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光机结构分析丨理解面型(一)

10天前浏览1313
这个系列文,真的是策划已久,申请公众 号最初目的就是写这系列,当时还有一些“宏伟的目标”,然而看的书、读的文献越多越是不敢写。
#光机结构分析,这个主题原计划是翻译Sigfit帮助文档的,真的是在进行只是没有完工。却发现有人早就翻译的利利索索,对于学习者,真的需要翻译文档吗?

图片来源:我的学习笔记

思来想去,还是更新我的学习笔记,可能我的一句总结就会对读者有启发,把书上的、帮助文档里的、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我真的可以做到的。
本系列赞赏功能将开启,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转发,赞赏喝一杯美式就更好了!
本文内容全是我的个人心得,有错误一定及时提醒我!
还有,未经同意,严禁任何形式的抄稿,洗稿!
--- ---分割线--- ---
进行Sigfit学习之前(快去点赞呀),要理解一些光学设计基本概念。首先聊聊面型是怎么回事?
光机结构设计不同于传统结构设计,光机结构更关注镜面,表面面型误差要保持波长的几分之一,位置误差满足光学设计公差要求。位置误差比较容易理解,几微米或者几微弧度,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就可以判断出个大概,而表面面型误差是怎么回事呢?
看书时,读到这句话,对于达到或接近衍射极限的光学系统,其系统光程差的 PV值≤λ/4 或RMS ≤λ/14以内时,即可认为该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与理想系统不存在显著区别。
还有这句话,反射镜的反射波前差是表面变形量的2倍

嗯?这些话都说什么意思?波前差?RV?RMS?

1、从光学设计角度理解面型

图片来源:《光机集成分析》
如上图所示,点源发出光,以球面波形式传出,两个相同相位的表面间隔一个波长。光线沿着波面法向方向的,光线移动的距离,就是光程长(OPL)。光线传播的物理距离为s,经过介质折射率为n,光程长为:
对于理想光学系统,出射光线必须是球,并且沿着波面法向的光线必须汇聚于波面曲率中心。
图 透镜元件引入的波前差(图片来源同上)
实际波面(红线)与其参考球面波面(蓝线)之间光程场的偏差,就是波前误差的一种评价指标,即光程差(OPD)
峰谷值(PV):波面上最大光程差与最小光程差的偏值,PV值作为评价指标作用有限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镜面上出现一个风尘颗粒,PV值蹭的一下变大;
相同PV值可能镜面情况完全不同,甚至可能出现PV值大的镜面比PV值小的镜面成像性能更好。
均方根值(RMS):整个波面表面偏差的影响,作为评价指标,更有意义。
 温度载荷、机械应力作用于镜片时,镜片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光程长变化,也会产生波前差,这是面型分析真正难点(因为我不会)。

2、从机械设计角度理解面型

上文对面型讨论都是针对波面的,波面是虚构出来,是“非真实的物体”
 对于机械结构设计,设计的却是“真实的物体”,如何明白力学载荷、热载荷作用于镜片时产生的结构变形,进而使光学系统产生波前差的。
镜片产生面型变化原因分为两种:
① 自身原因:制造工艺(加工、材料稳定性)、装配水平(粘胶、镀膜)
外部环境:环境稳定性(温度、风载、重力)、外界载荷(惯性、振动)、热弹性效应等。

图片来源《光机系统设计》第2卷

光学系统提供误差分析如图所示。
图片来源:《光机集成分析》
使用Workbench分析出镜片变形量,和光学中的波像差有何关系?
需要使用Sigfit来作为光机分析接口,实现有限元分析结果导出的光学表面误差集成到光学设计软件中,预测光学性能,解释由于复杂环境条件和同时存在多的各种扰动造成的表面误差。
简单来讲把有限元分析得到得到变形结果,扣掉刚体 位移值后,(注意:结构坐标系与镜面坐标系转换),得到各节点变形量数据,求节点峰谷值和均方根值。
读到这里可以看出,使用Sigfit分析面型,是能对外界环境带来的面形影响进行分析,而自身原因的是无法分析的
聊天时,一朋友说他们做个了个多大口径的反射镜,面型可以做到***(可厉害的指标),和我分析结果差了一个数量级(我心好虚),并且说都用**测了,面型真的是***。
完蛋,难道是我分析错了?问题出在哪里?你猜猜看?
图片来源:网络图库

答案:他说的加工面型,我分析的是载荷条件下面型,这风马牛不相及的沟通...

本系列赞赏功能将开启,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转发,赞赏喝一杯美式就更好了!

本文内容全是我的个人心得,有错误一定及时提醒我!
还有,未经同意,严禁任何形式的搬运,洗稿!
参考文献:
1 光机集成分析》
2 《光机系统设计》第2卷


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Workbench振动光学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06
最近编辑:10天前
Shmily89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粉丝 3文章 6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有限元分析丨网格质量和壳单元简化对计算结果影响有多大?

