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赶鸭子上架?——小米电池配置增加神行电池版本大猜想

3月前浏览2084

昨天发了篇读书笔记,不过还是发现雷总的流量真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吸走了。

既然打不过,那咱就得顺势而为。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小米,那就着昨天的发布会尤其是电池上的更新(多出来一个神行电池的新配置),咱们就在这里聊五块钱的(给不给看读者老爷们的心情咯~:))。  

不少内容都是笔者基于基本逻辑和一般行业理解的瞎猜。如果蒙对了,纯属巧合,还请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本文系个人业余时间所作,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  



两款电池 -> 三款;神行电池突然也冒出来了?  

其实在之前的预热阶段,基本业内都知道了小米SU7有两款电池:用弗迪的刀片的磷酸铁锂版以及用宁德三元的麒麟版,工信部都有公报的。  

  

以及,听说上次发布会只说麒麟,只字不提人家弗迪,人家就不是很高兴  

嗯,这次总算说明白了,给了人家刀片电池名分(不能不承认关系啊!)  

 

然后这次好了,不只以上这些:这都要卖开了,和定价一起出来的,电池还变出来了第三个版本:低配还是弗迪刀片73度,高配还是宁德麒麟101度,然后忽然又出来了一个中配宁德神行93度。  

  

说实话,这个节奏是有点诡异的,不过如果思考一下瞎猜一把,发现这倒也似乎还不算很违反逻辑。  

众所周知,最近几个月小米的讨论真的是不少,友商们的竞争行动也都在台面上,调侃价格,“军X”,“X总”的段子满天都是,而两个电池配置——对应两个整车配置的确也有点少,很难覆盖一定的价格范围,用于在合理的宽价格区间与竞品进行PK。  

那既然这样,就再上个中配呗,这样三个配置低中高,拉开近10万的区间,有的走量有的做品牌形象,不就齐了?  



神行电池:赶鸭子上架?  

不过你再仔细一看,这三款车的上市时间是不一样的,低配SU7(刀片),和高配SU7 MAX(麒麟)都是4月交付,但是神行的这个要晚点,是5月。  

  

说实话,这一点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意外,起码目前基于 公开 信息,小米的神行电池版应该还没上过工信部的公告呢,要不然这次的神行为什么会这么突然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呢。但是如果这样 ,那你的这款车到最终能交到客户手中得什么时候啊?要花的时间长点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笔者就很好奇:接下来这款车什么时候能上公告,又多长时间能交付呢?说实话,两三个月似乎有点太神速了(神行!)……应该不太容易吧。



 

小米装的神行电池:KPI指标不算给力?  

现在这个卷的时代,都不是你想不想比的问题,自然有人会拖着你进来比。那小米装的神行,也免不了要和CATL供给其它家的版本也比比了。  

  

94.3kWh——好像跟那谁家00X的一样;但是478V:hmmmm这个就是400V咯,不是800V。  

要知道,那谁家的00X上的可是800V哦,人家真的全系800V,你这个并不是  

  

然后再看快充:你这个神行的快充好像也比那00X要差点:你这才15min 350km(总830km),这算下来可真就没有几C了……,要知道人家那款可是5min就256km(当然得假定它声称的一定可以实现),比你这个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另外,笔者也下到了雷总用的PPT,但是在这片子里神行基本就没出现,大家觉得又是为什么呢?  



多的这款神行电池指标差点意思……可能原因大猜想?  

本章正式进入胡猜瞎蒙阶段,可能原因有:  

1)竞争者00X的神行优先锁定了一款性能最高版本的神行电池,其它家只能退而求其次(BTW,个人觉得理想的MEGA的麒麟有可能是这么玩的,毕竟快充能力比别的家要好点,好到连5C的牛逼都吹出来了。  

2)小米的这款神行可能真就是赶鸭子上架临时又凑过来的,之前SOMEWHOW没有这个配置(为了省钱简化产品线/竞争者不让),但是最近几个月网友和竞品的梗满天飞,雷总也有点坐不住,赶紧调整价格+产品线配置,就把这款产品推出来——但是仓促之下,可能很多指标就不能那么打磨了。  

3)这个电池的快充性能和低配版刀片是一样的:都是15min 350km,那也没准是刻意为之:不能让我的低配版太难看,个人倒是觉得这个理由也挺站的住的。  

4)考虑到我们小米SU7的高度上的略极限的设计以及车内空间的问题,整个电池包估计都是空间紧张(你看看那个向下排气的麒麟的设计估计很大程度就来自于这,笔者想不出这结构有什么实质上的优点可吹),那这个版本的定制神行肯定设计上会麻烦点(参考倒置的麒麟,一样的),那这样的结果就有可能是有些其它的性能被或多或少的牺牲掉——不过话说回来,但是电量似乎又和其它家一样,从产品示意图来看似乎也没有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所以这一点不太感实锤,就是一个发散开脑洞)  




进一步总结一下,也许这个中配才是最应该走量的车型?  

