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重磅盘点·2024年上半年度14家碳纤维相关上市企业营收及净利润大盘点

2月前浏览1578

碳纤维生产技术小编为大家整理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吉林化纤、吉林碳谷、恒神股份、上海石化、蒙泰高新、精工科技、开泰石化、东华能源、宏发新材、华阳股份、和顺科技等碳纤维相关上市企业的2024年上半度度营收及净利润情况(企业顺序不分先后)。

1、光威复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5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6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2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5.23%。

报告期内,包括拓展纤维和内蒙古光威在内的碳纤维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6.8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1.16%,其中,装备用碳纤维业务整体保持稳定,传统定型产品为期两年半的供货合同截止报告期末履行完毕,累计合同执行率 97.00%,工业用高性能碳纤维业务受行业供需失衡、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影响,实现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能源新材料板块风电碳梁业务随着新开发客户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和上游原材料市场格局变化,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销售收入 2.4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24%。通用新材料板块预浸料业务受部分应用项目延迟以及渔具和体育休闲领域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1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9.16%。复材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0.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4.53%。精密机械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0.3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0.10%。光晟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520.5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5%。

2、中复神鹰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32亿元,同比减少3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97万元,同比减少88.7%。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0.65%, 主要系本期受碳纤维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市场竞争加剧,虽本期销量同比增加,但产品销售价格下调,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8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109.33%,主要系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盈利空间压缩。

中复神鹰作为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推动国内碳纤维的产业化发展,长期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创新研究,实现了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主要产品型号包括 SYT45、 SYT49S、 SYT55S、 SYT65、 SYT70、 SYM35X、SYM40J、 SYM40X、 SYM46J、 SYM50J, 2024 年上半年成功开发了 SYM46X、 SYM55J、 SYM60J 产品,产品规格覆盖 1-48K 的大小丝束, 形成了高强标模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全系列的碳纤维品种,实现了聚丙烯腈碳纤维可商品化产品的全覆盖。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交通运输、体育休闲、风电叶片、建筑加固等领域,并积极开发产品在电子 3C、 新能源汽车、 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拓展应用,极大满足了国内各碳纤维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

详情请查看:中复神鹰上半年净利润2497万元,同比下降88.7%

3、中简科技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91亿元,同比减少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5亿元,同比减少49.95%。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用户及市场开拓力度,取得了新的进展。ZM40X 完成工程化制备后,在航空、航天领域形成销售,ZM40J、 ZT8E 及织物等产品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并形成销售。

报告期末,客户需求已稳步回升,以 ZT9H 为代表的新一代碳纤维产品和 ZT7H 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继续供应客户亟需,公司根据不同用户需求,丰富高性能碳纤维的产品谱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 ZT9H 碳纤维目前已通过某重大应用领域的考核验证和评审,满足了重点客户批产供货需要,打通了进一步扩量的路径,巩固了公司在国内宇航级碳纤维领域的先发优势,增强了客户粘性优势,为提升我国重点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近两个月以来,公司产品交付数量明显增加,展现出显著复苏的势头。公司正在按工作节点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坚决打赢全年交付任务攻坚战、决胜战。

详情请查看:中简科技:上半年度净利润约1.05亿元,同比下降49.95%

4、吉林化纤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7.98万元,同比减少1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451.61万元,同比增长8.71%。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粘胶长丝、碳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粘胶短纤受托加工。近年来粘胶长丝行业不断洗牌,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粘胶长丝国内产能合计约 21 万吨/年左右,占据了全球产能的绝大部分。除了头部几家,其他化纤企业已陆续退出了市场,未来行业也难有新进入者,龙头企业市场控制力将进一步增强;碳纤维产品当下受供需格局影响,市场价格下降,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压力,但长期来看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尤其民用大丝束碳纤维赛道高景气度,以风、光为主的电力新能源的增长拉动了民用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市场规模巨大。随着碳纤维产业的逐步成熟和终端应用技术的顺利推进,生产成本也得以下降,大丝束碳纤维在未来仍然能够打开更多的工业使用场景。

