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础科普】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

4月前浏览2606

最近这一年,三元和铁锂两个化学体系都已经有快充型电池已经推向了市场。快充对于改善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有着重要意义,而几C/几kW充电/xx分钟充满(充xx公里)的宣传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  

然而对于广大普通用户,甚至是很多业内的从业者来说,快充的最核心概念“几C充电”可能一定程度上90%以上的人都不见得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根据笔者的观察),而考虑到电池快充与大家使用汽车体验的强相关性,刘博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带来一课基础科普,重点告诉大家“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并简单回答一些快充相关的问题。  

所以这一篇文章会更偏向于硬科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l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基础版回答  

l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高阶版回答  

l为什么快充曲线常会有先平后降的特征呢?  

l那为什么快充的表述这么混乱,不能统一一下吗?  

l所以快充伤电池吗?  

本文为本人业余时间所作,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


 

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基础版回答  

几C是电芯工作的电流大小。1C就是一个电池(电芯)1小时从没有电到充满对应的电流大小,2C就是该(1C)电流的2倍,即意味着0.5小时充满,1/3C则是该电流的1/3大小,就是3小时充满。  

比如一个10Ah的的电芯,1C就是10A -> 1小时充满,2C就是20A -> 0.5小时充满,1/3C则是3.33A -> 3小时充满。  

这个也就是大家最常见的最基础的“几C充电”是什么的扫盲它有问题吗?它没问题,也有问题。没问题在于:对于大部分普通背景的人来说,把几C搞的很明白似乎有点困难,先这样大概理解一下,总比完全不明白要强而有问题则在于这个解释太过简化,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如果想要把这个问题搞的明白些,尤其是对于业内从业者,那我建议大家看下面的高阶版回答:  


几C充电到底是什么——高阶版回答  

电流大小,充放均可。几C是电芯工作的电流大小,它可以对应充电,也可以用于放电的工况。  

归一化单位,互相可比较。几C是一种归一化的物理量,10Ah的电芯的1C如上所示对应的是10A,它的2C则是2倍于10A是20A,0.5C则是10A的二分之一是5A;而如果是100Ah对应的1C/2C/0.5C的电流则分别是100A,200A,50A。所以一个大容量电芯和一个小容量电芯,其实也是可以拉出来互相PK快充/放电能力的:用几C归一化掉自己的基础容量后,互相就可比了。(大家注意,在这里我只说xC对应电流是1C的x倍,而不再说充电时间变成1C的x分之一了,原因在后面。  

可以是峰值,也可以是平均值,但是请说清对应条件。在业内,当我们严谨地使用几C充/放电术语时都要把其对应的条件说清楚,从电量(SOC)的x% 充到y%,该过程中对应的平均充电电流为几C(放电同理),峰值电流为几C,而且最好说明开始和结束的温度(最起码要说开始),那为什么这么麻烦呢,来给大家上栗子: 

几款不同车型的充电曲线,摘自报告 P3 Charging Index 22/07,纵轴是充电功率(该值除以电池包的容量(这个是常数)以及实时电压(这个数值是随着充电过程在不断升高的要注意)后就可以得到对应几C的数据:瞬时几C=功率/电压(实时)/容量即可得到),横轴则是电量SOC  

上图就是摘自 P3 Charging Index 22/07的几款不同车型的充电曲线,纵轴是充电功率(大家尤其是从消费者侧一般不会直接能得到几C的数据,都是直接看功率多少kW,但是基本可以直接换算得到几C),横轴则是SOC电量,然后就不难看出,其中除了奥迪e-tron的黄曲线比较平(不知道为啥),其它的几个车的充电功率都呈现出了类似特征先平着最大值,然后在充到一定SOC后就开始逐渐(阶梯式)下降  

这才是一般电池快充时展现出的典型行为:即先平台,后逐渐降低:低电量SOC时,充电电流(几C)大,然后到了一定SOC电量后,就必须开始逐渐的降低倍率(De-rating)。所以,你要说几C充电,得说明白对应了哪一段SOC区间,这段区间内平均几C,比如:10~80%SOC(也是业内目前最为常用的区间)我用了14min充满,那如果线性外推对应的是:14min/(80%-10%)*100%=20min对应20min从0充到100%SOC,那对应在这一段区间平均充电倍率就是:60/20min=3C  