在这一块(汽车产品策划)笔者算不上专家啦,就乱弹一下。扫一下这仨车的配置,个人觉得,似乎中配版很多该有的先进配置都有,相对来说更为经济实惠啊——也许这个才是最走量的车型吧  

不过这忽然冒出来的神行,有些方面个人是看不太懂的,你的中配版准备什么时候上市走量呢?KPI指标的竞争力呢?  

当然很多分析如笔者所述,都是瞎猜。希望小米可以完美解决很多挑战,推出好的产品,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对于北京市的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是很好的事情。  

总之,加油呗~  

  



来源:弗雷刘
汽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3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Stellantis公司2024战略更新

Stellantis公司其实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存在:他在海外全球去年业绩非常好,但是在中国却常常被调侃称为“Loser Alliance”,而该司对于电动化的态度总体来说给中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相对保守的。 正好近来在网上看到了公司的2024战略更新,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他们家对于电动化的态度,究竟如何? 声明:本文是笔者业余时间所做,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 打开该司的报告:一开场,就是EASY ELECTRIC,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基调:) 仔细看看他们给自己列的HIGHLIGHTS 1)营收增长好——净营收增6%到1895亿欧,工业现金流129亿欧增19%,资本回报率优秀)——还是那句话,办公司,图的是赚钱。 2)未来前进方向承诺的兑现——BEV纯电增了21%, LEV增了27% (看下面的解释这一类应该是商用车,包括乘用车改商用车用途的)——第二点就提BEV,所以你们觉得Stellantis重视电动车不? 3)已经准备好了应对24年的各种情景(挑战),仍然要保持强韧——全球BEV纯电可提供车型增加18款至48款,并且在资本方面的一些目标上也保证要达成增长目标——所以你们看看,他们要不要放弃电动车呢? 美国业务的总结 1)代表性的还是皮卡,VAN这类车:AOI利润15.4%。然后代表车型大切诺基是美国PHEV里的销量老大(13.6万量),LEV里也是第二。 2)Ram Promaster车型达成了商用车车队方面的纪录销量(20%增长超过了20万量)。 3)再说的是价格坚挺(disciplined on pricing, 每辆车5.33万美元)——虽然美国市场的确有它的保护的问题,但是能有一个大家能赚钱的市场,并且车企也能在里面挣到钱,也是很不错的(对美国市场的确我就没法提建议了,在就给大家抛砖引玉一下吧)。 4)最后一点:Ramster这个车升级的一揽子产品,将提供燃油车,BEV纯电,REEV增程等多种动力方案——所以你看,人家还做电动不? 欧洲业务的总结 1)AOI回报平稳在9.8%(虽然LEV和纯电BEV份额增长)——所以人家挣钱的能力是真不错~ 2)线上销量增了55%(挺时尚呀!)。 3)EU30(国家?)销量占比 18.3%,降了一点? 4)在商用车CV方面市场地位持续稳固,占30.4%。这个PRO ONE LINE-UP应该是他们的一个商用车产品更新策略,其中还是对BEV纯电的市场地位进行了强调。 5)在欧洲的BEV纯电销量第三,14.2%份额。 6)投资的ACC电池厂的里程碑——Douvrin是第一个宣布的Gigafactory,2023年12月已经开始初步基本生产了(好吧,也不知道这个初步基本生产具体是个什么里程碑,反正就是个里程碑)。 其它市场——第三引擎 很明显,该司两大支柱市场是美国和欧洲,那在其它地方呢。当然很多读者知道,Stellantis起码在中国混的是不太好的,不过咱们还是具体看一下人家自己对于各市场版块的定位官宣: 1)中东非洲: AOI 23.7%,比上一年都进翻倍了(不错嘛);第一次达到第二了(主要是看Fiat,Peugeot和Opel的表现——好吧这哥仨在国内都不大行);LCV车销量排名23Q4达到第一,积极要在30年前本地化率达90%。 2)南美:AOI有14.8%,上升16%,市场占比23.5%(是第二名的近两倍,厉害了……) 3)中国印度亚太:AOI有14.2%稳定,当然净营收什么的降了22%(估计就是:不打价格战,市场份额丢就丢吧。