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BYD和TESLA的磷酸铁锂电池新车型

4月前浏览801

声明:本文为本人业余时间所作,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

 

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33批)中,BYD的若干款车型升级/更新成了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另外TESLA的第一款装备磷酸铁锂的MODEL 3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Dr. Liu把BYD和TESLA的这几款磷酸铁锂相关的车的数据扒了下来,然后找到了他们的三元版本兄弟车型的数据进行对比。

 

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过一下,看看磷酸铁锂这一拨有可能在市场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就是以数据罗列为主,间有少量的分(推)析(测)评(Y)论(Y)。



 

 

BYD:NCM换LFP,对整车关键性能数据似乎影响不太大

 

333批目录中的两款代表使用LFP刀片电池的车型情况

产品号

车辆名

额定和最大功率

电池重量*

电池包能量密度

Battery Energy*

能耗(kWh/100km)

工况法续航

30分钟最大速度

整备质量

化学体系

其它信息

BYD6470SBEV

Song-Plus

65/135kW

508kg

140Wh/kg

71.2kWh

14.1

505km

140km/h

1950kg

LFP

电芯和电池:重庆工厂生产

BYD7008BEVA9

Qin-Pro-500

35/100kW

369kg

130Wh/kg

48.0kWh

12

400km

130km/h

1580kg

LFP

电芯和电池:重庆工厂生产

*代表数据为基于公告数据计算而来

 

然后我们找到了他们分别可以用来对比的老版本三元车型,如下表所示:

 

对比车型参数情况

产品号

车辆名

额定和最大功率

电池重量*

电池包能量密度

Battery Energy*

能耗(kWh/100km)

工况法续航

30分钟最大速度

整备质量

化学体系

其它信息

BYD6461SBEV

Song Pro

65/135kW

471kg

160Wh/kg

75.3kWh

15

502km

140km/h

1830kg

NCM


BYD7008BEVA3

Qin Pro

65/120kW

341kg

160Wh/kg

54.6kWh

13

420km

150km/h

1595kg

NCM


*代表数据为基于公告数据计算而来

# Song Pro尺寸略小于Song-Plus,先认为是同款车型的升级版做一下比较


从以上的整车数据不难看出:这两款宋和秦-PRO的换LFP版本与之前的NCM版本相比,整体来说电池包质量能量密度有下降(160->130~140Wh/kg),但是最后的电池包电量只是略有下降(4~6kWh)。但是估计在BYD不断升级整车设计、轻量化等方面的努力下,LFP版本的能耗有了进一步的下降(百公里少耗电一度),因此最后体现在工况续航数据上是基本不变的。

 

另外,从功率、车速等方面的数据上看,LFP版本与之前的NCM的版本数据也没有区别。所以从纸面上看关键数据来看,LFP没有使整车的性能有下降。

 

但是注意了:这只是基于公告里的公开的数据的一个暂时性结论。整车使用中要关注的数据/性能点其实比这多了,比如快充,比如低温,等等等等……。所以是不是换成LFP就一定性能可以和三元一样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要求呢?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实测数据-详细分析来说明

 

另外从目前的以整车数据为主的公开数据我们也无法完全推断出电池包的各方面的详细性能,只能说他们应该可以满足目前三电系统的要求——也没准其实NCM和LFP电池包的性能单拎出来都比这些账面上的数据要更高的,所以实际他们俩出来掰手腕会是什么结果呢?

 

我们还是不断跟进追踪吧。

 


 

TESLA:  NCM换LFP,电池包能量密度被吐槽了,但是功率性能一样优秀


产品号

车辆名

额定和最大功率

电池重量

电池包能量密度

Battery Energy*

能耗(kWh/100km)

工况法续航

30分钟最大速度

整备质量

化学体系

其它信息

TSL7000BEVAR0

Model-3

/202kW

380.5kg

145Wh/kg

55.2kWh

12.4

445km

180km/h

1614kg

NCM

电芯LG 电池包:特斯拉上海

TSL7000BEVAR1

Model-3

/202kW

471.7kg

125Wh/kg

58.9kWh

12.6

468km

180km/h

1745kg

LFP

电芯CATL 电池包:特斯拉上海

*代表数据为基于公告数据计算而来

 

在这个表中给出了特斯拉LG电芯-标准续航版和LFP版本的对比,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包总能量要略高,电池包能量密度不是太高,为125Wh/kg,对于现在的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来说,这个集成后的结果似乎并不是特别的激进,与特斯拉一贯激进开拓的做事风格似乎不太一样,难怪让很多业内的人表示有点失望。

 

