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微波类国家级实验室汇总

3月前浏览2742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在射频微波领域,也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高等院校,也有一些依托于企事业单位,这些重点实验室引领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射频微波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No.1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实验室于1991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教育部首批遴选的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建立了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1993年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 并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著名的毫米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忠良教授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教授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陈定昌研究员为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洪伟任实验室主任,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院士吴柯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主任。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专注于毫米波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实验室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曾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的称号 。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 **人工电磁材料与计算电磁学**: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数字/编码/可编程超材料、信息超材料等概念,对电磁波调控机理、结构设计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推动了电磁超材料理论与应用的发展 。
2. **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在毫米波无源器件、有源器件、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推动了微波毫米波基片集成导波结构及器件成为国际上的热点学术分支 。
3. **毫米波亚毫米波理论与技术**:重点服务国家重大国防需求,对毫米波亚毫米波天馈系统、介质材料测试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国防高速飞行器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微波毫米波测试设备,固定资产超过4000万元,包括L波段到W波段的信号参数、网络参数、天线及电磁散射特性的测试设备,为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页:https://mmw.seu.edu.cn/main.htm
No.2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东南大学建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研究。实验室由尤肖虎教授担任主任,邬贺铨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
实验室在岗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5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0人。现有博士后9人,博士研究生90人,硕士研究生305人。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 **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新型的分布式网络、自组织网络、大规模网络、感知无线网络与频谱共享技术、网络虚拟化与云化等 。
2. **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关注多载波、多天线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
3.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重点研究多用户、多载波、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所涉及的信号处理技术 。
4. **短距离无线通信与泛在网络**:以低成本无线传输与泛在组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方向,注重新型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 。
5. **信息理论与编码**:研究多天线、多用户环境下的容量及编译码理论,为现代移动通信提供理论指导 。
实验室在尤肖虎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在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方面的突破,荣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此外,实验室还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如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并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
No.3 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是一个专注于无线数字通信新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实验室自1988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级验收并正式运行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通信信息处理流程,设立了四个研究室,分别负责信源编码及信号处理、信道编码及传输信号处理、微波天线及空间信号处理、无线数字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并设立了测量技术中心和CAE技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 。
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固定人员28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其中青年优秀人才占67.8% 。在科研成果方面,实验室在信源信道编码技术、无线宽带传输技术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 。此外,实验室还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其学术委员会由1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孙玉院士担任主任,姚彦教授担任副主任 。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丰富,近五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以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共19项。同时,实验室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批准专利11项,受理专利35项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方案——DVB-T,该方案与现有模拟电视传输频道制式兼容,支持移动接收和便携式终端,具有广泛的扩展应用前景,并已成为中国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候选方案之一 。
总体来看,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我国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和数字通信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通信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No.4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2年11月,1998年7月通过总装备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实验室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承建,设南京分部和西安分部。