5、吉林碳谷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3亿元,同比下降37.38%;归母净利润6803.76万元,同比下降74.62%;扣非净利润4248.17万元,同比下降83.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亿元,上年同期为-1.27亿元。

公司生产工艺推进先进的湿法二步法、干喷湿法双路线,其技术、技能、管理和规模化在国内碳纤维原丝领域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秉承着大丝束领域推进“高品质”、“通用化”、小丝束领域推进“高性能”、“专业化”的原则,实现在碳纤维原丝领域全牌号及全规格的发展方向。

公司年产 15 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超 80%建设,随着项目的逐步投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凸显公司规模化优势;年产 3 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一期项目,于 2024 7 月生产线投产试运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逐步在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进步,达到并突破 T800、1000 级高性能关键指标;年产 6000 吨碳纤维助剂项目为碳纤维原丝油剂的研发及生产, 目的是为实现碳纤维原丝油剂国产化,降低公司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提高公司产品在碳纤维产业上的重要地位。

6、恒神股份

恒神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041.56 万元,较上年同期 43,879.05 万元增长 7.21%,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销售结构调整, 部分产品销量增加,导致营收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865.83 万元,较上年同期 1,439.74 万元减少 299.05%,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市场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公司部分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导致毛利额较上年同期下滑,同比减少 4,353.65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及其他、预浸料收入占比分别为 66.37%、 33.63%;上年同期分别为 59.27%、0.73%。未发生较大变动。

7、上海石化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 本集团紧紧围绕打赢安全生产、扭亏为盈、高质量发展“三大战役”,抓实安全环保、经营优化、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总体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止,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 434.90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 13.99 亿元,降幅为 3.12%;税前盈利为人民币 0.12 亿元(去年同期税前亏损为人民币11.90 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 12.02 亿元;除税及非控股股东权益后盈利为人民币 0.03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 9.67 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 9.70 亿元。

8、蒙泰高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370.9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3.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737.2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6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80.98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96.75%。

公司是专业从事聚丙烯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化学纤维,是以等规聚丙烯为原料纺制而成的合成纤维,其商品名是丙纶。公司主要产品为丙纶长丝。长丝是指化学纤维加工得到的不经过切断工序的连续丝条,长度一般以千米计。公司生产的丙纶长丝按其性能不同可将其分为常规纤维和差别化纤维。

主要影响因素为:1、由于受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聚丙烯纤维行业整体需求仍较弱,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盈利同比出现下滑;2、折旧摊销以及控股子公司上海纳塔正在积极推进碳纤维项目的实施,产生员工薪酬等运营费用大幅增加;3、银行定期存款产品减少利息收入减少,以及银行贷款的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引起财务费用增加。

广东纳塔、甘肃纳塔拟分别与元峻机械设备(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峻浙江”)和 OnejoonPolandSp.zo.o(以下简称“元峻波兰”)签订《合同》,向上述两个供应商分别采购一套用于碳纤维生产的热工设备的相关部件。

9、精工科技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 96,187.25 万元(不含税),比去年同期增长 17.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817.89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09%。

