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动力电池快充的原理是什么?

2月前浏览2597

序 

全国仍然都在奋战疫情, 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

本文首发于知乎,是对问题“电池快充的原理是什么”的回答

回答很新,目前也没有更多的新评了。本文从 电网->充电桩/器->电池系统(Battery(Pack))->电池单体(即电芯Cell)几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快充在不同环节的原理都做了介绍,对于专业文来说当然可能不是很深,对于科普文来说已经比较像论文了:


谢没邀。首先我过了一下不同回答:

总体来说, 

@玛丽卢

 对于快充本身过程机理的描述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并没有深入到材料层,以及扩展到电池组系统,充电桩以及电网互动方面来考虑问题; 

@小鹏汽车

 的回答介绍了一下快充的插口, 快充对电池的影响(大概的结论),实际上回答并没有特别好的切题(当然可以理解); 

@土豆泥

 君的回答主要集中于对于正极快充文献的分析,但是这仍然只是材料层的一个点的分析,而且都没有扩展到电芯层面 (当然也可以理解,因为只是就论文说论文)




所以我在这里要给大家一个更系统的回答. 其实快充无非就是让更大的功率可以从电网充进电池,如果要把这个问题分解开来,就需要几个环节:

电网->充电桩/器->电池系统(Battery(Pack))->电池单体(即电芯Cell)

那我们就可以拆分这几个环节,挨个分析一下:本文主要针对最有挑战的电动汽车电池快充,对于手机和电动自行车只有少量的顺带性介绍。

(1)电网

如果对电网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大家就会知道电网其实是要对电能即发即用,时时刻刻进行功率平衡的。因此,发电/用电要尽量保证时刻的匹配,而短时间急剧的用电功率变化都会给发输配用环节带来挑战。对于快充,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工作:

发电侧增加灵活机组(煤电灵活化改造提高爬坡能力,引入灵活性更优但是成本也高的燃气轮机组)提高功率变化应对能力

输配电侧主要是增加供电容量提高允许输送功率上线(简单的说就是用更粗能送更大电流的电线。

用电侧其实一大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快充电站就地增加资源,比如放一个电池组做大充电宝,就可以就地进行电池(充电宝)->汽车电池内能量传输,而不会对于电网整体运行带来比较大的冲击。或者本地有光伏电站/分布式燃料电池电站在工作也不错。

总体来说就是:提高瞬时供能能力,而且要准备好输配电需要的输送能力(电线)而如果只是对于手机等小电池的快充,对电网的影响基本为0;电动自行车之类的话,主要也是输配电安全方面的一些调整,这点功率对于大电网的冲击都是很小的。

(2)充电桩

主要影响因素是直流/交流桩的能力限制,充电桩与电池组的交互, 400V/800V技术路线的影响

直流/交流桩的能力限制:目前对于电动车来说,一般小功率是AC交流桩(<20kW),大功率是DC直流桩(大多>20kW,比如CHAdeMO的是50kW, Tesla的super charge 为120kW)。交流桩和直流桩一般都需要相应的设计,满足一定电压-电流的投放能力。在2017年, Porsche 已经推出了350kW的直流桩,就可以配套其最近推出的Taycan 以及奥迪的e-tron,以满足100kWh左右电池组3C倍率左右(对应20分钟左右)的快充

充电桩与电池组的交互:对于直流/交流桩,不管是功率输送接口还有通讯接口都有一定的标准(见 

@小鹏汽车

 的回答)以与车辆进行准确的对接,实时掌握车辆的情况以进行功率输送。因此如很多回答所说,并不是这个充电桩50kW就意味着他一直以50kW给车充电,而是这只是一个最大的容量,实际快充的时候功率是一直在变的,这主要取决于电网本身当时的能量供给以及更重要的:电动车电池(组)实时的情况,它会通过通讯返回信号给充电桩,两边进行动态的配合


