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分析丨接触(一)

2月前浏览2525
 接触设置特别重要,这篇文章没任何原创,只能学习过程中记录。
首先从ANSYS Workbench软件操作角度了解接触设置。

目录

1 认识接触

1.1 接触状态

1.2 接触问题分类

1.2.1按接触物体特性

1.2.2 按接触面几何特性

1.2.3 按接触的力学行为

1 认识接触

状态非线性主要反映为接触。接触状态表现为两个相互分离的表面发生触碰时相切。

1.1 接触状态

(1)几何接触类型分为:远离、接近、粘接和滑动。
(2)数值接触类型分为:穿透和间隙。
几何状态来看,相互接触的两个几何零件是不能相互穿透的
但在有限元分析时,两个零件接触时可以存着轻微穿透现象,使计算更容易收敛,因此在数值接触时可以穿透
注意数值接触针对的是完成划分网格后的模型而不是原几何模型实体
1.2 接触问题分类
1.2.1 按接触物体特性
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刚-柔接触柔-柔接触
注意:① 接触时接触面不能穿透到目标面目标面则可以穿透到接触面之中;
② 接触面和目标面设置关系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
如何设置接触面和目标面?
① 对于刚-柔接触分析,刚体设置为目标面(Target surface),柔性体定义为接触面(Contact surface)。
② 对于柔-柔接触是更加普遍的接触问题,接触面与目标面设置原则:
a. 凸面对凹面/平面,凸面为Contact Surface;
b.精细网格对粗糙网格,精细网格为Contact Surface;
c.高阶单元对低阶单元接触,高阶单位为Contact Surface;
d.一个面大于另外一个面,小面定义为Contact Surface。
注意:当难以区接触面和目标面时,或者涉及自相交问题(Self-Interaction)可以使用对称(Symmetric)行为属性(Behavior)。
1.2.2 按接触面几何特性
在Workbench中,根据接触面的几何类型分为:
①Face-Face Contact(面-面接触)
面-面接触一般发生在Surface Body(表面体)和(或)Solid Body(实体)表面之间。
②Face-Edge Contact(面-边接触)
③Edge-Edge Contact(边-边接触)
发生在Surface Body(表面体)和(或)solid body(实体)表面和边之间。
1.2.3 按接触的力学行为
Workbench根据接触法向和切向力学行为分为Bonded(绑定)、Frictionless(无摩擦)、Frictional(摩擦)、No Separation(不分离)和Rough(粗糙)5种类型。
表 接触类型及法向、切向行为
接触类型
法向
切向
图示
绑定Bonded
绑定、不分离
不滑移
   
 
 不分离
No Separation
不分离
无摩擦小滑移
 
   

   
无摩擦
Frictionless
自由分离
可滑移
   
 
粗糙
Rough
可分离
不滑移
 
   

   
摩擦
Frictional
自由分离
带摩擦滑移
   
线性接触绑定和不分离,在求解过程中迭代一次;
非线性接触无摩擦、粗糙和摩擦,在求解过程中多次迭代不容易收敛,是接触问题的难点。
注意
① 绑定 Bonded:
a. 绑定接触是两个表面互相结合:不会互相渗透(法向×),不会彼此分离(切向×),也不会相互滑过;
b. 绑定可以是一种足够大的约束,足够抵抗任何可能导致他们相对运动的力;
c. 这种接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软件默认接触类型就是绑定,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焊接、螺栓连接、胶粘接都可以处理为绑定接触。
② 无摩擦 Frictionless
a. 不提供任何切向力:即可以毫无阻力的相互滑动;
b. ※ 提供可以防止穿透的法向力,但不提供可以防止表面分离的超出的主体力
c. 这种接触实际是不存在的,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润滑良好的表面、磁悬浮等。
③ 摩擦 Frictional
a. 绑定和无摩擦是理想的、实际不存在的接触状态,而摩擦是实际存在的;
b. 法向力类似于无摩擦接触,即可以抵抗物体穿透但不抵抗物体彼此分离;
c. 切向上提供“有限的”滑动阻力
④ 不分离No Separation
允许切向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无法分离。也可以理解为允许有微小窜动量,使用频率还是非常高的。
⑤ 粗糙 Rough
粗糙接触我没有使用过。

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ACTWorkbench非线性UG焊接螺栓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06
最近编辑:2月前
Shmily89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粉丝 34文章 6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有限元分析丨接触(三)