1 前言结构有限元分析初学者,对前处理工作会存在一点“误区”,网格单元质量要达到0.8以上,厚度方向保证至少三层以上网格,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ANSYS Meshing,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前处理,结果一看!嚯!好家伙,网格单元节点数量飞到百万级别以上!于是,又去学习HM,继续努力划出“高质量很漂亮”的网格。高校学生、科研工作者,这种解决思路没问题。但对于工程师,这方法并不一定不适用。图 来自网络企业中留给仿真分析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少到难以置信),想太多的代价就是啥也搞不出来...又会产生新的疑问,那么就舍弃网格划分,默认网格直接开算!这又有些太大胆了...图 来自网络培训老师讲网格划分到什么程度,是需要经验积累。经验?什么经验?对小白来说,实在太不友好了!思来想去,对于网格质量和壳单元简化这些前处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我是有疑问的。本文试图带小伙伴们了解一下网格质量、壳单元简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希望对工程师们有一点启发。2 静力学分析网格对结果影响对梁支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Y方向平面尺寸为180mm*140mm,Y方向厚度为16mm,X方向立筋厚度为10mm。图 几何模型结构材料为默认结构钢,边界及载荷设置如图所示。图2 约束及载荷设置2.1 默认网格分析结果图 等效应力云图(最大值为51.224MPa)图 总变形量(最大值为0.099mm)此时网格单元质量平均值为0.588,平均偏度为0.53。目测,这网格不好,需要重新划分一下。2.2 第1次提高网格质量于是,通过调整分辨率(把默认的2调整至4),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图 等效应力云图(最大值为58.776MPa)图 总变形量(最大值为0.102mm)此时网格单元质量平均值为0.74,平均偏度为0.371。从网格质量角度看还可以,等效应力有一定变化(51.224MPa→58.726MPa)。2.3 第2次提高网格质量选择多区域网格划分,计算结果如图所示。图 等效应力云图(最大值为79.125MPa)图 总变形量(最大值为0.103mm)此时网格单元质量平均值为0.764,平均偏度为0.24。网格质量提高后,不论是等效应力(58.726MPa→79.125MPa)和变形量都有较大变化,一般会认为网格质量越高计算结果越靠谱。但这网格怎么质量越好,等效应力越来越大呢?2.4 网格无关性验证基于默认网格的网格无关性验证可以看到,自大允许更改为20%时,等效应力达到78.327MPa。读到这里,会有读者认为,看看,果然还是网格质量越高越好吧,用第2次网格划分结果就可以了。但,继续看一看。怎么有些不对了..越来越离谱..虽然,继续折腾下去,终于收敛了。但这网格数量,是无法接受的!图 等效应力云图(最大值为101.42MPa)思考:网格究竟到什么程度可以停手?这种网格细化得到结果很可能是应力奇异点,如此折腾,实在是大费周章,提供一点可参考的方法。2.5 后处理工具-structural error(结构错误)对比三次应力分析结果,结构错误数值越小,等效应力数值越合理。看到这里读者会发现,追求网格无关性验证达到收敛,这条金科玉律的计算代价太过高昂。画出差不多的网格,并进行structural error结果查看,能解释分析结果即可。当然,以上内容仅是个人建议,有不同想法朋友,可以聊聊你的想法。3 抽壳简化几何模型的可行性浅谈本文中案例,厚度XZ平面方向厚度为16mm,YZ支撑筋方向厚度为10mm,几何模型中有倒角,XZ平面边缘倒角为16mm,与加强筋连接位置倒角为10mm。使用sc进行简化处理,简化后几何如图所示。图 简化壳单元3.1 默认网格计算结果图 等效应力云图(最大值为77.13MPa)图 总变形量(最大值为0.112mm)此时网格单元质量平均值为0.775,平均偏度为0.238。从网格质量角度看还可以,网格节点数只有1123个,大大提高求解速度。由于连接面之间没有倒角,会和实体模型计算存在一定差异。壳单元简化的最大优势是提高求解速度,计算精度会和实体存在差异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看一下结构错误云图。看到这个图,会建议可以提高一下网格质量。3.2 第一次优化网格划分如此看来,提高网格分辨率数值后,最大等效应力为91.523MPa,可以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计算结果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值,不再截图。4 结论本文内容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参数来源于《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ith ANSYS Workbench 2021》,感兴趣朋友可以翻这本书看看。本文分析内容仅为一个梁支撑零件,试图验证等效应力是否合理,就如此费事,如果复杂装配体,工作量不知得多大。(1)网格无关性验证没有问题但请你好好想一下,这种验证对你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帮助究竟有多大。(2)网格质量的把握依然是偏个人经验的网格质量检查工具好好利用。剩下的交给感觉...这话虽然很欠揍,但事实就是这样,做多了,慢慢就摸到门道了。(3)不要试图逼急真相,否则大概率会陷入画地为牢的痛苦中。参考文献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ith ANSYS Workbench 2021 来源:认真的假装VS假装的认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