400V/800V技术路线的影响:大家都知道P=U*I,对于大功率来说要么提高电流,要么提高电压。目前的AC交流桩和DC直流桩基本都是400V的,而进一步提高充电功率的话,这就会导致最大电流非常大->需要用很粗的电线。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把快充提高到800V就是一个公认的下一步方向。当然这个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高电压会带来绝缘标准等一系列的相应升级,对于充电桩在这方面肯定也是有所考虑的。尤其对于目前大家都在发展的>100kW快充技术(Porsche 350kW)来说,走向800V更是大势所趋,当然另外也需要电池组系统的配合努力

关于400V/800V快充的发展未来(功率范围),可以参考汽车电子设计公 众号上的这个图


(3)电池系统

主要考虑因素是400V->800V高压化的影响,热管理与BMS与充电桩的通讯互动

400V->800V高压化的影响一辆汽车里面是由多节电芯单体(cell)串并联组成电池组/包的(battery),目前几乎所有电动汽车都是采用的400V的工作电压,这样可以与充电桩进行良好的匹配。但是随着快充的发展,400V快充在电池系统方面也有了瓶颈:太大的电流必然要求集流体载流能力更强,但是电池包又要轻量化和小体积化,不可能无限制的用更粗/更昂贵电阻更低的母线,所以就也要发展800V电池包技术(未来方向),以配合充电桩的800V快充技术。下图引自汽车电子设计:可见PORSCHE 推出的第一款800V电池系统电动汽车TAYCAN 的一些电池组内部设计情况。当然,800V电池包技术也有自己的挑战,一大核心问题就在于电池系统/整车的高压绝缘防护等级相应需要提高。



热管理汽车电池系统内常常有几百节到上千节电芯,在运行使用/充电时,电池系统内的每一节电芯的温度常常是不均匀的,这会导致不同电芯的充/放电能力明显差别,轻则导致衰减加速(见空冷的NISSAN LEAF),重则使得局部过放过充,导致热失控热热扩散,最终发展事故。比如下图就是热管理效果不好与好的两张示例图。

另外电芯材料的快充能力也是取决于温度的:温度太低的时候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也低,因此快充时对电芯有一定的加热是快充的准备条件。而在温度太高的时候,考虑到充电的热效应,快充也会加剧电芯的老化,因此都需要热管理系统配合保证电芯处于合理的温度范围内,不太高也不太低。

因此总体来说,对于更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组 +更高功率的充电来说,液冷+冷板等典型的热管理基本是标配,不需要液冷的一般都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偏低的三元体系,具有这样电池配置的汽车整体市场定位很难走上中高端 。

BMS与充电桩的通讯互动 BMS即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其实时收集、监控电芯/模组的电/温度等各种信息;在实际充电过程中,BMS 收集来电芯的各种信息,经过分析,与充电术士进行互动,以保证充电的功率还处于电芯可以应对的工作窗口范围内。

(4)电芯单体

有不少回答和文献都已经在这里说电芯单体的快充能力了,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三点:所有电芯都有自己的快充能力, 快充本身的机制,以及电芯作为一个器件其中各个材料的配合(木桶效应,最短的决定快充能力上限)

所有电芯都有自己的快充能力实际上,所有电芯都可以在比它的额定功率下更大的电流下进行充放电的能力, 比如下图摘出的充放电曲线(哈哈,献上Dr. Liu真迹一张)实线是低倍率充放电曲线,虚线是高倍率充放电曲线。快充/功率能力更强的,高倍率充放电曲线与低倍率就越近,反之则越远。

所以不难看出,电芯与电芯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每一个电芯都要根据其性能确定其适合工作的电压电流范围,记录下来并以BMS进行管束,所以实际上大家见到的电池总是只能以一个固定的速率充放电,为什么呢?因为都按照工业开发的流程给你限定好了,这是工程开发中考虑各种因素后妥协的结果。

快充本身的机制其实这个主要参考 

@玛丽卢

 的回答就可以。具体落实到单节电芯上,快充一定只会落实到5V-大电流输入(即使是手机上的9V快充,最后也要换流成5V)主要能快充的部分就中间的CC FAST CHARGE 段(快充尤其不可能是在充电末期发生,因为析锂Li-plating)。然后就要看电芯中各个材料的配合了。