但是,这个LFP版本带来了相比于NCM版本的一些整车质量的增加后(整车质量增加幅度和电池包重量差接近),LFP版本的整车性能几乎完全没有打任何折扣,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加速等性能保持的都很好。加上LFP版本应该会带来更低的成本,那这款车作为入门级车型应该是“能打”的。

 

另外一个,如果横向对比一下BYD的两款LFP的车,如果基于整车的功率/车速性能可以直接代表电池性能的这一假设,大家可以明显看出似乎TESLA的LFP电池包能量密度低但是功率性能兼顾的更好,BYD则更多的在追求能量密度,不知道是否这体现出了两个企业开发LFP车型时的各种考虑。当然这个信息/推断还是比较粗糙的,以后如果有更多信息跟进更新做更进一步分析,应该会更有意思。

 

 


 

LFP刀片电池:BYD的真王牌“汉”在这

 

产品号

车辆名

额定和最大功率

电池重量

电池包能量密度

Battery Energy*

能耗(kWh/100km)

工况法续航

30分钟最大速度

整备质量

化学体系

其它信息

BYD7009BEV1

Han

/163kW

609kg

140Wh/kg

85.3kWh

14.1

605km

140km/h

2020kg

LFP

电芯和电池:重庆工厂生产

*代表数据为基于公告数据计算而来

数据来自332批目录。从数据可见:基于刀片电池的结构设计,电池包空间利用率肯定有了明显的提高,LFP也可以装下85度左右的电量,140Wh/kg的整包电池能量密度也很厉害。至少从账面数据来看,肯定是有与特斯拉掰手腕的资格的。

 

所以汉这款车作为旗舰,其设计/技术水平肯定代表了BYD的最高的要求和期望。看后,其实Dr. Liu 特别期待可以看到更多该车型的电池包细节,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研究案例。

 

 



小结

 

初步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看,NCM换LFP电池包后整车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加之成本上有优势,LFP应该有上攻细分市场的能量,而且在BYD“汉”车型上我们已经看到了LFP进一步上攻的潜力。但是公告的数据并不能代表电池性能的所有,实际使用中LFP电池包性能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更进一步的分析与实际使用的评测来看吧。

 

竞争的好戏似乎要开始了,走着瞧。

 


来源:弗雷刘
化学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4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2017.10 史上最详细打脸贴来了,德国禁售燃油车是假新闻!