注意了是平均3C,但是如果大家仔细看一下上面的曲线就知道,平均3C,必然在低SOC开始段的电流是大于3C的(即峰值电流大于3C),而在后半段的实际电流则远小于3C。  

因此比如某款5C电池,其实对应的是平均4C,峰值5C——在这方面人家C公司严谨着呢,不信你看人家的表述。 

摘自B站C公司宣传号对麒麟电池介绍的视频  


为什么快充曲线常会有先平后降的特征呢?  


其实简单来说:快充就是能量从电网流向车,再进入每一节电芯,那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成为了短板,充电都可能发挥不出最大功率,那这里就分别掰扯一下: 

电网,功率得够:电网要先发电,然后经输-配再送到用电侧(即充电桩这),那首先电网侧的功率供给得足够(大于快充需要的最大功率)——这一点取决于当时发电情况,旁边用电负荷等因素,要想发挥最大的充电能力,得条件满足,当然这一点常常我们的各家充电企业/服务商应该是已经努力准备好了,如果搞不定,要向消费者提前说明。  

充电桩,功率也得够:只要电网能送过来足够的功率,第二关就是充电桩了。如果你这车峰值需要500多kW,但是充电桩就能干300kW,那干着急也没用——没法发挥车的最大充电能力哈。目前500kW以上的超充桩很多都是各家企业开发的品牌桩,就是为了先人一步为自己家的快充车型匹配最好的服务。当然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更高功率的快充桩也会不断普及进入我们的生活,为大家带来便利。  

整车侧,能接住大功率:对应300kW以上的快充常常需要800V的技术,原因很简单:P=U*I,大功率进来,电流太大了对于系统的发热电线粗细影响大,就只能高电压化:400V升到800V,但是同时也要在电子电气件设计,绝缘性能方面下不少力气。总之经这些设计,要能接的住这个大功率充电。  

电芯侧,析锂边界是关键:先强调一点,虽然是高电压充电,但是最后落给每一节电芯仍然还会是大电流不是大电压。电芯的大流充电的最大限制因素一般就是析锂边界:即电流太大了,锂离子进入负极后就不能进入石墨基体而是以枝晶形式析出,这会导致加速衰减以及带来安全隐患。析锂边界电流一般就是随着电量SOC不断下降的,所以整车的的允许最大充电电流常体现出随SOC上升不断下降的特性;另外温度越低该允许电流也越低,因此低温下充电难,常要用加热来帮助充电。  

  

图中蓝色曲线为负极电位,其不应该高于0V(析锂边界),对应红色的电流为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摘自Int J Energy Res. 2021; 45:7918-7932  

那最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个充电曲线:低SOC下的平台瓶颈段,常常可能来自于整车/充电桩/电网任意一个环节的最短板(再大了就撑不住了),以及析锂边界这两个短板中的二选一(如刚才所说有可能是电池能力够但是桩不行,也可能是桩提供的了功率但是析锂边界的因素)。而一但整个曲线开始逐渐下降(中高SOC区),基本大概率就不再是车/桩/网的问题了,就100%是电芯本体析锂边界的锅了  




那为什么快充的表述这么混乱,不能统一一下吗?  

的确有点乱,信息量略大而且有一定技术门槛。问题就在于,目前现在各国其实对于快充如何表达,都没有法规认证上的要求  

所以啦:大家都可以相对随便的来表述——比如刚才说的5C的广告,人家在法规上还真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笔者刚才介绍,建议是峰值要说明峰值功率/几C,然后如果是说平均几C还是要讲明白是对应的哪一段SOC电量区间中的结果,这样才严谨一些。  




所以快充伤电池吗?  