验室西安分部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是专门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实验室总面积53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微波暗室、天线近远场测量系统及多种天线微波设计及验证平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6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60人,占总人数的92.3%;40岁以下人员36人,占总人数的55.4%;研究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杰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实验室还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有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天线微波新理论新技术研究等。
“十三五”期间,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省级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横向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480余项,实到科研经费2.07亿元;发表SCI论文449篇,EI论文13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41项,国防专利26项,获软件著作权1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
在先进天线微波测量技术、高性能星载复杂天线优化设计技术、高频信道测量系统、无线输能、大型电磁计算软件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先后成功研制了天通一号01星上多波束天线、“FAST”中馈源舱控制系统,建成“电磁仿真与优化高性能计算平台”等。
No.5 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下属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长期致力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宽带雷达成像方法与技术、电磁探测新方法与新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及其应用、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 。
实验室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80多项各类课题,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75篇,EI收录100篇,并申请了28项专利,已获得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5项 。此外,实验室还成功开发了包括探地雷达、生命探测雷达以及大地电磁法(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勘探仪(TEM)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在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
实验室的前身是由吕保维院士创办的电磁场理论研究室,后经过多次更名和发展,于201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职工约60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先进的研究设施 。
实验室主任为方广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姜景山院士担任 。方广有研究员在超宽带雷达成像理论与方法、探地雷达技术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实验室还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国内本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 。
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地下资源能源勘探、公共安全与国家建设等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
No.6 强电磁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电磁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主要面向国家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强电磁工程的前沿技术研究。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包括电磁特性分析理论与方法、高电磁参数单元技术和复杂电磁系统优化与控制等方向,旨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基地、优秀人才培养和汇聚中心、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 。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现有固定人员70名,其中研究人员60名,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的科研经费近五年来达到4亿元,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ITER计划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项目和课题55项 。
实验室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动强电磁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此外,实验室在脉冲强磁场技术、电磁成形、生物电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
在2019年3月的科技部评估中,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工程领域良好类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科学和技术支撑,也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No.7 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立的重要科研平台。该实验室的建设申请于2007年7月9日获得国家批准,并在2008年1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会议 。实验室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结合公司现有的研发体系,以突破创新技术的产业化瓶颈为目标,开展移动通信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
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无线传送技术领域、中射频、测试、无线通信软件、产品工程、专用芯片等六大技术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紧紧围绕国际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深入研究通讯产业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推动无线通讯接入技术和通信产业的深入发展,以满足国家产业对无线通讯接入技术的发展需求 。
在无线传送技术领域,实验室专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包括GSM、WCDMA、CDMA和WiMAX等系统的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和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关键技术 。实验室还涉及到中射频模块的研发,这些模块是华为所有无线通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竞争力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
此外,实验室在测试领域也有所贡献,特别是在性能测试和工程测试方面,负责华为的所有无线通信产品RTT/RRM算法实验室/外场性能验证和产品无线性能评估 。在无线通信软件领域,实验室关注网元级的容灾、网络平滑升级和传输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华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整个通信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
No.8 移动网络和移动通讯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网络和移动通讯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该实验室于2010年9月16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并在2012年通过验收正式运行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移动核心网络、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多媒体及终端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并致力于可信、可控、可管的移动网络基础理论研究和架构研究,分布式、多制式、无线宽带理论及芯片架构研究,以及移动环境的多媒体基础理论、基础算法的研究 。
