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你才无钴,你全家都无钴

1月前浏览1918

【EV视界特约作者】从昨天开始,一则关于特斯拉将使用宁德时代“无钴电池”的新闻迅速传开,然后导致了今天股票市场中两种股票的急剧分化:钴业股票一跪不起,磷酸铁锂凯歌高凑。

然而笔者要说的是:把特斯拉要考虑用磷酸铁锂这事说成使用无钴电池,带有很强的误导性,这样的报导非常不负责任。

磷酸铁锂材料VS三元(镍钴锰)材料,他们分别是什么?

首先这个新闻里说到了磷酸铁锂(所谓的“无钴材料”)对于三元材料的取代,那么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分别是什么?

磷酸铁锂材料,化学式为LiFePO4,晶型结构为橄榄石结构,电压平台为3.4V,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注意是理论,实际可用没这么高),常常简写为LFP。磷酸铁锂材料结构比较稳定,成本较低(全部基于丰度较高的元素),安全性高,因此目前在电动汽车市场中也有很多应用。

左图:磷酸铁锂LFP材料结构;右图:三元NCM材料结构

三元材料,化学式为LiNixCoyMn1-x-yO2。晶型结构为层状结构,电压为3.6V左右,实际可用容量取决于其中镍:钴:锰的含量比(x:y:1-x-y),常常简写为NCM(镍钴铝NCA材料可以认为是NCM的近亲,两者很类似,在本文中就不展开说明了)。而该系列材料中的镍钴锰比是连续可变的,因此大家常常以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来为NCM做进一步命名,如NCM622(镍:钴:锰=622),NCM811(镍:钴:锰=8:1:1)。

三元NCM材料中镍钴锰比例可调,摘自文献[1]

与磷酸铁锂材料相比,三元材料的电压平台更高,比容量更高(实际可用容量可达190mAh/g),因此能带来更高的能量密度。而随着镍含量的增高(相应的也就带来了钴用量的减少,但是注意,只是相对于镍用量的减少,不是行业总体用量规模),三元材料的比容量会不断升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容量密度。对于电动汽车,大家几乎都知道不能随便开调的痛苦+里程焦虑,因此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使用更高的镍含量的三元材料是目前业内的共同的发展趋势,代表了产业升级的方向。

钴这个材料,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离的开吗?

很多人看了今天的新闻,再加上刚才的分析,估计就觉得钴行业没前途了,快弃船吧。以及刘博士,你这个说的不也是镍越来越多么,钴不就没用了么?

真的是这样的吗?

钴对于三元材料来说,至少从现阶段仍然是很难摆脱的。

如上所述:三元材料提高镍含量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但是相应的也会使材料的稳定性下降,带来材料制备、寿命方面一系列的严苛的挑战。而钴这个有些贵的东西,恰恰是稳定高镍三元材料目前仍然需要的元素,虽然用量可以变少,但是想真把他降到零,很不容易。

钴对三元材料的稳定性的贡献,摘自文献[1]

钴贵,镍多了能量密度高,如果无钴能做出来当然很诱人。那为什么大家不做?当然是因为不好做。实际上至今为止,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在做着许多关于无钴三元的工作,但是至少到现在工业界还没有哪家企业能推出基于不含钴三元材料的成熟电芯样品。

什么,你有样品?不经过充分的验证,没有成熟度保证,贸然的用在工程领域大规模推广,这是做工程的思路吗?

即使有了样品,也还要走不少路才能进入实用化。

以及,实验室里做出来的扣电数据更不算。 

还需要钴的三元材料:目前以乘用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主推力

如刚才所述,无钴三元其实相当难做。其实哪怕是低钴的高镍三元也并不好做(足够难倒广大中游电芯厂商了),对于湿度等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目前国内也主要是头部的电芯厂才能玩转。

接下来给大家上几张图,可以直观感受一下三元材料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装机占比。乘用车代表着汽车领域的高端产能+保有量保证,而对于乘用车来说,具有一定的能量/续航里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因此三元+乘用车自然是目前电动汽车领域中最大的助推力。

2019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可见NCM&NCA占据近2/3,而且绝大部分都装在了乘用车上。 

以及今天的新闻的实际内容是:特斯拉要考虑用磷酸铁锂,可没有说特斯拉不用三元/特斯拉的三元不用钴了。也请大家仔细做好这句话的阅读理解工作。

所以,我们还需要钴。 

概念辨析:“无钴”到底是说给谁的?是给三元不是给磷酸铁锂

笔者看今天这个新闻真是一肚子火。

对于磷酸铁锂来说,人家就是一个好端端的材料,在储能、客车领域目前应用很好,其低成本优势目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其优点。它的性能与三元材料不同,市场定位已经有了差异化,两者其实可以很好的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但是你说他是无钴?