接触设置特别重要,这篇文章没任何原创,只能学习过程中记录,以及对帮助文档内容的片面理解。PS:文章中核心内容来自ANSYS Workbench帮助文档,翻译水平有限,语句可能有许多不通顺地方,请见谅。继续从ANSYS Workbench软件操作角度理解接触设置。目录3.2 裁剪设置3.3 小滑移3.4 探测方法3.5 穿透容差和弹性滑移容差3.6 法向刚度 3.7 稳定性因子阻尼3.8 弹球区域3.2 裁剪设置 Trim Contact即裁剪设置,用于自动减少接触对数量,提高求解速度。可供选择包括:(1)Program Controlled:仅对自动探测接触可用;(2)On:一般情况选择为On;(3)Off:当存在手工创建的接触区域时,设置为Off。Trim Tolerance即裁剪容差。注意:① 有大挠度滑动必须设置为Off,否则在原始接触边缘外出现穿透现象。② 如果设置为On,一定要定义合理的Trim Tolerance,以保证足够的接触区域。如上图所示,Trim Tolerance设置为10mm,Target Face Element和Target Face Element尺寸为5mm。棕色 区域为接触面元素,黑色 区域为目标面元素。目标单元TE2和接触单元CE1有重叠(粉色 区域),因此目标单元TE2包含在分析中;而目标单元TE4和接触单元CE3没有重叠,因此目标单元TE4不包含在分析中。这种处理方式将减少分析中的元素数量,提高求解速度。帮助文档对Trim Tolerance解释这段文字,我读了三四次才理解。在周炬老师静力学那本书中P371的图5-3-10比较容易理解。默认设置为On时,表示程序自动计算存在接触关系方块内的接触对,如果需要计算到圆圈内的接触对,可以Off或者自定义接触容差。3.3 小滑移Small Sliding即小滑移,激活相对较小的滑移选项,滑动距离小于接触对接触单元平均尺寸的20%。接触对在工况条件下如果发生小滑移,打开此选项可以提高求解计算能力,使分析更有效。可供选择包括:(1)Program Controlled:默认设置,自动选择小滑动/有限滑动;(2)On:允许小滑动;(3)Off:禁止小滑动,仅能有限滑动;(4)Adaptive:激活自适应小滑动。注意:在大变形为打开或绑定接触时,程序大多数情况会自动设置为On。3.4 探测方法Detection Method即探测方法,允许指定选择的位置用于接触探测,以获得良好的收敛性。注意:① 适用于三维面对面接触和二维边边接触。② 当模型中存在尖角、突变几何结构时,可能造成收敛困难,合理的Detection Mehtod设置尤为重要。可供选择包括:表 接触探测位置选项的说明选项说明Program Controlled默认值,纯罚函数和增广拉格朗日算法采用On Gauss Point,MPC和法向拉格朗日算法采用Nodal-Normal to TargetOn Gauss Point积分点探测Nodal-Normal From Contact探测位置在节点。接触的法向垂直于接触面Nodal-Normal to Target探测位置在节点。接触的法向垂直于目标面Nodal-Projected Normal From Contact① 探测位置在接触节点,接触面和目标面的重叠区域;② 法向拉格朗日算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接触压力,且在接触边缘的接触压力和应变分布更加平滑;③ 对Frictional 接触求解时可以很好地满足力矩平衡;但是不能与MPC接触匹配.(1)纯罚函数和增广拉格朗日法默认基于高斯积分点的探测(On Gauss Points),一般较节点的探测更准确;(2)拉格朗日和MPC法默认基于节点的探测(On Nodes-Normal from Contact和On Nodes-Normal to Target),较高斯积分点的探测点要少。注意:?!是不是没看明白!?与其设置不明白,还不如使用默认设置。3.5 穿透容差和弹性滑移容差Penetration Tolerance即穿透容差,选项用于设置接触的法向穿透容差。Elastic Slip Tolerance即弹性滑移容差,接触切向滑移容差选项。可供选择包括:(1)Program Controlled:默认设置,系统自动计算容差值;(2)Value:直接手动输入容差值,数值为非零正整数;(3)Factor:直接手动输入穿透公差,数值为0-1之间的数值。定义公差是为了改善收敛性。注意:① 其中穿透容差定义接触面法向,默认为0.1×接触单元下面实体单元的深度,如果定义太小,会大大浪费计算时间,难以收敛,应用于纯罚函数和增广拉格朗日法;② 弹性滑移容差定义接触面切向,默认为0.01×单元长度,不用于Frictionless和No Separation接触类型。