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图纸】复杂的机械加工图纸,这次全搞懂了

3月前浏览1442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时光

       专注于机械领域的研究,分享机械设计经验,机械感悟,SW教学,机械资源,好书推荐的一个公众 号专栏。



   
1、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常见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倒角的尺寸注法。     

❖ 盲孔    
   
   

   
❖ 螺纹孔    
   

   
❖ 沉孔    
   

   
❖ 锪平孔    
   
   

   
❖ 倒角    
   

   
2、零件上的机械加工结构

     
❖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零件切削加工时,为了便于退出刀具及保证装配时相关零件的接触面靠紧,在被加工表面台阶处应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车削外圆时的退刀槽,其尺寸一般可按"槽宽×直径"或"槽宽×槽深"方式标注。
磨削外圆或磨削外圆和端面时的砂轮越程槽。

   
     

   

❖ 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出的盲孔,在底部有一个120&deg的锥角,钻孔深度指的是圆柱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锥坑。在阶梯形钻孔的过渡处,也存在锥角120&deg圆台,其画法及尺寸注法。

   
     

   

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以保证钻孔准确和避免钻头折断。三种钻孔端面的正确结构。

     

   

❖ 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他零件的接触面,一般都要加工。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并保证零件表面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常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凹坑。螺栓连接的支撑面凸台或支撑面凹坑的形式;为了减少加工面积,而做成凹槽结构。    

   
3、常见零件结构

     

❖ 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φ14 、φ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 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 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 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在标注尺寸方面,通常选用设计上要求的轴线、重要的安装面、接触面(或加工面)、箱体某些主要结构的对称面(宽度、长度)等作为尺寸基准。对于箱体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验的要求来标注尺寸。    
   

   
4、表面粗糙度

     
❖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

零件表面粗糙度也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等都有影响。

   
❖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

   
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下表。 
   
   
   

   
❖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的数值及取样长度见表。

   
     
     

2)轮廓最大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峰底线的距离。
   
   
     
备注:使用时优先选用Ra参数。     
   

   

❖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要求

1)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Ry在代号中用数值标注时,除参数代号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参数值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RzRy,标注示例见表。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中数字及符号

   

   

❖ 表面粗糙度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
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规定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并尽可能地靠近有关的尺寸线。当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可以引出标注。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以同时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凡统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说明文字,其高度均应该是图样标注的1.4倍。 



零件上连续表面、重复要素(如孔、齿、槽等)的表面和用细实线连接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应用细实线画出其分界线,并注出相应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和尺寸。    

   
   
   
   
齿轮、螺纹等工作表面没有画出齿(牙)形时,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注法见图。    

   
   
   
   
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键槽的工作表面,倒角,圆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可以简化标注。    

   
   
   
   
需要将零件局部热处理或局部镀(涂)覆时,应用粗点画线画出其范围并标注出相应尺寸,也可将其要求注写在表面粗糙度符号长边的横线上。    

   

5、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为便于生产,实现零件的互换性及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标记。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1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18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见有关标准。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在标准的极限与配合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基本偏差共有28个,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A~H和轴的基本偏差k~zc为下偏差;,孔的基本偏差K~ZC和轴的基本偏差a~h为上偏差,JS和js的公差带对称分布于零线两边、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分别都是+IT/2、-IT/2。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公差带的位置,不表示公差的大小,因此,公差带一端是开口,开口的另一端由标准公差限定。 

   
   

   
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根据尺寸公差的定义有以下的计算式:    
ES=EI+IT 或 EI=ES-IT     
ei=es-IT或 es=ei+IT     
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用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带等级代号组成。    

   
6、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互相交叠。
   

3)过盈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 基准制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时,使其中一种零件作为基准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过改变另一种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配合的制度称为基准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左下图。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右下图。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

   

   
❖ 配合代号

   
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凡是分子中含H的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为基轴制配合。

   
例如1:φ25H7/g6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7级),轴的公差带为g6(基本偏差为g,公差等级为6级)。     

   
例如2:φ25N7/h6 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轴制过渡配合,基准轴的公差带为h6,(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6级),孔的公差带为N7(基本偏差为N,公差等级为7级)。     
   

   
❖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标注公差与配合,采用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有三种形式。
   