电芯中各个材料的配合:一个电芯也是一个器件,需要其中各个部分都要配合好,才能有最终的良好的快充性能。 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集流体都需要配合,需要尽量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分倍率性能,同时又要尽量减少占据更多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上升一般必然导致快充更难,所以谁能做到快充与能量密度兼顾就是本事了),另外电芯结构设计也很重要

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电芯,各组分是要紧密配合的,不是一个材料单独一个性能上去就可以了。->所以很多文献针对于一个材料的特定条件下的快充优化,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局部的研究思路,放在工业界上看,工作当然很有学术意义,但是局限太大

而在实际的电芯技术,实际上最终的快充的短板目前几乎都落在了石墨负极材料的析锂(Li-plating), 这会导致锂枝晶析出,可能会扎破隔膜,最终导致锂电池的热失控事故。在充电末期、低温这两个条件下,析锂风险会急剧增加,因此这也是快充最为挑战的条件。

所以最后还是要强调下,负极析锂才是瓶颈,才是瓶颈,才是瓶颈,电芯设计上的能量密度与快充能力的兼顾并不容易,这是电芯厂的核心Know-how, 也是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快充因素中最为挑战的一点(个人观点供讨论)。

更新:2019.12.04: 有人还是要来问快充损不损电池。结论是:肯定损,但是程度有多深因电池而异,快充性能好+使用环境温和的话,造成的损伤可以尽可能小甚至接近于0;如果快充性能不好+使用环境不好的话就麻烦了,频繁的使用必然会造成迅速的老化和失效。

以上。


主要是参考了这篇文章:清华汽车系欧阳明高院士组的综述:





后记 


精选评论


来源:弗雷刘
System燃料电池汽车电子材料科普FA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2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9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汽车发展至今,在能源使用上都经历了哪些时代?未来还有可能产生哪些变化?