实验室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其科研成果也成功转化为实际产品开发,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学会等科学技术奖项 。此外,实验室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及创新 。
在2023年,实验室还调整了研究方向,更加聚焦于网媒融合方向,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深圳市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并希望实验室能够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使命与需求,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和科研设备的专管公用 。通过这些努力,实验室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和多媒体技术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成为该领域内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 。
No.9 移动与无线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
中信科移动与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是专注于6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他们联合发布的6G白皮书深入探讨了6G的愿景、需求、能力以及关键技术,为通信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标准化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讨论焦点 。
该实验室在6G研究中 特别关注星地融合技术,这是6G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星地融合网络通过整合卫星通信和地面蜂窝网络,实现全球无缝覆盖,满足未来通信对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的需求 。
此外,实验室还对6G网络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三层五面”的6G智简赋能网络体系架构。这一架构设计考虑了星地融合、泛在连接、智慧内生、安全内生、算力内生等多种场景或能力需求,旨在构建一个灵活、智能、高效的6G网络,为各行各业提供全面赋能 。
在关键技术方面,中信科移动与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积极探索,例如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该技术预期将在空间维度、智能维度、功能维度和能效维度为6G系统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
中国信科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陈山枝博士作为该实验室的代表,对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方向提出了深刻见解,强调了星地融合在6G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点 。
总体来看,中信科移动与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6G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研究成果对于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o.10 乾元国家实验室
乾元实验室是中央管理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于2023年2月,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该实验室主要从事电磁科学技术领域内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是电磁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 。
乾元实验室由国家顶级战略科学家领衔,推动新型举国 体制下的科研创新,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公平公正的科研氛围。实验室提供尊重首创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并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保障 。
乾元实验室在电磁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系统总体设计:专注于复杂电磁系统的全面研究和设计,包括理论探索和技术应用。    
2. 电磁大数据与体系仿真: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技术来优化电磁系统设计和性能。    
3. 先进电磁感知与对抗:涉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电磁探测和反制措施。    
4. 微波光子学:探索微波信号处理中的光子技术,可能包括光子集成电路等。    
5. 通信算法与协议:研究通信系统中的算法和协议,与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相关。    
6. 先进信号设计与处理:包括信号的设计与处理技术,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7. 嵌入式处理系统开发:涉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用于电磁系统的实时处理和控制。    
8. 先进半导体器件:研究基于碳材料的电子器件和系统,与电磁兼容性和性能优化相关。    
9. 强电磁效应:专注于强电磁场的产生、控制和应用,可能与高功率电磁技术有关。    
10. 雷达系统技术:包括雷达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11. 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设计: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推动电磁科学技术的发展。    
12. 射频有源器件及收发组件:涉及射频前端的有源器件和收发组件,如放大器、混频器等。    
13. 天线及微波电路:专注于天线设计和微波电路技术,包括阵列天线和微波集成电路。    
14. 脉冲功率技术:研究脉冲功率源和相关技术,与高功率电磁脉冲应用有关。    
15. 高功率微波技术:涉及高功率微波的产生和应用,可能包括雷达和通信系统。    
16. 定向能前沿交叉技术:探索定向能技术的新应用,如电磁武器和能量传输。    
17. 电子侦查与对抗:研究电子战和对抗技术,提高电磁频谱的控制能力。    
18. 雷达抗干扰/成像技术: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成像精度。    
19. 信号处理:涉及信号处理的算法和技术,用于改善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性能。    
20. 强激光技术:研究高功率激光技术及其在电磁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这些研究方向体现了乾元实验室在电磁科学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深入探索,致力于推动相关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
2024年,乾元实验室开启了校园招聘活动,主要面向全球招聘2024届优秀博士毕业生,涉及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相关专业。招聘的研究方向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电磁大数据与体系仿真、先进电磁感知与对抗等,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
此外,乾元实验室的吴剑旗院士曾带队到东南大学洽谈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表示将深化与东南大学的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 。
文章信息来源:公开网络和实验室官网
 [object Object]


来源:射频学堂
射频微波电路电磁兼容半导体电子芯片通信理论材料单元技术控制FA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25
最近编辑:3月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0粉丝 304文章 9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小米2025校招提前批启动,射频类专业主要关注这些职位