媒体上流传的各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到底是真是假?近几天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纷纷出台,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也是鉴于这样的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启动了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研究。然而媒体所流传的信息是不是真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这样的汽车工业大国,真的已经确定了燃油汽车退出的法规了吗?本着求真溯源的想法,笔者查询了欧洲各国权威网站,并与了解欧洲情况的朋友进行了交流,用以给社会各界提供关于欧洲多国禁售燃油车传闻的真实情况。主要结论抢先看:▶ 德国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消息是假的,只是绿党的要求。德国联邦参议院的法案效力并不大,立法程序走了多少没有进一步的信息证实。▶ 欧洲各国禁售燃油汽车的消息需要进一步验证。 ▶电气化,清洁化交通是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不应该用错误的事实做论据。▶ 交通领域的高比例电气化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这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去解决技术问题,“大跃进”式的过热发展要不得,技术的本质、行业发展的规律需要做综合考量。▶ 一刀切式的禁售并无实际可操作空间,这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分批一步一个脚印去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发展,正视和解决当下已经出现的问题(比如骗补,充电桩利用,电池质量,有色金属资源供应保障等),才是王道。文丨刘冠伟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全文约4500字 建议阅读 8 分钟 1德国人真的要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车吗?答案:NO! 德国是众所周知的汽车工业大国,近两年来也因柴油排放门而有些焦头烂额。但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德国的门户网站就能知道,德国媒体、官员更是对于汽车工业有很多批评,“燃油车要完”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笔者在查阅“德国2030年禁售燃油汽车”消息后,搜索到的主要信息如下:图片摘自manager-magazin图中文字的主要意思是:目前对于燃油汽车终点(禁售)的辩论非常激烈,绿党将此作为参加联合政府的条件。图片摘自明镜周刊(Spiegel Online,德国权威媒体)图中文字的内容为:绿党要求以禁燃油汽车为参加政府条件,CSU(德国基社盟,是一个大党)党魁拒绝了。 图片摘自明镜周刊(Spiegel Online,德国权威媒体)文中表达了CSU表达了对于绿党提出“以禁燃油汽车为加入政府”条件的否定。CSU党魁表示:“这是对于燃油汽车的迫害”,目前没有一个政府党派会接受迅速与燃油发动机汽车的告别。从以上德媒的报道可明显看出:2030年退出燃油汽车只是绿党加入政府的条件,然而像CSU这样的大党对此是拒绝的,无法证明德国人确定2030年要淘汰燃油车。那德国权威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提议呢?据德媒报道,在德国经济体量中占比较大的巴符州,该州领导就已明确表态,拒绝了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要求。(巴符州在德国的地位基本相当于中国的广东、江苏省)德国交通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德(Alexander Dobrindt)更是明确表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完全不现实,正确的途径是推进电动化,推进充电设备建设,通过购买上的优惠在今后不断提高电动车的接受度。”我们再来看一下默克尔总理的观点:图片摘自明镜周刊默克尔对于内燃机的表态是“向电气化交通方向的转型方向自然是正确的”,但现在“还给不出精确的(退出)日期”。图片摘自http://www.autozeitung.de网站新闻标题写道,“默克尔表示内燃机还有很多年”。这个新闻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似乎是有些官员在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表态有借默克尔声势撒谎的成分,然后被另外的官员指责要求“停止谎言”,两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图片摘自http://www.autozeitung.de网站 这则报道指出,默克尔还“没有禁燃油汽车令”。图片摘自Golem.de这则新闻写道,默克尔总理表示:“我是支持禁油车的,但是具体时间我给不出”。(笔者表示,这个表态真是滴水不漏……)由以上的新闻摘抄不难看出,默克尔总理的表态也比较耐人寻味:一方面,德国电动汽车之前发展不利,燃油汽车丑闻爆出,她对于环保事业,汽车绿色化非常支持;另一方面,她也并不想现在就敲定一个时间明确退出燃油汽车,也还认为内燃机汽车工业对于德国依然很重要。 2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禁止燃油汽车的法案?答案:是通过了,但是法律效力不详,距离实行还很远。 近来传播较为广泛的另一个大新闻,就是“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禁止燃油汽车的法案”,根据这个信息,在网上以Bundesrat+Verbrennungsmotor(参议院+内燃机)为主要信息,搜出的主要信息如下:摘自德文媒体对于Bundesrat参议院禁燃油车的描述,注意:关键词仍然是“wollen(想要)”,“fordern(要求)”然而Bundesrat的法律效力如何呢?笔者进行了进一步搜索: 摘自Forbes.com文中指出,德国Bundesrat参议院的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笔者进一步在了解德国政治生态的专家处做了求证,也给出了类似的介绍: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Bundesrat参议院的权限:摘自Bundesrat 的英文WIKIPEDIA通过上图可知,Bundesrat参议院在立法方面权力是低于Bundestag联邦议院。所以,笔者又查阅了“Bundestag+Verbrennungsmotor+Verbot”,发现没有有效信息,说的都是各州/Bundesrat这个提案的事,以及CSU党魁严辞拒绝绿党提案的新闻。笔者还以比Bundesrat权限更高的Bundestag为关键词,加上“Verbrennungsmotor+Verbot(燃油汽车+禁止)”搜索,也没有得到有效信息。此外,笔者还查阅了Bundesrat的德文版的WIKIPEDIA,内容很多,但是以下的内容比较具有参考价值,即德国的立法程序(Schema des Gesetzgebungsverfahrens): 信息量比较大,在此就不一一翻译了,但是重点有两个方面:1) 要成功立法,须经过多道程序,经多方反复批准达成一致。