序 - 作者新评本文回答于2017年5月的知乎圆桌活动,就是一个科普活动,可以帮大家回顾行业的发展历史,没有太多其它要补充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当行业发展史小品文看看。因为笔者的专业背景,我的回答将主要围绕电气化这一主线展开,涉及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技术。 因为对于内燃机,外燃机等技术相对不太了解,我也发现比较难将这些内容整合入我的回答思路体系中去,对这部分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参考其它几位答主的观点:)汽车电气化其实主要分为四阶段:1)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阶段(1881-1885)2)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并行阶段(1885-1925)3)燃油汽车独霸阶段(1925-1960)4)电动汽车再次复兴-其它新能源技术涌现-影响燃油汽车阶段(1960-现在)1)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阶段(1881-1885)——在这一阶段,烧汽油柴油的内燃机汽车,还没诞生呢!其实说来说去,汽车里的元老应该是用蒸汽机汽车,第一辆实用的原型车是Richard Trevithick在1800年左右发明的,还算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该类汽车在后来曾经与电动汽车一起繁荣过,在下一部分会说。另外一句题外活,汉语“汽车”中的“汽”字,就是从蒸汽机来的哟~1870年的蒸汽机汽车其实还是电动汽车可能大家更感兴趣一些:19世纪里,在电池-电学领域的几大重要发展标志性事件为:- 伏打在1800发明了铜锌电池(可以让青蛙腿发生反应)-法拉第在1831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5年Francis Watkins在伦敦展出了一个小的马达。——到这里,电池,电机都有了。不过电池还不能充电。-第一辆能在路上跑的车是爱丁堡的R.Davidson杰作,发明于1873年,其使用的是一次的铁锌电池。注意啦,这样的电动汽车不能充电。-重要事件!!!: Gaston Plante在1859年发明了铅酸电池,对,就是大家现在电动自行车,汽车里用的启动电瓶,最常见的那种。铅酸电池的出现可以说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二次电池,即可充可放电,因此人类使用能源,尤其是电能的方式有了质的突破。后来我们使用的各种充电电池技术,都或多或少的参考了铅酸电池这个储能电池里的“祖宗级技术”。不仅如此,铅酸电池从诞生到现在,其结构与原理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当然这是因为电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伴随着铅酸电池的使用,使用铅酸电池的可以充电的电动汽车就诞生了。1881年,法国的G. Trouve就用Plante发明的铅酸电池发明了第一辆可充电的电动汽车,这个车型是三轮车,用了两人个西门子的马达,车重是160kg,时速可以达到12km/h(嗯,速度挺慢的。。)。而在1882年,英国的William Ayrton发明了性能更优的铅酸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大概是装了1.5度电的电池,可以有最大40km的续航里程。而且,铅酸电池一直伴随着汽车的发展,使用到了现在,当然可能不一定是做为主要动力源——更多的是用在燃油汽车启停电源上,为什么用铅酸,锂电目前还用的少,参考这个问题汽车用的铅酸电池能不能用锂离子电池代替?- 知乎 。而铅酸其实也一直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低速电动车领域,原因无它,便宜。扯了一堆铅酸电池,回到汽车正题:注意了:这会儿比Carl Benz发明燃油汽车(1885)还早好多年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比利时,美国等国都 开始开发电动汽车,但是性能也都差不多,时速20km/h左右,续航也远不了(几十公里),比现在的电动汽车性能要差的多。但是这些电动车有照明能力,而且逐渐车型也有了现代汽车的雏形,比如四座,各种其它功能等。而且电动汽车也开始在实际市场中有了应用,比如出租车(市内通勤,短距运输,频繁停/启,还有机会充电)。其实说来说去,这些特点与现代电动汽车的应用风格很像。2)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并行阶段(1885-1925)——三足鼎立的时代蒸汽机汽车在1880-1920年间改进也很大,这与电动汽车的进步,燃油汽车的进步其本是同时的。因此这个阶段是三种汽车并行阶段。大家知道,燃油汽车是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的,第一辆是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三轮汽车。但是当时的燃油汽车技术简陋,燃油汽车性能很差——本茨的汽车总是抛锚,被别人冷嘲热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直到后来他老婆开着车去了一百多公里外的探望亲戚,才逐渐让大家开始认可。卡尔·本茨 发明的早期的燃油汽车一开始内燃机相关技术还很不成熟,燃油汽车的平顺性很差,噪声,排放,颠簸都是大问题。而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则要好的多——电动汽车先天平顺性好,噪声小(现在也是,开过你身边声音有点像幽灵,哈哈)。而电动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提升——比如1899年, Jenatzy让自己的电动车时速提升到了98km/h。在1900年,美国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数目比燃油汽车、蒸汽机驱动的机车都要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虽然燃油汽车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电动汽车的底子好,技术舒适性好,因此电动汽车一直是市场的主流。