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简单介绍从机械设计角度认识螺栓连接。
这篇谈一下,从有限元分析角度看螺栓连接,同时介绍Workbench中和螺栓相关的一些操作介绍。
这篇文章写的时间比较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内容比较碎。
1 几何模型
螺栓在结构中起到连接紧固作用,有时提供的几何模型有螺栓,有时没有螺栓,要不要详细螺栓、螺母建模,真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看一下,周炬《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静力学) 》表5-3.8螺栓连接分析汇总表。
1.1 无螺栓
如果不看周老师的书,我是完全不知道,无螺栓接触还分为两种类型...
1.1.1 直接绑定
最简单粗暴,使用频率超级高的处理方法,没啥介绍的,两个工件默认绑定接触,计算精度最低。
优点:① 建模最简单;
② 线性分析,求解代价小,计算速度快。
缺点:① 不能施加螺栓预紧力;
② 不能提取支反力。
1.1.2 映射垫圈环面
这个方法其实和直接绑定法差异不大,但可以提取支反力,这个功能在对结够进行强度校核,还是用的上的。
优点:① 建模相对简单;
② 可以提取支反力;
③ 线性分析,计算代价小,求解速度快。
缺点:① 不能施加预紧力;
② 对几何模型需要进行前处理。
这里补充一些周炬对Pressure Cone设置解读。
注意:30°压力圆锥投影面为Pressure Cone,表示以螺栓头部为起点,与轴线呈30°夹角圆锥区域,将最大圆投影到相应连接工件上,可知约等于垫圈直径。螺栓连接与螺钉连接如图5-3-38所示。
补充:建立映射面的方法
图 space claim中建议映射面
1.2 简化梁
1.2.1 梁单元(几何建模梁)
优缺点同1.2.1,不赘述。
注意:建立几何梁单元方法分为两种:
① 在space claim中新建梁单元;
② 基于螺栓实体抽取梁单元;
③ 抽取梁单元之前,首先对螺栓进行切割,只保留螺栓与连接件接触长度。
1.2.2 梁单元(Connection Beam)
这个功能,我在分析中没使用过,通过螺栓映射面建立接触。
优点:① 比较容易建立(官网这样写的,但我感觉比较麻烦);
② 可以使用摩擦接触;
③ 可以提取支反力;
④ 不需要建立螺栓、螺母实体;
⑤ 可以施加螺栓预紧力。
周炬老师在书中提到需要插入Command可以施加预紧力,笔记本安装ANSYS 2022 R1版本,在Workbench界面中是直接可以插入螺栓预紧力的。
缺点:① 大量连接螺栓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掌握批量处理方法后,并不是很麻烦);
② 不能在螺栓头部、螺母、垫片之间建立复杂的摩擦接触关系。
注意:使用Connection Beam,需要在上下连接件建立映射面。
1.3 简化圆柱
1.3.1 螺栓与螺母直接绑定
保留螺栓、螺母实体模型,可以施加预紧力,相比梁单元,保留圆柱实体模型,操作还是很方便的。
优点:① 可以看到螺栓、螺母之间接触相互作用;
② 几何模型获得比较简单。
缺点:① 相比前两种方法,该方法增加网格数量;
② 需要慎重考虑预紧位置。
1.3.2 螺栓与螺母考虑螺纹接触
这部分不展开写,在第4部分讲解Bolt Thread有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接触区域网格划分:
① 螺纹接触区域网格尺寸<1/4螺距;
② 螺栓与螺母接触区网格节点对应。
1.3.3 螺栓与螺母保留精准模型
保留真实螺纹接触,我在工作中并没有实操过,以我目前的工程经验,说明一下为何不建立螺纹模型原因:
① 螺纹处应力应变状态不是关心重点,因此我不建立精准螺纹模型;
② 建立精准螺纹模型涉及复杂接触条件,同时对网格质量要求高,过于繁琐麻烦,因此我不建议精准螺纹模型。
记得上学时,有人说,一个螺栓“研究透了”,完全可以写个博士毕业论文。当时不以为意,同时常听到一种声音,工程只关注应用就行了,何必研究那些复杂的理论原理呢?
窄而精的研究方向,或是宽而广的工程应用,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同,根本无法进行比较!
我呢,一个打工人,在考虑螺栓连接分析时,是不会建立精准螺纹模型的。
2 螺栓连接中接触设置
关于Workbench中如何设置螺栓接触,已经有很多文章写过,以下内容是基于学习和工程应用的一点点心得,可能比较主要,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先谈几个常见问题吧!
