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问界M9看智慧大灯应用前景

2月前浏览1174

2023年4月26日,华为举办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 发布 xScene 光场屏 、 基于2K成像模组的 AR-HUD、LCoS 和 xPixel 智能车灯解决方案产品 。 一方面依托光源及显示技术开发的新单品,包括光场屏、HUD 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灯控制技术升级,ADB AFS/DLP 等 功能或产品上车加速带动车灯 ASP 提升,将共同 推动行业进入智慧光源时代。

智驾水平提升,车灯控制升级带来第二成长空间 。智驾的快速发展为车灯升级提供了软硬件基础,车灯控制器可融合智驾传感器信息,并结合光源的升级提供智能照明,车灯交互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性。从功能来看,目前 ADB(Adaptive Driving Beam 自适应远光灯)和 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 )已经实现规模应用性能更优的 DLP 随着成本下探,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带动前大灯单车价值量提升,驱动行业规模扩容。

ADB 和 AFS

ADB和 AFS 充分与 ADAS 结合,完成灯光范围的调节。 ADB 系统由前视主动安全摄像头、大灯控制器、光源模组驱动器、光源模组、传输线等几部分组成。 ADB 能借助摄像头输入信号,判断前方来车的位置与距离,相应地调整灯光照射的区域与亮度,在满足驾驶员视野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 。

ADB大灯根据环境光、 速度等信息改善车内外照明方式。在不同场景下, ADB 系统完成对照明的灵活控制:

1)环境照明不足,且车速超过 60km/h 时, ADB 系统处于激活状态,系统将自动打开远光灯,增强环境照明,使驾驶员能够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

2)当驾驶视野中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 ADB 系统会自动捕捉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位置,将相应位置的 LED 调暗或者熄灭,避免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眩目;

3)当 ADB 系统检测到环境光照较强或车速小于 4km/h 时,系统将自动关闭远光灯;

4)当 ADB 系统激活且车速超过 100km/h 时,系统将控制远光灯处于高速模式,使照明视野更聚拢、更清晰;

5)当 ADB 系统检测到行驶环境中有行人时,可通过控制相应位置的 LED 闪烁进行提醒,并满足 ADB 系统进行闪烁提醒时不会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眩目 。

AFS大灯据汽车方向盘角度、车辆偏转率和行驶速度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AFS 根据 ADAS 信息,包括外界环境的光强度、天气等,以及内部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包括车速、制动、车身姿态等持续对大灯进行调整,适应当前车身姿态变化,避免前方盲区照明。

ADB 与 AFS 均和 ADAS 功能适配, 配合实现 更高效外部环境识别。一方面, ADB 和 AFS 可帮助摄像头在夜间场景下扩大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 ADAS 摄像头完成对周围环境感知的判断 完成对 ADB 和 AFS 的开启关闭功能。我们认为,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ADB 和 AFS 系统的 智能水平有望持续加深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 2022乘用车前装同时标配 ADB+AFS 功能交付 64.55 万辆,同比增长 22.28%,搭载率为3.24% 未来搭载率有望持续提升。

DLP

投影大灯技术为驾驶员提供了较好的照明情况 ,较细的区域分辨率以及附加 指导 信息 。 DLP (数字光技术)是基于 TI 的 DMD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芯片完成的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 。车端应用来看, DLP 技术可以完成投影、警示等功能,充分增强交互能力并提升安全性。

DLP功能具备可重复编程、全色域支持、适配 LED 和激光、符合车规级温度要求、空间占用较小等优势 。 1)DLP 可编程,在不同时间实现多个图像的投影;2)DLP技术可将红色、绿色和蓝色 LED 脉冲或激光脉冲快速传输到 DMD ,从而实现全色支持;3)可使用任何类型的光源,包括 LED 和激光二极管;4)汽车级 DMD 、 DMD 控制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现可在 40至105度的温度范围工作;5)DLP 子系统占用空间较小,可 安装到侧视镜内的狭槽中或汽车四周的其他狭小区域。

目前 DLP 功能可应用于多个位置,包括前置大灯、小车外灯、汽车光毯、尾灯等,可以实现投影、范围显示提示、路线提示等功能。1)DLP 技术可以将大灯转化为对外投影,通过与座舱系统的连接实现交互。2)DLP 技术扩展汽车小车外灯的功能,包括车门内部、脚踏板或侧视镜底部位置小车外灯 DLP 技术无需其他可移动组件即可生成动态图像。3)侧视镜灯可同时执行多种功能,用作标准转向信号以及在车辆侧面区域投射跨越整个车辆长度的光毯 ,适配环境光相对昏暗的场景。4)通过向地面投影, 将要退出车道并有盲点的车辆可通过投影表明其退出意图。平行泊车或倒车等自主功能可向后投射其路径,指示其最终泊车位置,将路径信息传递给其他交通参与者。