“无钴”概念在业内已经是关注点好几年了,但是业内对该定义/技术的理解从来都是把三元层状材料中的NCM中的C(钴)摆脱,用一些掺杂包覆其它元素和处理的办法来做成这种材料,目的就是发挥高镍带来的高容量/能量,又能尽量保持钴还在的时候带来的稳定性,从而走向实用化。

对于一个本来有钴的材料(三元NCM),你把从“有”做成“没有”,做出来了一个新材料,这叫技术突破,这个是厉害,是革新。

对于一个一直存在,本来就没有钴的材料(磷酸铁锂LFP),你给人安上一帽子说人家也叫无钴,这叫玩文字游戏,这叫忽悠人。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无限制外推这个概念:无钴车架,无钴轮胎,无钴玻璃,无钴内饰呢…

我给你勾勒一下业内的人讨论这个事的场景:

“XX公司号称要做无钴电池”“真的?镍和锰含量多少?”(惊喜状)“打听回来了,其实是磷酸铁锂”“哦,随便吧,保持关注就行。”

总结一下:钴材料有什么用?

钴这个东西是战略资源,用处太大了。

电动汽车的三元锂电池:哪怕平均用量变低,但是如果总保有量猛增,钴的市场仍然很大。(想想全球特斯拉、电动化浪潮)

消费电子电池:几乎清一色的用钴酸锂正极材料,因为这个材料体积比能量高,不用它其它材料根本解决不了电池“小/薄”的要求。

高温、硬质合金:对材料和机械工业大概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钴在制备高性能合金方面是不可获缺的,而我国作为一个钴资源不太丰富的国家,为了发展、克服这一问题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磁性材料领域:作为铁磁性材料,钴在本领域广泛用于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用途很多。

这个东西用处这么大,你现在拿一个乱造的无钴概念,告诉我它没用?

对于编这条新闻的记者,我想说的是:不要总想着弄个大新闻!

题外话

可能有人说:刘博你是不是专门给三元站台,给钴带盐,看不上磷酸铁锂?

笑。我跟着同事一起磨+喷雾+烧了几年的磷酸铁锂材料,它也是我电池事业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对他很有感情的,我黑它干嘛?

每一个材料和技术都有他的特点,三元和铁锂可以互补,目前已经各自有了适合的领域,兄弟俩也可以互相借鉴优点,共同进步,没必要非要谁要掐死谁,好吗?

本文为EV视界特约作者撰稿:

弗雷刘,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动力电池研究开发工作多年,目前就职于某外资车企电芯开发部门

感谢张亦弛和彭帅对本文提出的建议。 

声明:本文为作者业余时间所作,仅从技术方面进行讨论,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

参考文献

弗雷刘的回答:Tesla Motors 为什么不使用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文献[1]  Arumugam Manthiram , * James C. Knight , Seung-Taek Myung , * Seung-Min Oh ,and Yang-Kook Sun, Nickel-Rich and Lithium-Rich Layered Oxide Cathodes: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推荐阅读

来源:弗雷刘
化学汽车电子UG消费电子UM理论材料储能游戏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1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9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2019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数据汇总简析