   
     

   
7、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后,不仅存在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几何形状及相互位置的误差。圆柱体,即使在尺寸合格时,也有可能出现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间细两端粗等情况,其截面也有可能不圆,这属于形状方面的误差。阶梯轴,加工后可能出现各轴段不同轴线的情况,这属于位置方面的误差。所以,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两者简称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    
     

   
❖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号

   
国家标准GB/T 1182-1996规定用代号来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生产中,当无法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时,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形位公差代号包括:
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及指引线,形位公差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以及基准代号等。框格内字体的高度h与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等高。

   
   

   
❖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一根气门阀杆,在图中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为了给读者作说明而重复写上的,在实际的图样中不需要重复注写。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材料螺栓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14
最近编辑:3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74粉丝 49文章 118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非标自动化设备机构设计的一些构思技巧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时光 专注于机械领域的研究,分享机械设计经验,机械感悟,SW教学,机械资源,好书推荐的一个公 众号专栏。 所谓构思,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考虑如何能够实现。对于机构设计工程师来说,主要发生在方案拟定阶段。想清楚了,有眉目了,那后面的工作就比较好开展了;没有思路或者出现疏漏,那就会非常急躁郁闷。那么,在实际的设计构思活动中,有些什么方法或技巧呢? 1、从制造流程、工艺入手 对于一台多工艺的设备来说,首先要清楚生产产品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做,这就是制造流程和工艺问题。如果产品属于熟悉行业范畴,那这个环节的难度不是太高,基本属于轻车熟路,如果连产品是如何生产的都不清楚,那要顺利进行下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而且要能快速学习,不然,再坚实的机构设计功底也无法胜任各种非标项目。这里主要提醒以下几点:(1) 制造型企业通常有专职的制造工程师,对于制造流程、工艺的掌控,他们是最专业的。在开展具体项目时,要多向他们请教产品生产制造的诸多问题、窍门、瓶颈,从而更好地贯彻到机构设计中去。另一方面,大多数从事制造工程的,都不太懂机构设计,虽然看得多了也了解一些,并有一些日常改善积累起来的自信(例如某台设备上线时问题很多,在他们多方努力改善下,后来终于稳定),但专业认知方面始终不系统,所以很多时候不能站在机构设计工程师的角度,提出的建议可能会脱离实际,有时甚至是无稽之谈,这点需要去甄别和选择性吸收。(2) 绝大多数工艺都是通用的,只是放在不同行业中加入一些非标成分,就会有特殊的地方,并成为该行业所谓的技术机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多注意这些共同的部分。例如很多行业都有点胶固定这个工艺,那么首先就要把点胶相关设备搞懂学会,至于以后从事哪个具体行业,设计不外乎是加入一些非标的元素罢了。(3) 绝对不要把对工艺的认识局限在工艺本身。例如学习锁螺丝机的设计,很多人可能会把焦点放在机构本身,这固然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思考如下这些问题:如产品螺丝拧紧方式是否合理,能否减少螺丝数量,甚至取消;客户的螺丝规格是否标准,来料尺寸是否稳定,如何确保;螺丝机是需要经常维护保养的,客户是否有这样的团队。类似这些,不考虑清楚,很容易带来麻烦。 2、方案比较 非标设备的机构设计方案,通常都不会是唯一的,有很多选择,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对比分析和决策的能力。(1) 经常梳理和总结,熟悉各类机构特点(主要是精度、速度、负载和稳定性方面),这样在选择机构模式时,可以择优使用并避免犯根本性错误。(2) 以客户为导向,有些机构,用在A公司是可以的,用在B公司可能会出问题,要权衡一些非机构的因素。比如设备维护团队薄弱的企业,在导入设备过程中,一般会有各种别的困难。