小米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已经开始,目前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全球校园招聘,未来星招聘和实习生招聘。校园招聘主要是硬件提前批,招聘对象要求是:内地毕业时间为2025年1月到2025年12月,港澳台毕业时间在2024年7月到2025年12月。网申时间截止到2024年8月,这个一定要注意,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未来星主要针对博士后招聘,实习生全年都在招聘。校园招聘提前批计划中共有7项射频相关岗位,分别是:手机射频工程师,手机射频仿真工程师,射频模拟设计工程师,手机芯片工程师,手机天线工程师和手机磁性仿真工程师。工作地址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招聘岗位的要求和工作职责整理如下表。招聘岗位工作地点招聘要求工作职责手机射频工程师北京上海深圳1.电磁场.通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具有扎实的电磁场微波理论基础,熟悉数字通信基本原理;3.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频谱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射频仪表的使用;4.熟悉常用的EDA设计工具,熟练运用射频仿真工具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5.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1.负责无线通信射频电路系统的设计与调试;2.负责射频关键器件的评估与选型;3.负责试产,量产的生产支持工作;4.负责产品CTA,SRRC,CE等认证测试支持。手机射频仿真工程师北京1.电磁场、微波、天线等相关专业方向,硕士学历及以上2.具有扎实的电磁场与微波理论基础,掌握射频电路设计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无线通信协议,如GSM\LTE等3.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常用电磁仿真软件,如HFSS、ADS、CST等4.熟练掌握测试仪器操作,如矢量网络分析、频谱仪、信号发生器等1.负责射频无源器件的测试及建模,深入研究测试、夹具设计、等效电路拟合等关键技术点,提升模型精度2.负责射频有源器件(PA/LNA)的测试建模,搭建loadpull及sourcepull系统并完成器件模型的输出3.结合射频电路原理与仿真技术,给出原理图、layout设计建议,并对硬件问题的攻关给予仿真协助4.负责新器件引进及器件不良分析过程中的电性能分析及测试工作射频模拟设计工程师北京西安1.具备良好的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具备良好的电路分析能力,如运放,LNA,MIXER,DA,PA,PLLVCO,ADC,DAC等;3.熟练使用cadence设计工具套件,熟悉后仿真验证流程,熟练使用EM仿真工具;4.熟练使用主要的射频和微波测试仪器;5.通过CET-4,英文读写流利;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根据设计规范设计射频和毫米波集成电路模块如LNA.MIXER,PLLVCO,DA,PA,ABB,ADC,DAC等;2.指导版图工程师进行版图设计;3.根据设计结果完成设计文档和测试方案;4.辅助测试工程师进行芯片问题的debug工作。手机芯片工程师北京1. 电子相关专业毕业;2. 具有扎实的电磁场微波理论基础;熟悉LTE,WCDMA,GSM,WiFi,GPS等无线通信协议;3.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电路理论及分析能力较强;4. 熟悉综测仪,频谱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射频仪表的使用;5. 掌握常用的EDA设计工具,熟练运用射频仿真工具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有实际射频仿真设计者优先。1. 负责智能手机射频电路系统的设计与调试;2. 负责射频关键器件的评估与选型;3. 负责试产,量产的生产支持工作;4. 负责手机产品CTA,CE等认证测试支持;5. 负责新技术调研与评估。电磁仿真工程师北京1.硕士及以上学历,电子及相关专业毕业;2.具有扎实的电磁场微波理论基础,对传输线理论.射频电路系统.天线设计.信号完整性知识有较深入理解;3.掌握至少一种常用电磁仿真软件,如HFSS.CST.ADS等,有实际仿真设计经验者优先;4.熟悉射频测试仪器,如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信号发生器等;5.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CET-4及以上。1.负责智能手机射频电路的场路协同仿真和优化,提高电磁仿真的精度和效率;2.负责对EMC/EMI问题进行电磁建模.仿真分析,结合仿真结果评估EMC/EMI风险以及解决EMC/EMI相关问题;3.负责对射频器件进行参数模型提取.验证;4.负责仿真相关新技术的调研.分析,推动仿真技术在智能手机设计中的应用。手机天线工程师北京深圳1.电磁场.通信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扎实的电磁场微波理论基础,熟悉数字通信基本原理;3.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频谱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射频仪表的使用;4.熟悉常用的EDA设计工具,熟练运用射频仿真工具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5.学习能力较强。1.负责产品天线的前期方案评估,实现和验证等相关工作;2.按时保量完成项目的天线设计及验证工作;3.对于项目中问题点能够给出分析和解决意见;4.数据处理,给出有意义的报告和结论;5.天线相关的工厂支持;6.发掘天线新技术相关方向,并协助高级别工程师完成预研工作。手机磁性仿真工程师上海1.电子信息.电气.机电.自动化.物理和材料磁学.电磁场和微波射频专业方向;2.熟练掌握电路理论.模电.电机与电器制造.磁路原理.电源等基础知识;3.能熟练使用磁性仿真软件一种或者多种(ansysmaxwell.J-mag.Comsol.pspice.saber等);4.具备电机/喇叭等电磁执行结构的开发设计经验,或有磁记录/磁材料/磁sensor研究经验;5.熟练掌握磁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磁性原理,磁路规划,导磁材料,铁氧体和永磁体的选型等;6.掌握磁通门/VSM/高斯计/电源等常用测试设备;7.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使用python/matlab/C等一种后者多种语言,对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精神。1.承担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源电路设计和优化,音视频电路的设计和干扰问题解决;2.承担磁性仿真技术的开发,根据产品痛点开发对应的仿真方案,帮助产品进行整机磁路规划;3.负责终端无线充电和NFC近场磁耦合/磁干扰仿真测试,全链路系统级仿真精度和干扰基线研究,涡流优化等工作;4.负责音圈马达和振动马达性能仿真和磁路优化,电磁力热声多物理场仿真技术精度的研究;5.负责对外技术交流,展会和研讨会,引进或共研先进技术。职位要求我们对上面岗位的招聘要求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红,上面多次提到“扎实的电磁场和微波理论基础”,“电磁仿真软件、EDA工具”,“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以及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这些都是射频工程师日常工作中所必备的要求,要有比较扎实的电磁场和微波技术基础,这个是射频设计的关键,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理论知识尤其重要,因为经验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哪怕你做过很多项目。所以这一条要求放在了第二条,仅次于学历要求。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一定要掌握好理论基础,最好能够结合仿真来融会贯通。第二个必备条件就是仿真工具,现在的射频设计离不开仿真,现在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粗犷的设计时代,精益仿真几乎成了每个公司的要求,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减少调试时间和打板费用。而仿真则离不开仿真软件,目前射频设计最常用的仿真软件主要有HFSS,CST,ADS以及AWR,以及很多小众一点的电磁仿真软件,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的一样,这些仿真软件你必须掌握至少两种。第三个就是测试仪器了,测试也是射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公司会把设计和测试分开,比如有专门的debug工程师,或者叫做设计员,助理工程师的,但是射频工程师最好是要对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亲手调试测试,以验证仿真和实际的匹配度,进而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并改善设计。射频测试最常用的测试仪器主要就是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信号仪这些了。你可以不会操作(如果学校没有机会的话),但是一定要熟悉这些仪器的操作指南,知道它能干什么,最好也能够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理论,仿真,测试,这三大项缺一不可,完成这个闭环,射频设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三项全能,才是射频工程师的最佳状态。小米的招聘链接,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或者进入小米官网查看。射频学堂2025届校招群已经成立,有意向入群的同学可以添加管理员微 信,并注明学校专业。 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