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丝路奋进织宏图-写在吉林化纤集团建成投产60周年之际
从为了解决国人的穿衣问题而建设,到传统纺织材料全球领先;从只有单一粘胶短纤维产品到如今六百多个品种持续放量,纤维产能突破100万吨;从服务本地客户到客户广布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及亚、欧、美、非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新材料碳纤维产能全国第一的领军企业,60年的不懈奋斗,吉林化纤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造丝、腈纶、竹纤维、碳纤维四大产业板块,深刻诠释了坚守主业的执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发展实体经济的力量,更展示了国有企业的本色和担当。吉林化纤历史展馆浓缩了企业发展历程:第一次出丝、第一次技术升级、第一次产品创新、第一次出口创汇……1960年,吉林化纤3400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开工建设,1964年正式竣工投产。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吉林化纤产品结构优化。1983年,建设2000吨人造丝项目,正式生产粘胶长丝,实现由单一品种向多种产品的历史转折。到1999年,吉林化纤粘胶长丝产量达2万余吨,跃居全国第一,“白山”牌人造丝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吉林化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人造丝生产技术、质量、产能,成为全球人造丝行业的佼佼者。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吉林化纤与世界著名腈纶制造商意大利蒙特公司合作建设6万吨腈纶项目,1998年竣工投产。此后,吉林化纤不断技术升级、开发产品、扩大产能,2005年上马15万吨差别化腈纶项目,跻身行业前列。到目前,吉林化纤腈纶产能达5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领先优势。2003年,凭借多年普通短纤维生产技术和经验,吉纤人通过反复试验,第一次在5吨竹浆粕中生产出900千克竹纤维。吉林化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利用可再生竹资源制造新型纤维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凭借此产品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5年,吉林化纤牵头成立“天竹联盟”,成员从最初的24家发展到300家,包括七匹狼、三枪、ZAR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是联盟成员,带动了全产业链的互利共赢。目前,吉林化纤竹纤维产能达到15万吨,占全球的90%。随着经济建设提速,国家对碳纤维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作为重要的新材料,其生产技术一直控制在发达国家手里。2006年,普通碳纤维的国内市场售价高达每吨六十多万元,一丝难求。碳纤维生产技术是国家“卡脖子”技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吉林化纤利用生产腈纶纤维的成功经验,从2008年开始,经过刻苦钻研,自主研发的湿法二步法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2012年随着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的落成,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目前,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包括1K—50K全品类,碳纤维产业链产能2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单线效率最高、规格牌号最全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如果问60年来,吉林化纤发展脚步始终铿锵的秘诀,创新必然是一个关键词。吉林化纤坚持“科技兴企”战略,完善“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立9个专业研究所、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科技创新课题、揭榜挂帅攻关等全员创新活动,推行多渠道创新激励,立足吉林辐射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建立5个碳纤维应用研发中心,搭建研发中心自主创新平台,持续进行应用性研发拓展。大到新材料研发,小到发明创造,在技术创新之下,各个板块也迎来升级。“2015年以后,我们实施了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1万吨可降解生物质连续纺长丝、1.5万吨差别化连续纺长丝等11个项目。”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孔玉影介绍说,通过技术升级,人造丝实现了“大型化、匀质化、连续化、细旦化”,丝筒重量从最初的2.2公斤到目前的3.7公斤,传统纺接头减少了30%以上,下游客户效率直接提升了50%以上。根据腈纶纤维下游市场需求,吉林化纤在规模化的基础上进行差别化调整。创新推出了原液有色纤维、远红外发热纤维等12大品类差别化腈纶产品。其中抗起球、高膨、碳毡等纤维在客户中已经实现了不可替代性。“差别化腈纶整体附加值大幅提升,我们主打的再生腈纶纤维,得到环保市场的认可,每吨销售值提升了70%左右。”吉林化纤销售中心腈纶销售处处长索铁刚说。进入新发展阶段,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进入快速发展期,赶超国际领先企业技术迫在眉睫。吉纤人敢闯有为,向着碳纤维现有产业链进发。2016年,年产200吨碳纤维大丝束碳化实验示范线一次试车成功,为公司占领国内外碳纤维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8月年产4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E线建成投产,到2020年G线开车成功,原丝产品质量达到T700级水平,产品逐步向国际拓展,实现替代进口。此后,吉林化纤碳纤维产业迎来“裂变式”发展期。1.5万吨碳纤维、15万吨碳纤维原丝、600吨高性能碳纤维、120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6000吨碳纤维、200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等项目陆续开工并投产,碳丝、复材实现从无到有,原丝、碳化装备完全国产化,公司现拥有全球效率最高的原丝生产线和单线产能最大的碳化生产线。备受瞩目的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干喷湿法,强度达到T800级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市场。企业因创新而茁壮。吉林化纤现有国家专利154项,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近10年,吉林化纤每两年召开一次创新大会,重奖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奖励金额近千万元,培养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带头人30余人,实现创效32亿元。聚焦绿色原料培育、绿色能源使用、绿色制造实施、绿色消费引领,吉林化纤总结以往经验技术,并通过“智改数转”升级设备、开展工艺创新。今年5月,年产5万吨生物质人造丝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在行业领先,生产质量更优,成本更低。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端面料、梭织、家纺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还率先研发成功了可循环再生粘胶长丝,赋予废旧纺织品更高价值,实现纺织品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利用,人造丝板块真正做到了绿色循环。”在吉林化纤工作了将近30年的长丝内销处长王红梅说,有信心继续将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吉林化纤引领行业新风向的华绒纤维超级工厂,6月8日正式投入生产,7月产能达到3000吨,年底前预计产能可达4万吨。“华绒项目汲取了公司碳纤维原丝和腈纶纤维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公司一次单体产能最大、建设时间最短、工艺流程打通最快的优质项目,在行业内领先。”吉林化纤集团副总工程师刘明哲说。新材料可以为低空经济、绿色能源等其他产业提供材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碳纤维产业链延伸的责任。”吉林化纤国兴复材公司经理助理李家欣介绍,公司建设了碳纤维复材研发中心,同时配套风电光伏、航空航天、体育休闲、轨道交通等7个碳纤维产业园,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真正推动碳纤维在应用端的拓展。吉林化纤与一汽集团、中车长客等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平台,与高校共建碳纤维研发实验室,全面拓展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风光发电等重点领域应用。“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这份坚持,让走过六十载春秋的吉林化纤依旧朝气蓬勃,满怀信心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目标迈进,为纺织强国、制造强国宏伟蓝图编织吉林化纤的经纬。来源: 江城日报
作者: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温月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