然而目前这项禁燃油车令到哪一步了,没有任何一家媒体说的清。2) 中间涉及到的批准机构,不只有Bundesrat参议院,还有Bundestag联邦议院、Vermittlungsausschuss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笔者将Bundestag、Vermittlungsausschuss与内燃机汽车的关键词放在一起搜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仍然都是Bundesrat的报道。综合以上调查结果,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参议院通过的要求100%禁止燃油汽车的法案有法律效力,也没有证据证明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来执行。 3欧洲其它国家真的要禁售燃油汽车吗?答案:从统计到的答案看,似乎是的。但很多都停留在提议阶段。下图是笔者摘来的禁售时间表,不难看出大多都是“声称”、“计划”、“提案”。 摘自《禁售燃油车,看看国外媒体怎么说?》具体分国家看一下:挪威、荷兰、瑞典挪威本身电动汽车普及率就比较高,国家幅员较大。荷兰的国土面积更是袖珍,想换成全电动也没有多大难度。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情况是完全不可以类比的。图中数据说明挪威电动汽车普及率很高而瑞典,有消息说是VOLVO(沃尔沃)要在2019年开始淘汰所有燃油汽车,实际情况呢?看下图:图片摘自明镜周刊文中指出,“从2019年开始,所有VOLVO新产汽车都会电气化,要么混动,要么纯电动(没说淘汰纯燃油)”。图片摘自卫报与明镜周刊一致,卫报也是提到只是“停造纯燃油汽车”,注意是“纯”。两家权威媒体报道较为一致,可见国内媒体说“VOLVO淘汰燃油汽车”是不准确的。VOLVO近期内不会全部抛弃燃油技术,再考虑到纯电动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混动技术很可能是接下来VOLVO主流车型使用的技术。 法国法国政府发表了言论,表示2040年禁燃油车。信息发布人是法国团结与生态转型部长尼古拉•于洛(Nicolas Hulot)。然而遗憾的是,限于自己的语言能力,笔者只能找朋友帮忙查阅了法文媒体,从找到的资料来看,主要是政府高 官的表态,意愿性的介绍比较多。而从旁证的德语新闻来看,下图中德语新闻里的will仍然只是接近于英文的”want”,更多的表示意愿和想法,而不是描述这件事是否一定会发生。图片摘自明镜周刊,文中说的是“法国想要(will)从2040年开始禁燃油车” 图片摘自明镜周刊,“法国要从2040年开始禁燃油车”图为报道法国2040禁售燃油汽车的消息此外令笔者疑惑的一点是:似乎在法国媒体上,并没有像德国一样,发生了激烈的几派争执,对于禁燃油车这样的一件大事,如此风平浪静在他们的政治体系下真是无法想象。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因为笔者语言能力欠缺,查不到相应的资料。因此,如果有朋友有关于法国禁燃油车的相关信息,欢迎来信分享。英国英国的资料不难查到,BBC等大网站对于这方面的新闻很多。不过遗憾的是,英国似乎也只是在提案阶段,具体执行侧、立法侧上,进一步佐证支持的信息很少。图片摘自BBC图片摘自明镜周刊:英国想要(Will)2040年禁售燃油汽车,混动也不许发售印度当然了,印度不属于欧洲,但是就在这里简单一起说一下吧。至于印度……我只是建议印度先解决一下国内电气化普及等方面的基建问题吧!4欧洲政治生态的影响(除了德国)目前公布“全面禁油车”的国家基本都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政策延续性并不好说。而如果真要执行,必然引起各方面的激烈讨论和争执,可现在除了德国,其它国家的媒体显得风平浪静。因此到底事态会如何发展,建议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静观其变吧!5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家视点很多汽车和动力电池界的专家都表明了对此问题的看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建议中国停售燃油车需要梯度化的时间表,停售传统燃油车起步快、分区域、重点领域推进、特殊领域不必停售”,“这是重大的产业机会,不只是环保课题”,“全面禁售燃油车是应该慎重的”——摘自《中国停售传统燃油车是重大产业机遇》。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电池的能量密度存在上限,较难突破,最好的办法是将内燃机与电机相融合”,“禁售燃油车需要分步走,建议:先期考虑在北上广深禁售传统燃油车“,“禁售传统燃油车的前提有两点:一,新能源汽车取消财政补贴后,仍有较强性价比,吸引消费者主动选择;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充分准备,面积地域广袤、不同地域情况完全不同,禁售一款产品前必须要和替代品之间做好衔接。这些要由市场来做决定。”——摘自《禁售燃油车要分布走,可以先在北上广深试点》。其实看完陈院士的观点,就能看出——想要100%淘汰燃油车要求我们充分做好各种准备,针对不同地域地区给出解决、衔接方案。而电池能量的密度一直存在天花板,如果没有电池技术的实质性突破,遑论100%替代燃油车,连高比例取代燃油汽车都很困难,这其实已经是电池、汽车业内的共识了。所以实际上,目前中国只是在研究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并没有说一定要100%退出,更没有已经确定的时间,所以过度解读仍然是没有根据的。欧洲各国的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德国有很多人是强烈反对过快退出的,目前并没有时间表。国内的著名汽车行业专家、电池行业专家也并不认同100%完全的激烈取代燃油车——毕竟现在占比还很低。小结欧洲各国很多似乎给出了表态、计划式的决定,但是执行层面的可参考信息太少,是否已经立法甚至只是已经立法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考虑到他们复杂的立法、博弈和执行过程,欧洲各国禁止燃油汽车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后记 笔者并不是要唱衰电动汽车行业,恰恰相反,作为一名电池工程师、能源行业研究人员,笔者深深知道能源转型对于我国的意义和机遇。然而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和应该用错误的论据证明前进的方向,也不代表我们可以罔顾科学、工程规律、社会运行发展的实际需求,过分夸大发展方向而同时回避一些问题。科学的真理我们应该认真捍卫! - 致谢 -感谢陶光远(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赵奕(iBusiness Germany)、赵蒙蒙(TU Delft)、高丽红(北京理工大学)、张贞贞(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赵唯(中国能源报)为本文在语言、资料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End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责编 | 赵唯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