这篇文章就是从各家的数据汇总得来的中国动电池行业2019年的主要情况,根据不同维度进行了信息分类与整理。本文不会有什么太惊世骇俗的观点和太深入的讨论,主要是数据在这里列出会比较方便大家统一的查阅和使用。提示:因为数据来自于不同家的统计,以不同维度分析呈现时可能会有少量出入,不过我看了下各家数据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以也不影响分析与结论。 1.圆柱/方形/软包占比下图是2018和2019两年的装机量变化,2018年的装机总量是56.98GWh(同比17年的36.43GWh增长56%),2019年的装机总量是62.83GWh(同比18年增长10%) 而具体到每种电芯,则是这样的:圆柱:4.17 GWh(同比-27%)方形:52.73 GWh(同比+26%)软包:7.62 GWh(同比-42%)可见主要因为退补影响, 2019中国电池装机量增速与之前比明显放缓,而在这三种形状中,只有方形增长还比较稳定,圆柱、软包都在经受下行压力(尤其是圆柱,已经是连续下降的第二年)1.1 方形电芯方形电芯的装机量如上图。不难看出总盘子的增加量(42.25->52.73GWh)基本就等同于乘用车(22.98->34.71GWh)的增加量,客车和专用车的装机量与2018差别不是很大。1.2 软包电芯软包电芯装机量:类似于方形,乘用车相对占比进一步扩大,客车和专用车的占比已经不足20%。不过软包本身的总体装机量在2019也有下降(7.62->5.49GWh),之前大家曾经期望的2019软包崛起的趋势并没有发生。1.3 圆柱电芯圆柱电芯装机量:变化趋势与软包电芯有些相似,总盘子变小了(7.11->4.17GWh),然后绝大多数装机量来自于乘用车。圆柱电芯在2017年其实还有10.24GWh,然而随着沃特玛事件之后装机量在与方形的竞争中就不断居于下风了。 1.4 小结从以上不难看出,方形电芯仍然是绝对强势的形状,软包和圆柱电芯则在2019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乘用车仍然是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最大贡献来源(68%),客车有着比较稳定的装机量(23%),专用车则相对边缘(9%)。在整个中国,PHEV对于电池装机量的占比贡献仍然比较少,全部加起来也只有2.33+0.09=2.42GWh,占比不到5%。所以小结一下本部分:得纯电动乘用车者可得天下。2. 三种形状对应供应商排名2.1 方形电芯本图中的单位为MWh。可以看出在2019年,C公司与后面的公司的差距居然进一步的扩大了,相信这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主要还是来自于C公司强大的综合实力。后面的企业中,有一些新进入前10的,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什么太意外的玩家,所有的企业都是业内深耕发展多年的。2.2 软包电芯在2019年,软包电芯的竞争格局比起方形电芯来说,明显要更加“群雄逐鹿”一些。队长孚能科技的装机量有所下降,18年的第二国能则陷于困境不见踪影,后面的大部分企业则一直都是在这个行业中经营的老玩家。期待软包电芯企业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早日成长出水平比肩韩国LG,SKI水平的强大选手,为中国动力电池格局带来改变的活力。2.3 圆柱电芯同样是群雄并起,格局与2018有所变化:国轩把第一从比克那里夺去了,但是他们的装机格局不同(商用车VS乘用车),增长/下降也是各有原因(比克-众泰事件),所以今年会怎样还不好说。值得注意的另外一点是联动天翼和松下的进入,日系技术新选手与特斯拉一起都已经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新动能。如新闻报道中所说:现在很多圆柱企业都开始逐渐转攻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场景,还主攻动力电池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这其实也为(电动汽车)圆柱电芯这一技术路线的前景打上了更大的问号:国内的企业能否有实力配套特斯拉圆柱?特斯拉会不会大规模转向方形/LFP电芯?还有哪些车企会大力推广圆柱?这都是值得圆柱电芯企业/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2.4 供应商大排名从以上的汇总不难看出:2019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比2018是有所增长,但是几乎都来自于CATL一家,而靠CATL一家之力也带来了前十企业88%的集中度(2018年前十企业是83%的集中度)。从装机量上看,其它厂家追赶C公司的步伐还要再加快努力。其它前排玩家的座次虽然有变化,但是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大变动:亿纬,欣旺达,中航锂电装机量增长还比较快。3. LFP vs NCM&NCA化学体系与技术路线 虽然大家都知道,7月开始的退补对于得补贴更多的三元技术体系来说承压比较大,但是从全年装机量来看,并没有出现LFP大量增长的现象。反倒是计算年终总量,全年的增长几乎仍然全来自NCM/NCA,相比2018,LFP并没有特别的装机量增长。所以在此笔者认为:降低成本肯定是动力电池界无论三元和铁锂共同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一味的陷入“省钱第一”的思维陷阱无益于辨析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动力来源所在。国家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期望必然是做大做强,形成高端产能,而三元+乘用车目前仍然毫无疑问意味着最高的市场定位,最高的技术标准,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此时天天只琢磨如何用“无钴“、普通磷酸铁锂技术去替代,只看到表面上的省钱,看不到综合技术指标,因此看衰三元电池的应用的想法不可取。当然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可能不太可能往高端用途使用,但是如果有新技术的加成(如刀片电池)给其带来新的技术亮点,则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格局,但是这需要在技术上做综合的对比和成熟度上的验证后才能下结论。同理,使用“无钴“类技术也有可能带来成本上的下降,但是注意这只是钴方面的成本,这种材料是不是稳定?大规模生产是否成本上同样有优势?性能如何?恐怕比起盲目狂欢新技术,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是更为实际的下一步。刚才的有点远,最后看其它几种化学体系:LMO锰酸锂,OLO富锂固溶体,LTO钛酸锂仍然在市面上十分“非主流“到市占份额比2018还要低。考虑到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进一步的激烈化,从事这些小众技术路线的企业恐怕在2020年要忍受的压力只会更大,能否杀出一片天地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4. 退补的直观影响从此图可以看出过去三年的月度装机量对比:2017和18年在年底都有明显的“抢装“效应,每年都是从1月到12月装机量逐渐递增。而2019年则是明显的”高开“-退补承压-年末略有上扬,而且年末几个月的装机量甚至还不如2017,18年,装机规律与往年有明显不同。补贴下降是对于动力电池行业压力很大,但是这也是一个行业逐渐“断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必然方向。在今年初,德国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取得了开门红,但是大家也知道这很大程度上利益于德国政府强有力的补贴政策(40,000欧以下的补贴6,000欧……)有很大关系。补贴这个东西是真香,真能一定时间内刺 激和支持行业发展,但是德国实际上是在干我们几年前在干的事,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所以接下来怎么有效的退坡:既能支持行业发展,优选出龙头企业(们),又能让行业逐渐断奶独立,降低财政负担,这个就比较考验政府的智慧了。 致谢感谢麻羽凡、王巍林、周靖轩、王成林为本文数据整理提供的帮助。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