3.6 法向刚度 Normal Stiffness即法向接触刚度,是影响接触精度和收敛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触点和目标表面之间的穿透量,在0.01~10之间。以弯曲变形为主,可以使用较小的值(0.1),较小的值更容易收敛,但穿透性更强,甚至可以为一个负值。 Normal Stiffness同前文提过的Kn法向刚度,只用于纯罚函数和增广拉格朗日算法。可以使用Value和Factor两种方式设置。可供选项包括:(1)Program Controlled:系统默认设置,求解器确定适当的法向刚度值;(2)Factor:法向刚度因子,数值范围0.01-1.0;注意:① 对于大块变形(bulk deformation)使用默认的1.0是合适的;② 如果弯曲变形占主导地位,则使用较小的值(0.1)。③ 较小的值提供更容易的收敛,但穿透性更强。(3)Value,该数值为正数。注意:对于面对面接触单位为N/m3,对于面对边或边对边接触,其单位是N/m。通过Updata Stiffness 选项自动调整。默认为Each Iteration选项,即表示每步平衡迭代之后自动调整接触刚度;如果采用Each Iteration,Aggressive选项,软件将更积极地判定及调整接触刚度。 引用帮助文档内容:“控制接触面与目标面之间穿透量。“高刚度设置可以降低穿透力,提高精度。但可能会导致收敛困难的接触,可以通过尝试降低刚度改善收敛性。而高穿透力导致收敛困难时,可能需要增加刚度。”!?这话什么意思,这刚度是要来来回 回调一调?!理想情况,足够高的法向刚度使穿透是可接受的小,但足够低的法向刚度,可以提高收敛性。帮助文档中有个对比图,看到没有收敛不断重复的模式。↓降低了刚度,收敛性很好。通过更少的迭代,这种接触分析满足收敛标准。注意:!?是不是又读晕了?!如果对接触算法都不理解,法向刚度定义都不清楚,与其瞎试,还不如一路Program Controlled。3.7 稳定性因子阻尼Stabilization Damping Factor即稳定性阻尼因子选项。这个参数是一种用于收敛的的数值工具(Number Technical),提供一种阻力来阻止接触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防止刚体运动。(1)默认值是0,仅在第一个加载步骤中激活阻尼;求解器使用默认值1.0作为稳定性阻尼因子。(2)非0值,则无论前一子步骤的接触状态如何,阻尼始终被激活;求解器使用(KEYOPT(15) = 3)来施加稳定阻尼。注意:① 此选项只出现在无摩擦、粗糙、摩擦这三种类型接触中出现。Fd=C*(vB-vA)② C值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如果C阻尼值太低,接触阻尼将无效,难以收敛;但C值太高,表示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黏流体。③ 建立的阻尼能量是一种人造能量,并不是真正存在的。④ Estabilization<<Estain。可以在Solution中插入Stabilization Energy,检查其数值是否远远小于Stiffness Energy。3.8 弹球区域Pinball Region即弹球区域。球形域是以接触单元的积分点为圆心定制的一个球形(3D)或圆形(2D)区域,如果目标单元在球形域内,即使接触面与目标面有间隙(Gap),仍认为两者是接触。可供选择包括:(1)Program Controlled:系统默认设置,数值如下表所示;(2)Auto Detection Value:数值大小为总体公差值(Global Contact Settings-Tolerance Value);(3)Radius:直接输入球区域半径。表 默认球区域大小柔-柔接触/大变形关柔-柔接触/大变形开无摩擦/摩擦1倍接触下层单元深度2倍接触下层单元深度绑定/不分离1/4接触下层单元深度1/2接触下层单元深度注意:① 对于线性接触,指定球形域内即认为接触,不管间隙有多大;② 对于非线性接触,是在指定球形域内进行计算判定,以确定是否存在接触。③ 确定球形域的目的:a.设置接触面与目标面的允许间隙量,以区分接触的远近区域,提高计算效率;b.定义初始穿透大的接触。④ 弹球区域选项设置,在结构分析中我用的比较少,在热分析考虑辐射换热时,强烈推荐这个功能!参考文献:1、ANSYS Workbench帮助文档2、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静力学)这个系列怎么这么难写...写了小一万字,怎么还是无法完结…那就继续写,接下来会写。接触(四):摩擦接触(五):接触工具接触(六):小案例。4月份写作目标完成,5月份见啦!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