如刚才所述,快充对于电芯的核心瓶颈还是析锂边界,那如果/只要我们的开发验证是严谨的,给不同使用条件的电芯的析锂边界都标定好了也留好了余量,那使用起快充来就是正常使用不是滥用,就不应该发生异常老化。  

但是注意:正常使用也会有正常的老化,这来自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电化学反应的本征特性,它总会慢慢老去,只是设计以及生产的好与坏,这个正常老化的速度可以差别很多。但是总体来说,快充还是比对应慢充电池老化要快一点(常来自于热效应的日历寿命衰减以及反应动力学更迅速带来材料微结构上的损坏),但是到底衰减会快多少,得一事一议。个人认为:只要是符合了电池厂和车厂的开发要求(来自于产品定义),而且与用户也充分沟通得到了车主的认可,那就应该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个快充边界的寻找在技术上是有点门槛的,因为电池充电整个的动态过程涉及了力、热、电多因素叠加,电池随着不断充电其随着发热,析锂窗口也在不断变化,电池系统内不断电芯的温度分布又可能有一定梯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把整个动态过程精准跟踪分析好,把热和力的匹配与电结合好,都是有一定技术挑战的。  



结语  

这篇文章应该基本说清了电池快充几C到底是个啥,严谨定义是怎么回事,以及背后的物理意义。希望大家看了有所收获,有什么问题可以问,还有什么基础科普小讲解想听我讲也请留言。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给需要的人  


来源:弗雷刘
化学通用汽车电子新能源材料科普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4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德国2023乘用车新车上牌数据一览和简要分析