(3) 企业对生产设备的潜在要求(应用、成熟、非标、速成),也是方案取舍的一个因素,不要忽略。有些方案可行但实现起来比较麻烦,有些方案把握不大,有些方案后期维护性要求高,有些方案制作周期长······这些情况就要灵活决策了。 3、以产品为核心 无论用哪种设计方法或技巧,构思由始至终应该以产品为核心。例如做装配机,首先是将成品展开成组件,再对各个组件进一步分析,结合机构可行性,对装配合理性进行检讨和判断。事实上,无论是否做设备机构设计,如果产品结构能够考虑到自动化装配(DFA: design for automation),那肯定会在结构上有所体现,例如定位更可靠,插装更顺畅,零件数量少······同样一款产品,设计上如果考虑了自动化,在设备机构设计上会便利和可靠很多;反之,则会让自动化实施者倍感头疼。现今多数公司的产品设计,都或多或少会有后续自动化的考量。这里强调一点:不要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自动化其实是为产品制造服务的,如果产品改改结构,就可以不用做或减少自动化并达到同样的生产目标,那何乐而不为呢?要充分考虑产品本身设计的合理性,有一些结构注定是不稳定的或难以实现的,非要在设备机构上去绞尽脑汁,这是本末倒置的,往往效果也并不好。所以,推行自动化,首要的事情是从源头抓起,对产品的设计先行自动化,其后就水到渠成了。 4、动作模拟 很多机构,尤其是散件组装类,都是模拟人工作业的。但是,这种模拟是有一些原则的:(1) 动作要有所取舍。例如一些复杂的动作,人手操作起来很简单,但要用设备来实现,有时就比较麻烦了,需要进行运动的拆解和分析,保留有效的部分。(2) 动作要有所简化。例如,要把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对轨迹并无要求,就尽可能用直线移动的机构方式。(3) 动作要有所节省。例如,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机构移动的行程应该尽可能小,这样运行起来快一些,不要不重视几毫米的节省,积少成多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5、培养空间感 技术行当中的感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依赖于大量的训练。(1) 参照物。做机构设计时,如果对设备的空间占据没有感觉,可以调用一个现成的标准人体3D模型(1.7m高)放在机构旁边,这样在具体的机构尺寸上会有个参照。(2) 从产品开始。工程软件类书籍中定义设计过程有“自上(总装图)而下(零件图)”和“自下而上”两种,其实指导意义不是太大。实际的设计过程是,围绕产品及其工艺,先大致构思总的方案(甚至可以手绘草图或在脑海中形成雏形),然后像模型树(先主干后枝节)一样展开,如果在某个节点遇到障碍或瓶颈,就进行分析和解决,有时甚至需要做模拟或实验,等到要绘制机构零件图时,事实上设计已经完成了大半。当然,在具体绘制零件和机构时,也会遭遇一些障碍和瓶颈,从而可能需要反过来修正总的方案。这样,从“总”到“零”,从“零”到“总”之间,可能会反复多次切换,直到最终的设计定型。(3) 让机构紧凑。跟产品设计一样,首先给机构定义一个尺寸目标,然后尽量在标准件选型和工件的绘制上给予考虑。这个过程有时很困难,有时可能结果未必理想,但经常这样训练自己的设计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4) 人机协作。自动化设备的机构,自始至终都要考虑人的因素。最重要的莫过于设备的操作员和维护人员,体现为能够让操作员舒适操作,能够让维护人员方便维护。(5) 设计经验和禁忌。很多不合理的机构设计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多注意搜集和总结经验,熟悉常见的有悖机械原理的禁忌,减少低级疏忽。例如,要折弯一个板材,不同的成形刀设计,会有不同的品质表现,当了解这些后,机构的设计就会有更高的可靠性。这些需要自己去摸索,但这个不是三两天就能够练就的,首先需要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慢慢地才会有质的提升。 6、设计失效模式分析(DFMEA)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而DFMEA是设计的FMEA。其核心理念是,在产品设计开发时,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困难及问题,将所有可能出现的因素纳入预防范围,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与其说这是一个工具,倒不如说是一个思考方法或品质意识。在设计过程中要经常自我检讨,不断修正一些不合理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发散的,我们可以假设自己是作业员、维护人员、工艺工程师等,研究会出现什么状况,该如何处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用设计审查表(列出设备的机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来执行 DFMEA。 7、关注新资讯 设备的技术含量是由许多软硬要素构成的,有各种专业的配套供应商和服务商。例如,做一台插针机时会用到很多标准件,其性能对设备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设计人员需要经常留意行业资讯,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等,并将这些新意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去,从而提升设备的创新程度和技术含量。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