1912年,美国电动汽车达到峰值30000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燃油汽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竞争也在不断继续。燃油汽车在这几年中发展出了自动启动器,消音器等设备,这些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燃油汽车的舒适度。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燃油汽车技术进步很快,成本下降也快——1912年时,MODEL T(燃油)卖550刀,而电动汽车CENTURY ELECTRIC ROADSTER(嗯,现在的特斯拉的初款车也是这个名字)要卖1750刀。而且就在这个阶段,也已经有了油-电的混合车型(WOODS GASOLINE ELECTRIC,1916)。而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燃油汽车开始了大规模使用,而且在战场中表明了其性能的稳定性。当然了,一大关键原因仍然是燃油汽车因为化石燃料先天的高能量密度带来的续航上的竞争力,这也是现在电动汽车一直被诟病的核心原因。上张图,大家体会下铅酸VS汽油的差距而在此过程中,电动汽车并没有多少技术进展,成本还要高,因此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在1920年代,电动汽车生产厂商要么破产,要么开始转过头来做燃油汽车。电动汽车行业开始了凋零……蒸汽机汽车也是一样的惨淡,因此进入了下一个阶段——3)燃油汽车独霸阶段(1925-1960)——没啥太要解释的,蒸汽机汽车和电动汽车都几乎要淡出舞台了在这个阶段,就是燃油汽车大发展,全世界广泛应用,电动汽车,蒸汽机汽车也逐渐淡出了舞台。但是也有几个有趣的例外:A)日本——战时油料管制,所以二战期间电动汽车用的比较多。B)在一些地区局部应用领域,电动汽车仍然用于一些近距运输用途。在这个阶段,燃油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世界石油供应充足,大家还不关心环保,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也没有明显进步;而蒸汽机汽车因为使用的是外燃机技术,效率先天残疾……打不过内燃机,自然汽车几乎完全是以燃油汽车为主了。比如二战中美帝的各种吉普车。4)电动汽车再次复兴-其它新能源技术涌现-影响燃油汽车阶段(1960-现在)——多因素下,电气化、新能源化、甚至智能化等新趋势,影响汽车行业发展二战后,从60年代开始,电动汽车开始重新受到注意,汽车电气化逐渐重新受到重视。大型汽车公司很多都开展了对于电动汽车的研发(GM,FORD等),当然大都是基于燃油汽车改装成电动汽车的。实际上在60 年代,电动汽车的重受关注,一大原因就在于很多城市已经饱受汽车尾气造成的雾霾的困扰。 比如在1940年代,美国加州尤其是洛杉矶地区就受到了严重的雾霾影响;1959年,加州公共健康部(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出台首部州立空气质量标准。立法机关也同时成立了加州机动车污染管理委员会(California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 Board,简称CMVPCB) 。那个时候的汽车排量大(美式肌肉车),排放标准也只是开始逐渐开始严格起来。——一直到现在,加州也是新能源政策和实际举措方面最为激进的地方,不管怎样,对于志在发展新能源事业的中国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从加州的跑题回来——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尾机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石油可能会不够烧的恐惧,因此低排量化、轻量化、电气化等方向开始影响汽车领域,而相关的材料、电力电子(各种半导体技术)、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并且一直到现在,这些行业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的关键发展技术,有学子想深造可以考虑:))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断积累,后来产生了很多成果,逐渐影响了汽车领域的发展格局。因为笔者是材料-能源背景,介绍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成果。1、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01年,但是第一辆燃料电池现代汽车是一量Allis-Chalmers农场拖拉机,其由15KW的燃料电池驱动。1966年GM则推出了第一辆上路的燃料电池汽车Chevrolet Electrovan,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续航里程有120英里。到了1970-1990年代,很多车企虽然对燃料电池技术有兴趣,也一直在开发相关技术。但是燃料电池汽车想用好,涉及到了很多技术,比如电解制氢、高压储氢、燃料电池贵金属用量控制等,因此一直实用化进展不大。而实际上即使到现在,燃料电池的这些技术虽然有了不少进展,技术壁垒仍然很大,需要攻克的东西很多,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还是受制于技术,并不容易。回到时间发展线:经过不断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储氢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燃料电池的技术也不断提升,贵金属用量方面有了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取得了商用化的进展。