碳纤维装备产业方面:报告期内,继续围绕“立足双碳、科技引领”的战略定位,在前期初步构建完成原丝装备、碳化装备、复材装备“三位一体”碳纤维产业布局的同时,按照“装备+材料”的双轮驱动战略定位,纵向做深、横向做宽,在材料、复材端领域加速布局,设立了一院四所 N 室技术平台运行架构,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一是在原丝装备领域,与东华能源签署了 2 条纺丝线,同时为加快原丝装备的研发及市场化进程,公司启动并完成了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收购事项。二是在碳化装备领域,在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通过集成式产品特色和一站式服务,与浙江超探、榆林恒神、甘肃纳塔等新客户签署了订单,碳纤维生产线核心装备再度出口韩国。三是在复材装备领域,成立了碳材装备事业部,重点推出了原丝/碳丝收丝机、移栽臂机械手、单工位/多工位复材缠绕装备等产品,签订了美国屹创储能电池气瓶的缠绕机项目。另外,启动了碳材应用事业部的筹备,为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在船舶等复材下游应用领域端与客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进军复材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10、开泰石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碳纤维原丝产品开发工作,公司干法聚丙烯腈基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新产线能满足 3K-12K 的原丝生产,产能达到每年 1000-3000 吨;技术改造结束后,实现了降本增效,单位成本大幅下降;对于前期生产存在的问题,已经查明原因,并在逐步改进优化中;开始筹建“干法碳纤维及差异化系列产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山东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合作。

公司主要从事丙烯酸、丙烯酸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白油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

11、东华能源

2024年中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43.74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增加1.61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13%。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2405.55万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27.90%。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4.69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8.04亿元。

2024 年上半年,全球液化石油气( LPG)市场经历了复杂的动态变化。在供应端,主要生产国如美国和中东地区的生产维持稳定,但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生产设施维护的影响,供应增速有所放缓。在需求端,主要受冬季取暖需求和工业用气增加的推动,增长显著。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消费国的需求增长,加剧了市场的紧张局面。此外,欧洲市场因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紧张,进口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市场的波动。价格方面,由于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 LPG 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价格均出现了上涨趋势。

丙烯(PP)在上半年产能投放速度不及预期,叠加部分装置集中检修,供应端压力可控;需求端, PP 出口订单延续向好态势,但国内传统主力下游领域及终端加工利润萎缩,对原料需求增长有限。成本端,原料价格高位制约丙烷脱氢(PDH)产业利润。聚丙烯价格在上半年表现为震荡上行,但基本面整体偏弱抑制了上行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优势,在 PDH 行业价差低位震荡甚至出现负差的背景下,现金流稳健并保持盈利

公司积极谋划战略转型,规划以碳纤维为核心,以聚烯烃为基础材料,发展 21 世纪碳基新材料;以原油一步法、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油气双龙头获取基础化学品;以高温气冷堆为动力源,构建零碳产业园,对抗碳税。通过构建开放式实验室,打造以碳纤维为核心的新材料研发平台,吸引全球人才、专家到茂名研发、创业,为国家新兴材料产业的发展、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12、宏发新材

公司系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制造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玻璃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和碳纤维多轴向增强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航空航天、汽车及轨道交通和管道等行业。营业收入本期金额 924,679,364.50 元与上年同期相较减少 3.78%原因为:本期受材料成本影响,销售订单量减少,销售收入减少。

13、华阳股份

2024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21.99亿元,同比下降20.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下降5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15亿元,同比下降59.39%。

公司所属行业为煤炭采掘类。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洗选加工、销售,电力生产、销售,热力生产、销售,太阳能发电业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电池制造,飞轮储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与服务,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以及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设备租赁、施工机械配件等。公司主要产品分为煤炭产品、电力、热力等三大类。其中:煤炭产品主要是优质无烟煤,可用于电力、化肥、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电力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热力主要用于工业加热和城市居民供暧等。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公司控股子公司山西华阳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股 40%) 是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的实施主体。营业范围包括: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开发等。项目选址大同市云冈经济开发区清洁能源产业园,于 2024 年 5 月 27 日进场施工。目前,项目主生产系统共 4 个单元设备基础完成,其中碳化、纺丝单元主体结构屋面基本封闭,聚合、回收单元设备安装结构完成。公辅系统共 13 个项,所有设备基础、主体结构基本封顶。办公配套工程共 2 项正在进行施工。项目手续办理共 33 项,已办结 13 项,正在办理 8 项,其他手续正在完善中。

14、和顺科技

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2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564.9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961.11万元。