最近又在德国KBA网站上下载到了新一期报告:Fahrzeugzulassungen im Dezember 2023 – Jahresbilanz,即德国23年12月和全年的新车上牌数据统计。另外看了看历史,22年的忘写了,21年当时的这一篇在这里:《德国2021乘用车新车上牌数据一览和简要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对比来看看。 乘用车新车上牌数据:2023年整体数据较好(284万辆+7.3%),但是12月数据不佳(隐忧) 该图给出了这三年来每个月的新车上牌数据,纵轴单位是千辆车,可以看出2023年(绿色曲线),总体上比21和22 的表现要更好(相信有关注的朋友在之前看欧洲的数据发布时也注意到了,德国一直还行)。就是到了23年底的12月,非常明显的发生了比11月都有轻微下滑。而往年这时都是要冲一波量的,笔者认为这个应该与近来德国突然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退补有关——这个对于之前形成的预期的冲击不小,以及话说你看看西方郭嘉会不会朝令昔改呢? 具体地看一下:12月的同比下降很明显(-23% vs 2022),如果看全年的话,上牌了284万辆(+7.3% vs 2022),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然后数据也说了,67.1%的车是商用(+12.4%),32.8%是私用(-1.9%)——咦,你们这配方和中国的TO B是不是有点像?话说贵国出租太贵啦,多来点网约车是不是可以带动一波电动汽车大发展呢? 总体来说,看来还好,不过疫情+经济的问题在23年开始全球扩展,地主家也要没余粮了,24年看来才是真挑战。 各品牌的表现:德国品牌集体录得明显增长 再看一下各汽车品牌的各自表现:下表(拆成了两张图)是各品牌23年12月的销量和占比(1,2列)以及这些品牌的1-12月全年累积销量/新车上牌量和占比(4,5列)以及最后是相比于2022全年是录得降低(6列)还是增长(7列)。我们在下面分类做一下各自简要的分析,抛砖引玉一下(销量特别小的/特别豪华的笔者一般就不分析了)。 可以看出,录得明显增长的(+10%以上的)为: lAudi:246,800,+15.7%(BBA) lBMW:233,160,+11.2%(BBA) lBYD:4,139, +xx%(没xx%,可能是第一年上榜?) lDACIA:68,585,+13.6%(雷诺旗下,比雷诺在德国还多) lGWM:4,660,+19316% (中国企业出海) lLand Rover:13,779,+13.4% (量也不太大) lLexus:3,259,+18.7%(也没多大量) lLotus:321,+161%(中国企业出海) lMazda:46,413,+32.6% (日系里不容易呀,什么原因?) lMercedes-Benz:277,352,+13.7%(BBA) lMINI:45,938,+14.4%(BBA小弟) lMG ROEWE:21,232,+35.4%(中国企业出海) lNIO:1,263,+153.6%(中国企业出海) lNISSAN:31,856,+22.2%(日系里不容易呀,什么原因?) lPorsche:32,832,+12.0%(大号BBA) lSEAT:132,624,+18.8%(VW小弟) lSKODA:168,561,+17.1%(VW小弟) lSMART:17,418,+42.9%(BBA小弟) lSUBARU:4,596,+23.4%(量不大) lSUZUKI:25,121,+61.2%(日系里不容易呀,什么原因?) lVOLVO:44,739,+22.2%(稳定) 乱弹:考虑到总量表现还行,似乎主流点的车企,数据都不错。 然后可以再看看波动10%以内的,还是聚焦重点车企: lCITROEN:39,894,+8.7%(法兰西的荣耀,牛逼!(破音),哦仔细一看4W的量,没事了) lFIAT:76,535,-1.6%(已经在中国看不见了) lJaguar:3,198,-0.1% (就这么点销量) lKia:74,589,-2.0%(韩国人能稳住也不容易) lOpel:144,901,+0.2%(这车中国见不到啦。。。德国销量不少还) lPeugeot:46,836,+3.6%(和上面那个法国兄弟差不多) lTesla:63,685,-9.0%(!!!大兄弟,你怎么在这成这样了,醒醒!) lToyota:75,199,-4.0%(丰田全球称王,就是在这不太好使) lVW:519,089,+7.9%(在中国灰头土脸?在老家还是主场) 乱弹:其它的还好,大众还是稳定,以及特斯拉我是真没想到,密切关注明年吧,中国进口?新车型?一龙哥咱得支楞起来呀。 最后再看看……比较惨的……(销量偏少的车型就略过了) lDS:2,390,-39.6%(这个大宝贝主要指望在哪卖呀?) lFord:116,578,-11.2%(似乎是一路往下出溜的美系代表,以后光做皮卡?) lHonda:6,519,-15.4%(总量也没多少) lJeep:15,276,-11.1%(在中国没啥存在感了) lLada:149,-80.3% (俄罗斯品牌啊,嘿嘿嘿) lLynk Co:2,291,-65.4% (领克这两年势头似乎不如那两年)) lMitsubishi:19,020,-44.8% (三菱感觉也是躺平要退出的节奏) lPolestar:6,288,-10.3% (极星这两年势头似乎也不如那两年) lRenault:68,312,-14.5% (话说,法国人发力主要在哪啊?) 乱弹:卖的不好的倒是与中国的情况有一定相似度(除了中国品牌吧)。 全部新车上牌各等级车的占比 lSUV:30.1%,不断在上升 l紧凑型:16.3% l小型:11.9% l越野:11.4%,也有点上升 l中级:10.5% 不同动力源汽车占比 l汽车动力车:978,660辆,+13.3%,占比34.4%,去年是32.6% l柴油动力车:486,581辆,+3.0%,占比17.1%,去年是17.8% (这个还涨?) l混合动力车:840,304辆,+1.6%,占比29.5%,其中插混有175,724辆(-51.5%,注意!笔者还仔细看了下22年,插混是362,093辆……2024,嗯麻烦) l纯电动力车:524,219辆,+11.4%,占比18.4%(纯电当然得一直增了,不过这个增速也一般?) l剩下的还有一点天然气的车,量比较少,就不报了。 乘用车CO2排放数据 2023年进上升了……4.9%,达到了114.9g/km 历史数据:2022为109.6,2021为118.7,2020年是139.8。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技术进步的瓶颈,车在变重以及SUV占比变大。 乱弹小结 疫情后的经济既在努力恢复到之前的秩序,但是经济的压力、地缘事件的影响、汽车行业供应链和竞争格局都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背影下,德国2023车市一方面保持了增长,一方面有些新的挑战也已浮现——电动车和插电车的持续增长的持续性?突然退补的影响? 拭目以待吧。 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