DLP 技术的可编程性有望接力 ADB/AFS ,成为数字智慧大灯的新方向。前照灯系统的 DLP 技术可以与 ADAS 配合使用,将适量的光线投射到特定地点。通过基于场景的开发方式,增强驾驶员、行人和其他车辆之间的 交互有望成为替代 ADB/AFS 成为下一代智慧车灯的发展方向。

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来源:小明来电
System电源电路汽车芯片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01
最近编辑:2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4粉丝 3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锂电工艺创新之复合集流体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接近供应链的人士处获悉,锂电池创新材料复合集流体或将应用于赛力斯问界M9车型。这是继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车型极氪009使用了复合集流体后,复合集流体在国内“上车”的又一案例,进一步说明该材料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开启实际应用。什么是复合集流体?它与常规集流体有何区别?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锂电工艺创新之复合集流体。1. 复合集流体的优势集流体是锂(钠)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钠)离子电池中既充当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又充当其电子流的收集与传输体。目前压延铝箔、电解铜箔由于导电性良好、制作工艺较为成熟等,是主流的正、负极集流体材料,其99.5%以上的成分为纯铝/纯铜,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占比合计约为11%。集流体的抗拉强度、延展性、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厚度均匀性及外观质量等对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制作工艺和锂(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锂(钠)电池对集流体的厚度、抗氧化性能及粘附性能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然而传统集流体厚度较厚、重量较重、料用量较大、抗拉强度和延展性有限,随着锂(钠)离子电池性能、成本不断优化,需要新型集流体材料来满足锂(钠)离子电池升级对集流体提出的更高要求。复合集流体是一种以高分子绝缘树脂材料作为“夹心”层,上下两面沉积金属铜或铝,制成“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的新型锂电材料。复合集流体用密度及成本更低的绝缘高分子材料对原来部分金属材料进行替代,对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提升、成本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复合集流体具备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等优势:高安全:1)复合铜箔中间的高分子基材具有阻燃特性,且其金属导电层较薄,短路时会如保险丝般熔断,在热失控前快速融化,电池损坏仅局限于刺穿位点形成“点断路”;2)经受力断裂后毛刺较少,可有效防止内短路。高能量密度:复合铜箔中间层采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随着重量占比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加,能量密度可提升5%以上。长寿命:高分子材料围绕电池内活性物质层形成层状环形海绵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吸收极片活性物质层锂离子嵌入脱出产生的膨胀-收缩应力,从而保持极片界面长期完整性,使循环寿命提升约5%。强兼容:传统铜箔直接升级为复合铜箔不会影响原有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因此复合铜箔可运用于各种规格、不同体系的锂(钠)电池。低成本:复合铜箔用成本更低的高分子材料对原来部分铜材料进行替代,减少铜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 复合铜箔的成本优势复合铜箔相于比传统电解铜箔:1)优势在于成本低、更安全、减重、能量密度高等,减重方面,由于PET/PP的密度是1.38/0.9g/cm³,小于铜的8.9g/cm³,因此相同厚度下复合铜箔相比于传统铜箔质量能够降低56%/60%,生产每GWh锂电池所需用量能够降低63%/66%;2)缺点在于生产工艺较复杂、良率较低,且铜层更薄导致电导率较低、容易发热。成本方面,由于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复合铜箔规模化生产后单 平成本有望降低至3元以下,相比于传统铜箔有望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3. 复合铝箔的成本优势复合铝箔相于比传统铝箔:1)优势在于更安全、减重、减薄、能量密度高、工艺流程短等,减重方面,由于PET/PP的密度是1.38/0.9g/cm³,小于铝的2.7g/cm³,相同厚度下质量降低32%/45%,生产每GWh锂电池所需用量降低19%/35%;2)缺点在于制造成本较高,且铜层更薄导致电导率较低、容易发热。成本方面,由于铝的价格较低,材料成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同时制造成本较高,复合铝箔相较于传统铝箔并没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但更利于减薄以及提升安全性,有望应用于对安全性、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高端电池产品。4. 复合铝箔的市场前景机构预测,2023、2024、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需求共为1379/1868/2388GWh;假设复合铜箔渗透率2023-2025年从1%提升至10%,复合铝箔渗透率从0%提升至5%;预计复合集流体的市场空间将从2023年的10亿元逐步增长至2025年的23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