公司生产的 BOPET 聚酯薄膜产品结构以有色光电基膜为主,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为辅。有色光电基膜可作为下游的功能基材,最终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制程;其他功能膜主要为窗膜、阻燃膜及太阳能背板用膜,可应用于汽车、光伏等领域;透明膜可应用于电子、电工电气及包装装饰等多个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的投产工作,并于 2024 年上半年实现募投项目的结项与投产。此外,碳纤维项目亦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公司已竞拍取得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来源:各大企业2024年半年度报告,碳纤维生产技术编辑整理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通用航空航天船舶冶金材料控制管道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15
最近编辑:2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6粉丝 34文章 37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热点关注·CAGR 高达 45.25%!复合材料电池壳引燃电动汽车发展“新引擎”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池壳,其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续航里程以及整车的性能。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电池壳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未来电池壳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来源:荣格复材技术 Part 1复合材料电池壳最新数据根据 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 年全球电动汽车复合材料电池壳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154.24 百万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2,058.84 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45.25%(2024 - 2030)。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该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 年市场规模为 57.67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37.39%。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预计 2030 年中国市场将达到 968.64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47.05%。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吸引了全球众多厂商的关注,使其成为了全球复合材料电池壳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片状模塑料电池壳是目前电动汽车复合材料电池壳的主流。2023 年该细分市场规模为 77.73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50.40%。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1,019.02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49.49%。片状模塑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壳的各种要求,因此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乘用车是目前电动汽车复合材料电池壳的主要应用市场。2023 年该细分市场规模为 127.58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82.72%。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1,745.81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84.80%。随着乘用车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复合材料电池壳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Part 2主要厂商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 SGL Carbon、Teijin Automotive Technologies、Hanwha Advanced Materials、STS Group、中科天星科技、Kautex、海源复合材料和 TRB Lightweight Structures 等。2023 年前五大厂商份额占比达到了 73.44%,这表明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几家大型厂商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各厂商将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新的厂商也可能会进入市场,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Part 3电池壳体的保护作用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无论是面对高温、涉水乃至撞击,保护电池的安全都不可忽视。要保护电池的安全,电池的外壳是重中之重。国内地区部分生产企业创新的电池壳体成了保障安全的一大利器!由于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电动汽车研究工作者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动车的电池,并且寻找理想的材料来保护电池。电池壳体是电动车的必要组成部分,容纳高压电池、电子元件、传感器和连接器,帮助保护车辆的整体结构和安全,使关键部件免受潜在的外力冲击、受热和渗水的影响。纯电动车的电池壳体都比较大,一般长有两米左右,宽一米四左右。这么大的产品要保证防水气密性在技术上是非常有挑战的。一方面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国内有的公司采用可以防漏的各种技术,另一方面每一个电池盒产品下线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气密性检测。同时,电池外壳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电池模块。它们是驱动系统和结构元件之间的接口,因此是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为了确保有效的保护,它必须足够稳定,以在发生事故时保护电池模块不受损坏。内置的冷却系统还可以防止电池模块过热。最后,尽管受到环境影响,电池外壳必须具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才能保护电池可以正常使用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电动汽车充电过程时间较短,电流强度大,使用频率高,所以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同时还要求电池外壳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耐老化性能,并且在燃烧时具有无卤阻燃和低烟密度。Part 3复合材料在电池壳领域的应用优势一般认为纯电动汽车重量降低10%,续航里程便可增加约6%。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约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4左右,有数据显示,在传统汽车基础上设计的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质量会增加15%以上,所以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需要的课题。