比如 本田的FCX Clarity 概念车( 2008),GM(GM HydroGen4),现代(Hyundai ix35 FCEV ),戴姆勒( Mercedes-Benz F-Cell )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燃料电池车。TOYOTA MIRAI-即日文“未来 ” 可见日本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期望当然在燃料电池车里必须要说到日本丰田的MIRAI(2014)以及本田的CLARITY(2016),两款车可以说性能有些接近。当然了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日本人做的几乎是顶尖水平,汽车工业实力雄厚,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在日本先有突破也不值得奇怪。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以及很重要的综合意义,燃料电池技术对于未来的能源愿景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了能有多大的份额占比还是要看技术进步的速度,这是笔者作为技术人员的一贯观点。在此囿于篇幅笔者将不会展开介绍燃料电池对于未来能源的意义,将会考虑以后专门写文章来介绍。2、电池技术——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其实就是电气化,让油电灵活配合,甚至是完全把油取代只用电,而在此环节中,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电池A)首先第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镍氢电池( 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这种电池的研发始于1967年,然后在70年代受到的重视增多,1989年第一款消费者用的镍氢电池问世。镍氢电池的主要优点是功率、能量、寿命、安全等性能比较均衡。在20世纪末,镍氢电池用在了很多企业的纯电动车型。当然了,让镍氢电池真正大放异彩的,必需要提丰田的明星混动PRIUS。这款车在2017年全球销量已经破千万!!!!其厉害之处当然就在于混动车带来的极佳的燃油经济性。电池负责回收制动回收能量,并且可以在起步阶段介入,尽可能减少发动机在低速区的工作占比。在这个过程中,镍氢电池优秀的综合性能自然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人们发展纯电动车需要追求能量密度与续航,后起之秀锂电池开始崛起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镍氢电池目前主要局限于混动车型,在纯电动领域其本已经让位于锂电。B)第二个要介绍的自然是锂电了锂电诞生必须要提到两位大神:1、吉野彰先生。1985年发明了C/钴酸锂电池体系。2 GOODENOUGH老先生:发现了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几种关键材料,是锂电材料的奠基祖爷式的人物。所以这么算来,锂电其实在电化学领域是个年轻人,属于“80后“,但是实际上,锂电工作的原理仍然没有摆脱电化学最为经典的理论体系。虽然近来似乎有些新技术,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电化学学科其本的原理一直没有变过,这可能也是电池技术进步速度不是那么快的一个原因吧。锂电池始于LICO2-C的体系——对的,大家现在手机里用的仍是这种电池,只不过是经过优化综合性能更好了。然后经过努力,磷酸铁锂正极、锰酸锂正极、三元材料正极、钛酸锂负极,以及其它更偏科研导向的材料(此处略)陆续被推出,锂电池的性能也不断走高。锂电池受到重视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其工作电压高(3.7V上下),相应的也就带来了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相比于低电压电池更少的用量以及成组上的简便性。(其它电池各种1~2V电压,心累……)而且其有多个反应体系,有反应速率快的,也有能量密度高的……反正可以搭配出几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当然也各有扯皮……)而锂电池近年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里独霸的主要原因自然还是在于能量密度高,高于其它大多种类的二次电池。当然了,我们对于锂电池寄予厚望,尤其是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追求续航,此时三元材料可能是现阶段比较好的出路。而功率方面锂电池经过材料选择与优化,结构设计,也是可以达到不错性能的,但是注意:盲目追求快充是不可取的。参考:光说几分钟充满,其它性能都不说的快充技术,都是耍流氓 - 知乎专栏但是目前锂电池也有几个问题:能量密度提升速度落后于预期,成本下降速度落后于预期,安全方面也不能让我们满意,MODEL X 还刚刚烧了一辆。不过话说回来——锂电不行,其它电池综合性能更差——所以还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多一点理性来发展电动汽车行业吧。C)说说锂电技术支撑的几种车型主要是插电混动(PHEV),增程式( EREV ),纯电动(EV)。——插电混动(PHEV)插电混动就是带上电池,还可以给电池充电,油电可以混动的车型啦。比起普通混动HEV,它电池带的更多,比纯电动EV,它可以烧油。刚才我自己搜了一下都下了一跳:虽然之前很多企业都有过对于插混汽车的研发,有过不少原型车(比如装了一堆铅酸的PRIUS+),但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生产的插电混动是BYD在2008年推出的F3DM(纯电里程60KM,总里程480KM),而GM的大名鼎鼎的BOLT是在2010开始生产的,看来这方面中国人还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各种PHEV车型都涌现,主要有三菱的PHEV欧蓝德,PHEV版普锐斯(普通版多加电池……),当然了还有BYD的秦,唐(上海的同学应该肯定知道:))。