零跑的战略合作——利用好中国技术第一,成本优势的BEV纯电生态系统,在中国外成立了该司控股51%的JV。然后雪铁龙在IAP(印度亚太?)销量增了30%。 所以在我看来该司的策略就是:不同的市场干不同的事。1)中国这边人家和零跑合作,加大学习和合作力度;2)在各个不同的市场,能挣的多挣,挣不了的就少挣但是尽量不赔,人家过的挺明白呀。 代表的BEV业务介绍的片子 在这里把后面主要BEV相关的页都摘出来,简评一下: 这一页里,上面的Alfa Romeo以及Ram没提BEV,但是下面的Peugeot E-3008说了可是寄予厚望(2024年C级车里的重要新品),以及OPEL的BEV纯电销量去年是27%的增长,是该集团旗下第一个在EU30中达到BEV市场占比与品牌整体市场占比持平的企业——考虑到特斯拉等海外公司的“入侵” ,欧洲企业在本土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以及人家在这里是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很牛掰!),所以你看着像是人家人要说“我们不要做电动车了”吗? 不做的话,投资零跑干啥,强调自己纯电占比达成的成就干啥呢? 2024年,该BEV产品一揽(Portfolio)将扩张60%到48款——所以你看看,人家还是继续做电动化的对不? 以及人家的产品策略上,也是明确了:多种动力源齐头并进(EV/PHEV/ICE),以及要尽量保证燃油车和电车可以同产线生产(Manufacturing flexibliity)。 我觉得这样的策略真没什么不好啊——激进100%电动化,本来也是个太冒险的方向,我一直没支持过这个流派,倒是觉得逐渐电动化挺好,多种动力源共存/高比例电动化是不错的选择。 公司战略方向 2024 VAN和皮卡版块:看样子这个PRO ONE是一个战略的名字?然后总体来说,这块的车型是该集团很重要的业务,占了整体的1/3的营收,还有一堆市场的第一(自己看吧)。接下来RAM会在BEV上继续发力,整体各产品也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种动力源(BEV, FCEV, REEV) 考虑到本来STELLANTIS在电动化上也没多激进的目标,这种偏大型车又更一直是公认的燃油车的相对稳固盘(想起了北美,大皮卡,REDNECK等梗HHH),那在我看来,这里的描述对于电动化的追求仍然体现了正常的目标和方向吧——从哪里能看出很多人说的“大倒退/人家都不做电动化”了呢? 其它:总体突出一个稳字 在金融服务,ESG循环方面的一些业务情况和布局。就不一一翻译了 财务数据方面,几项数据基本稳定。考虑到23年的不安定,这已经很难得了。 这页有意思:净营收的增6%一个拆解,可以看出,贡献来自于整个体量的增加(8.2%),车的定价(6.7%——厉害),然后倒霉的点Fx translation来了:原来是本地货币汇率大跌造 成的损失(说了,土耳其&阿根廷……) 埃苏丹要下了,经济太烂。至于米莱嘛,有人居然连他也要吹? 看吧,哈哈。 在销售——库存方面,一切平稳,年底因为销售效应,库存有所减少。 如何迎接挑战呢? 1)进一步的扩张产品线,控制利率,改善交付物流。 2)最低保证两位说的AOI,有利因素是材料成本,北美的劳工谈判不再重复,以及效率改善措施;不利条件则是电动化车型占比增加,价格调整以及人工成本 3)工业现金流要保证为正,对标利润率,在研发花费等方面要有纪律等。 乱评:稳健大企业的搞法,似乎都是类似的稳字当先,保证挣钱,逐渐转型。 小结 考虑到Stellantis人家就一直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企业,也没特别大声提过非要做100%纯电动化,所以看看他们刚刚的战略公布,一切还是稳步推进,关于电动化/纯电化的进展都还是在被强调,纯电等的新车型也有更多将被推出,零跑的合作也被提起,多种动力源提供给消费者的思路也很实际——所以基于这,你很难看出他们在电动化战略上有什么“大退步”,人家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中。 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一个大的全球企业,人家经营的挺稳健,虽然在中国被调侃为“loser alliance”,但是人家全球尤其是在欧美市场活的非常好,单车定价和量平衡的都不错。先不说国外有没有保护的问题,这份稳定和全球化的能力,很多中国车企估计是不具备的,这也应该是我们向人家学习的地方。 中国企业们,加油呗,向别人学习长处。 电动化事业,继续吧,记住要实事求是。 不要总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要非黑极白不是100%纯电化就是不搞电动化了。 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