在动力电池系统中,电池壳占系统总重量约 20-30%,是主要结构件,显著影响其电耗、动力性、制动性能、被动安全性、一次充电续航里程等,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的轻量化显得更为重要。相较于金属组件,大面积复合材料外壳既能够缩短循环时间,还有助于减轻车辆重量,从而可以使电动汽车(EVs)的续航里程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与优势减轻重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其密度远低于传统金属材料,如铝、钢等。如果电池外壳由 100% 的复合材料而不是铝制成,则车体重量最多可减轻 40%。隔热性:复合材料除了材质较轻的特质外,还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特性,在防止传热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避免了对单独隔热系统的需求,这进一步减轻了车体重量,有助于精简供应链和价值链。而对于金属电池封装外壳,需要在材料周围加装隔热保温系统,以保持电池的工作温度。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相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复合材料具有固有的阻尼特性,其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较小。这不仅对于电池封装外壳,对于其它车辆部件而言也是如此,意味着在驾驶体验方面,使用复合材料的车辆可能更加豪华舒适。安全性: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特性超过了铝或钢,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碰撞安全性。从更大的车身来看,复合材料电池外壳可以设计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保护电池,还可以保护车辆中的乘客。这种结合将需要电池封装外壳供应商和底盘设计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但对于提高车辆安全性而言,的确是切实可行的。除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其他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状模塑料(SMC)等也在电池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对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片状模塑料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可设计性,能够满足复杂形状电池壳的制造要求,并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绝缘性能。Part 4近年推出的复合材料电池解决方案帝人集团旗下大陆结构塑料公司(CSP)推出了几种新的先进复合材料配方,这些配方在可燃性、热失控和 VOC 排放方面满足最严格的电动汽车电池外壳性能标准,同时提供片状模塑料(SMC)的设计灵活性。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包括低 VOC 配方、ATH 填充系统、膨胀系统和酚醛系统。2021 年 5 月,碳纤维制造商东丽工业宣布开发出一种高导热技术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散热性能提升至金属的散热性能。将此技术应用于 CFRP 可通过材料内部的热传导路径有效地从其来源散发热量。这有助于抑制移动应用中的电池退化,同时提高电子设备应用中的性能。弗劳恩霍夫 LBF开发出一种用于电池电动汽车的低成本轻质电池壳,与铝电池壳相比,可减轻 40% 的质量。虽然该部件使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但其成本却较低,这是因为使用了一种特别开发的高效生产工艺,同时采用了应力等效结构设计。该团队利用他们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采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以及结合了高效发泡注射成型与 CFRTP 的创新工艺,生产出一种采用三维夹层设计的轻量化电池壳。赢创工业集团领导一个合作伙伴联盟,使用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片状模塑料(SMC)为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开发了一个更轻、更经济的高压电池外壳概念。该整体电池系统概念旨在为汽车行业提供一个更安全、更节能的金属或价格更高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替代品。巴斯夫和一级供应商 L&L Products为福特 2022 F - 150 Lightning 开发了电池保护解决方案。该团队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减小了电池系统中的横梁尺寸。横梁是设计用于承受高负载的结构部分,可确保电池和乘员在车辆中的安全。CCS 将纤维增强拉挤复合材料载体与高度工程化的密封剂和粘合剂组合成平面轮廓。这个过程产生了用连续纤维和垫子加固的直线或弯曲的复合型材。Part 6复合材料在电池壳领域的展望复合材料在电池壳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片状模塑料电池壳作为主流产品,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乘用车市场则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全球主要厂商在市场中竞争激烈,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尤其在中国市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电池壳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电池壳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迎来强劲增长。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1400万辆,占比达18%,相比2022年的14%有了显著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复合材料电池壳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性能提升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电池壳更高的性能要求,如更高的强度、更好的隔热性、更低的噪音和振动等,未来将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复合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例如,通过改进复合材料的配方、优化纤维增强结构、开发新型的成型工艺等,来提高复合材料电池壳的性能和质量。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复合材料电池壳可能还会集成更多的智能功能,如传感器、监测系统等,以实现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复合材料电池壳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复合材料电池壳也将逐渐得到应用。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为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提供高性能的电池壳解决方案。行业竞争促使产业升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厂商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新的厂商也可能会进入市场,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竞争过程中,一些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厂商可能会被淘汰,而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厂商将不断发展壮大,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来源:荣格复材技术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