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有:
磷酸铁锂材料本征的低电导率特性 + 相应的本征低低温特性。(纯)磷酸铁锂材料常温下电导率能低于三元材料起码4个数量级。虽然众所周知磷酸铁锂可以通过碳包覆实现良好的常温性能,但是这一改性并不能很好的同样在低温下使得磷酸铁锂依然性能出色 ——所以到了冬天,三元材料因为其电导率的优势,本征上就比磷酸铁锂性能更出色。
磷酸铁锂材料充放电曲线非常平, BMS 难以管理所以只好留更大的裕量/限制其出力。虽然目前一般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容量标定是靠安时积分来实现的,但是它也需要在充放电初/末段再依靠开路电压OCV-容量曲线来进行校准。但是此时问题就来了:磷酸铁锂的曲线非常平,中间这一大块的很宽的容量范围对应的都是3.2V 左右的平台,很难校明白现在对的是30/50/70%SOC?,所以我们的BMS 工程师只能无奈的多留裕量来应对可能到来的极端工况(限制工作窗口),而这又会使得磷酸铁锂可用的能量/功率范围进一步缩窄……
那,怎么解决呢?
刘博的个人观点:能缓解,想根除恐怕不容易。方法有:
磷酸铁锂材料本征的改性:无非就是纳米化(缩短扩散路径),优化的碳包覆(让导电网络效果更好),掺杂(造成一些空位促进离子扩散之类,但是说实话机理有争议),表面形成改性离子导体层等(比如焦磷酸锂之类 ,但是似乎机理也有争议)。这些改性方法当然不是不可以,不过似乎和做功率型磷酸铁锂也差不多……
磷酸铁锂用在电池等级的工艺优化:极片涂的薄点啦,导电剂用的好点啦,电解液用更扛低温的体系啦……当然功率和能量密度常常是对翘翘板,难的不是把一个性能做上去而是把两者同时做上去……
热泵!电芯组成电池系统,肯定需要热管理,之前的电加热1度电换1度热来加热电池肯定太耗能量了,像某斯拉的热管理水平就不错,热泵可以做到以1度电的能量消耗带来3~4度电(大概啊,数据我不太准)的加热能力,这是一个公认的方向。热管理很重要,低温热管理则对磷酸铁锂比三元更关键。
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刚才也说了磷酸铁锂因为这条平的曲线,做BMS是非常费劲的,也就给我们亲爱的BMS 工程师们带来了更多工作上的挑战 ,这块怎么办呢?无非还是要多多的关爱他们,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不闹心的工作条件来缓解/解决问题【逃】
题外话:近来特斯拉磷酸铁锂版续航缩水+特斯拉希望车主们定期频繁充满电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见没有。缩水的理由如上所示,而官方希望车主们每一/二周充满一次就是希望可以不断为电池管理系统输入数据,可以为OCV-容量曲线增加更多的可用的参考点/值,从而帮助系统不断的迭代升级完善算法,让SOC荷电状态的估计更为准确。
怎么说呢,磷酸铁锂(尤其是冬季)的BMS这玩意是不太好做,但是这么急吼吼的让磷酸铁锂版上市并且让用户干着工程师们原本该干的活。
这样好吗?
这样不好。
PS: 感谢同事Chen. DONG 给予的专业意见参考建议~
说明
本文为业余时间所作,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已经于12.15日发表于知乎个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952446/answer/162879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