在之前几年,全球范围PHEV的销量一直是高于纯电动EV的。截止到2016年低,全球PHEV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0万量~~~但是这几年纯电动EV的增势也很猛,大有超越之势。至于未来的发展,我觉得一要看电池技术的进步,二要看政策支持的情况咯(北京不上插混牌,上海上牌,造 成的区别就可见一斑啦)——增程式( EREV )增程式电动车也要烧油,但是它烧燃料是用来带动发电机来给电池充电的,而不是利用其直接带动内燃机来驱动汽车,因此“增程”也就是利用“烧油”来为电池电动机补充电量。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池装载量一般也不少,与PHEV差不太多(有几十KM的纯电续航)——相应的,也需要能够给这些电池直接从电网充电,因此这些能充电的EREV也是PHEV。此外还要补充一点,就是用燃料电池来提供增程电力的车,实际上也可以算作EREV。EREV需要电池能够支持足够的功率和续航里程,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比较高,这一点上仍然和PHEV很像。因此目前也只有锂电技术相对更为适合。而对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来说,其实在这个场合,能量密度要求不算特别高,磷酸铁锂劣势并不大,不像纯电动里面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最高的续航。EREV主要有两款有影响力的车:通用的VOLT以及BMW的I3。VOLT的概念车于2007年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推出,在2011年开始在美国出售,并在15年已经有了第一次升级改款,燃油经济性非常不错。而BMW的I3名气就更大,在中国也比较多一些(我们学校里就能看见)。I3来自于BMW的 I 计划(始于2011年), 主要是为了建造一条新的插电混动的产品线。I3本来是纯 电动(有60AH/90AH的锂电),续航大概是160KM,但是可以通过追加增程式发电机来为增加里程,可以达到300KM左右的续航。在2015年11月,I3的非增程版当时位列全球纯电动销量第三。而16年7月时,全球I3销量已经达到了50000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说句题外话,I3是宝马近几年来车型中少有的比较有个性的一款(我喜欢这车的设计,哈哈,纯主观感受。)——纯电动(EV)EV完全不依靠传统的内燃机,就靠电池+电机来驱动汽车,因此这对于汽车设计,能量供应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因为电池能量密度总是不够高,因此饱受里程焦虑困扰的EV都把轻量化-电池高能量密度化做为核心发展方向。因此锂电在EV里接近一统天下就不足为奇啦,而三元最火也就很好理解了。现代的电动汽车的真正重新兴旺始于1990年代,那时美国加州制定了很多关于排放的政策,其中比较有名的一项就是追求 ZERO EMISSION VEHICLES 零排放汽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以及在污染,石油等因素的影响下,几大汽车公司都开始开发纯电动汽车,主要有:Chrysler TEVan, Ford Ranger EV, GM EV1, S10 EV, Honda EV Plus , Nissan Altra EV, Toyota RAV4 EV. 当然这些车型大家现在一看都会懵——他们最后都挂了,但是相应的也积累了经验,加之后来电网、电池、电控等技术的成熟,在它们的研发基础上,逐渐诞生了实用化的纯电动汽车。比如TESLA的第一款电动车 Tesla Roadster 于2008年问世(前面说了,名字也是为了呼应老前辈)。这款车不能算太成功,但是却为后来的MODELS 的大放异彩铺平了路。关于MODELS,使用NCA电池,相关的介绍已经很多啦,在此不展开。Tesla Motors 为什么不使用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而另外一个特别要说明的则是NISSAN的LEAF,其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电动车型,在2015年12月累计销量达到了20万辆。该车型一直使用的是LMO体系的锂电池,而且日产还为车主提供了更换电池(要花钱)服务。此外,换下的电池还被积极的用作储能试点,可以说这是动力电池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梯次利用与回收。而在这几年中,中国的纯电动车也在快速崛起,三元VS铁锂之争好戏不断,出现了很多重要车型,比如EV200,BYD E5/E6, DENZA,吉利帝豪,江淮IEV等等。可以说技术的进步与政策的推进共同导致了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但是未来会怎样呢?拭目以待吧。————————————————————————————————结语关于汽车电气化的未来,我觉得很大程度还是要看核心技术——电池,电控等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果技术不能有质的突破,那真想支持纯电动汽车大规模取代燃油车应该是比较难的。对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混动相对比较实际。主要参考资料:The Electric Car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battery, hybrid and fuel-cell cars Michael H. WestbrookWIKIPEDIA: History of steam road vehiclesFuel cell vehicle我的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电驰需电池:电动汽车与电池)长期来看,电动汽车是否一定会彻底取代燃油汽车?- 知乎Sylvester_Roper_steam_carriage_of_1870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