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员学仿真分析,做复合型人才,成为职场“香馍馍”
- 作者优秀
-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 平台推荐
- 内容稀缺
导读:在现阶段,从提升职业竞争力角度来看,设计人员是很有必要去系统学习一下仿真分析技术的。但是设计人员学仿真和做仿真又存在着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了找到阻碍设计人员仿真能力提升的原因,首先对设计人员学习和应用仿真技术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为设计人员提出学习和提升仿真技能的几点建议。当前,设计人员学仿真和用仿真,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画图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加点,尤其是遇到大项目时更是如此。反复的变更和改图,更是增加了工作量。仿真分析不能直接体现工作量,而且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跟设计工作的距离太远,可有可无。学做仿真分析,显然不如多画几张图来得实际,毕竟出图量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与收入的多少直接挂钩。设计人员一般不具备相关的理论背景,大部分人没有学过弹性力学,也没有学过有限元方法。对于分析软件中的那些名词术语,什么单元类型、自由度、等参变换,……,听起来就觉得云里雾里的,感觉很高深。即使下了决心要学习仿真软件,但面对界面当中的各种术语和选项,感觉很难很快就知难而退了。部分设计人员希望通过学习仿真技术来提升职业竞争力,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只是会做一些教科书上的例题。对于工作中的实际场景,由于没有类似的案例进行模仿,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如何下手,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了一个具体问题的计算,但结果是否正确,心里也还是没有底,甚至会怀疑做这个的意义何在?如果只是一味关注软件的操作方法,而忽视理论背景和工程思维方法,很可能事倍功半,长期停留在入门水平。那么,设计人员到底应如何认识仿真技术的作用?又应当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提升仿真能力?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会软件的操作不等于会做有限元分析,这一点已经日益成为业内共识。有限元方法在结构分析领域的应用,本质上就是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力学问题。既然分析的问题都是力学问题,不懂力学知识是行不通的。分析人员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和有限元方法基础知识,然后用这些理论基础指导仿真实践。那么,最低限度的理论背景知识都有哪些呢?读者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注:仿真秀平台高研院结构仿真体系化课程中有更为详细的理论课程,以上表格所列仅仅是最低限度的理论背景知识,适合于理论基础十分薄弱的设计人员。 以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原理为例,设计人员在学习仿真分析时应该对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原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限元方法的基本解题思路是通过对分析对象的离散,用一系列单元的组合体来近似描述实际的结构,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计算前要进行Mesh。各单元按照假设的位移模式发生变形,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节点上,各单元需要保持一致的变形,即满足变形协调。出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载荷在计算时需要等效到节点上,这时与节点相连接的全部单元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对各节点建立平衡条件即可建立有限元求解方程。基于选择的位移模式,得到节点位移后即可得到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进而得到应变和应力。了解到这些,就容易理解位移是有限元软件求解的基本未知量,而应力作为导出量,其精度必然比不上位移。实际上,由于软件采用了等参变换和数值积分技术,实际计算的仅仅是有限位置的应变和应力。大致了解这些,就容易理解网格划分时对单元形状的若干要求和应力结果的特性等。设计思维和仿真思维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仿真的过程与设计过程也有很大的不同。设计人员学习做仿真分析,首先要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设计过程的成果是3D图和2D图,且画图过程要细致、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仿真中所用到的几何模型就与设计过程画的3D图有明显的区别,往往是需要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忽略与仿真分析无关的大量细节,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修复、添加用于加载的印记等操作。仿真分析中需要根据构件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单元类型来模拟。不同的单元类型在客观上就要求不同的建模方案和几何准备方法,比如:板壳和杆系结构作为抽象的结构类型,所需要的几何对象不是3D实体,而是表面体或线体。
