2)电弧稳定放电,忽略起弧过程;(3)电弧鞘层对电弧运动过程的热场和流场影响较小,因此忽略电弧鞘层影响。
温度场边界条件:电极和外部边界设置温度条件,阴极电极设置热通量边界。
流体场边界条件:顶部边界设置入口边界,速度大小30m/s,底部设置出口边界,出口压力1atm。
电场边界条件:阳极电极设置法向电流密度激励,底部边界进行接地。
磁场边界条件:在边界处的矢量磁位的各个方向分量都设置为零。
图4. 物理场边界条件
根据有限元法的求解原理,剖分越精细,求解越准确,数值计算前通过网格划分对模型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三角形非结构网格对模型进行划分,并对电极附近物理场变化剧烈的区域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具体网格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计算网
4. 结果展示
电弧仿真模型采用稳态全耦合求解器进行求解,通过计算得到电弧温度场、流体场、电磁场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6. 温度和等温面分布
图7. 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
图8. 电势分布
图9. 电场分布
图10. 磁场分布
供稿:电子F430
编辑:小苏
审核:赵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