问题1:默认的接触,计算没报错,而且蹭的一下就算出来结果了,所以默认接触才是yyds?
×!
Workbench很友好,错误的设置,也能算出个结果来,结果能不能用?这是个问题!
所以,要好好处理一下接触关系!
问题2:上百个零件,几百个接触,该如何处理?
接触设置未来会展开写,这里仅对螺栓接触中涉及到的接触问题进行简单说明。
① 对于接触设置,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删除默认接触对,重新设置接触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② 检查重新生成的接触关系;
③ 为便于接触设置统一管理,螺栓头部与连接面接触设置为一组;螺母与连接面接触设置为一组;螺母与螺栓接触设置为一组,连接上下面设置为一组;
④ 螺栓与螺母接触设置为绑定接触(螺纹非详细建模)。
螺栓头部与连接面、螺母与连接面接触可设置为摩擦接触,摩擦系数建议小于0.2(我一般会设置为0.1-0.2),这是因为摩擦系数大于0.2后,引入非对称矩阵,导致收敛问题。
为了提高收敛性,可以调整刚度系数(Stiffness Factor),刚度越软,收敛性越好,但可能会导致穿透问题,可以通过设置Treatment选择Adjust to Touch。
对于设置摩擦接触,建议谨慎一些,其实可以比较看看,螺栓与螺母接触设置为绑定接触和摩擦接触,差异并不是很大,而且收敛容易,操作简单,工程应用多是采用绑定接触的。
补充一点,螺栓光杆与螺孔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大小和螺栓尺寸有关),经常会自动捕捉为接触,但实际上二者是没有接触关系的,注意检查,如果捕捉设置为接触,一定要删除这个接触!
问题3:如何确定自己计算的结果合理?
对于继承性系统结构,可能有测试数据,进行校验对比,然而结构有限元分析工程师的工作,更多是对新结构系统进行分析,没有测试数据,接触设置调整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么,结构有限元工程师根据“工程经验”,或是根据“学术论文”,拿出分析结果,心中总是会惴惴不安。
建议,根据理论计算进行校验(这多是吃力不讨好的“隐藏”工作,是否进行校验自己决定哈!)
快《机械设计手册》连接与紧固那册、《理论力学》翻出来看看!
问题4:建立局部坐标系注意事项?
① 对螺栓施加预紧力时,一定要建立局部坐标系;
② 新建笛卡尔坐标系,Z轴方向沿着螺栓长度方向;
③ 建立坐标系XY平面,不要正好处在预紧面上,建议沿着Z轴偏移微小距离。
在接触设置中,通过几何图形校正(Geometric Modification)选项使您能够建模螺栓螺纹。2D对称模型,仅支持edge-to-edge范围类型,3D模型,仅支持face-to-face 范围类型。
注意:使用bolt thread,需要对接触区域网格进行细化。
① Contact Geometry Correction不适用于bonded接触;
② 接触设置时,Detection Method建议不使用Nodal-Normal To Target 和 On Gauss Point。
③ 实体模型(螺栓和螺母体)的直径应基于主直径(d)。
4.1 orientation
(1) Program Controlled(默认)
接触面与目标面只有在圆柱形接触条件下才完全定义是由应用程序检测到的,否则,需要手动规范。
(2)Revolute Axis(旋转轴)
定义了用于生成螺栓定向的轴的坐标系。它们与螺栓螺纹的起止点不对应。
需要定义:Starting Point和Ending Point。
4.2 Mean Pitch Diameter
定义了螺纹螺栓的平均直径。
4.3 Pitch Distance
定义了螺纹间距的长度。
4.4 Thread Angle
定义了螺纹的倾斜角度。
4.5 Thread Type
定义了螺栓上的线程数。分为:Single-Thread、Double-Thread和 Triple-Thread。
4.6 Handedness
可以将螺栓定义为右旋(Right-Handed)或者左旋(Left-Handed)螺纹。
5 小结
这篇文章7月份就琢磨动手写,然而第三季度工作过于繁忙,立下的Flag一拖再拖,能想到的东西差不多都写了。就这样吧!
如果有不清晰的地方,可以后台留言,如果有没写清楚的地方,可能写个补充篇,再进行说明。
这文章,写了将近四千字,也还算满意。
紧固件工程师,是个高薪职业,我不可能两篇文章就写清楚,本文只是抛出个转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