在几何模型准备完成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模型的装配与连接。请注意,仿真分析的模型装配不是指设计软件中各部件的几何装配,而是指各部件在受力关系意义上的装配。常见的装配方式包括接触、Joint节点、弹簧、梁、焊点、约束方程、网格连接等。通过这些连接,各构件之间才可以传递力的作用而形成可以受力的结构体系。由于结构总体刚度矩阵的奇异性质,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成为问题能否正确求解的关键。很多人在执着于划分一个好看的网格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是边界条件的施加方面却十分随意。相同的结构,不同的边界条件,所得到的分析结果相差甚远。事实上,如果网格粗糙一些或者质量差一些,造成的问题也仅仅是误差层面;但是边界条件不正确的话,整个分析就完全做错了。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来施加合理的边界条件才是问题正确求解的关键。导入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加载求解,这些只是软件的具体操作。会软件操作,不等于会做结构分析。
仿真分析不是简单步骤的堆砌,不是按照软件的操作流程step by step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每一步操作实际上都有内在的道理在其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各种教程和视频层出不穷,但基本上都是在介绍操作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却根本不涉及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操作得到的结果对不对这些更深层的问题。所以,要从看热闹的外行成长为真正的仿真分析师,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上述深层次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做出来一组结果,停留在观看动画云图的“看热闹”层次上。应用软件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宜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地在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并上升为经验。这方面的经验有很多,下面仅列举出一部分供参考。在分析对象上,可以先进行受力明确的单个零件的分析,再逐步过渡到装配体的分析。进行装配体分析时,首先选择简单的绑定接触类型作初步的计算。首先掌握实体单元的应用,再逐步了解二维问题、板壳结构、梁结构的建模和计算方法。首先排除非线性因素进行线性分析,再逐步过渡到非线性问题。
首先进行静力分析,再逐步学习和了解动力学分析。静力分析虽然原理简单,但是不能认为静力分析就一定容易。静力分析的载荷工况和边界约束也可能很复杂,需要细致的推敲。此外,在计算完成后,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评价计算结果的能力。以静力分析为例,首先查看各节点的位移,再通过查看支反力验证载荷传递路径,最后才是查看应力结果。缺乏经验的分析人员,往往上来只知道看等效应力结果。总之,结构仿真分析要遵循“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认识理论”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越做越有信心。综上所述,设计人员学习仿真分析技术不仅仅是掌握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提升理论方面的认知水平,逐步掌握工程思维和方法论,提升业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成长为高级复合型人才。设计人员如何学习和应用仿真技术,如何有效地提升理论水平,成为复合型人才?这可能是每一个设计人员一直在思考,想系统地学习却又找不到地方学的。- 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如何系统化地学习和提升仿真技术?
对于想要从事结构仿真的高校学生和转行工程师来说,仅仅是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方法,并不等于会做仿真。
仿真是一整套体系,仿真工程师的成长也是一整套体系。需要从理论学习到软件实操再到实际工程案例演练。
为帮助大家系统提升仿真能力,成为仿真工程师,仿真秀调研企业招聘要求,紧贴实际工作需要,推出这套《结构工程师双证研修班》体系课程,0基础入门,通过六大阶段学习,带领大家快速提升仿真能力。以下是具体内容: 每期仅收30人精品小班
名额有限,报满截止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
1、一站式体系化内容:超5000分钟体系化内容,全方位学习提升! 一线大厂实战案例:超50个经典案例,快速提升实操能力!
3、不再担心35岁失业的职业:越老越吃香,摆脱职场中年危机 仿真工程师月均薪资20035元,大大超出各城市平均薪资水平
每期仅收30人精品小班
名额有限,报满截止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
紧贴就业标准,从理论到实战,六个阶段递进式培养,行业大咖手把手带你从小白成长为优秀仿真工程师。 2、保姆式教学服务,让你学得会,用得上 5、20年实战导师手把手带你:
高手带你2个月,胜过自己学2年
1、Workbench、Abaqus结构仿真双证班
每期仅收30人精品小班
名额有限,报满截止
立即扫码咨询占座
本《简章》由仿真秀仿真高研院负责解释
仿真秀仿真高研院招生办
2024年
获赞 10096粉丝 21558文章 3539课程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